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其實我們的痛從未消失過,因為我們不缺政策缺落實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眼下小微企業的困難,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如果說,眼下因為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催使了很多民營企業,特別是很多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逐一暴露。那我想對於很多小微企業主來說,其實他們身上的痛,從來沒有真正消失過,只是在經濟環境尚且的時候,那些痛,不那麼明顯罷了。而今年以來突下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讓那些痛,瞬間變成一次生死考驗。套用一句很多小微企業主都會說的話,活著,其實每個人都不容易。

小微企業:其實我們的痛從未消失過,因為我們不缺政策缺落實

那造成這些的原因是什麼呢?其中的原因或許有很多,或許也有人會說是管理層不重視。可是回看過去,國家最早有明文政策,支持小微企業應該是在2005年,即當時公佈的非公36條。其後,我們實際上一直都不缺政策, 從非公36條開始,有關部門後面還陸陸續續出過不少支持小微企業的政策,可是如果細數這些政策,你會發現其中真正能落地的其實寥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或許我們不缺政策,卻政策的落地。從最近有關高層的一系列講話中,從那些字裡行間,我們不難看出,管理層對小微企業的現狀,其實還是比較清楚的,所以最近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關方面佈署各方力量幫助小微企業解困的消息。只是對於那些長期,在底層艱難謀求活的小微企業來說,在經歷了那麼多年的風風雨雨後,在看過那麼多寫出來的政策後,大家只希望這樣的環境,不要只是一陣風,畢竟這樣的經歷,我們並不少。

小微企業:其實我們的痛從未消失過,因為我們不缺政策缺落實

昨天,在國家公佈的最新決策中,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有這麼一條,就是要用積極財政政策託底經濟,可是這要怎麼做呢?最簡單來說,無非是兩個方法,利用財政政策來增加你的收入或是減少你的成本。那這個對於小微企業而言又如何呢?讓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先說減少成本方面,對於小微企業來說,最直接無非就是減稅、減費。可是縱然減稅、減費可以有效舒緩企業成本方面的壓力,但是很多人害怕的是,減完之後的明降暗升,或是操作過程中,簡單的“一刀切”。 舉例來說,比如你是一個在菜場裡,經營食材批發生意的商家。減稅可能讓你減少了成本負擔,但是突然菜場又找各種理由,增加了很多收費,這個時候你要怎麼辦?去投訴嗎?

再來說說增加收入方面,國家投資的項目太大,小企業不可能參與,那唯一的方法,就是給你資金,讓你可以擴大生產或是改良設備。這就是最近常常聽到的,加大給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雖然最近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新聞不斷,政策不斷,包括央行、銀保監會等金融監管機構都出臺諸多釋緩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創新工具。 可是這些舉措不斷見報的背後,有時卻是嘆息依舊。傳導機制失效的問題,還是存在。在過去國有銀行不願貸款給中小企業的歷史背景下,表外貸款、“影子”貸款,民間借貸一直是中小企業的一個主要融資來源,而不是依靠“正常信貸”。在信貸回表的操作後,現在信貸的增量是否能過彌補“影子”貸款減少,這本身就是一個疑問。平心而論,這也不能完全怪銀行,壞賬率的問題,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現金流也不夠穩定,缺乏有效抵押物,都是可觀存在的問題。而銀行方面,也沒有人力,沒有精力,沒有資源,更沒有動力來做這項業務,這樣額背景下,放鬆對中小企業貸款核發的規定,大力扶植對中小企業的融資,談何容易。所以相對增加收入而言,我個人覺得,減少成本,即減稅、減費對於小微企業的幫助或許更大。

小微企業:其實我們的痛從未消失過,因為我們不缺政策缺落實

最後我想說,中小企業也好,小微企業也好,他們在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任何一項政策出臺,不管初衷多麼好,都可能會有負面影響,而有關部門實際操作的情況,甚至有時更會讓這些政策南轅北轍。所以國家給小微企業信心,給小微企業政策,這個固然讓人歡喜,但是多一些能看到的落地,才是更多小微企業主心裡的期盼。而這在這輪經濟下行的風雨中,在眼下生死茫茫的處境中,尤為關鍵。

我的論述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我希望可以讓你對於事情有多一個方面的瞭解,希望藉此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瞭解事情的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