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应该是“圈养”还是“放养”?你觉得哪种更好?

三江丑牛


对于教育本身来说,圈养、放养,这两个都是极端。

教育本质来说,是一种传递,时代的传递,也是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这个过程需要人的参与。

人有个体的特质和性格,对于不同的知识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在某些知识领域,有着非常好的吸收以及自主探索能力。相反的,在某些领域却难以吞咽,强行的输入只会造成对抗和窒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却又忽视的“因材施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但是现在的教育,过多的是比较和填鸭,并不进行个性和特质的区分,往往让懂得应试的群体脱颖而出,真正的天赋在教育过程中逐步的被抹去。

当然,还是看到一些教育的努力,比如大学在招生的时候会选择一些特长生。但这只是在高等院校进行了努力,或者说大学的教育本就想发掘天赋和特质。但是~是不是太晚了!能将这些天赋珍藏18年,未被清除,是要经历多么艰难的抗争!

我们都认同,孩子的特质可以在幼儿时期就开始体现,我们需要通过早教来激发出天赋,可惜的是,在小学开始,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然被应试的填鸭教育给生生的挤出了他的世界,只能保留在内心的某个空间,等待着更多的“知识”将它们全部驱逐。


祺爸和他的宝宝


题主想说的意思应该是学校管理是得“管严”还是“管松”的问题。

好的圈养,学校应该把同学们圈在学校,也不会减少学生接触学习社会技能的学习的。比如一块儿去搞个活动,或安排个销售比赛等等,都是每个学校都会给学生安排的活动。接触社会并不意味着直接上街,真正的社会不是孩子上街就能接触的。

好的放养也不是不管孩子。所谓“静待花开”,前提是“默默耕耘”,而不是“撒手不管”!这是我们在理解上的错误。

所以不管圈养也好,放养也好,都是相对的,而核心是“用心养”。既不能管得太严,也不能管得太松。学校管理“管得太严”和“管得太松”都是两个我们最怕的两个极端。



用心养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本质。

孔老夫子为什么会是伟大的教育家。两千多年前他就很重视“因材施教”,我在这里再把圣人的故事拿出来吧:

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原故。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冉有与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多亏孔子的教育有方啊


中国的学校大多是集中式教育,会忽略细节。所以家长等做好给学校辅助的努力。

中国教育或者准确的来说,普遍流行与中国公立学校教育是应试教育,这当然有其弊端。但现在公立学校慢慢的改革中,慢慢的往因材施教的道路走。教师的素质在慢慢的提高,现在稍微一线的城市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历以上比例在增高,就是二三线城市,也至少是本科以上。教师素质的提高,就会普遍提高教学质量,这个质量就包括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设计太调皮的学生,适合严加管教的就严加管教;接受力强的学生也尽力给他一个很好的读书环境;表达欲强的孩子也会安排很多活动让他们参与。

家长也需要参与学校管理。学校的改革方向是尽力让每个孩子能都能有所发挥,并不是那么死板不灵活。当然,改革的道路也很长,缺点还是很多。所以这个时候就尽量需要家长出一份力了。多跟学校沟通,与学校探讨管理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这是双保证吧。

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身上的特点和特质。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中间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能对某一种方式一刀切。从孩子的身上出发,多与孩子沟通,发现他的特点和特点,加以培养和突出。培养孩子之前,必须先对家长进行培训,孩子要装软件,不是给个硬件就够了的。





雅曼教育


“圈养”和“放养”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到底一个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才是最好的,到底怎么样的学校管理才是最合理有利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采取“圈养”,也就是封闭管理的模式,觉得这样就把孩子与外界的一切不利环境隔绝,这样,孩子就没有了发挥自己“调皮捣蛋”的有利场地。这种方式似乎有利,因为,除了老师和同学,他们没有接触外界的机会,只能在学校这个小圈子里舒展自己的小天地。


但是,这种与外界隔绝的方式真的对孩子好吗?除了课本就是老师同学和作业,看不见一切社会的上新闻,听不见不同的声音,把自己隔绝于学校这个小圈子里。我觉得是这一种自由权利的剥夺。孩子的天性就是自由的,只有在自由天地里才能更加茁壮的成长,就好比一颗温室里的小树,没有阳光普照,也不经历风雨,怎么也不会长成参天大树。


看过一个德国育儿专家的文章,德国很提倡自然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自己摸索,观察,探险。而我们,把孩子圈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是不是有点惨无人道。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学习知识的时候,更应该是教育孩子怎么认识这个世界?怎么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相处?



一个只会学习的孩子,真的是我们想要得的吗?不说“圈养”也好,“放养”也罢,唯有给孩子一个舒适,自由的成长环境才是最值得重视的。


余争的世界


我认为开放比较好,能接学更多地新生事物,只有接近生活、靠近大自然才会有更多地灵感;才能更好的学好书本知识,抽象地教条主义式灌输教学不能更好地发挥各个学生的特长,真正学到知识的学生了了无几。


家和万事兴541118利剑


个人认为不应该为了升学率对学生进行“圈养”,教学与社会相融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中,而不是让他们半脱离与社会,如果为了成绩一直对学生进行“圈养”当进入社会的时候更容易迷失。


飞翔的大蜻蜓


圈养和放养是概念错误,学生需要用爱心去传递知识,他们都是未成年人,或许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做老师的要用爱心去纠正,不能粗暴的压制性管理,不能用放养的方式听之任之,也不能强制管理,要讲究中庸之道,对症下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