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第一次被貶為什麼是黃州?據傳改詩被貶體驗黃州菊花滿地金


蘇軾第一次被貶為什麼是黃州?據傳改詩被貶體驗黃州菊花滿地金

文章標題“蘇軾第一次被貶為什麼是黃州?據傳改詩被貶體驗黃州菊花滿地金”

蘇軾在北宋是一個全能型的文壇領袖,詩詞書畫無不獨領風騷,也是銳意改革的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題材廣闊,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他的詩詞文賦不少是千古絕唱,世代傳誦不衰。一生傳奇色彩先後三次被貶黃州、惠州、儋州,共計11年。據傳蘇軾因“烏臺詩案”第一次被貶湖北黃州,是王安石另有深意。

蘇軾第一次被貶為什麼是黃州?據傳改詩被貶體驗黃州菊花滿地金

蘇軾四十三歲在元豐二年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後蘇軾在給宋神宗寫的《湖州謝表》中,寫道“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等對朝廷有些暗諷的句子很快就成為了變法派手中的把柄。並且變法派在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句子,在這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就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並押解到了京師。

蘇軾第一次被貶為什麼是黃州?據傳改詩被貶體驗黃州菊花滿地金

蘇軾在想下獄後並未逼問出任何有價值東西,曹太后愛惜蘇軾才華出面說情,變法的主持者王安石上疏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也為蘇軾辯白。此外宋太祖趙匡胤曾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在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下蘇軾才躲過一劫。蘇軾出獄之後,雖說無性命之憂但是被貶是難免的。在蘇軾何去何從的時候,在蘇軾出獄拜訪過王安石之後,王安石便上奏宋神宗建議蘇軾到黃州當團練副使。

蘇軾第一次被貶為什麼是黃州?據傳改詩被貶體驗黃州菊花滿地金


傳說蘇軾出獄有一天後去拜訪宰相王安石,當時恰好王安石出去不在。蘇軾便在王安石書房等候,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詠菊的詩稿,剛寫了開頭兩句: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心想:“西風”就是秋風,“黃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與鬥秋霜,怎麼會被秋風吹落呢?認為西風“吹落黃花滿地金”很是不恰當。蘇軾就想當然也不管王安石是宰相上級,便提筆續詩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然後拂袖而去。


蘇軾第一次被貶為什麼是黃州?據傳改詩被貶體驗黃州菊花滿地金

王安石回來後看到蘇軾續的詩後,笑了笑便寫起了奏章,並特地建議皇上讓蘇軾到黃州當團練副使去。神宗皇帝很痛快的便同意了。不久蘇軾便要調任到黃州時,王安石親自相送蘇軾上任,並出了三個句子讓蘇軾對。第一句“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因為那年恰好閏了個八月,而且正月和臘月都有立春,所以是“兩度春秋”。第二句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蘇州金閶門外至虎丘這一段路叫做山塘,約有七里之遙,中間有個叫半塘的地方實際距離剛好三里半。蘇軾不久前曾路過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第三句為:“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潤州(今江蘇鎮江)古名鐵甕城,有金山、銀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當時蘇東坡也恰好剛遊覽過,王安石便出了這一題。以上的對句不難發現其中事物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包括裡面運用的數據都十分嚴謹。王安石想讓蘇軾明白什麼是實事求是,不能憑空臆想。

蘇軾第一次被貶為什麼是黃州?據傳改詩被貶體驗黃州菊花滿地金

這三個對句蘇軾當時候並沒有對出來,稱到了黃州之後繼續對。因此蘇軾對王安石的看法也有了根本的轉變。後來蘇軾用“九溪蠻洞,經過中洞五溪中”對出了“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其餘的兩句一直都沒有對上。在到黃州後,第二年重陽他和好友陳寄常到後花園賞花飲酒。這天正是颳了大風之後,園中十幾株菊花枝上一朵花也沒有了,只見滿地鋪金,落英繽紛。蘇東坡驚得目瞪口呆。陳寄常問:“你見菊花落瓣怎麼這樣詫異?”蘇東坡講述了在王安石府中改菊花詩之事,好友恍然大悟。蘇東坡不禁感慨自己當初魯莽。再聯想到當初王安石給自己的三個對句,立馬明白了王安石安排自己被貶黃州的真實用意。

蘇軾第一次被貶為什麼是黃州?據傳改詩被貶體驗黃州菊花滿地金

以上軼事是否真實我們無法考證,但是就根據蘇軾和王安石的個性來說這些故事發生的在他們身上,非常的契合。從這個小故事在諷刺蘇軾恃才傲物、口無遮攔不然也不會一生三次被貶長達十年之久。同樣可以發現王安石為人實事求是、果斷剛毅不然也不會被宋神宗看中主持改革變法。不論故事褒貶如何我們都必須真實客觀瞭解他們,那樣才是真實的蘇軾和王安石。

歡迎閱讀“蘇軾第一次被貶為什麼是黃州?據傳改詩被貶體驗黃州菊花滿地金”我們下期再見!

總有一個人在堅持,總有一件事要完成。以詩為媒,馭歌而行。不喧譁,自有聲。—— 詩音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