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繼位之後,兢兢業業,奈何國家就是強大不起來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病逝,他的兒子趙雍繼位,這就是戰國史上響噹噹的趙武靈王。成為一國之君,這是許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可是對趙雍來說,他非但沒有沾沾自得,反倒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一年,在父親的葬禮上,來了一大幫人。秦國、楚國、燕國、齊國、魏國紛紛前前弔唁,可是來者不善,這些國家都帶來成千上萬的士兵。與其說是來參加葬禮,倒不如說給新上臺的趙雍一個下馬威。

趙武靈王繼位之後,兢兢業業,奈何國家就是強大不起來

與此同時,銳意進取的齊國與秦國在著名君主齊威王、秦孝公的勵精圖治之下,後來居上,國力蒸蒸日上,一舉超越三晉,成為新的霸主。 年輕的趙雍意識到趙國的處境日益不妙。在他上臺前六年(公元前332年),齊國與魏國聯手進攻趙國,趙國難以抵擋,只是在關鍵時候,想起老祖宗趙無恤曾經使用過的水淹戰術,決黃河之水以阻止齊、魏聯軍的深入,勉強挫敗強敵的入侵。

趙武靈王繼位之後,兢兢業業,奈何國家就是強大不起來

趙武靈王繼位之後,兢兢業業,奈何國家就是強大不起來

對趙雍來說,齊國是第一號強敵,可是面對齊國的進攻,他幾乎束手無策。公元前325年(趙武靈王元年),齊國大將田盼率領大軍進攻平邑,趙國與韓國聯手抵禦齊師,可是仍然被打得大敗。在此役中,趙國大將韓舉(一說是韓國大將)被俘,平邑、新城被齊軍佔領。在軍事上,趙國遠不是齊國、秦國的對手,怎麼辦呢?惟一的辦法,就是積極調整外交策略,促使三晉重新聯合,共同進退,一致對外。 趙國的政策開始出現巨大的轉折。

趙武靈王繼位之後,兢兢業業,奈何國家就是強大不起來

在趙雍的努力下,趙、韓兩國與魏國結束長期以來的軍事對抗,轉而走向聯合。在趙雍上臺後的第一年,就實現了與魏國的和平,魏惠王與韓宣王攜太子訪問趙國,實現三國關係正常化。與魏國實現弭兵,對趙國來說意義深遠,少了一個強敵,多了一個盟友。

趙武靈王繼位之後,兢兢業業,奈何國家就是強大不起來

可是要怎麼強國呢? 此時的趙武靈王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想法,或者說沒有一個超越常規的思維。在內政上,他舉用賢能,在六個輔佐他的大臣中,有三個是學問廣博的老師,有三個是司過,就是專門指出他所犯的錯事。他還重用趙肅侯時的貴臣肥義,肥義這個人是趙武靈王時代一個重要的人物,後面還會提到。在外交上,趙武靈王的政策是聯合魏、韓等諸侯,共同抵制秦、齊的擴張。

趙武靈王繼位之後,兢兢業業,奈何國家就是強大不起來

可以說,在趙武靈王統治的早期,儘管兢兢業業,可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制度,因而趙國的國力並未能躍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為了抑制秦國向東擴張,趙武靈王在公元前318年參加了由楚懷王為縱約長的合縱運動,與楚、魏、韓、燕等四個國家組建聯軍,進攻函谷關。可是因為各國心志不齊,這次出兵虎頭蛇尾,草草而終。中原合縱運動令秦國與齊國深感威脅,兩國於公元前317年對三晉展開夾擊,齊國兵團在觀澤之戰中大敗趙、魏聯軍。

趙武靈王繼位之後,兢兢業業,奈何國家就是強大不起來

緊接著(公元前316年),秦國進攻趙國,攻取中都、西陽等城邑;次年(公元前315年),秦國再度發動對趙國的攻擊,打敗趙國大將趙英。 這一系列的敗仗,令趙武靈王威風掃地,趙國的軍事力量遭到重創。可是噩夢還在延續。公元前314年(趙武靈王十二年),趙的鄰國中山突然發動侵略,在長子(山西長子西南)打敗趙國軍隊,同時中山軍隊還向北挺進,擊破燕國兵團。

趙武靈王繼位之後,兢兢業業,奈何國家就是強大不起來

這個令人忽視的狄人國家突然發威,攻城略地,國土面積方圓數百里,大小城池數十座,已成為趙國的又一勁敵。屋漏偏逢連夜雨,趙武靈王還沒得及有喘息之機,在公元前313年,秦國的鐵蹄又一次踏入趙國的土地,名將樗裡疾揮師攻趙,俘虜趙國大將趙莊,又一次佔領藺城。 連續五年的時間,趙國連遭敗績,被打的都打不到北了。這對於趙武靈王來說,真是沮喪失落的五年,為什麼他的雄心壯志,卻換不來趙國的強大呢?問題出在哪呢?強國之路又在何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