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大交通”拉動“大扶貧”

日前,2018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名單公佈,江西婺源縣繼2017年成功創建首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後,通過實地複核再次入選。近年來,婺源縣大力推動交通事業發展,實現“村村通”到“路路美”,加快形成“鐵公機”立體交通格局,閉塞山村成為旅遊新地,極大推動全縣脫貧攻堅進程。

婺源土地面積2967平方公里,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散落在深山各個角落的山村基本“與世隔絕”,共水隔山不見蹤。此外,婺源雖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卻陷入“內外交困”的窘境,連通黃山、衢州的砂石公路山高路遠,一出遠門便要“舟車勞頓”。

“我20出頭建房子,每天要步行40公里從鎮上挑200斤水泥回來,足足挑了一個多月。”秋口鎮言坑村委會山茶村民江錦開今年已經65歲,回憶當初建房子的艱苦歲月,記憶猶新。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東風”吹進婺源的小山村,外出務工的村民攢足了建房的錢,但苦於道路不暢,“挑山工”成為時代產物。

與此同時,閉塞的交通還讓“土著民”選擇逃離。現在聞名全國的篁嶺景區,被譽為“掛在山上的曬秋符號”;但在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年輕人紛紛外出,村裡缺少壯勞力,房屋老舊,破敗蕭條,是名副其實的“空心村”,更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不僅如此,因為交通不便,婺源與周邊城市顯得“格格不入”,公路臨界點往往“對比鮮明”。1980年開始擔任婺源汽車運輸公司司機的朱榮樹回憶,當時外運茶葉到上海,婺源是砂石路,開的慢還耗車,出了婺源就是硬化道路,完全是“冰火兩重天”。

“十二五”以來,婺源先後投入10億餘元用於道路交通建設,先後實施了縣城外環線、農客網、通自然村公路等一批公路項目,全縣鄉(鎮)、建制村通暢率達100%,25戶以上自然村通暢率96.2%,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986公里,“暢通、安全、舒適、美麗”的農村公路將星羅棋佈的山村聯結成網,成為“中國最美鄉村”的一條條優美綵帶,成功構建“兩橫兩縱”“兩主環兩輔環”的旅遊公路網。綠化帶、候車亭、徽派交通標識、自行車驛站……在打造過程中,該縣注重與沿線環境、徽派建築、村莊特色相結合,建成“縣有精品路、鄉有示範路、村有整潔路”的“三級三路”,“路路皆景、處處如畫”的最美鄉村交通畫卷徐徐展開。

隨著路網的不斷延展,婺源的“大交通”格局正加快形成,風景也從“養在深閨人未識”逐漸變成“春色滿園關不住”,民宿、體育、康養等“旅遊+”產品方興未艾,創造了“遊客進山、風景出國、特產面世”的生動局面,極大加快了鄉村建設、脫貧攻堅、旅遊打造等步伐。據瞭解,該縣實施“交通+旅遊”工程,目前擁有精品民宿500餘家,其中高端古宅度假民宿60餘家,直接從事旅遊人員達8萬人,間接受益者超25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70%;與此同時,該縣還實施“交通+扶貧”工程,硬化貧困村公路170餘公里,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4.65%下降為1.5%,26個貧困村已退出7個。

如今,走在婺源的鄉村,許多百姓都會深有感觸地感嘆:“短短十餘年,一條條漂亮的鄉村公路通到了家門口,這不僅是便民路,更是致富路。”

8月31日,婺源縣“四好農村路”縣道升級改造項目開工,為農村公路建設裝上“加速器”。該項目總投資超16億元,建設里程234公里,包含19條路段,建設標準均為三級公路,涉及17個鄉鎮、65個行政村,建成受益群眾將超13萬人,是婺源覆蓋範圍最廣、服務人口最多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據瞭解,到2020年項目建成後,該縣三級以上縣道比例將達到90%以上,屆時縣城到所有鄉鎮和主要景區均可實現半小時通達,真正打通“扶貧最後一公里”。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375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