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5,现在开始发报

虽然已不再从事发报工作,在我的办公桌上还保留着一本1990年出版的《标准电码本》,页面早已发黄变硬,这本书陪伴我走过了近28年,但5000多个常用字的电码,却早已铭刻于我的脑海中。

作者:关宝忠(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员工)

我叫关宝忠,今年是我进入电信第33个年头,1986我从佛山邮电技工学校毕业后进入中山市邮电局报务班工作,在电报班10多年发电报的职业生涯,既见证了中山电报事业的发展,也让我始终对电报怀着深厚的感情。

我是95,现在开始发报

当时从学校毕业合照

我是95,现在开始发报


1990年出版的《标准电码本》

01

永不消逝的电波

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话还未普及,电报是最快的通讯方式。很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南下闯荡的人,遇到紧急情况时,收发电报与家人联系成了最快捷的一种方式。这也迎来了电报的快速发展时代。

我是95,现在开始发报

为满足中山经济发展对电报通信的迫切需要,1989年7月3日中山市邮电局开通的60线程控用户电报集中器

电报分为无线电报和有线电报,无线电报当时主要作为战备使用,前几年有一部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面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如何用无线电报传递信息,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故事。我是报务班里少数会发无线电报的人之一,每周一三五早上8:30分,我都会和广州电报局用无线电报进行点对点沟通,确保战备电路畅通。

而普通老百姓到邮电局发的电报用的是有线电报,作为发报员,我们在后台接到营业厅受理的电报纸后,先按照电报单的格式用电码翻译成电文,然后在电报机上打出电码条,电码条通过传送机传送,转给广州电报局,广州电报局接收后转给收件人所在地级市的电报局,俗称“落地局”,由落地局负责将电码译成电文,装好信封,完成投递。如果接收到的是发来中山的电报,那么我们将用电话接通镇区,口述电报码,由对方翻译成汉字后再送件。

我是95,现在开始发报

当年发报场景

02

最高峰时有200多名报务员

报房24小时上班,当时年轻,更愿意值夜班,因为白天可以休息嘛。不过当时坐进报房就是发不完的电报,到了晚上九点半,面前还有一叠又一叠,实在是太忙了,加班到凌晨两三点也是经常的事情,特别是年底银行对账的时候,我们也经常要熬夜发电报。

我是95,现在开始发报

市局电报房一角

当时报务员相互联系不用姓名,而是用代号的,我们这里是用数字作为代号,比如39、70,当时分给我的代号是数字95。“早上好,我是95,现在开始发报。”每天早上,报务员都是这样开始工作的。报务员一听到熟悉的代号就知道,哦,今天你值机。当年我们就用网络“聊天”了,有的同事“聊啊聊”,就聊到了一起,比如我,哈哈。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电报班有10多人,后来市场对电报的需求非常大,除了像我这样电报专业毕业的员工外,局里还需要向社会上招聘人员培训后加入电报房,到了1995年中山的报务员有约200人,那也是电报发展的黄金年代。

我是95,现在开始发报

2000年以后,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人们之间的交流越发快捷,对电报的需求急剧下降。随着电报业务的萎缩,全市的电报业务逐渐集中在西区电信营业厅办理,2010年后,基本就没有人来发了。电波随着通讯时代快速发展消逝了,我也由于工作内容调整陆续离开了报房,到了新的工作岗位。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桌上依旧还放着《标准电码本》,现在我也一直坚持使用电码输入法,时间久了有些字不记得,还翻翻电码本查询到对应的电码。

当数字不断地敲下,屏幕上的汉字依次出来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20岁的时候,我在报房里发着电报,“达的的的达”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

——“你好,我是95,现在开始发报。”

我是95,现在开始发报

我是95,现在开始发报

我和我的“革命伙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