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高雅,为什么也喜欢郭德纲?

你这么高雅,为什么也喜欢郭德纲?

郭德纲和于谦

时至今日,我还没机会到德云社看一次现场演出,但网上流传的郭德纲相声的所有音频视频,我几乎都听过看过,而且基本都不止一遍。到现在已养成一个习惯:每晚睡前必听一两段,否则简直无法入睡。有些段子明明已经烂熟于心,却还是百听不厌。

这些年,为了拆郭德纲的台,抢回被郭德纲占领的相声市场,“主流相声界”一直动作不断,并打出了“高雅相声”的旗号,以显示和郭德纲“三俗相声”的针锋相对。

你这么高雅,为什么也喜欢郭德纲?

郭德纲和于谦早期演出

然而收效几何?历经多次危机和舆论漩涡,面对各路围追堵截,郭德纲和德云社反而越来越火:非但自己火,徒弟们也跟着火;非但德云社小剧场火,每次专场巡演,观众也是满坑满谷,一票难求。反观“主流”相声界,一直雷声大雨点小,鲜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观众也不断萎缩,如今只能混迹于各种慰问演出,和体制内演员临时拼凑的小型晚会,偶尔在春晚露个面,甚至跑到校园里刷存在感,借助学生的人头攒动来显示自己依然受捧。

你这么高雅,为什么也喜欢郭德纲?

岳云鹏 孙越

其实,自从“主流”相声界把“高雅”作为对抗郭德纲的主要武器,就注定必败无疑,因为“高雅”与“低俗”从来就没有公认的标准,也从来不是决定观众听什么相声的指挥棒,甚至用“雅”和“俗”去界定相声本身就很荒唐。更要命的是,主张相声要高雅的人,本身并不高雅。

郭德纲的段子,当然有“俗”的一面。众所周知,于谦和“于谦的家人”是郭德纲开涮的主要对象,特别是“于谦的父亲”,在郭的口中有数不清的名字和身份: “于进锅”、“欧阳青松”、“武术家”、“朝鲜冷面杀手”,“蒙古国海军司令”,“八大铁帽子王之绿帽子王”……如果你觉得这些段子很俗,估计也没人否认,然而那又怎样?观众因此学坏了吗?变俗了吗?

你这么高雅,为什么也喜欢郭德纲?

相声来自民间,其唯一的初衷就是逗人发笑,使人轻松愉悦。郭德纲的相声有很多像是漫无边际的闲聊神侃,一段听完,你甚至记不住他到底说了些什么,但你却记得自己一直在笑。哈哈一乐,心情舒畅,开开心心过日子,这就够了。正如郭德纲自己所言,这就是他“对构建和谐社会所做的贡献”。至于所谓的针砭时弊、教育意义之类,只是相声的副产品,不应过分苛责,本末倒置。

话说回来,正如郭德纲自己所言,他的相声更多的是“通俗”而非“庸俗”,因为真正“庸俗”的东西并不好笑,只会令人生厌。郭德纲讲过很多“有钱人”的段子,但无不充满了调侃和嘲讽,丝毫没有拜金的意味;郭德纲也时常拿“于谦的媳妇”说事,但又总强调 “老嫂比母,小叔子是儿”……显然,他是有底线的。

你这么高雅,为什么也喜欢郭德纲?

德云社演出现场

另一方面,郭德纲的相声虽然以“俗”出名,却同样有“雅”的一面,而且这种“雅”完全源自于真才实学和深厚功底,成色十足。说学逗唱, “说”和“逗”自不待言,“学”和“唱”也十分了得。从相声本门的太平歌词,到濒临失传的民间小调,从京剧评戏河北梆子,到西河大鼓河南坠子……不下十几种戏曲和曲艺,郭德纲都能信口拈来,形神兼备,惟妙惟肖,颇具专业水准。很多年轻人因为郭德纲而领略了传统戏曲曲艺的魅力,同时感叹:原来相声可以这么好听!

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勤学苦练,没有对相声的执着热爱,不可能达到如此境界。这个时候,那些说郭德纲“俗”的人在哪呢?他们选择了无视和沉默,也可能是因为底气不足。很多所谓的“主流”相声演员,基本功之差令人咂舌,别说戏曲和曲艺,连作为相声基本功的“贯口”都说不利索。某“主流”相声大咖公然承认自己不会《报菜名》,还解释称自己说的是“新派”相声,所以师父当年没教这些。此话在网上引来一片嘲讽。实际上他的师父没有一个不会贯口,甚至还都强调基本功和传统段子的重要性,而如今不少相声演员却还停留在“耍贫嘴”和“讲笑话”的层次上。更不幸的是,他们口中的“笑话”很多都是网络段子,对观众而言早已没有新鲜感,笑果如何,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又能“雅”到哪去?

你这么高雅,为什么也喜欢郭德纲?

郭德纲唱京剧

自己没有两把刷子,不苦练内功,说不出好相声,整天拿“高雅”“低俗”说事,这是侮辱观众的智商和品位。这种“高雅”,不过是不学无术的遮羞布。

郭德纲来自草根阶层,历经磨难而终获成功。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和整个“主流”相声界分庭抗礼,引领相声回归传统,回归剧场,重新赢回观众。可以说,是郭德纲让日渐式微的相声重新焕发生命力,甚至“起死回生”。如若不信,试问十年前还有什么相声段子让你记忆犹新?还有什么相声演员让你念念不忘?正如郭德纲自己所言,不是他和德云社,相声艺术基本也就完了。此言非虚,当然“主流”相声界绝不认账。

你这么高雅,为什么也喜欢郭德纲?

最后再谈谈郭德纲本人和他的朋友圈。至少从公开的信息看,郭德刚在生活中并不“三俗”。和舞台上的幽默俏皮、妙语连珠相反,他在台下不喜欢应酬交际,而更爱一个人读书写字,也没有“抽烟喝酒烫头”之类的诸多爱好。他写的文字,哪怕是微博上怼人骂人,也如行云流水,引经据典,文采斐然。而他的朋友圈更是汇集了高晓松、冯小刚、鲁豫、张国立等一大票“雅”人。这些人都喜欢郭德纲相声,谁又能说他们“俗”呢?

相声从来都是雅俗共赏,“俗”的成分更多些,这正是相声的特色和魅力所在。要求相声“高雅”,就像要求音乐会必须搞笑一样滑稽。再者,高雅低俗,观众自会分辨。真正的高雅是浸入骨子里的,来自性格天分,家风传承,学习教育,以及后天的个人修为等等。真正高雅的人有无比强大的抵抗力,“俗”的事物只会入眼入耳,一笑了之,而不会在心中留下痕迹。对郭德纲,我们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如果有谁愣要说听了郭德纲的相声变俗了变坏了,那我只能套用郭德纲的一句台词:“孙zei,你来之前就是那个玩意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