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都说虎毒不食子,雍正为什么狠心杀死亲儿子弘时?

可乐男孩


雍正是不得已而为之。

弘时之死,死于夺嫡。为了夺嫡,他甚至不惜派人刺杀亲兄弟弘历。当然,弘时之所以下决心刺杀弘历,是受到他的八叔胤禩的怂恿。所以说,害死弘时的第一凶手,就是胤禩。

当时,雍正刚刚从被胤禩逼宫的险境中脱身,再加上此前对于夺嫡的亲历,因此认定留着弘时是个祸害,于是下决心赐死了弘时。

可是,弘时毕竟是雍正的亲儿子啊。这个决心是很难下的。在雍正犹豫不决时,有两个人推动了一下。

第一个,是十三爷胤祥。

胤祥是雍正最亲近的兄弟。胤祥重病,雍正前去探望,胤祥便提到了夺嫡的事情。胤祥告诉雍正,弘昼看起来没有夺嫡之心,但弘时就很难说了。接下来,胤祥说了最关键的一句话:弘时怎么看都跟八哥很像。

刚刚经历老八逼宫的雍正,最恨的就是老八。同时,他也会联想到,以后弘时会不会像老八一样干出逼宫的事情呢?到时候,弘历能不能是弘时的对手呢?

胤祥的话,让雍正陷入了思索,但依然没有最终下定决心。真正让他下了决心的,是另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李卫。

雍正问起弘时刺杀弘历的事情,李卫只得为难地说:皇上,这事儿我没法说啊。

李卫确实聪明。自古疏不间亲,人家父子兄弟的事情,外人说什么都是不对的。

但李卫的聪明不止于此。接下来,他巧妙地向雍正暗示了自己的态度:先帝爷万般好,就是太心慈,他老人家早就知道八爷他们心术不正,却把这个难题留给了皇上。

这话什么意思?康熙早该把老八杀了。

雍正当然听出了李卫的弦外之音,于是答道:你说得对,朕不能再把那题留给下一代了。

于是乎,弘时,卒。


趣谈秘史


弘时临死前一边扇着自己的耳光,一边口里骂着“阿其那”,“塞斯黑”,泪流满面,后悔方迟。虽然哭得肝肠寸断,却再也没有人为他求情,只剩下满屏幕的可怜罢了。

雍正何尝又不想饶过这位儿子,谁又愿意背上杀子的罪名。只是雍正所经历的太过辛苦,太过劳累,他是狠心的,同时他又是爱儿子的,爱着大清的江山,列祖列宗的辛苦业绩。所以如果说雍正是累死的,应该也没有多少人会去反驳。弟弟的捣乱,群臣不理解,从孤臣到寡人,电视剧中的雍正有太多的可叹之处。当然我们这里只谈电视剧,不谈正史,请让我们放下历史,好好看剧。


三阿哥科考舞弊,张廷璐背锅被斩

雍正新朝开科第一考,选拔可用之才,填补空缺,选上来的这一批必然是位列朝廷要职。弘时泄露考题,是其目的为了自己培养势力。毕竟在古代,提携之情可称得上再生父母了。可惜,李绂发现科考舞弊,并在三爷的帮助下找到李卫,大闹考场。张廷璐知道实情,但是牵扯到皇子,自然不敢乱说,要不然自己的家族都会遭到连累。在八爷胤禩蛊惑下,张廷璐道出了实情,或许就是这个时候弘时开始了他的不归路。张廷璐最后被雍正问斩,全京城四品以上全部观斩。雍正狠起来连自己的脸都打啊。



逼宫乱政藏身迹,临终遗言定余生

三阿哥帮助八爷胤禩丰台大营假传圣旨,勾结隆科多逼宫乱政。在朝堂之上一言不发,静观其变。八爷胤禩逼宫被雍正逆转后,三阿哥弘时明目张胆的去抄家,完全没有压力,可见其心机之深重。十三爷临死前的遗言,让雍正小心三阿哥弘时几乎把三阿哥钉上了十字架。他和雍正说,从弘时身上看到了八哥的影子。雍正开始查弘时,发现弘时甚至暗中操作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杀掉隆科多灭口。



天绝人路,受蛊惑暗杀手足

三阿哥在去抄家的时候,被八爷胤禩蛊惑,说弘历比弘时更狠,想要登上帝位就必须下狠手。弘时估计也是被皇位的诱惑冲昏了头脑,派出杀手劫杀在李卫处的弘历。还好雍正得到消息及时,李卫救下弘历,刘墨林为保护弘历而死。雍正经历九子夺嫡,又经历了八爷逼宫,对所谓的最是无情帝王家领悟最深吧。所以为了不给弘历留下祸患,步自己的后尘,他就做了那个“冷面皇”。



文红雨说历史


红雨说历史


是,“虎毒不食子",所以雍正从密室出来后,一口鲜血直喷出去,心痛的站立不住,是图里琛哭着把他背回去的!


让雍正爷狠下心来对弘时痛下杀手,就是因李卫的一番话。八王议政后,李卫对雍正说了一番这样的话:″不是奴才斗胆敢说祖宗的不是,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知八爷他们一个个心术不正,还一个个亲王贝勒的加封,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雍正接过话说“你说的有理,不管多难,为了新政,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联不能再把难题留给后人。"

处死弘时前,雍正让弘时喝酒时,先说:“当年文觉大师说过,有国无家。"现在雍正就是要国不能要家了。然后才说他的罪行,先问他在八王议政时扮演了什么角色,然后又说雍正二年"科场舞弊案″,明明是弘时把试题透给张珽璐,可是张珽璐西市门斩时,弘时非但没求情,反而围着雍正说让张珽璐满门抄斩。

弘时这两件罪行都是罪不可赦,第一件差点让雍正丢了江山,第二件事是雍正继位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开科选拔人才,让弘时搅和的乱七八糟,还丢了副主考的性命。



雍正并非无怜子之心,关键是弘时心术不正,不是以祖宗的江山社稷为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私心,就受到老八的蛊惑,不仅无大略,简直还蠢笨。此时,雍正不杀他,将来他还是会与八爷沆瀣一气,到时与弘历斗的两败俱伤,老八只会坐收渔利。退一步说就算弘历赢了,弘时还是要死。


与其让他们兄弟相残,不如自己做恶人,为弘历清除一切障碍,换一个清平世界,少更多的杀戮!


寻桂子


《雍正王朝》第四十三集,雍正大义灭亲,对弘时痛下杀手。 雍正这么做,情非得已。他是弘时的父亲,同时也是天下人的皇帝。在古代,帝王就是天下之父,即使他舐犊情深,也会舍小爱而成大仁。雍正杀弘时,需要从几个角度分析:

弘时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一、弘时为了自己能够拉帮结派,参与雍正初年的科考舞弊事件。

二、弘时是雍正的儿子,却与八爷党沆瀣一气。在胤禩制造的逼宫事件中,弘时起到重要作用。当弘时上了八爷党的船,他就已经成了雍正的政敌。对待政敌,雍正是不会心慈手软。

三、雍正心中的接班人是弘历,弘时经不住八爷的诱惑,产生争夺储君的意图,甚至不惜谋害弘历。


外部力量的推波助澜

一、雍正最信任的兄弟胤祥在临终的时候,提醒雍正,弘时身上有胤禩的影子。雍正经历过夺嫡之争的残酷,不会让历史重演。

二、当雍正问弘历谁是刺杀的主谋,弘历为了表现自己仁慈,没有明说,但其实已经挑明是弘时。这位未来的皇帝在催促雍正,早下决断。

三、李卫的推动。李卫在雍正面前,借着批判康熙的失误暗示雍正,如果留下弘时,将来他会成为另一个阿其那。

雍正已经多次给弘时机会,有、仍旧屡教不改。弘时在雍正眼里已经无药可救,留下来肯定会扰乱朝纲。为了弘历能够顺利接班,为了新政能够顺利实施,为了朝廷的稳定,雍正必须虎毒食子。


秋媚读史


弘时之死是有两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导致了弘时的悲剧。第一个便是有着“侠王”之称的十三爷,另一个便是从小跟随雍正的李卫。

老八胤禩以八王议政进行逼宫,雍正此时是孤立无援,关键时候是十三爷赶过来,及时的扭转了局面。但是,十三爷身体一向不好。这件事情又是兄弟相残,老八、老九和老十彻底和雍正摊牌了,可以说已经到了不可收场的局势。雍正勃然大怒,老十三也受了刺激,当场吐血昏迷。

老十三在临死之前,雍正去看望他。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十三便提及了当时非常敏感的话题——雍正的接班人的问题。毕竟康熙晚期的时候,诸位兄弟夺嫡,他们几个人都是深受其害。老十三一方面向雍正确认了接班人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让雍正早点为这个接班人继位做一些准备。

老十三为什么要说这样一番话呢?虽然老十三和雍正是兄弟,但是他这番话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是老十三即将离去,没有什么好顾及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老十三其实看出来了雍正也是时日不多了。老雍正的身体状况,老八都知道雍正活不了多久,十三是和雍正最亲密的人,所以老十三自然也能知道。

正是老十三临死前的一番话,使得雍正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让开始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弘时。因为这种事情,雍正是“当局者迷”。

于是,雍正开始为弘历继位做准备,所以先后试探了弘宙、弘时二人。弘宙非常聪明,顺利的在雍正这里过关了。弘时则没有那么幸运,遭到了雍正的怀疑。紧接着雍正便去狱中找隆科多确认,他从隆科多口中弄清楚了弘时参与了八爷的逼宫。可以说,这个时候弘时基本上肯定会遭到雍正处罚的。至于说弘时后面杀弘历,这些这个时候雍正并没有下决心要杀弘时,毕竟雍正也是非常犹豫的。

正是由于雍正没有下决心,他才会询问李卫这件事情的看法。当然,李卫是聪明的,这种事情他是没有办法直接说的。所以他只能旁敲侧击,说出自己的看法。李卫说出了康熙晚年纵容皇子争权,使得雍正深受其害。这才使得雍正下定了杀弘时的决心。

要说李卫有没有私心?其实,他还是有一些的。毕竟弘时刺杀弘历,李卫救下了弘历,并且一路护送弘历。若是将来弘时继位,李卫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像弘时这样的人,只能说是他自己撮死啊!

很高兴再次为大家解读《雍正王朝》,还是那个规矩,只剖析权谋与诈术,不追究谁正义谁邪恶。


雍正与他老爹康熙是有区别的。

当年九子夺嫡,看看人家康熙的儿子们,个个都是脑袋瓜子灵光,各展神通,各施奇计,哪一个坐上龙椅都是好样的。

雍正能登上帝位,千难万阻,险上加险,十分的侥幸。在康熙遗诏在手的情况下,还差点阴沟里翻了船。

到了雍正儿子们这一代,降了个档次。

一、几个儿子中,宝亲王弘历的智计最高,看的最透,心机最深,手段最狠。毕竟,他小小年纪就被邬先生以“孺子可教”四个字做为评语,可见其智略之深长。


邬先生评价别人不多,评过年羹尧,评过李卫,评李卫也是“孺子可教”四个字,而李卫是雍王府中唯一一个硕果仅存的智者。

弘历的智谋水平大约相当于百分之八十的当年的八爷胤禩。

认真观剧,他们俩人非常相似,智谋深长,为人宽和,下手果决,分析问题全面,都是众臣心目中的“贤王”。

二、再说说这个弘昼。

弘昼实际上也很聪明,也很会来事,心机一点不差,能从雍正眼皮子底下转阛脱身,巧妙避开重重陷阱,他也是个好样的。脑袋瓜子不白给。

弘昼的智计水平大约相当于百分之五十的三爷胤祉。

坐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不强求,不硬夺,游走于漩涡的边缘。而在最关键时刻,他还摆了弘时一道,让雍正顿时对弘时立生警惕,涌起杀心。

但弘昼的文才和理政能力都比较弱,他能清醒地认清自己的层次,也是难得。

三、主要谈的是本文的主角弘时。

在雍正的儿子中,弘时的心机最少,城府最浅,思虑最短。总是自以为聪明,却总是被他人利用,他最终的倒下,毫不奇怪。

弘时的智谋水平,大约相当于百分之五十的当年的皇长子胤禔。要再说的不客气一点,与当年雍王府中的下人高福相比,两人当在伯仲之间,都是最容易被送到祭坛上放血的。

其实说实在的,谁不想当皇帝啊?参加夺嫡之争有错吗?并没有什么错。

真以为当年康熙看不出来这些好儿子们都想当皇帝?胤禛就“不争为争”,才受到另眼青睐?康熙就把皇位传给一个不想当皇帝的儿子?

开玩笑嘛。

参与夺嫡之争,本身没有问题,但要看你怎么争!

有几条红线千万逾越不得,过了线就完蛋了。

一、不能威胁到老皇帝;

二、不能伤害兄弟。

三、不能丢了江山。

回想一下当年的夺嫡之争,咱们来分析一下,那些折戟沉沙的各个皇子们都犯了哪些错误:

1.太子胤礽


太子胤礽初次被废,首先是治国才能和品行受到康熙的质疑。卖官鬻爵,获取钱财,还牵涉到刑部冤狱案。

这是犯了第三条。这治国水平,江山不稳。

太子第二次被废,是因为《百官行述》事发。你要《百官行述》想干什么?――胁制百官、控制朝堂。整个大清朝廷,只有一个人,就是坐在龙椅上的君王才能够胁制百官,控制朝堂,太子胤礽这是心怀不轨啊!

阴谋败露,还打算动兵挟持父皇。这是犯了第一条:威胁到了老皇帝。

2.三子胤祉


三子胤祉其实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他的形象好,文化程度高,是文人世绅的领袖人物。

但他性情宽厚仁慈,爱好虚名,不敢得罪天下仕子和读书人,康熙深知国家的弊端,需要的继承人是个意志刚强,敢于迎难而上,能够突破万千险阻的攻坚型人物,“坚刚不可夺其志”。

老三胤祉犯的第三条,江山在他手中,必会江河日下。

3、老八胤禩


胤禩是个人才,有智谋,有才略,有名望,受到众人拥戴,堪称一代贤王。

但他最大的优势恰恰是他最大的劣势。

受到朝廷百官如此爱戴和拥护,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内阁首辅佟国维、次辅马齐、九爷胤禟、十爷胤俄、蒙古王公、文武百官、朝野上下,一致抬举推荐。

太吓人了。

八爷胤禩犯了第一条:威胁到了老皇帝。

4.十四子胤禵


这小子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可以说,在康熙诸子中他的脑光子是最够用的。

表面上他是八爷党的炮灰,实际上心机之深,智计之高,在众兄弟中可得头筹。

木兰秋猎中,以一纸伪造的太子手谕,瞒天过海,环环设套,放倒胤礽,拿下胤禔,伏击胤祥,牵上胤禛,还暗指胤禩,差点把所有的竞争对手全部打趴。

在诸子夺嫡的过程中,别的兄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只有他不显山不露水,步步高升,势力渐涨,最后突然暴起发难,几乎把雍正掀下马来。

胤禵比较可惜,他的失败在于和康熙斗心眼,却被康熙摆了一招调虎离山,彻底消灭了妄想。

5.长子胤禔


这就是和弘时有一拼的家伙。如果论智计,胤禔也是相当不错的,能瞧破老八的诡计,反而明牌暗打,捉住太子胤礽的把柄,使胤礽地位一落千丈。

但他行事过于操切,把危险当成了机会,关键时刻被人利用,上窜下跳,一意要置太子胤礽于死地,这是康熙绝不能容忍的。康熙勃然大怒,“你这样的蠢猪,也想当储君?”。

他犯了第二条,伤害兄弟,所以,他是最先倒下的。

咱们再返回头来说说雍正的这个儿子弘时。

弘时犯下的错误简直不可原谅:

一、科考舞弊案

以国家抡才大典之机而谋取私利,这和当年太子胤礽卖官鬻爵,刑部冤案有一拼。问题是当年太子还仁厚,没有将黄体仁和肖国兴当替罪羊送死,而弘时却毫无担当,居然直接把张廷璐卖死了。

这水平,这行为,是犯了第三条,无才无德,难治江山。

二、八旗议政

受八爷胤禩和隆科多的蛊惑,弘时居然参与到了利用八旗铁帽子王议政夺权的时机,暗箱操作,助雍正的政敌夺了丰台大营的兵权,向雍正的龙椅发起冲击。

这是犯了第一条,威胁到了皇帝。

三、刺杀弘历

弘时连续犯错误,还不肯收手,居然在弘历出行之时,收买刺客,要取弘历的性命。

这是犯了第二条,伤害兄弟。

雍正与康熙不同,虽然都有舐犊情深,但到了该下手的时候,那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当年,皇长子胤禔犯下那么大的过错,康熙仍然留他一条性命。但到了雍正手中,就没有这么好的事了。

李卫的一句话“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使雍正下定决心要将弘时置于死地,以杜后患。

综上所述,弘时的智计水平太过平庸,心无城府,却处处自以为聪明,还犯了三条大忌,岂能不死?

“喝吧!”就是这种炮灰式人物的宿命。


观剧到了这一步,其实我们发现,《雍正王朝》的后期,其实仍然是前面九子夺嫡的延续。

仍然有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的八贤王,仍然有明哲保身、堪破大局的老三,仍然有自做聪明,步步失机的炮灰胤禔。

再看本剧的结局,弘历孤身立于大殿前,他登上宝座的所有障碍都被雍正为他扫平了。与当年的九子夺嫡不同,那时候的雍正面临的可是层层陷阱,步步险关。而弘历的面前则是一片坦途。


前面说过,弘历与八爷胤禩十分相似,智虑深长,心机厚重,处世宽仁,受到群臣拥戴,文人仕子的崇敬,活脱脱的一个“八贤王”!

可见,胤禛和胤禩两兄弟斗了这么多年,抵死不休,临到末了,其实胤禛的内心中最欣赏的还是老八啊!

当年,水火不容,费劲心机地将“八贤王”打翻在地,而如今,却又费尽心机地重新树立了一个“八贤王”,让他继承了大统。代价却是自己呕心沥血,身败名裂。

也不明白,这辈子到底争的个什么劲儿?


馋嘴肥猫铲史官


谢谢!为什么雍正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

原因是弘时影响到了弘历的安全继位;也影响到了当时雍正王朝的根基。

雍正皇帝以前的清代,没有固定的立储制度,所以皇位继承都很混乱。

当时是皇帝储位斗争中,使清朝陷入政沿危机中。

帝位之争令人无所适么,造成政治上的混乱,大大影响了皇帝的权威,降低了行政效率,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

雍正是从储位斗争中过来的人,深知其害,自身成了当权者后更加体会到它对皇权的危害。于是提出了秘密立储的方法。

密立的太子,不举行正式的仪式,皇帝如果发现他不合适,随时改换,遇到的阻力小得多,影响也小。同时仍可令皇子丶皇储从政,不失满洲的传统。

弘时就是这个密储时的牺牲品。

弘时年长弘历,按说应立弘时,可弘时没有才能,如各面便来说都不如弘历。弘时就拉党结派,先拉八爷党,对雍正政权不利。又在弘历南巡时,暗害弘历,几次暗害弘历没成功。

开始时,雍正也暗示过弘时,但弘时不收俭,让雍正不得不为了弘历安全继位,杀死弘时。

雍正杀死弘时,为弘历安全继位打好基础。也是历代朝储位斗争的必然产物。





开心_73258937


历史上杀儿子的人有好多,包括汉武帝也是。在古代把忠孝看得很重,只要出现忤逆父母的就会被当成不孝之人,对待这样的人被打死杀死都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在民间之所以会有那么多殉情的事就是因为子女忤逆父母然后被父母打死的,为了掩盖其罪行就故意弄成是自杀的,官府也不会追究。

在当时,弘时作为雍正的儿子,不仅不帮着雍正还伙同八爷叛变自己的父亲,从父子情理上看就已经是不孝之人了;弘时作为雍正的长子,伙同八爷逼宫雍正,从君臣角度来看则不仅是不忠,还是叛逆。所以雍正赐死弘时也就情有可原了。

其次,雍正自己有经历过夺嫡之争。从康熙47年开始到康熙61年,整个国家都是混乱的,九子夺嫡导致每个人互相掣肘,西北战争全军覆没,黄河发大水灾民无数,都与九子夺嫡有关系。虽然康熙舍不得杀自己的儿子,但是最后不得不由雍正来杀,用句通俗易懂的话就是既然早晚都得杀那不如早死早投胎,省得祸害国家。弘时既然有夺嫡之心,那么早晚会被弘历所杀,不如自己替弘历解决掉,这样省得国家被涂炭。


优己


这得分两段说,首先说说雍正亲儿子弘时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没有政治远见和主见的人,为什么这么说,他老爸雍正皇帝继位一直饱受九子夺嫡的困扰,八爷党一直是他雍正心里的一根刺,而他儿子弘时居然在祭奠的时候给八爷党求情,这自然就触怒了雍正帝,雍正索性就把他过继给八爷允巽当儿子,后来直接革除黄带子废为庶人。他的没主见还体现在受到八王爷的挑唆,对原本不感兴趣的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事情的种种,已经超过了雍正帝的心里底线,所以要打压弘时很正常。

其次,雍正想狠心杀死亲儿子弘时,是为了给弘历铺路。雍正胜利登基之后,弘时仍没有反思揣摩老爸的成功之道,反而继续跟着八王的路子,弘时想学他老爸雍正帝,可是学着学着就变形了,虽然雍正爷动了杀心,但是在正史上雍正三子弘时的下场虽然凄凉,但并非雍正赐死。弘时因为皇权立场问题,屡屡惹恼了雍正,最后在雍正四年以放纵不谨原因而被削宗籍,等于是被剥夺了一切权力,次年抑郁而死,碰到这么牛X的老爸,弘时作为一个生在帝王之家的皇子也是他的悲哀。


农夫说历史


大清朝的皇帝之中,在糖糖看来就属雍正继位最为艰难。康熙年间的九王夺嫡实在是太恐怖了太惨烈了。甚至可以说康熙在这件事情上处理的并不圆满,而弘时的处死其实是九王夺嫡的后遗症罢了。为何如此说,请听糖糖慢慢道来……

雍正在夺嫡之中并不被看好,而他的长子次子都早早的就夭折了。自己最大的儿子就是三阿哥弘时,但是自己的儿子却支持老八,地地道道的八王爷一派。确实很伤雍正的心,自己一母同胞的十四阿哥都反对雍正支持八王爷。而自己的母亲指责雍正当上皇帝并不名正言顺!甚至已死抗争虽然自杀没有成功却致死都不愿意搬到太后住所慈宁宫。亲人的不理解导致后来雍正的大开杀戒,而这一切其实就是康熙皇帝所造成的。既然立了雍正那么老八他们不说杀掉也应该收拢他们的权利。这无疑让雍正继位之后帝位岌岌可危,如履薄冰。

雍正继位以后,弘力已经12岁了,弘时已经成年了。雍正以子嗣太小为名拒绝立下储君,这使得众大臣解读为弘时已经失去了王位的争夺权,实际上弘时像老八靠拢的时候,已经被雍正划分为不可救药的行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雍正对自己的权利有极高的掌控权。若非

他英年早逝,从弘历立为储君到登上大统之前,都有可能会被换掉。做事太积极会被认为是想夺权,不做事会被认为无能。这老皇帝手心的老太子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弘历被立为储君的时候也是雍正当时的是权宜之计,毕竟当时弘历十分年幼,但是对另一个主人弘时十来说,这将是灾难性的变局,科场舞弊和谋害弘历恰恰是他对此做出的反应。那些作为弄巧成拙使得自己让雍正对他越来越厌恶,甚至会联想到老。李卫曾经对雍正说过,当年康熙大帝太过于仁慈,对于八王爷的处理,某种程度上来说提醒了加速了雍正对弘时的决心。只为了让弘历可以放开手脚,也是不愿八王夺嫡的事情再次上演。所以只有赐死弘时这一条路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