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80萬醫學生畢業,最終成為醫生的只有2萬?

每年有80萬醫學生畢業,最終成為醫生的只有2萬?

很多人都覺得醫生是一個特別穩定、待遇也棒,甚至還能“收紅包”,升官發財的工作,家裡的親戚父母也都支持你當醫生或者老師這種工作,家裡如果有一個醫生或者老師也方便。但是似乎學醫的人很多,最後成為醫生的卻很少。小編得到的一個數據是,17年總共有80萬醫學生在大學畢業,然而每年能夠走向醫生崗位的人只有2.2萬,在入職一年內還會有大批人流失辭職,那這是為什麼呢?

1.培養一名醫生,時間太長

像很多比較常見的醫學專業,臨床醫學、醫學檢驗、口腔醫學、預防醫學等醫學類專業,本科就需要5年,護理學本科有5年的,也有4年的,畢業的時候授予醫學學士。好,一個本科醫學學士的學位證都要5年,而如果真心想要進入醫生行列,本科是不夠的吧,還要繼續深造,如果僅僅是到碩士學位,那麼培養的過程就達到了7年或者8年。

2. 難度大

每年期末和報志願的時間點,總會出席那很多人,在自己的學弟學妹不要學醫,雖說是自嘲,但也是反映出一部分現實。學醫真的非常辛苦,每次看到學醫的學生都是捧著厚厚的書在背,不僅是背書,還會有很多需要實踐的內容,解剖啊,扎針啊之類的,不容易啊。

3.職業壓力大,休息時間少

克服了以上兩個任務,進入了醫生行列,如果你誤診造成病人有什麼危險,或者是在手術中發生什麼失誤,那你的職業生涯可能就毀了。你還得面對各種各樣的患者和患者家屬,現在醫鬧的不少吧,醫生連軸轉做手術24小時不合眼的也不少吧,我國的醫生並不是簡簡單單坐在辦公室裡看個病就可以了的。

4.醫生基礎工資低

醫生的基礎待遇並不高,尤其是學歷不高、剛剛入職的醫生,去了基層醫院,待遇非常差。只有慢慢實踐積累經驗,慢慢提升自己。但是這時候你要承受比你畢業早3年的同學,人家差不多已經稍微有頭有臉月入大幾千了,你還要交著錢繼續學習。這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綜上所述,醫生無疑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但能在從醫這條路上堅持下來的確實很少。

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