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兒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了?

手機用戶72666275338


1.女兒出嫁以後在回孃家的話,已經不是自己的家了,如同是客人一樣;在孃家不能太懶,時刻要勤快,否則兄嫂會有意見的;

2.女兒出嫁以後,會有自己的一個家庭,有自己的兒女,父母需要照顧,可能自己也有工作需要做。有兒女的話,小時候需要帶孩子;長大上學的話,早上可能要接送;週末也要照顧衣食住行;即使週末不上班,家裡也是有很多家務活需要做的,想回孃家但是有些身不由己。

3.嫁出去時間長了的話,和自己親生父母之間的感情也會越來越淡的,這也是女兒嫁出去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的原因。

4.就像我媽一樣,離孃家也就三四里路而已,但是以前家裡平時還是挺忙的,每天可能有農活、餵雞、餵豬、種菜、看店等夥計,一天忙忙碌碌的,只有中秋節、父母過生日的時候才有時間回孃家一趟。一般回到孃家以後,還要去廚房張羅著洗菜、炒菜等夥計,很難真正的閒下來。


1927年的古董先生


我結婚9年了,其實現在回頭想想,這段時間過的非常快。剛結婚時,非常想家,離家近,走著就能過去了,幾乎天天要回孃家。感覺自己新婚的家不太像個家的樣子,極少做飯,幾天不打掃也那樣,幾乎沒啥變化。

一年後有了寶貝女兒,漸漸有了家的樣子。起初不願意回孃家是閒麻煩,什麼都要帶著。後來因為回孃家不太方便,沒有專屬自己的空間了,對寶寶也不太好,不再像在家那樣方便,那樣隨意。

其實現在想想,就是我們的生活重心轉移了,以前是在孃家,是媽媽的女兒。現在角色變了,自己變成了一個家的女主人,要搭理一家的大小事情。

俗話說的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窩,話糙了點😏,但無論去哪裡,即使孃家,不再是一個人了,拖大帶小的,哪如自己的家舒適,重要的還是自己說了算😄


我是一條魚love貓


不是不願意回去,而是父母不讓回去。我記得孩子一週時,我休產假,自己帶孩子。每天上午帶孩子在外面玩會, 中午就走十分鐘到了媽家,在那裡吃完飯,孩子睡一覺,然後我和孩子回自己家。那時侄兒已經上學了,覺得不會妨礙他什麼。一連去了幾次,爸爸沉著臉對我說;一會回家吧,過段時間再來,你侄兒學習受影響。當時是大夏天,我抱著熟睡中的孩子獨自回去,邊走邊哭。以後再也不敢輕易回孃家了。我父親也是機關退休的,他重男輕女的思想一點不亞於農村老大媽。從那時我才意識到,我出嫁那天起,在父親眼裡我就是外人了。

現在父親有病了,就讓我們姐妹幾個輪流伺候,我們依然對父親很好,只要他高興,我們就不和他計較了。


4歲月靜好4


我只有一個獨兒子,沒有女兒,所以沒有題主這種感受,但我覺得我兒媳婦做得還是不錯的。
媳媳婦不是我們這地方的人,但在我們這個地方上的大學,自嫁到我們家以後,凡碰到象十一,春節這樣的假期,總要回去看她的父母。後來感到她的父母年歲大了,乾脆就在我們這裡買了房,也好有個照應。這難道說是女兒對她孃老子不好。

現在的兒女,如果都分開住,是面對三個家庭,自己家,對方父母的家。平常上班,哪有那麼多時間跑東跑西的,如果這星期休息看自己的父母,下星期看對方父母,半個月輪迴一次都不錯了,這還是同城,異地只有篷年過節才有可能,要是在國外,不知多少年見一面,好在現在科技發達,可以互相視頻來解決相思之苦。

我覺得,作為父母,我們現在有的是時間,在精力允許的情況下,不妨主動去兒女那裡走一走,看一看,以解思念之情,緩解兒女兩頭跑的辛苦。


淡定老者83944345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女兒出嫁後,家就變成了自己的小家,以前的家是孃家,老公的家是婆家,只有自己家才是家。

出嫁後,回孃家變成了走親戚,自己有了新的生活方式,就會對以前的家慢慢的生疏,不像在自己家一樣舒服自然。

如果是獨生女,這種問題就不太嚴重了。就怕家裡有兄弟姐妹的,自己嫁出去了,兄弟娶了媳婦。

你以前的家就變成了你兄弟媳婦現在的家,支配權就不是你了,再回去你就是客人,這種感覺是很不好的,所以,嫁出去的女兒就不太想回孃家了。

這是心理因素,再說客觀外在因素。嫁出去了,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孩子和工作。成為一個家的女主人,會很忙,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你去料理,自然沒有太多時間回孃家。

更何況還有很多遠嫁的,回一次孃家來回要好幾天,沒有太多時間,自然就不想回孃家了。

不管怎麼說,女兒嫁出去了,還是要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不管是“回孃家”也好,還是“走親戚”也好,都是在外因素,女兒也是要盡孝的。

都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所以就算嫁出去了也還是要常回家看看的。


提子樹


我按時回孃家,但內心不願意回。因此我常有罪惡感。

我老媽73歲了,是個老小孩,斤斤計較,胡攪蠻纏,累!

我媽農村婦女出生,生了兩個女兒,沒有兒子,在鄉下老家被婆婆欺負了多年(我爸在外省工作)。

後來進了城,我奶奶也沒了。我媽思想卻沒有改變,仍然為自己沒有兒子,自矮三分,超級沒有安全感。

我媽身體好,物質條件尚可,有價值百萬的房產,有醫保,有退休金,有不低的房租,有存款。更主要的是,不需要自掏生活費,她所有的收入都可以存起來。

只因為她沒有兒子,所以尚可的物質,並不能給她安全感。

我媽總喜歡觀察我們是否孝順,給我樹各種孝順榜樣,各種道德綁架。

我帶著孩子回家,她總說我們來了給她添麻煩,她要給我們洗衣,要給我們做飯。

我媽出汗多,每天要換好幾次衣服。頭天洗澡後換一次,早鍛鍊後換一次,買菜後再換一次。一般都是第二天她換完三套衣服後,連同頭天晚上洗澡的衣服,她一起放到洗衣機裡洗。

看我媽這麼反感給我和兒子洗衣服,我只好在頭天晚上洗完澡之後,單獨手洗我和我兒子的衣服。

有一次,看到我媽在晾衣服,我趕緊去幫著晾。我媽拉著臉,數落說我回孃家,真是給她添麻煩。因為她要給我們母子洗衣做飯,很累。

我氣的把要晾的衣服倒在床上,一件件的翻給她看,哪裡有我和我兒子的衣服?

我們的衣服早在頭天晚上就手洗了,我一早就把幹了的衣服收好了。

再說做飯。

我也在我媽家炒過菜,但我媽見我切的絲瓜是丁丁,把我臭罵了一頓,說絲瓜要切成橢圓形的薄片。可我平時在自己家是不做飯的(老公做),我刀工不好,不會切絲切片,一般橫幾刀,豎幾刀,全切成小丁丁,炒菜不好吃,菜色不好看。

所以,我的確不做飯,但我洗碗拖地。

不僅僅是洗衣服做飯,我特別受不了我媽加槍帶棒的說話。

我媽喜歡讓我們揣摩她的心思。她明明想往東,口裡非要鬧著往西,典型的口是心非。 你順著她口說的方向往西,她會鬧騰。你順著她心裡真實的方向往東,她也會鬧騰。

她在各種鬧騰中,考驗你的耐心,考驗你是否孝順,是否把她放在第一位。

這是我親媽,我其實是心疼她的,也懂她。我非常願意做個笑嘻嘻的孝順女兒。

所以,內心不願意回家,我有深重的罪孽感。

我是凡人,本身有很多缺陷,缺乏共情,雙面人格。

外人眼裡的我,溫柔活潑風趣幽默。沒人知道,我會躲在角落裡看天空,心裡想‘’碧海青天夜夜心‘’。在浩瀚的宇宙在時間的長河,一粒塵埃的憂傷。

童年時期,父母兩地分居,我大多跟在外地工作的父親生活。到了少年,從十一歲開始,獨立生活了幾十年。有時離家上百里,有時離家上千裡,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

少年時,我母親曾說,有個鄰家女孩很乖乖,溫柔靦腆不亂來,中考都是父母接送。

我呢,父母不知道我的考試時間,不問,我也不說,反正說了也沒用。自己看考場,自己收拾文具,自己捏著一個文具盒,獨自坐車去外校考。

我不給父母添麻煩,我媽反而覺得我性格野,不溫柔賢淑。

這種少見的顛沛流離成長經歷,我外表獨立,內心寂寞。

心理醫生告訴我說,家庭排序是:本我,配偶,孩子,父母,朋友……

不敢想象,我媽若知道自己排在第四位,會如何傷心難過……

這樣的小事很多,所以在孃家就覺得忍氣吞聲,日子很難熬。

回到自己的小家,又痛恨自己小肚雞腸,不體諒我老媽,不孝順。

但再一次回到孃家,歷史又會重演……

我因為某些原因,正在接受心理治療。準備抽時間,專門諮詢一下如何改善我們母女關係。

唉~~

心理醫生說(某種原因導致)我會時常感到寂寞,然。


吾愛芙蓉花開


女兒自出嫁之日起,就成了孃家人的親戚,不是不願意回孃家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身份的改變,與孃家人自然會生成距離,並且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越來越生份也是難免的。



女兒未出嫁前,是父母的女兒,是兄弟的姐姐妹妹,是兄弟媳婦的小姑子,大姑姐,一旦出嫁,就成了侄兒女們的姑母了,後來更成了侄孫們的姑奶奶了!


父母在,女兒回孃家的時候會多,父母過世了,就得看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了,親戚交義不交財,交財講不來,為錢財兄弟姐妹反目的大有人在,回孃家也就無從談起了!

與孃家絕交的終於是極少數人,普遍還是不會辭孃家路的,只是隨著兒女的成長,小家庭需要操心的事越來越多,回孃家的時間少了,也就成自然規律了!


五音山人1


女兒是母親的“貼心小棉襖”,是父親的“前世小情人”!對父母來說,女兒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而父母對於女兒來說也是永遠的歸屬,正所謂“父母在,家就在”!但是,當父母含著眼淚,把女兒的手交到一個名叫“女婿”的男人手裡後卻悲哀的發現,有些女兒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了!

為什麼有些人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女兒對父母的感情變淡

沒有無緣無故的作為,也沒有無緣無故的不作為,凡是必有因果,尤其是情感!如果女兒對父母寒了心,那麼女兒回家的次數必然會越來越少!


我的同事楊姐,奶奶把她撫養到6歲的時候被爸媽接到了天津。估計是當時爸媽工作壓力大的原因,對她並不好,大冬天的晚上都還逼她用冷水洗衣服,對她更是非打即罵,身上常常帶傷。直到她奶奶知道她的境況後看不下去了,把她接回了老家後她才脫離“苦海”!

從此楊姐與她父母的感情就變淡了。剛開始結婚的時候,因為奶奶在,她還會隔三差五的回下孃家,可是後來奶奶去世後,她回孃家的次數就減少了。到現在女兒都二十幾歲了,她回孃家的次數一隻手都數得完!

當然,這裡的寒心不僅僅是指父母對女兒的暴力,還有父母的偏心,父母的不作為,例如在女兒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沒有出現等!

我一個朋友,結婚的時候,父母說女兒嫁得遠,懶得走就沒參加女兒的婚禮,去轉頭跑去另一個省的山區參加兒媳婦哥哥的婚禮;我朋友懷孕生孩子她父母除了打了幾個電話,人都沒出現過,我朋友的婆家經常拿這事來說我朋友,弄得我朋友特別的難受。我朋友對父母極度的失望,漸漸的也不願意回孃家了!

二、出嫁女兒在孃家沒有歸屬感了

前段時間聽過一句話:“女人出嫁後,在婆家是外人,在孃家就是客人”。剛開始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還有些嗤之以鼻。女兒永遠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怎麼就變成了客人了啊?可是後來我出嫁後我才明白這句話的心酸!

我出嫁後,爸媽就把我的房間改造成了侄兒們的臥室了。而我回孃家就不得不睡沙發了。還有,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爸媽對我不再如以前那般隨意了,總是客客氣氣的。而話裡話外都是你們家怎麼樣,我們家怎麼樣,讓我感覺不到以前回家的那種歸屬感。老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客人!

回到沒有了歸屬感的孃家,始終有種不舒服的感覺,這種情況導致我每次回孃家前都會猶豫很久!


三、女兒有了新家庭後,心會有所偏頗

有句話叫做“男人愛的是大家,女人愛的是小家”。女人結婚後,她的整個心思就都鋪在她的那個小家庭裡面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一家老小都需要她去照顧,再加上還要工作。而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她早被工作和生活弄得筋疲力盡了,自然對於孃家這邊就有些顧及不到了!

四、受家庭所束縛,回去不方便

我一個老鄉,嫁得比較遠,每次回孃家都得倒幾次車,一天下來,基本上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坐車上了。剛開始結婚的時候,還見她經常回來,可現在有孩子了卻很少見她回孃家了。

上次問到她最近怎麼不見回來了。她說到:“帶著孩子,大包小包的,很是麻煩,而孩子小,倒幾次車下來,受不了。帶上孩子吧,心疼孩子受罪,不帶孩子自己獨自回去吧,心裡又掛念著放不下心……”

是啊,對於母親來說,有孩子的地方才是家啊。為了孩子,不得不做出很大的犧牲,包括回孃家!有句話說到,孩子對母親的愛遠遠趕不上母親對孩子的愛。在這裡也可看得出來了!

五、孃家條件不好,嫌棄孃家

雖然我們常說“兒不嫌母醜”,但是現實生活中總會有些不一樣的聲音!對於一些愛慕虛榮的人來說,有錢的陌生人都比窮親戚來得親切!如果孃家比婆家差太多,她們就會嫌棄孃家的種種。她們甚至會覺得孃家配不上她現在的身份,回孃家就是一種掉價!

我一個隔房的親戚就是如此。她工作後找了一個教育局上班的老公。結婚那天,在我們縣城的一個大酒店裡擺了不少桌。可是到場的除了她工作上的同事就是他老公那邊的親朋了。原因就是她覺得孃家這邊的親戚都是農民,喊過去一起吃飯會讓她蒙羞。而婚後,她基本上都不回孃家。即便父母去她那裡,她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弄得她跟孃家這邊關係持續緊張!

總之,對於那些出嫁後越來越不願意回孃家的人來說,不外乎就是這幾點原因。但是不管什麼原因,父母年紀大了,我們還是常回孃家看看比較好,千萬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有書共讀


不說別人就說我自己為什麼越來越不想回孃家吧!

沒出嫁前感覺村裡人都很和善,笑眯眯的。

結婚後有了孩子,一年到頭回家一次。想在孃家住兩天都敢出門只能憋在家裡,你肯定會問為什麼啊?

因為一出門走不兩步碰到一大娘,上來就一句咋還不回家?結婚了就不要經常住這不走了。

只能笑著說大娘我今天才來的啊!就這樣叭叭叭一通大道理給我說的一個腦袋兩頭大。

最厲害的是那些喊嫂子的,沒說兩句話張口閉口什麼時候走啊。好像住兩天吃她們家飯喝他們家水呼吸她們家空氣了,巴不得我趕緊走。

差不多一分鐘一問,我特麼的想問你十分鐘不到已經唸叨N遍了。像唸經一樣那個唸完這個念。

沒事反正都是開玩笑嗎?不介意的只是心裡有點小難過。

一直到某個嫂子她女兒結婚後她再也不說我了,因為她女兒比我更厲害一住十天半個月。

想對嫂子們說句話,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大家都是從那時候過來滴

最不能忍得就是,看到我兒子就對我小侄女或者小侄子說“叫外莊的攆走,糖給他搶過來等等”指揮著一群小蘿蔔頭欺負我兒子。看到我兒子哇哇大哭,他們在哪裡哈哈大笑。

你要是稍微反駁下瞬間說你開不得玩笑大驚小怪的。

小侄女小侄子(他們的孩子)要是搶不過我兒子哭了又是我兒子的錯。

我兒子就應該站那不能動等小侄女過來“拿”嗎?最後只能抱著兒子“落荒而逃”,真的不想也不敢出門。

看到那些熟悉的人異樣的眼光,說著你怎麼又來了?

還有老媽,她也這樣認為。總是說她們給你開玩笑怎麼怎麼了,可是她欺負我可以別欺負小孩子啊!看到兒子哇哇大哭真的很心疼。

你要是稍微住的久了一點,你自己不回家都會有人來催你回家。動不動就是出嫁的女兒就不要經常回了了,你也該回家了等等……

老媽,我不愛去孃家住了是因為沒了歸屬感。感覺就是一外人,處處低人一頭。

只有回到婆家才感覺,哦!這才是我的家啊!可是我真的想多回“家”看看

心煩了,累了想回孃家待兩天充充血都不敢經常去。有時候不是不想會孃家,而是你們再往外推我走。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我回我媽家我媽都沒意見,為什麼還要經過你們意見那麼大?

女人結婚了沒有了家,這句話我信了


小陳與二師兄


朋友你好,書生為你解答。

結婚之前,孃家是女人唯一的家,你不回也沒地方去;結婚以後,夫妻倆有了自己的小日子,那麼,回孃家就會變得可回可不回了。

如果父母健在,可能回去的次數還會多一些;如果父母都走了,這種回孃家就只是流於形式,跟“走親戚”一樣,都變得客客氣氣的。



之所以嫁出去的女兒不願意回孃家,並不是說“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她們中間的好多人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

一、離孃家太遠,回去一次實在不方便。

這點對於遠嫁的姑娘肯定是深有體會。相隔幾千公里的路程,中間還要倒好幾次車,回一次孃家,實在是又累又不方便。她們寧願平時給父母卡上多打一些錢,或者通過物流給父母寄去一些東西。再說,現在好多女人還要上班,公司不給請假,就是她們想回去,也是有心無力呀。

二、自家瑣事眾多,自己都自顧不暇,哪裡還能抽出多餘的時間來經常回孃家?

沒孩子的時候還不覺得,等有了孩子,又沒人幫她們帶,她們只會忙的焦頭爛額。寶媽們都是過來人,養個孩子究竟有多辛苦,只有她們自己清楚。平時不上班的還好一點,有些女人既要上班,又要帶娃,忙裡忙外一個人,睡眠嚴重不足,還要強撐著,顧不上回孃家也是情有可原。

三、孃家那邊有她們不願意見到的人。

這個“孃家”,不單單指父母,還有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並不是每個女人都和孃家的關係相處的很融洽,就是有些親兄妹之間都會有嫌隙,更不要說別人了。索性眼不見心不煩,不到萬不得已,儘量避免少見面,各過各的日子,互不打擾。

四、有些女人日子過的窮,怕回去被孃家人嘲笑。

我相信,大多數父母不會這樣做,但並不排除那些勢利眼的兄弟姐妹。人窮了,走到哪裡都會自覺“矮”人一等,尤其是遇到勢利眼的兄弟姐妹。各種的冷嘲熱諷、各種的刁難,一點都不像是一個爹媽生出來的,與其自己找不自在,還不如呆在自家的“狗窩”裡,窮是窮點,倒也落個清靜。



孃家本是女人的“根”。試問:誰人不是父母生,誰人父母不生兒?自家的女兒還需自己體諒,各有各的難處,相互理解。當然,作為女兒,要儘可能地盡孝,因為天底下,也只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才是真正無私的、毫無保留的,這種愛最偉大,切莫讓老人傷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