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儿科医生手撕“物理降温”,孩子发烧物理降温到底有没有用?

韦德俊


从严谨的医学角度来看,大家的主要分歧在于“有用”这两个字,换而言之就是这个有用大家都是怎么理解的。如果说有用是可以媲美药物的作用,用了物理降温就可以解决掉发烧的症状的话,那么这个效果物理降温要说了“臣妾做不到啊”。但如果说有用是可以帮助孩子感觉更加舒适一些的话,是可以做到的。

对于开心爸爸来说,物理降温肯定是优先的

尽管开心爸爸也知道物理降温对于发烧退烧作用的确很有限,因为通过体表降温是不会降低人体核心温度的。也就是说通过物理降温是不能够解决掉身体内部热量的。反而当体表温度降低太快时,大脑会让身体产生更多的热,更不利于退烧。

但是开心爸爸还是首选物理降温。因为使用物理降温不是为了降温,而是辅助降温,让孩子感觉到更加舒适一些。当然这都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比如物理降温是在孩子体温在38.5℃以下时候使用的,对于缓解孩子的不舒服是很有效果的。但如果体温高于这个数值甚至是达到了39℃的时候,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有哪些适合孩子的物理降温方式呢

温水擦拭,也就是用温水打湿后的毛巾来喂孩子擦拭身体,重点擦拭脖子后面,腋下,大腿等毛细血管比较密集的地方。或者就是我们常用的退热贴和湿毛巾敷在孩子的额头上,这些都是挺有效的。

物体退烧充其量只是一种辅助性的退烧方式,主要是为了增加孩子舒适度,而不是根治病症的。当孩子体温超过了警戒线,还是要及时服用退烧药或则选择就医的。


开心爸爸的日记


孩子发烧物理降温我一直觉得起效慢,不如药物快。可是今年年初娃发烧40度药物降温不见效的情况下,我无奈选择物理降温,这才发现物理降温很管用。

我的宝宝四岁半,今年过年的时候正流行病毒性感冒,我家娃也得了感冒,从小娃发烧都用美林退烧,可是这次服用后没有管用,娃持续高烧40度,我选择去医院检查治疗,可是到医院才知道医生并不是万能的,验血后医生说是病毒性感冒,因为烧的太高所以药物看似起不到作用,你们需要回家给孩子物理降温,必须通过孩子的免疫力才能降温。无奈之下我们选择回家用物理降温治疗。回家后10分钟用温水擦洗一次全身,从晚上9点开始一直到凌晨3点,娃的体温终于开始下降。所以个人觉得物理降温还是很管用的,就是非常辛苦而已。


科幻直通车冯志刚



每个熊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那么几次或几十次头疼脑热,咳嗽发烧的。发烧是人体对外来侵入病原体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应,通过提高身体的温度抑制病原体在体内的繁殖,所以当孩子开始发烧时,其实是他正在跟“病魔”作抗争,在进行自我“修复”。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学会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孩子才会少受苦!


说起来发烧,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体温高了就是发烧,高的标准是什么呢?

正常成年人的体温是36.5℃,小朋友的体温会略高一些,不超过37.5℃都算是正常,超过37.5℃就可以初步“怀疑”孩子发烧了。孩子发烧去过医院的家长都知道,只要在38.5℃以下,医生都会建议物理降温,不会直接服用退烧药!



物理降温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确定孩子体温是否达到了“最高值”,具体表现就是:脸蛋是否红扑扑、有的甚至全身皮肤都比较红、手脚是否温热甚至发烫,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是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比如:用略低于孩子体温的温水擦拭腋窝、腿弯、大腿根、脖颈、额头等,或者是洗澡。


但如果孩子一直喊冷、甚至打哆嗦、手脚也冰凉这个时候就不适合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去刺激孩子,否则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身体接受到错误信号,体温会持续上升。


必须要强调的是:

酒精擦浴降温法已经被淘汰!

酒精擦浴降温法已经被淘汰!

酒精擦浴降温法已经被淘汰!

因为孩子的皮肤比较稚嫩,在体温偏高情况下,用酒精擦拭皮肤很有可能会导致酒精中毒等情况发生。


面对“熊孩子”成长路上的“磕磕绊绊”,身为家长都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任重而道远!各位宝妈宝爸们加油吧!


赵冬梅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注册执业药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九维健康学院二级讲师


营养百事通


物理降温,是医院临床普遍采用的方式。他们有个分界线:38°C。只要在38°C以下,医生都会建议物理降温,主要擦拭部位有:腋窝、腿弯、大腿根、脖颈处、额头等。

据我个人带孩子经验,孩子火力强,高烧到40°C经常。用退烧针等很容易掩盖症状,给人以已经好转的错觉。所以当年对孩子,我用物理降温比较多。

除了腋窝等处用湿毛巾擦拭,头部冷敷,我还会采用个人的一些方式,比如前心后背的搓理,类似于刮痧,只是用手不用工具。采用这样不停搓理,散热也很快。

在孩子39°C以下,我采用这些方式后,还会用另一种降温方式,就是赤裸与孩子相对,直接把孩子搂在胸口,边给孩子全身搓理,边用自己的正常体温给孩子物理降温。有娃的妈妈可以试试,我用这方式物理降温,效果最好,一般孩子很快出汗了。

我不知道这个所谓儿科大夫手撕物理降温有什么依据,但建议能短时间物理降温奏效的,最好别依赖药物退烧。物理降温短时间无法奏效,无效果,那当然必须用药,高烧不退持续时间长,可不是闹着玩的。切记。

物理降温不只是对孩子如此,大人也一样。只不过老人火力差,高烧到三十八九度已经是昏昏沉沉。前几天老母亲发病住院,就是如此。

每天下午发高烧,医生打退烧针,体温正常,晚上又高烧,再用肛门栓降温,到下半夜体温正常,一直稳定一个白天。那几天我就发现,发热的周期就这个规律了。直到有一天晚上,遇到另一个男医生值班,再次高烧,他拒绝用退烧药。他对我说:“我的习惯就是尽量不用退烧针,最好物理降温,观察我的用药效果,是不是起作用。你不要害怕,八十多岁的老人能高烧到39°C,本身就说明她体质特别好,是好事。继续回去物理降温,观察着。”

当时就被他说服了。问护士要了冰块,用干毛巾包裹了,我轮换放母亲腋窝,一边最多十分钟就换另一面。这样折腾着,母亲的体温居然慢慢降了。到早上五点,只有37.1°C。白天恢复正常体温。就这样,母亲的体温再没有反复,一直正常,到今天已经四天了。

真的感谢那位有原则的值班医生。事实证明用药很对症,母亲现在一天比一天精神好。

物理降温,是最有感情的方式。它起的作用不只是降温,还有抚摸带给人心灵的抚慰,这对病人非常重要。阿兮以为,让病人在高烧昏沉中,感觉到被爱着,是最好的退烧药。您觉得呢?


阿兮随笔


物理降温对于幼儿常见的发热不仅没有用,而且是不推荐的。

物理降温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医学界所使用,甚至所推荐,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发现物理降温可以帮助儿童的体温更快降低,但是我们说医学的指南应该循序证据。

首先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证据,依据2016年的《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若干问题循症指南(标准版)》中的介绍。


在该指南中明确不推荐物理降温,更不推荐冰水或者酒精擦拭退热,其实这个原因不难解释。首先,该指南不推荐这种做法的原因是我们发现物理降温虽然会帮助孩子降低体温,但是会明显加重孩子的不适感,这是违背医学的目的的。

同时,从发热的机制上来说,物理降温也有些无理取闹,要知道对于孩子常见的感染性发热(因为体内致热源所导致的发热),核心是人体体内的体温调定点被升高,导致身体自己认为你冷,从而调动产热、抑制散热而升高体温。单纯针对发热本身,我们更需要的是通过抑制致热源对体温调定点的作用从而让身体的自我标准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也是退烧药的作用机制(过去给打的激素针也有类似的作用,因为激素有很强的抗炎作用,但是这种做法并不正确)

物理降温单纯是增加人体的散热,而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我冷”一样,只要身体认为你是冷的,你再散热只会让他拼命地去升高体温以维持他认为的正常状态,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物理降温会造成寒战、鸡皮疙瘩等身体发冷的症状。

同时我们有时用的酒精或者是冰水,不仅可能会造成酒精中毒,更会让身体受到冷刺激,就好比如果这种做法是对的,为什么发烧的时候不打开空调放到16度呢?

最后,像一些退热贴等东西更是无稽之谈了,退热贴本身就是一种含有挥发油的水凝胶,最早是给学生推广代替清凉油用于提神的,不会有什么帮助降温的作用。

除非是非常高的温度,或者是像中暑等非致热源性的发热,这个时候物理降温才有发挥的空间。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证据和科学知识,而不是我们的主观认识。


我们是倡导循证营养的科学团体,期待您的关注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茄子营养师


其实这个没有什么可以撕的,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同样,物理降温虽然目前不推荐了,但是如果用的好,当成一个辅助的退热方法,对孩子也是没有坏处的,关键是用对。
咱们说了好多次了,发热虽然不舒服,但是这确实是人体主动将体温升高,目的是减少病原在体内的繁殖和复制,其实是为了身体好。但是确实有时体温太高了,会让孩子非常不舒服,这时,需要退热处理,让孩子们舒服一些。
这不是说就让病原放开了复制或者繁殖了,因为除了发热,身体免疫系统还有其他方法消灭这些病原呢。
发热起来后,分为3个期,分别是体温上升期,高温维持期,体温下降期。在体温上升期,孩子们虽然体温已经达到38.7摄氏度(举例子),但是因为大脑设定的目标是39摄氏度,所以,孩子体温还要上升,所以,孩子们会觉得冷,手脚冰凉,这时是一定不能物理降温的,什么方式都不行,洗澡不行,裹湿毛巾也不行哦。
但是随着孩子体温上升到最高点(比如39摄氏度),这时,孩子体温就不会上升了,会维持一会,开始体温下降了,这时,孩子表现是开始冒汗,手脚发红了,这时一般也无需物理降温,但是,如果孩子就喜欢洗个澡,这时洗个澡也ok啦,不是严格禁止的,不是说洗个澡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损伤。
之所以不推荐物理降温,就是怕家长们在孩子处于体温上升期时给孩子物理降温,这时会导致孩子不舒服,还降不下来体温,所以就不推荐了,但是如果在体温下降期,用用物理降温的方式,也不是禁止的,用对了就行了。

儿科医生孔令凯


小时候发烧爸爸妈妈总会在额头给我们冰敷毛巾,或者盖上厚被子,让我们睡一觉出出汗,甚至还有家长用酒精给孩子擦身体降温,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些方法其实并不是首选的退烧方式。

因为物理降温只是把人体体表温度降低了,大脑里调节体温点的中枢依然没变,这种降温不会维持很长时间,属于治标不治本。另外这种物理降温,使用不当还有可能造成伤害,前几年就有东莞一名1岁男童发烧,父母用酒精擦拭其身体降温,最后导致死亡的悲剧发生。

所以退烧首选的方法还是药物治疗,如果有的孩子不适合药物退烧,或者需要用一些辅助手段,这个时候我们才会考虑物理降温。

比较安全的物理降温的方法是温水擦浴,水温比体温低1~2°即可,水温太低孩子会觉得冷,比如高烧39°,用36°或者37°的水就差不多,这里提醒各位家长手的感觉是有一定误差的,最好用体温计测量水温。给孩子用擦浴、泡浴都行,一次至少20分钟。

另外还需要控制环境温度,室温保持在25°左右即可。有的孩子发烧时会觉得冷,这是因为外界温度跟身体温度差别大,这种情况多穿一点就可以,不能给孩子捂得过多。

另外还有的人发烧后喜欢蒙在被子里睡一觉出出汗,这种方法可不可取?

出汗的确是调节体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发烧的病人能出点汗,体温散热就会增快,但是不能反推,一定出了汗才会好。成人不会引起什么严重后果,但对孩子来说,捂得过多会导致体温过度升高,如果出现体温40.5以上,过高热、超高热的情况,会导致捂热综合征,对大脑、心肺肝肾都是很严重的损害,非死即残。

酒精退烧就更不可取了。酒精能被皮肤吸收,特别小的孩子可能会酒精中毒,有些人用工业酒精擦拭身体,工业酒精中除了乙醇,还有甲醇,毒性较大,会导致失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健识局


首先我们要理性判断是否需要物理降温,不妨从小儿发烧的机制来考虑

小儿发烧有两种机制

1、在感染后,宝宝血液中的炎症因子,尤其前列腺素E2水平提高,经过血流到底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点上升(原本在37℃水平),宝宝的体温通过神经及体液作用下也上升到下丘脑体温调节点新的水平(比如39℃)。

2、因为环境温度过高,或者包被太多,导致无法散热,而使得宝宝体温上升,这时不是感染因素,血管中没有炎症因子跑进大脑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那么它体温调节点没有改变,而只是宝宝体温上升。

针对不同发烧机制不同处理方法

1、如果是感染因素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等,血液总炎症因子尤其前列腺素E2水平升高,如果宝宝有不舒服感觉和体温情况可以使用药物来退烧,如美林,泰诺林等,因为他们是前列腺素的抑制剂,减少了它的水平,体温调节点就下降体温即下降。

2、如果是因为环境温度过高,包被太多,类似中暑的高烧,就不能首选药物来退烧,应首选物理降温方法,如解开衣被,移到阴凉地方,用电风扇降温,用物理降温方式擦浴身体,这是可能因为脱水状态而使用退烧药物,可能加重肝肾功能损害。同时也没有涉及血中炎症因子水平。

归纳总结

1、现在小儿发热指南强调孩子舒服度概念,如果孩子舒服,可以不急着用退烧药物,低烧对孩子身体激发抗病菌能力有好处,所以不主张物理降温方式,同时物理降温退烧效果有限,同时会造成孩子不舒服度,适得其反,所以不常规使用物理降温。高温时孩子不舒服直接口服退烧药物。

2、对热射病,中暑,包被过多造成高烧,首先物理降温而不是药物降温。切记!!!

3、对于感染引起的发烧,在常规药物降温效果不佳情况下可以考虑物理降温方法来辅助降温,对于脑发育落后的孩子发烧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式。

所以,小儿退烧是否需要物理降温,需要综合判断,如结合病史,退烧效果,发烧病因考虑,而不是什么知名不知名儿科医生说了算。(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

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


我认为儿科医生说的用毛巾湿敷很有讲究是对的。因为在暑假期间女儿因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热不退,吃退烧药和打针无法退烧的情况下,在医院护士的指导下,我们用了这种方法,让女儿的高热逐渐退温。


护士告诉我,孩子发烧有一个过程,开始是全身发冷,尤其是手脚冰凉,这个时候赶快用热水泡泡脚、用温热水给孩子擦浴,让孩子身体逐渐暖和起来。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

第二个阶段就是孩子身体逐渐发热起来,这个时候就不要过孩子盖得太多了,要注意散热,不要捂着孩子了。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只要孩子开始出汗了,体温就会逐渐降低。

第三个阶段就是降温阶段,如果孩子出汗了,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擦身体,注意让孩子不要吹风,也可以换干净的衣服,不能让孩子着凉。

关注孩子发烧的过程是哪一个阶段,家长及时处理,孩子的体温会逐渐降温到正常值,当然要配合医生的治疗,需要服药也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家长一定不要过于焦虑,孩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妞妞妈妈


今天刚看了一个视频,一位父亲抱着六岁大的儿子,声嘶力竭的呼喊着孩子的名字,一边用手掐着孩子人中,原来是孩子高烧抽搐惊厥。看着视频,已为人母的我揪心不已。爸爸如此紧张害怕,其实是对未知的惊恐,不知道高烧成这个样子后果会有多可怕。

所以,对于物理降温,我有自己的原则,就是视情况而定。我不愿意听从什么专家的单一建议,因为孩子发烧,原因和具体情况,每个孩子都不同。父母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超过38.5先物理降温,超过的话,喝儿童退烧药,然后很有必要去医院检查发烧原因,看看是否可以自愈或是需要用药。不能一味的排斥吃药打针,更不能稍微不适就要求医生输水住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