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民間投資,發改委拿出一項“大招”

民間投資已成為我國投資的主力軍,對中國經濟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

9月6日,國家發改委舉行促進民間投資持續健康發展專題新聞發佈會,會上透露自2012年以來,民間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已連續5年超過60%,最高時候達到65.4%。尤其是在製造業領域,目前民間投資的比重已超過八成。

從目前的國家部署來看,民間資本還將迎來新的投資機遇。發改委投資司司長歐鴻在發佈會上介紹,相關部門將抓緊向民間資本推介一批重點領域項目,這些項目共200個。8月22日,民航局、國家發改委已聯合推介了民航領域的17個項目。

而對於民企反映的在投融資領域遇到的“玻璃門”“旋轉門”,也將採取繼續大力清理針對民間資本准入的不合理限制等措施,優化營商環境。

鼓勵民間投資,發改委拿出一項“大招”


鼓勵民間投資,發改委拿出一項“大招”


建立向民資推介項目長效機制

為推動民間資本健康發展,近年來,國家先後出臺了“非公經濟36條”“民間投資36條”“鼓勵社會投資39條”“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10條”《關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營造一視同仁的市場環境,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的表現可圈可點,增速持續保持在8%以上,前7個月達到了8.8%,始終高於整體投資增速,佔全部投資的比重達到62.6%。

為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歐鴻表示,按照國務院要求,發改委會同各地方、有關部門,在交通能源、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篩選出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前期工作具備一定基礎、投資回報機制明確的項目。這些項目共200個。“其中,8月22日,民航局、國家發改委已聯合推介了民航領域的17個項目。其他183個項目,各地正在抓緊組織推介,這項工作將在近日完成。”

近期,廣東、福建、貴州等地紛紛公佈一批向民間資本推介的重點領域項目清單,涉及交通、水利等多個領域。例如,9月3日,廣東省發佈今年第二批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點領域項目表,涉及交通基建和環保領域的4個項目,總投資161億元。8月31日,福建省發佈向民間資本推介重點領域項目表,涉及投資30億元。

歐鴻表示,將加快建立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長效機制。各地都要依託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抓緊建立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重點領域項目庫,形成常態化、制度化的項目推介機制。項目推介後,還要持續做好跟蹤調度和後續服務工作,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發改委要求各地必須在每年7月15日前和下一年1月15日前,報送本地區上半年和全年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情況,並將定期開展督導檢查。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

民間投資是挖掘內需潛力中很重要的一塊,特別是服務類的投資空間還是非常大的。目前,民間投資復甦主要集中在房地產以及市場化的IT行業,但實際上一些中高端服務上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鼓勵民間投資,發改委拿出一項“大招”


逐步消除公用事業等准入門檻

看到民間投資重要性的同時,不容忽視的是,從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民間資本仍面臨著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市場的“冰山”,一些“玻璃門”、“旋轉門”和“彈簧門”等現象依然存在。

其中,針對新舊動能轉換、營商環境等外部原因方面,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韓志峰表示,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結構升級、動能轉換新階段,傳統制造業普遍市場飽和、產能過剩,一些民營企業在尋找投資新方向時遇到困難,影響了投資意願。一些地方的項目審批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部分基層工作人員為民間投資服務的意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有些地方還存在“新官不理舊賬”問題。

對此,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嚴鵬程表示,將繼續大力清理針對民間資本准入的不合理限制,逐步消除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領域的各類門檻,取消和減少阻礙民間投資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的附加條件,下更大力氣破除各類隱形壁壘,解決好民間投資“不能投”的問題。

鼓勵民間投資,發改委拿出一項“大招”




目前,絕大部分領域已對民間投資開放。韓志峰指出,除空中交通管理等少數涉及國家戰略安全或機密的領域外,目前絕大部分領域已取消了對民間投資的准入限制。即使在電網建設、鐵路投資等以前幾乎完全由國有企業經營的領域,民間資本也在開始進入。基本上,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都有民間投資活躍的身影。

歐鴻還表示,要加大社會信用體系特別是政務誠信建設力度,督促地方建立項目責任回溯機制,把項目守信履約情況納入項目政府方責任人信用記錄。

另一方面,企業自身實力也需要強化。韓志峰指出,在新產業、新技術、新領域,中小民營企業往往缺乏資本和人才,自主創新能力有所不足。在基礎設施領域,民營企業的建設、技術、運營等經驗和能力還有待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間投資的發展。

“民營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實力相對較弱,難以獲得較高的信用評級。由於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經營狀況瞭解不夠,導致貸款、投資決策困難。”韓志峰說。

針對融資成本高、增信條件多、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歐鴻表示,要求各地支持金融機構和政府各類信息平臺加強合作,充分挖掘民營企業的納稅、社保等數據,開展“銀稅互動”等業務,加大對民營企業貸款投放力度。同時鼓勵地方通過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研究設立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基金等方式,為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融資增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