农村酒席上,桌子上每盘菜都剩一大堆,是大家都不舍得动筷子吗?

heruilive


不请自来,我是周周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我来自于美丽的大农村。

说到这个问答呢,其实不是大家不舍的不动筷子,而是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诸多方面的原因。总之原因也不少,那我就由我来讲讲这些原因吧。

小时候村里酒席是这样的。



1、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收入的不断增加。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参加村里的宴席,那时候基本上饭桌上的菜品剩的不多,盛菜的盘子很小。那时候各家各户生活条件比较差,举办酒席会耗费很多资金,可以说地里一年的收入有时候都会不够。所以主家为了节约招待成本会选择一些相对较小的盛菜的盘子来盛菜,菜就会很少,所以一上来就会一扫而光。可是现在呢,随着国家的富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村民手里的资金不断在增加,酒席在村民心中也不会占过多的比重,也不会在乎这一点了,所以呢现在桌子上的菜就会剩下很多。


2、铺张浪费严重,攀比心理在作祟。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村里人手里的资金在不断增多。举办酒席慢慢的就会形成攀比心理,我记得小时候上菜最多都是十个菜,现在菜品不断增加这都到了20多个菜了,菜盘也比以前大了许多,不止是菜品增加,而是越来越高大上了,基本村里举行酒席一个桌上都是坐八个人。八个人吃20几个菜很明显吃不完,就会剩下很多很多。烟酒也突飞猛进。


谢谢大家的观看,希望大家能够关注、点赞、转发,小弟在这里拜谢了。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打在评论区一起来探讨。


周周社评


这个问题,我负责任的说不是舍不得动筷子,主要是因为吃不完。

就拿我来举例子吧,我老家农村办酒席,一桌十个人,大概要有40多到菜,平均一人4道菜,而且还特别丰富,鸡鸭鱼肉样样不缺,根本就吃不完嘛。


但是我有一次去了一个广西朋友那里,正巧人家那里清明的时候要祭祖,所以就邀请我们在他们的村祠堂一起吃宴席。结果不瞒大家说,我特么没吃饱,因为十个人就只有八道菜。当时回家跟家人说这件事,“这辈子第一次吃酒席,出现了没吃饱的情况”


虽然农村现在生活富裕来了,但是我觉不能铺张浪费,一桌酒席让大家吃好就可以了,说真的看到哪些浪费的饭菜,心理就会感到很痛心。而且现在有时候吃饭看到剩的的太多,也一般会选择打包回去,总觉得浪费很难受,不自在。

牛博士:今日新农人签约作家,“田管家”农技问答专家


鲜农场


我是一个农村人,吃了很多这样的酒席,下面告诉大家农村酒席具体是什么样的,也是我的亲身体验。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在农村酒席上,平均一个人都能分到四五盘菜,而且分量很足,所以都是吃不完剩下的。
在十几年前,是很少会剩这么多的,因为那时候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子都会用酒盒子把剩的菜装里面,带回家再吃,甚至菜还没有到桌子上就没有了。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的东西变得不再稀奇,想吃的时候随时就去买了。所以现在农村酒席上,很多人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疯抢。
农村酒席都是用这种大锅做的,一个圆桌坐十个人左右,有四五十个菜再加四五盆汤,开始先上瓜子、香烟、糖果、水果和一些凉菜,吃完的盘子撤下去,继续上菜,到后面都是盘子放在盘子上,压在上面(浪费啊),最后的菜、汤都没有动的,整只鸡、整只鱼一筷子都没有动。

如果你没有吃过农村酒席,以后都可以去农村里面去体验一下,绝对不一样的感受。

你们那里是这样的酒席吗?请赐教!


社会我来了GO


问农村酒席上,桌子上每盘菜都剩一大堆,是大家都舍不得动筷子吗?

北方农村的酒席我不知道,南方农村的倒是比较清楚,我们村在餐厅里办酒席的时候,我偶尔也去打帮忙,就是帮主人家收一下碗,捡一下菜什么的。



农村里办酒席,条件好的人家不少于十七八个菜,三荤七素那是以前,现在单说是肉就有好几个品种。

什么蒸的,煮的,凉的,炒的。为主的鸡鸭鱼是大菜,还有牛,羊,驴,猪等肉,小菜更是五花八门,还有糕点,水果,瓜子和糖。

所以满满的一大桌子菜很少干干净净的撸到肚子里,数量多的,好吃的干菜不用说客人会自觉带走。但很多时候,都是倒入泔水桶里喂猪。

所以桌子上的菜剩很多,并不是大家舍不得动筷子,主要是一,因为菜太多吃不完,二,是现在人知道养生,吃得少。三,是这些菜都是平常吃得到的东西,也不是什么难得吃的,所以剩得多。我们农村里的宴席,一般进餐厅到出餐厅,共三天时间。

这三天时间里,正客主要是第二天,第一天吃剩的菜第二天不吃,餐厅里帮忙的人收好统一放好。

第二天吃的菜重新做,第三天早上就开热第一,二天的冷菜吃了。到了第三天晚上,也就是最后一顿,

如果菜吃完了,主人家就会添一些新鲜的菜,如果还有剩菜的话,就把所有的剩菜放到炒面里搅一大盆胙做菜吃,但这只能算其中一个菜,但席面上少说也还有十多个。

到了晚上吃过饭后,全部收好收干净,还有剩菜的话,打帮忙的人全部分干净分完,所以我们这里农村里请宴席不是很浪费。

关注泥糖小丫,话三农,解乡愁。带你看故乡的原风景。图文原创,禁止盗文盗图。


泥糖小丫


农村酒席上,桌子上每盘菜都剩一大堆,是大家都不舍得动筷子吗?作为一个出生在农村长大在农村的人,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网络配图)

在我县西北山区有几个乡镇是“有折”风俗。就是吃酒席会上几托菜,第一托凉菜如花米,皮蛋等、第二托水菜如肉皮,豆腐丝等、第三托肉菜如红肉、扣肉、猪提等。第一二托是可以吃的,第三托菜的肉,只有七成熟。是给大家“折”回家,也就是打包回去的。



(网络配图)

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闹一个笑话,因为不懂规矩,夹了一块红烧猪肉,吃一口半生不熟,吞又吞不下,吐又不好意思,现场非常尴尬。


(网络配图)

还有种情况是,农村里的红好事请喇叭,白好事请“八仙”这两种人,在东家吃酒席不用随礼,还要打包一场饭菜回家。

我家乡的风俗大致如此,如有不对之处,欢迎留言指正!


农村也有广阔天地


不是的,对于我吃过好多次酒席的人而言,真的不是舍不得动筷子的,

现在酒席的话一座就是8个人,但是酒席的菜差不多是十几个,大部分是鸡鸭鱼肉,而且农村酒席的摆盘不会像城市里面那样要摆的好看,农村的菜都是一大碗,是满满的一大碗,你说能吃的完吗!

就像我今年回家湖南老家参加我舅舅家进房子的酒席,那个菜真的是多,十几桌的话,一起就杀了两头猪,所以关于肉的话,差不多是好几碗,到最后吃完还剩好多菜,所以主家都会发一个袋子,让我们可以打包回家。


燕子生活小扎


当然不是舍不得动筷子,我觉得这是一种陋习,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的生活条件也是越来越好了,酒席上能吃到的东西,平时在家里也没有少吃。
所以不是舍不得动筷子,而是根本吃不完,有些地方办酒席为了面子,不管吃得完吃不完,菜都是堆起上,吃不完有的会被打包带走,有的就只能倒了扔了,看着都让人心疼。
有些人家办酒席受传统思想影响,也不顾实际情况,觉得别人家是这么办,自己家也得这么办,盲目跟风,也就倒置了酒席浪费成风。


实其,个人觉得酒席,让大家能吃好能吃饱就行,数量上不要远远高于大家的日尝食量,这样会倒置大量的浪费,大量的剩菜处理起来也麻烦。


贵州美味学院


以前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一遇到红白喜事都睁着抢着去吃:“八大碗”,那时候真的是吃什么都香,鸡鱼肉蛋个个吃的金光,那时候不流行打包,尤其是客人根本拉不下来脸来打包,尽管都是好吃的。所以那时候逮着顺嘴的那还不抢着吃个光,恨不得盘子也要擦一擦舔一舔。

以前的人物资困乏,记得一周乡下逢一次集,到了秋冬天只有萝卜白菜。偶尔割点肉买点鱼占点荤那吃的就是香!那时候的鸡鱼肉蛋也是肥美,可以说都是原味的。记得自己家养的猪都喂养一两年才宰了,鸡也都是农家自己喂养半年以上的,不加饲料不加添加剂。用筷子夹一块肥肉在嘴里真香。

现在无论什么季节何时何地,想吃啥都能买的到,不再受地理位置天气季节约束。吃的多了自然就没那么馋了。另一方面现在的菜无论青菜还是肉类,种植饲养周期太短大大没有以前的浓香了。

一到年关的时候,红白喜事一条接着一条,一桌子的鸡鱼肉蛋通常是无人问津。为了防止浪费通常都是让打包带走的。如果你发现一个菜没有人动筷子,那么起席的时候就会有人抢着打包。毕竟是在农村:“折菜”是非常有味道的!


乡野苏北小哥


00年前,农村酒席上剩菜是很少的,尤其是大鱼大肉,那时候生活水平没现在高,鸡鸭鱼肉,并不常吃,每次吃席,这些大鱼大肉特别受欢迎。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大鱼大肉也不稀罕了有时候每道菜就尝尝味道就撂下了,最终变成剩菜。

再有,现在下馆子的机会多了,很多乡间师傅的手艺跟大饭店还是有差距的,由奢入俭难;再加上邻里乡亲办酒宴,请的掌勺师傅大多数是周围的人,酒宴次数多了,也吃腻了;本来酒宴就是菜量大,为了宾客吃饱吃好,现在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七八分饱,大鱼大肉少吃,可不就剩下了。

希望能帮到您,农医生祝您成功。更多资讯请关注农医生,农医生是首个互联网+农技平台,盼丰收就找农医生。


农医生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各种酒席几乎都有过参加,剩菜是常有的事,你说是不舍得动筷子,那是胡说滴。


现在的农村已不是以前,什么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只要你有卖滴,农村人就会有买滴。以前过年割不起肉,现在过年不割肉,为什么?嫌不新鲜呗!

农村酒席如婚宴,寿宴,丧事席等几乎都去酒店,没有多少在家里办的,为什么?嫌麻烦呗!


一桌酒菜,8--10个人,12--18个菜,白酒,啤酒可劲造,饭店收菜款280--380元,酒水另算,个人礼金200元,酒足饭饱后,你再看桌上剩下的菜,那都是鱼啊肉啊,越是青淡的蔬菜那是盘净碗净,为什么?嫌油腻呗!

但是,农民是讲究节约滴,毕竟这都是自己的血汗钱,礼金是用礼金换来滴,亲戚朋友拍拍屁股走人了,这可苦了自家人,十几二十桌,来吧,打包!十天八日滴不用炒菜,回回锅吃吧,再后来,就进了垃圾箱了,为什么?馊了呗!



这就是我的农村酒席,这就是我的农村老少爷们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