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為什麼會被近現代人所拋棄?

87373838


反對各位回答者。

誰說儒家被現代人拋棄了?誰說儒家是封建皇權的護身符了?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說的很清楚啊,民為貴啊,民比江山社稷都大,怎麼封建皇權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烙印,你不能去超越時代去要求孔子孟子如何如何。

在孔子孟子的時代,整個世界都是這種模式,這種制度,所以孔子孟子在當時能夠提出這種思想已經很了不起了。

所謂的超越時代是什麼?比如說李世民,李世民偉大不偉大?很偉大,唐朝是中國鼎盛的輝煌時代,但是你能不能指責李世民你那麼偉大,為啥不搞工業革命?

不行啊,你怎麼可以脫離時代去評價李世民?這不是故意找茬嗎?


我們的國家,今天的社會是什麼國家,是什麼社會?是工業化的國家,是現代社會,所以你說儒家這一套不適合今天的生活,需要改良,這我贊同的,但是你非要說儒家是封建皇權的護身符,我是不同意的,儒家思想不但是在中國,在韓國,在越南,在日本都有,怎麼就封建皇權的護身符了?


還有一些人更奇怪,把鴉片戰爭,抗日戰爭的罪過推到儒家身上,孔子都什麼年代的人?孟子都什麼年代的人?2000多年前的人,難道你讓孔子在2000多年以前就要預測到以後會有英國艦隊打過來,日本人打過來?那會還沒英國日本呢!這不是故意為難人是什麼?


還有些人把後來中國武力不彰的問題貼在儒家身上,我想請問一下:儒傢什麼時候成為中國主流思想的?就是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對不對?

什麼時候開始推行這個主張的?漢武帝啊,漢武帝那叫“武力不彰”?漢武帝武力都爆棚了好不好,匈奴都被打成那樣了。


近代歷史中國確實遭了罪,沒錯,但是這是近代人造成的,不是孔子孟子造成的,責任要分清楚,別自己不行,就把罪過推到老祖宗身上。


李建秋的世界


儒家,第一禍害,是綿羊化中華,客觀上協助了外族侵略滅絕我族。比如,君子,斯文,儒雅。由於喪失了一定的野性,侵略性,狼性,也就同時喪失了外族侵我滅我的警惕性和危機感,進取精神銳減。還容易導致內鬥激烈,漢奸輩出,因為不外鬥,必內鬥。推薦,滅族實例的麥誇裡(印加帝國的末日),波爾蒂利亞(戰敗者見聞錄)。以及傑克~倫敦(野性的呼喚)。

第二禍害,是反思辨,反邏輯,反實證,即,反智。推薦,思辨的柏拉圖(理想國),邏輯的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尼各馬可倫理學),實證的風笑天(社會研究方法)。

第三禍害,是反工業農業,反科學技術,反創新(比如,述而不作)。

第四禍害,是鼓吹人格不平等,法律不平等。當代社會不容它。


浦和的海螺


首先,儒家確實是封建皇權的附身符,古代統治階級的護身符。


儒家被近現代人拋棄的人原因,大家的心裡都有數,就儒家自己沒數。

儒家被拋棄的原因,核心就一條。沒有承擔其國家衰落,國破家亡時期,應該負的責任。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儒家作為封建皇權的官方思想,他們沒有發出改變思想的重擔。


1911年,清政府倒閉,他們也沒有隨清政府殉葬,而是苟延殘喘,繼續禍害民國政府。


1931年,九一八事變,一百多年來,國家一步步墜入滅亡的深淵,他們依然無動於衷,儒家就指望著再出現一個新的統治者,然後繼續享受【衍聖公】的待遇。


1939年,日本全國侵華,南京淪陷之後,蔣校長緊急把【衍聖公】帶往重慶,就是知道這貨太容易叛變了,每一次國破家亡,【衍聖公】們都不會為國而戰,因為他們在哪國都會得到孔子學生、孔子後代的待遇。封建皇權需要他們。


而今天,國家剛有點成就,儒家就出來了,他們又抬出了【天地君親師】、又抬出了【女德】,他們要來吸國家的鮮血。如此無恥讓人痛恨。


我們的先輩們血都流乾了,讓力挽狂瀾拯救這個國家于山河破碎之際。

請問儒家又做了什麼?

如果儒家想要被人尊重,請站起來別跪著。

重新整理自己的思想,不要只是封建統治者的思想工具,而讓他成為富國強民的思想。

然後,再主動承認歷史上的錯誤,以期求得先輩們的原諒。


奇縝君


有這麼一句話,一個人看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不只是聽他怎麼說的,而且還要看他怎麼做的!儒家講的道理很多都是很正確的,最簡單的一條浩然正氣,忠君愛國!但實際情況看看,全部都是偽君子!壞蛋比好人多無數倍!像朱熹,錢謙益,董其昌,蔡京,這些就不說了!就單單說儒家的聖地代表,山東曲阜孔家!歷朝歷代的封建帝王,對孔家的尊崇和賞賜,可以說是最高最多最重的!但是看看他們乾的事情,元朝蒙古人打來了,投降賣國帶路最積極,滿清打進來了,同樣的流程又來一遍!可以說儒家的這些所謂大儒,曲阜孔家,他們就是儒家的代表,談儒家的文化和學問,肯定是他們學的最好!但他們乾的和他們說的,怎麼回事呢!比妓女都不如!很符合老百姓知道的那句話,表面看起來道貌岸然,一肚子的男盜女娼!所以儒家文化的毒雞湯,要小心對待,很容易毒死人的!!!


大海魚阿好好


套用“讓子彈飛”中,張麻子說的一句話,“這個世界已沒有皇帝,你們還要跪誰”?

儒家是需要依靠皇權,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才能高高在上的,“讀書就為了當官,當官就能衣錦還鄉,光宗耀主”,這是儒家給考生灌輸的思想,也才能因此一代一代把握住朝堂。

現在年青人已不是過去的年輕人,移動互聯讓他們看到外面年輕人是怎麼活著,開始推開儒家四書五經對年青人的洗腦,開始為自己理想而活。

過去統治者需要儒家愚民,將中國人奴化,不能有血性,害怕年青人造反,才用當官誘惑,讓年青人去服從統治者管教。

現在中國沒有君王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用不著再看統治者臉色,可以自由自在生活,儒家學說,也可以取精華棄糟粕了。

儒家學說有一些東西真不敢恭維,總強調個人服從君王權威,什麼君叫臣死,君不得不死,君辱臣死,忠君才是愛國。

總想為君王開脫,錯了也對,君王打了敗仗,對外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也不能造反,還是要給君王改過的機會,可就是不給民眾換個君王的機會。


光芒萬丈34957


儒家思想是什麼?

核心就兩條:

一、禮,現在叫等級觀念。君有君禮,臣有臣禮,民有民禮,權力大的居上層,是上等人,層層壓迫,統治下等人,不可逾越,國如是,家亦如是,這樣就天下太平了。但這只是個口號,不可能實現,因為社會是必然變化的,不可能固化。人類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願望不可能完全消滅,沒有權的或權力小的始終要爭取權利,天資優秀的下等人會挑戰天資平庸的上等人,希望上一臺階,這就會不守禮,權力大的上等人必然鎮壓。統治者不守禮是必然的,因為權力必然導致腐敗,禮並不能解決當權者濫用權力的問題,國如是,家亦如是。由此衍生出儒家的第二個核心。

二、仁,上等人要自律,要對下等人待之以仁愛,這樣下等人就得到滿足,不會反抗失禮了。這個也只是一個口號,在等級觀念專制的社會中,寄希望於上等人的自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絕大多數人的慾望是跟權力成正比的,一方面要保持對比自己等級低的人的優勢,另一方面又想超越比自己等級高的上等人。

因此,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些自欺欺人又自相矛盾的動聽口號。

現代文明社會不斷進步,早有了自由、博愛、民主、平等的普世核心價值,又何需去舊紙堆中翻那些早被拋棄的陳詞濫調?


天地理親師


儒家為什麼會被現代人拋棄?

其實古代治國也沒儒傢什麼事兒。中國古代治國用的是法家,所謂外聖內王,只是披著儒家的外衣而已。爭天下靠的是征戰殺伐。治天下靠的是是刑名律法。穩定朝局靠的是帝王心術。沒有儒傢什麼事。

曾國藩號稱中興名臣,卻有曾剃頭的綽號,面對刁民盜匪贓官敗吏,還是刀是硬道理。

睙兄一眼,杖責八十。儒家秩序還得棍棒來維護。

儒家是道德引導教化多於治國安邦。完全依靠儒家治國,有點扯。東林黨嘴裡叫喊儒家理念,實際乾的是排斥異己、結黨營私的勾當。所以崇禎遺詔誤國賊陳皆可殺。

儒家作為道德教化值得提倡,但中國真正的文化核心是關公,程平財當道,亂世力當先。關老爺身上既有財神屬性,又有蓋世之勇,這才是中國治世的核心。


宏業007


試問:都是些什麼人提出並大肆渲染儒家文化被現代人所拋棄的?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儒家文化就是中華文化的潛在名。正如:日本人敬他們的“天照大神”,中國人敬孔子那都是同出一轍。孔子的“忠孝節義”,“三綱五常”,“五倫八德”,愛國、齊家、平天下,從狹義上說,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產物,但是,其所提倡的道德規範,難道不值得我們今人去學習嗎?人不知廉恥何以為人?不修身、不愛國,何以立世?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難道不是至理名言麼?有些人提出這種無聊話題,純屬無理取鬧,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兩點:

一:由於在近代,清政府的閉關鎖國,國門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扣開,弱國無外交,於是乎,便把滿清政府批判得一塌糊塗。但是,我們從長遠看,秦一統六國,兩漢繼之;爾後,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大隋一統,李唐繼之;又歷五代十國,兩宋繼之;由於宋主偃武修文,遼、金相侵,慘遭蒙元滅國;沒有儒家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朱明焉能重整大漢江山?再者,滿清入關,雖有“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然,若不是在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感召下,是否又要化國民於“四等”,“五等”矣?其後來的“滿漢一家親”,“滿漢蒙回藏一體”是不是就要錯位?清帝國雖在乾隆驕橫狂妄,閉關鎖國,導致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然而,它給我們現今之中國留下了960萬平方公里的固定疆域,這也是不可磨滅的事實。

二:因中國的落後面貌,不少人遠涉重洋,學習西方技術,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爾後,倭寇侵華,中華民族和世界人民,經過浴血奮戰,驅逐日寇,三年內戰,趕國軍於臺島,建立了人民共和國,什麼“破四舊,立四新”,“批林批孔”,反封建,反資本主義,其任然擺脫不了“故步自封”的守舊原則!後經改革開放,大力引進外國的先進經驗,提倡“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科技興邦,國民經濟突飛猛進。然則,“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於是乎,便出現了一群群不懂歷史發展規律的噴子,怪論百出,崇洋媚外,總以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大肆詆譭先人文化,先人遺產,試想,一群願意丟掉祖宗文化的噴子乃至民族,他如何能夠林立於世界之巔?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正如現在的有些個“專家”,“學者”們,建議把岳飛,文天祥等,從教科書中的“民族英雄”刪除掉一樣。誠然,我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為一體的人民共和國,沒有種族之分,不存在種族歧視。但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以建立在以大漢民族為主導的基準之上,朱元璋,孫中山,他們都異曲同工的提出來“驅逐韃虜,回覆中國”的口號,難道他們都錯了?今天我們不歧視居住在我國境內的蒙古人,女真人,但是,我們不能忘記蒙元的鐵蹄蹂躪中華,忘記了蒙元入侵,就等於忘記了倭寇侵華!

最後,對於儒家文化,今天的我們,不一定要去照搬,但也不至於棄之於不顧,甚至說拋棄。毛澤東主席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相互並用,相得益彰。去粗取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正理。

若有不當,希善言指正。


華陰弘農四知堂



這是一個大問題,近年來對於這個問題研究的書也是汗牛充棟,不可勝數。有真知灼見,也有人云亦云。本人限於學識,以下議論或有以淺薄批判深刻之嫌,希望從下面這幾個方面的解答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待來者。

一,西學東漸。明末以來,西方文化通過傳教士慢慢進入我國。明人學泰西人之術,如天文學,歷學,物理學等,而沒有學他們的人文哲思,當時我們尚有文化自信。待到清朝人被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國門,並按在地上一次次摩擦後,開始是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等洋務派反思是技術不如人,後來是康梁等反思制度不如人,直到新文化運動中,我們徹底承認這一切都是表象,我們失敗的根源是文化不如人,如血脈已壞,人豈能健康?儒學本無甚高明之處,很少有思辯求證精神,在哲學裡只能算倫理學,很難說它有玄思妙旨和超越世俗的精神。四書五經也開不出科學之花,更難與西方哲學家充滿理性和思辨的鉅著相比。所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真正開眼看世界的新文化運動健將們一手對儒家糟粕進行批判,一手對西方優質文化真誠迎接,以民主,自由為追求,為平等,人權而奔走呼告,企圖造一新中華新文化。至共和國建立,以西來的馬列主義對標孔孟學說,以政治學說批判本土舊文化,儒學的無奈和落魄更是在意料之中。


二,王朝政治的終結,小農經濟的解體。儒學從根本上說是封建專制統治的寄生物,小農經濟的胞兄胞弟。它以天人合一為專制統治提供依據,以三綱五常為專制統治張目。儒家與專制統治是合則兩利,散則兩敗,所以一俟取消科舉,清朝滅亡,儒學這個在中國思想界獨佔二千多年主導地位的官方學問便一蹶不振,影響日消。當然,世上沒有遊離於政治和經濟之外的精神文明。儒家的義利之辯,重道不重術的迂腐,士農工商的歧視分層,已經不適合工業時代以科技為本,人人平等的時代理念。它只適合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註定要被工業時代所淘汰。

三,民智已開,人的覺醒。西方文藝復興即是發現“人”的運動,追求人性的解放和覺醒。而儒學的基因鏈中恰恰缺少“個人”這一重要一環。儒家要求克己,全禮,忍辱,以宗族為本位,以聖人之是非為是非,以道德理想主義為最終依歸。不強調個人自由權利與幸福,壓抑正常的人性。新文化運動讓人知道沒有人性覺醒,沒有人格的完整,中華永遠是奴隸之邦。覺醒的人們不再視君主為偶像,不再為傳統所羈伴,不再為禮教而犧牲。

華夏文明煌煌五千載,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這是我們的幸運,也可能是我們的負擔。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知道來處,也會讓我們固守在狹隘偏蔽的文化山頭,不知歸處。儒學創始於有“時之聖人”之稱的孔丘之手,二千多年間也時有變革,如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陽明等人的儒學創新。進入二十世紀,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等現代新儒家也不想固守山頭,他們想走下山擁抱時代,但很遺憾,儒家的內聖依舊沒有開出民主自由的新外王。先進知識分子也總是站在儒家的對立面,樂於當它的掘山人,因為時代在變遷,價值觀需要轉移,儒學已是“不合時宜”!



長亭逸仙


曾經有一個文化名人說過一句話,貌似是矮大緊說的

他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句錯誤的話。精華與糟粕是共為一體的。當你把糟粕去掉了 ,那精華也就成了偽精華了。

現在想來 ,還是有幾分道理。他把問題的徹底性揭示了出來。意思是,少談什麼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拋棄了就是拋棄了 丟了糟粕你就沒了精華!就是沒精華了!

他想表達精華與糟粕的互為關係 有一個沒了 ,另一個從本質上講也就是個虛假的。你可以認為是精華。

那麼 儒學呢?

我這不談儒學的精與糟。我談的是這個互相依存的問題。

儒學能在歷史中一直佔據主流思想 ,這和當時的社會道德邏輯和統治要求,是相合的。

縱使你社會起起伏伏 老百姓窮還是富,在封建社會里,它就是生命力強。它的根就是封建社會的生態、民風、政治。

與其說儒學被拋棄了,不如說社會、民風、政治已經變了,儒學的好基友換人了,處不到一起了,自然就旁落了 。

未來會不會拾起,不好說,但封建時代的舊儒學已經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