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接连出手,消费金融迎来了哪些重大利好?

2018年11月,诺亚控股首席研究官夏春博士,携诺亚研究工作坊各条线负责人亮相诺亚财富2018年钻石年会现场,向在场客户正式发布最新一期《人见目前,天见久远:2019年上半年投策报告》。现场客户济济一堂,场面十分火爆。

诺亚研究工作坊地产与类固收条线负责人黄琳珊认为,“经济发展离不开促进消费,促进消费离不开大力发展消费金融。2018下半年以来,国家重新明确了对消费金融支持的政策立场,暖风阵阵之下,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可期。”

演讲 | 黄琳珊(诺亚研究工作坊地产与类固收条线负责人)

整理编辑 | 缪欣欣(诺亚财富品牌市场中心)

2018年的消费金融市场,在经历过现金贷监管的洗礼之后,曾经出现过短暂的低迷。但值得关注的是,下半年以来,国家对消费金融的宏观发展逻辑也愈发明确:强调消费对经济的拉动,鼓励支持发展消费金融,适应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图1:自今年8月以来,消费金融利好政策接连出台。

银保监会接连出手,消费金融迎来了哪些重大利好?

这些政策导向,也为消费金融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消费金融行业政策的放松,一方面是由于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继而拉动经济的紧迫,另一方面也可反映出行业自2017年年底收紧以来,不良现象减弱,行业已经再次具备了良性的发展环境,预计在经历了上半年的收缩后将步入更加健康的路径。


宏观支撑依旧,发展空间广阔

从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看,居民的短期消费信贷仍有高速发展的动力:

1)居民的消费意愿、承贷意愿皆在加强;

2)与发达国家相比,消费金融的渗透率仍然较低;

3)居民的举债结构中,短期消费信贷是唯一一个占比持续上涨的部分,结构方面对消费信贷的依赖在不断增强。

以上三个方面的宏观支撑保持不变,为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

银保监会接连出手,消费金融迎来了哪些重大利好?

银保监会接连出手,消费金融迎来了哪些重大利好?

诺亚研究工作坊判断,今年上半年行业修复过后,行业将在内在逻辑的支撑下,继续实现快速增长。

风控,风控,风控


那么在众多的消费金融玩家中,我们应该如何挑选优质的金融玩家?

对于有放贷资质的平台来讲,之前的主要竞争点获客依然重要,但是更多的是综合能力的比拼,包括风控管理能力、场景掌控能力以及效率优化能力。前两点关乎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后者为长期竞争必须强化的抢滩点。

要素1:风控——长期生存之必要因素

一家企业做的长或许比做的大更重要,当规模大小不会对企业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时,这一点表现的更加明显。金融行业便是如此。影响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为风控能力——这里的风控不是指不良率在较低水平,而是识别风险、灵活定价风险的能力。

经历了2017年年底的监管后,风控对企业盈利的影响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业务收紧收入放缓以及坏账提升蚕食利润,通过模型修正、放贷政策转变,风控能力较强的企业快速修复,稍弱的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业绩开始分化。如苏宁消费金融2018年上半年拨备前利润2.64亿,拨备后亏损0.29亿,尚诚消费金融拨备前利润过亿,拨备后转亏0.16亿。而持牌系中的捷信消费金融以及P2P中的拍拍贷在二季度开始便出现转暖,目前业绩与监管前相仿。

要素2:场景——立足展业之重要因素

场景是消费金融企业现下立足展业之重要因素。场景的重要性体现在顺应监管要求以及行业自身的发展要求。消费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从成熟的场景渗透开始。

在行业的起步阶段,场景起家的企业优势明显,如美国与日本的消费信贷行业最初表现较为优异的分别为零售商与百货公司,我国监管审批也会偏向此类企业。随着行业的逐步成熟,金融机构与场景的结合更加紧密,以场景起家的企业或许优势不如前期,但场景也会始终成为金融机构展业的重要因素。

要素3:效率——破茧成蝶之必备项

效率的提升为行业更加成熟之后的必备项,如拥有持续稳定的低资金成本、获客成本以及运营成本。但需注意的是,效率对企业的催化是建立在前两者,尤其是风控的基础之上的。

资金成本方面,对于优质企业来讲,更多的是受宏观环境的影响,短期内微观层面难有改变,成本高低之分取决于企业类型。获客与运营成本方面,线上与线下的战略选择对企业效率有较大影响,两者无明显优劣之分,长期需两者的融合。

表2:线上、线下的优劣对比


银保监会接连出手,消费金融迎来了哪些重大利好?


银行系、持牌系、互联网系,三分天下

消费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分为持牌中的银行系、持牌消费金融企业,以及无消费金融牌照的互联网系,如电商系、分期平台等不同类型,每一类的优劣势不同,未来的着重点也有所差异。

表3:互联网系头部公司指标表现领先

银保监会接连出手,消费金融迎来了哪些重大利好?

数据来源:诺亚研究工作坊。评分大小代表优劣排序,互联网系分化较大,此处为头部企业

玩家1:银行系

银行系向前冲的优势较弱,但资金、持牌等保底优势明显,关注银行后期发力。银行的劣势较多,如资金安全度要求较高导致了业务开展大大受限,体量太大导致反应较慢,利率受限导致无法定价高风险人群,这些劣势使得银行无法向前冲。但资金优势以及牌照优势是其他主体无法比拟的,这两个保底优势使银行长期内在该领域中被抛弃的概率较小。未来银行或与旗下消金公司共同下沉客户,不排除旗下消金或自身通过收并购抢占市场份额。

玩家2:持牌系

在银行系业务局限大、互联网系牌照影响大的背景下,持牌系面临着较优的发展环境:

1)收割监管后腾挪出来的市场空间;

2)金融科技公司业务转变,持牌系可获得更好的技术服务;

3)具备较大惯性的超前消费理念。

持牌系依然有固有体制方面的劣势,取决于股东如何看待旗下的消金公司。持牌系中发展较好的为招联、捷信、马上等,招商银行一直都较为注重个人信贷业务,捷信集团专注于个人信贷,发展次之的马上消费金融的控制人来自京东,以上企业的创新意识、业务开展的灵活度较为领先。再看另一方面,苏宁消费金融背后的苏宁易购将其更多的是作为原主营业务的催化剂,在发展过程中易出现零售思维主宰、金融思维附加的情况,即放贷重量难重质,美国较大的零售商同样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未来持牌系的竞争将集中在风控、场景以及效率,重点关注监管后风控影响较小的企业。在目前的政策红利下,持牌系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最接近消金行业的本质——银行需思考切入个人信贷、下沉生态圈的底线与时间点,电商系、分期平台等非持牌系需思考合理切入金融业务的尺度,只有持牌系所需思考的为消金行业的本质问题。因此,以上三点,除风控为自修内功外,其他两点持牌系抢滩明显。经历了一轮监管风波后,持牌系企业业绩逐渐分化,之后需重点关注今年上半年受坏账拖累但依然能够实现较多盈利、受股东支持的企业。

玩家3:互联网系

互联网系包含电商系、分期平台,此类企业技术领先、依赖线上、无消金牌照。

实力较强的电商系在风控、场景、效率等各方面皆处于前列,在金融行业中是最具备快速赶超传统金融机构的能力的主体。分期平台与大型电商有较多相似,但行业分化明显,总体弱于大型电商。

电商系与分期平台的共同问题为牌照限制带来的金融业务受限,此因素对实力不同的企业影响不同。牌照限制对场景渗透与技术能力强、流量大的大型电商与分期平台的影响主要为收入来源转换,此类企业需要的是做好业务转向,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导向。实力稍弱的平台竞争加剧,从之前的多家机构对一家银行变为一家机构服务多家银行,厮杀惨烈。

互联网系将是近两年淘汰率最高的消金类别,重点关注在技术服务方面已形成稳定客户群的头部企业。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获取钻石年会全场大咖精华笔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