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孩子的10年人生軌跡,教育是怎麼改變命運的,結果讓人吃驚

有一部紀錄片叫《出路》,從2009年至2018年,用了10年時間,真實記錄了“讀書”是如何分別影響貧困農村、小鎮青年和國際大都市3個不同階層孩子的命運的。

一、農村女孩馬百娟,2009年就讀於甘肅白銀市某農村小學,老師是農民,認識一些字,平時務農,有空才來教書,因為這個學校只有一、二年級,學生少,老師教得很認真。由於馬百娟的父親認為孩子讀不讀書都要打工,所以馬百娟10歲多了才上小學。不讀書的日子,就幫助家裡幹農活,儼然是家裡一個勞動力。她說:長大後去北京上學,然後去打工,每個月掙1000塊錢……。2012年,14歲的她輟學回家,開始打工生涯。2014年,16歲嫁給了表哥,並和表哥一起在陶瓷廠工作,成天吸著粉塵,而這個工作就在她當年退學的水車小學隔壁。

3個孩子的10年人生軌跡,教育是怎麼改變命運的,結果讓人吃驚

馬百娟的人生似乎註定不會有別的出路,她甚至沒有選擇的權利。曾經對於大學的嚮往,如今更像是兒時不諳世事的囈語,從來不曾真實過。

二、北京少女袁晗寒,2009年,因幾門課不及格的她在央美附中留級一年後,被迫休學。爸爸給了她兩萬元,她租了房子開了一個小小酒吧。2012年,袁晗寒留學德國,在德國杜塞爾多夫攻讀藝術方向的碩士。學會了抽菸,很多時間,她會去魏瑪和朋友玩,對著歌德和席勒的雕塑,講著漫無邊際的話。2015年,從德國留學回家,在北京註冊了自己的藝術品投資公司。

對袁晗寒來說,開公司,就像當年兩萬鋪租開個店一樣,試錯成本是很低的。她可以選擇學業,選擇職業,也可以選擇,隨時換個目標。

3個孩子的10年人生軌跡,教育是怎麼改變命運的,結果讓人吃驚

三、小鎮青年徐佳,2009年像中國的大多數孩子一樣,經過一年的高三複讀,考了497分,距離湖北二本線差7分,為了滿足在礦上遇難的父親的遺願,他第三次選擇了復讀。2012年徐佳考進了湖北工業大學。畢業後,幾經輾轉,徐佳把自己“賣給“”了中電技術。2018,徐佳還在當初的電力公司工作。

如今,他在武漢有了房,有了車,終於在武漢站穩了腳跟,總算擠進了城市中產的隊伍,足以讓母親在村裡人面前挺直腰板。雖然他奮鬥的終點,雖然還遠未到達袁晗寒的起點,但他紮紮實實是三個人中,唯一一個確實被讀書改變命運的人

3個孩子的10年人生軌跡,教育是怎麼改變命運的,結果讓人吃驚

在山村女孩身上,我們看到了封閉,絕望,失去自我。在小鎮青年身上,我們看到了努力,拼搏,負重前行。

在都市女孩身上,我們看到了個性,瀟灑,無拘無束。

家裡有傘的孩子,固然是幸運的,沒傘的孩子,也不用嘆氣,畢竟我們大部分家庭,能給娃的大傘雖然沒有,小傘還是有的,努力一下,還能給孩子多撐一把傘;我們的孩子呢,他只要不瘋不傻,只要願意努力奔跑,就算起點再低,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3個孩子的10年人生軌跡,教育是怎麼改變命運的,結果讓人吃驚

今天的中國,社會分層還沒有最終形成,教育分層還遠著呢,所以這是一個大好的時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認知,而超越自己的階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