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考上二本在现在是什么水平?

我心方清1


每代人都有属于他们特有的回忆,每代人同样有每代人的烦恼和快乐,对于八十年代的人来说,那个时候高考刚刚恢复,很多制度都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而且那个时候我国高等院校并不是很多,想要考上大学是很难的一件事,而且那个年代也没有一本二本之分。


八十年代的文凭含金量是今日所不能比的,可以说那个年代的大学文凭比现在的985、211、硕士文凭含金量都要高,因为那个年代录取率太低了,很多人连参加高考的资格都没有,在八十年代每个学校只有学习成绩好的才有名额去参考高考,基本上考上大学就可以去当大学老师,而现在大学老师很多都是硕士、博士,可见八十年代大学的含金量。


八十年代全国都没几个大学,那个时候没有什么985、211、双一流大学,那个时候高考是非常难的,而且高中只有2年,上完课复习都来不及,就去高考。总之,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是大浪淘金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拥有大学文凭可以走天下,而且大学是包分配工作的,那个年代拥有中专生就可以分配到乡里当副乡长。


八十年代考上重点的,放到现在可以说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水平,个人能力以及知识水平非一般大学生能比的,能考上普通本科的,放到现在强于现在的985和研究生,能考上专科的,也是强于现在的211,能考上中专的,不比现在的一本二本要差。


决胜网


八十年代的二本是什么概念?是不是就是除重点大学外的本科呢?我记得当时从低到高的录取线是中专、大专、本科、重点本科。

一、八十年代录取率低。八十年代前期都是在高考前有预考的,根据学生成绩淘汰一部分学生,不让参加高考。有的农村高中仅有三分之一毕业生参加高考,当然城里重点中学比例高些。看上录取比例在20%至30%之间,这还包括了中专、大专和本科之和。而高中生只占适龄人口的10%多点。而本科又只占高考参考生8%左右,也就是只占同龄人口1%不到能上本科。是不是比现在上985高校还难。


、本科和重点本科界限没那么严。记得90年那年,湖南本科录取线512分,重点线524分。而湖南省内的湘潭大学是重点本科,但有很多重点线下5分的同学也录取进了重点大学。今年升一本的湖南商学院,当时叫湖南商业专科学校,那时的杭州电子科技学院才升本科。


、当时的录取分差没现在大。中专、大专与本科线两两仅有十多分差距。稍不注意就可能差一个等级。记得有一同学平时成绩一般,高考开挂531分录取中国农大,仅高重点线7分。同样成绩的,高考发挥差点就连中专都上不了啦。

、八十年代复读生特多。在重点中学,应届生要么特拔尖,考一流大学,而复读生往往居中,但考取的人数众多,几乎占了部分学校一半以上。如果是应届考上本科的,现在考985是肯定的,如果是复读考上的现在考个211没问题。


论:凡在80年代能应届考上一般本科的,现在能考985高校。而通过复读考上一般本科的,现在考个211大学应该没问题。


良心老师


我是1986届高中毕业生,那时候的高考竞争非常激烈的,能考上中专,脸上都有光,若是名落孙山,连家门都不敢进,一种坠入地狱的感觉,那时候的高考在7月7.8.9,那三天就是学子寒窗苦读十一年决定命运的三天!真可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感觉!那时候的本科院校不多,分重点大学和一般大学,基本上都是大专和中专学校在招生,本科招生比例3%左右,大专和中专学校招生比例7%,90%的学生只能选择复读,招工,参军,自寻出路,因为能考上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国家包分配的,那时候国家是按计划经济运行的!现在的普通大学,用功读书都可以被录取,大专和中专学校几乎没有人愿意报考,连本三院校毕业生找个工作都不容易的,时代变了!高考制度也在不断的变革!可以这么说八十年代的中专生相当于现在本科生,记得毕业那年,在霞一中的同学以全县文科第二名被华中工学院新闻系录取,那时候的我们兴奋了好几天!可如今,只有考上双一流大学,实力强的一本大学,才有一点点兴奋,国强民富,改革开放四十年啦,人们的价值观在变化,时代在进步!愿现在的大学生,勤奋学习,学好知识,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fjlyn2017


我是64年的,70年上学,79年高中毕业,当时小学五年,初高中各二年,因此大多数是15周岁高中毕业(也有少数5周岁小学,14周岁高中毕业,且当时没有现在这么严格,只要人长的高点,5岁也可上学),我们高中毕业时,全校毕业生参加高考300人左右(包括高中专,省命题),只有5人考上,本人是其中之一,录取在杭州大学(5门课总分321分,我们省录取线本科300,专科295,据说北方一些省份本科线不到200分),我们79级属于新三届,入学后发现班里年龄参差不齐,大多数25岁以上,是在66年高中毕业,48年49年出生的占好多,我们应届的很少,我们应届的是他们的小弟妹,现在开同学会,年长的将近70岁,最年轻的应届高中生考入的也53虚岁。记得79年全国录取高校新生27万,你说难不难?


zh185263347


八十年代其实是没有一本二本之分的,而是分为了重点大学本科和普通大学本科。我认为重点大学本科就相当于如今985的水平,普通本科是211的水平。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重点大学本科生占所有考生的1.5%,而普通本科生占6%左右。



那时参加高考可不是人人都能去的,好的中学有50%左右的人可以参加,大多数中学只有20%到30%的人可以参加,预选线一般以县划定,一多半人参加不了高考,因此那时的高考绝对是沙里淘金,大学文凭的含金量要高多了。

欢迎大家关注。


拼未来i369


我是江苏1987年应届高中毕业生,江苏那时分一本(重点)、二本和大专三个档次。那年文科二本分数线497分,一本507分。我那年521分,进了南师大新闻专业。因为是考前填志愿,后来进了大学一打听,我的分数当年可上南京大学新闻专业。当时的新闻专业,相当于现在金融、法律、医学这样的热门专业。我所在的学校是江苏常州三所重点高中以外最好的普高,那年文科班50个人,只有5个上了二本线。我的同桌考了552分,好像全省第八名,进了北大法律系。


czwbywx


我是1987年在河北省参加的高考,那个时候没有一本和二本的说法。分类方法是:重点大学、普通本科、大专和中专四类。

那时候大专生也算大学生,大学录取率非常低,大约不到10%,大学生显得非常金贵,那是大学生有个说法叫“天之骄子”。

大学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上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可保后半生衣食无忧。

我当时的高考分数没有达到重点线,但过了普通本科线,报了个提前批的军校被录取了。

我查询了一下,1987年全国大学生(含大专)录取人数大概在60万左右,而现在211以上大学的录取数都超过了60万。

也就是说,80年代的普通本科相当于现在的211以上大学,80年代的重点大学相当于现在的985,80年代的大专生相当于现在的普通一本,80年代的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二本。

一本和二本是大学扩召后的新说法,现在大学扩召的规模太大了,大学录取率90%以上,比当年的不到10%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二三本合并,二本更加不值钱的,省控线也就300来分,现在的学生只要不傻不呆,不挑学校档次,都能上个二本,比80年代考中专容易多了。


奥卡姆剃刀


我是88年参加全国文科高考,六门课,语文数学各120分,原始总分640分,本人考了548分,高出重点线30多分,考入西北大学。回顾从学之路,可以看出现在二本水平:小学升初中,所在班30人,只有6人考取。初中什高中,所在班40人,两人考取当地重点高中8人考取普通高中,本人有幸考入重点高中。当时高中有8个班,每班42人,前1、2、3班是重点班,后5个是普通班,高二结束后文理分科,本人已入读理科重点班,因9月份开运动会,与新任班主任矛盾重重,因新任班主任所任科目在三个理科重点班,普通理科班又不想去,故选到本届唯一文科重点班就读。临近高考前两月,也就是五一节过后,高考预选,包括复读生500多人,最后参加高考资格只有300人左右。88年高考,陕西省招生简报公布招生计划:文科本科招生1300多人,理科招生5000多人,总之文理总计招收本科生7000人左右。高考结束,所在重点班上重点线人数仅有9人,普通本科15人,其它大专、中专线人数不详。那届文科重点在陕西招生院校只有不到20家,总人数不到300人,西北大学招生250多人,其它重点每所重点招生不超过4人,本人喜好法律,加之西北大学招收人数多,故不加思索选报西北大学。后调剂到其它文科专业。后来回想起来,那时普通本科才是热门专业,像上海财经、中南财经、中国政法、陕财、西北政法等,无奈重点己被录取,普通本科再好也无緣进门。以上在陕西的求学经历,如果说现在的二本是80年代的什么位置,本人意测,好多高考预选掉的学生都能考上现在的二本,不知是否正确?请指正!顺便说一下,本人就是高中教师,仅是从参考比例、招生比例两个维度预估现在二本的位置。


北回归线35662228


严重反对下面有人夸大八十年代高考的难度。

高考的难度是越来越难的,这个趋势毋庸置疑。你看现在高中的导数部分,其实就是微积分的入门,以前是大学的时候才会接触到。

你知道1977年的高考是什么难度吗?不夸张地说,一部分小学+一部分初中内容的混合罢了。但是考虑到那个时候学校荒废多年,平时能读书看报的人估计都少,所以难度这么简单也不足为奇了。

至于八十年代的高考,自然是要难一些的,但是难度也没有多高,毕竟那个时候经济发展水平在哪里摆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关系是很大的。那个时候的高考,难的其实是训练,考得知识深度不深,但是会比较考基本功,比如一个很复杂的式子化简这样的,其实这个是从苏联人那里学过来的。

这种考察方式,没有足够的训练很难考高分,但问题是那个时候物质匮乏,很多地方的学生,没有好的参考书。学不懂,训练不够,自然就考不上大学。

因此,你说80年代高考难不难?难。但是不是内容难,是资源匮乏;现在的高考难不难?难。难在考察的深度,而不是资源匮乏(边远山区除外)。

此外,80年代高考另外一个难度就是录取率。率取率比现在低很多,因此那时候的二本,含金量是很高的,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211到弱档的985吧。

不过那个时候大学出来都包分配,二本出来就是干部,你要是肯干,去乡下,就是专科生干两年当乡长,五年成为县长的也不是没有。

现在就是清华北大,都没有这个待遇了。

坚持优质原创,向你分享我的经历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点赞和关注,并在评论区发表高见吧!


佩子临


我,84参加高考,我们县成绩在当时是比较好的,高考之前选预选,我们学校毕业班六个,复课班两个,每个班五十三四人,就是四百来学生,我们县还有四所高中,他们一级有一个班有两个班的,也就二三百学生,全县加起来有七百学生就不错了,因为我记得我们公社考上高中的就二十几个,记得也就二十公社吧。一年应届毕业生也就五百多人。复课生也得二百多吧?那年我们全县考上大学的有三四十几个?具体数我忘了,考上学的有二百多吧!我说的是中专,大专,大学加在一起。当然,那时小学上初中成绩不行就回家种地了,那个时候,学生念书基本不花钱,我那时一年的学费也就几块钱,就是往学校背干粮,有学校给统一加热一下……不说了,看到现在读书的劲头,学生的待遇,老师的待遇,学生的学费和那个时候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