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娘娘墓”是一個俗稱,它是元末張士誠母曹氏的墓。張士誠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元末抗元起義領袖之一,泰州興化白駒場人(今屬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曾稱“誠王”、“吳王”,最後敗給了朱元璋。

“娘娘墓”文物,1964在蘇州吳門橋挖掘出土,剛剛出土時曹氏肌膚大部分保存尚好。曹氏頭髮插滿金銀釵簪首飾,口含白玉,兩耳垂環,兩手腕各戴金鐲一副,手心分別握“日”、“月”金片。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左玉琀、右玉環

玉琀又稱“飯含”,就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印象中上面這件金器博物館裡好像並沒有標識說明,第一眼看到覺得很驚豔,這樣的“多層戒指”即使是放在現代依然覺得很fashion。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這對以“雙龍奪珠”為題材的玉鐲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對,雙龍之間的珠子和手鐲主體的珠子有一種呼應的美感,設計的很別緻。

“雙龍奪珠”或說“雙龍戲珠”這一紋飾主題的器物還蠻常見的,比如蘇州博物館裡的這件清朝玉鐲。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可以看到金簪的某些地方有些泛黑,這是因為它是裹了層金衣的銀簪!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與出土的金器相比,出土的玉飾似乎有點太過粗獷了。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這是一頂金冠,出土時上面尚有顏色鮮豔的孔雀羽毛,現在已經很少了,有妹紙驚呼它和諸葛亮的帽子好像,但是,這可是一頂女金冠。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金冠前沿的水滴形玉飾上有小動物的圖案,不知道多少人發現了這一細節,不很明顯,確實很容易忽視掉,比較容易辨認的是兔子的圖案,但其實上面還分別刻有鼠、虎、牛、羊,可以確認的是這五種,其中一塊玉上有沒有刻小動物未知,有知道的或是近期要去蘇博的記得仔細看一看,評論給我哈!

“娘娘墓”還出土了很多曹氏日常的生活用品,看後忍不住感嘆古時的女人活的真是細緻!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銀鏡架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銀奩,古時女子的多功能化妝包,這件銀奩上紋飾也很值得一看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看元末張士誠母親墓出土文物,幾個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掉的細節

古人通常都用布帛作鏡衣把銅鏡包裹後放置在專用容器內,如竹笥、漆奩、木匣、金屬奩、瓷盒和鏡箱等,像這樣子鏡架是元代的一個首創,可以說是沿用至今,只是我們現在用的都是大大簡化的鏡框了。

Tips:無論是蘇州博物館的館建本身,還是它的館藏都很值得一看!暑假期間最好提前預約,它有兩個入口,一個預約入口,一個非預約入口,因為預約的人少,基本上不怎麼用排隊就可以進去了,沒預約的就要排很久了,比如某就是排了半個多小時才進去的。

文物考古聊歷史

文物 | 考古 | 歷史 | 藝術 | 博物館資訊

▼關注我,精彩及時獲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