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尽前的崇祯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68字看完之后无不流泪

历朝历代都会从前朝吸取教训,同样,明朝从两宋身上吸取的教训就是,两宋灭亡是由于割地、议和、赔饷,战略纵横家苏洵《六国论》的那一套理由,故不割地不和亲不赔款就成了明朝的祖制。

自尽前的崇祯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68字看完之后无不流泪

不过很多人喜欢明朝的最大原因就是,16帝都很有骨气,尤其是末代皇帝崇祯,他宁可上吊自杀,也不愿意抛弃北京城的百姓。崇祯还在自尽前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看过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自崇祯元年开始,一直到崇祯十年,饥荒波及陕西、山西、淮扬、河南、江西、浙江、两畿、山东、江西,换句话说,几乎整个中国都在闹饥荒。在这样的情况下,纵然你是秦皇汉武,都无力回天。

自尽前的崇祯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68字看完之后无不流泪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自成崛起,他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受到了全国百姓的欢迎,大家都抢着投奔他。崇祯十六年,觉得时机成熟的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次年便击溃了明朝最后的希望,孙传庭部,攻占西安。

根据资料记载,1644年3月,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崇祯帝朱由检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也无法劈开。

自尽前的崇祯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68字看完之后无不流泪

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朱由检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朱由检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自尽前的崇祯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68字看完之后无不流泪

临死之前,崇祯在自己的蓝袍上写下了68个血字,“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李自成看到这封信了嘛?其实他是看到了,但是并没有按照崇祯的想法去做。

根据资料记载,农民军攻入皇宫,在清宫过程中,没有找到崇祯帝。李自成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二十日午,才发现崇祯帝己自缢身亡。

自尽前的崇祯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68字看完之后无不流泪

后来,如何安置崇祯帝也成为摆在李自成面前的一道难题。李自成命人用两扇门板将帝后尸体停在东华门侧,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临时灵棚。明朝官员都不敢去看,只有襄城伯李国桢“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农民军将他抓住见李自成。他“以头触阶,血流被面”。李自成劝李国桢投降。李国桢说:让我投降必须答应三件事:一是明代帝王陵寝不能发掘破坏;二是用天子礼葬崇祯皇帝;三是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李自成一一答应。但难办的是崇祯帝生前并没有预建陵寝。

自尽前的崇祯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68字看完之后无不流泪

后来,李自成将崇祯帝埋入了田贵妃的墓中合葬。后来,清朝人主中原后,为收买人心,笼络汉族地主阶级为清廷效力,始将这座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并改葬崇祯帝后,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