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私募巨头的中国进击之路|FOF Global

欧洲私募巨头的中国进击之路|FOF Global

"2018年12月初,欧洲领先的私募机构欧瑞泽基金(Eurazeo)和翼迪投资(Idinvest)宣布合并在中国的业务,为其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丨杨志芳

欧洲私募巨头的中国进击之路|FOF Global

一家是有130多年历史的老牌基金,一家是在欧洲享有盛誉的私募机构,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节点合并各自在中国的业务?合并之后,在中国市场有什么规划?如何克服水土不服,在中国市场与众多私募机构展开竞争? FOF Weekly 受邀对翼迪投资和欧瑞泽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揭秘这两家欧洲私募投资机构的中国进击之路。

私募机构强强联合

翼迪投资成立于1997 年,是欧洲领先的私募股权和私募债投资公司,目前资产管理规模(AUM)超过 90 亿美元。主要业务分为三类:

1、 创新与成长基金:资产管理规模30亿美元,对处在发展初期、潜力巨大的创新型公司进行直接股权投资,投资领域主要覆盖数字化、智能城市和医疗保健。

2、 母基金:资产管理规模29亿美元;采用典型的P+S+D 投资模式,其中"P"代表传统子基金投资(Primary),"S"代表二手份额交易(Secondary),"D"指项目直投(Direct),通过这种组合提升投资收益,降低风险,平滑J曲线效应。

由于二手份额交易收益高、回报快,深受翼迪投资公司重视和投资人喜爱,当前翼迪旗下管理着三期独立的二手份额基金,并计划在2019年募集第四期二手份额基金。

3、 私募债权:管理规模34亿美元,业务类型包括:直接借贷、杠杆贷款、企业贷款、资产融资。由于欧洲有很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市场有强劲的需求,翼迪的私募债业务主要是帮助企业实现外部增长、收购、资本支出及企业增长融资。

当前,翼迪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保险公司、退休金、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此外还有部分家族财富和欧洲以外的资金。

谈及公司的投资策略时,翼迪投资首席执行官兼执行合伙人Christophe Bavière 表示: "不同的投资者群体,有不同的需求,我们会为其提供最符合他们需求的投资工具。具体到每一个策略,都非常专业化,不同的策略之间是有防火墙的,确保选择一个投资策略的投资者不会看到其他策略的投资敞口。此外,我们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一些专项的基金,例如有专门针对医疗保健行业的风投基金,还有针对金融科技的基金。我们的投资模式也是我们的专长,就是和投资人、合作伙伴建立高度专业的定向投资基金。例如我们与欧洲最大的发电企业EDF Energy合作成立了一个清洁能源技术的基金。"

欧瑞泽基金是一家有130多年历史的老牌基金,总部位于巴黎,目前已经在泛欧交易所上市。欧瑞泽深耕法国和欧洲大陆市场,目前已经将版图拓展至亚洲和美洲,并与2013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办公室。团队超过200人,在私募股权风险投资房地产债权母基金行业有丰富的经验。

欧瑞泽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

1、 Eurazeo Growth:私募股权投资,主要投资于一些增长晚期、有成长性的中型企业。

2、 Eurazeo PME:PME 在法语里是指"中小企业的私募股权",主要用于投资比较成熟的中小型企业。

3、 Eurazeo Capital:专注于收购更大体量的企业,目前这一业务板块已投资了接近60亿美元资金,主要是投资于在法国、欧洲、北美洲。

4、 Eurazeo Patrimoine:专注于投资能带来价值回报的地产项目,包括酒店、诊所、学生宿舍、基础设施。

5、 Eurazeo Brands:一个成立于纽约的新团队,专注于投资消费品,目前也在欧洲扩展。

从资金结构来看,欧瑞泽不仅管理着从LP募集的资金,同时也管理着自有资金(永久性资本),主要以家族基金为主。欧瑞泽基金董事合伙人Marc Frappier说道:"正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资金结构,一旦我们在某个领域关注到了有高成长性的机会,既可以帮助投资人进行投资,也可以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举例来说,Eurazeo Brands有一些新兴消费品牌的投资,公司从第一天起就是通过线上进行销售,虽然公司很新,但借助数字互联网的创世基因,往往可以迅速以病毒式营销拓展到全球市场,但是这种公司又太小,虽然我们看到它有很大的潜力,但是公司太小我们就会用自己的资金来投。所以在资产管理方面,我们有非常灵活的组合,既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钱去投,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的钱投,从而实现最佳的效果。"

由于翼迪投资与欧瑞泽都深耕欧洲,着眼全球市场,投资理念一致,产品线非常互补,今年5月,两家基金宣布合并,合并后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00 亿美元,跻身为欧洲私募投资巨头之一。

合并之后,业务遍布全球,包括欧洲、北美、南美、亚洲等,可以覆盖企业成长的所有阶段,从最小的初创公司到大型公司,可以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

从战略意义上看,翼迪投资和欧瑞泽的强强联合是双方优势的互补,不仅丰富了产品线,同时也是投资阶段的延伸。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这种抱团行为可以更好地发挥双方的优势,完成拓展全球市场的目标,稳步、快速向前发展。

对于中国GP来说,这种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合并方式值得国内借鉴。鉴于国内目前私募机构数量多、募资难的现状,预计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私募机构通过合并的方式走到一起。

在中国的投资现状与规划

欧瑞泽早在2013年就在中国上海设立了办公室,之后与中国多家大型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招商地产、携程、支付宝、首汽租车等。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欧瑞泽与中国的春华资本合作,共同投资了美国的教育旅游提供商 Worldstrides(环识游学)。

虽然翼迪投资是在2017年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但是它在中国的第一笔投资可以追溯到1999年首次向中国易趣公司进行的投资,易趣后来被eBay 收购。

此后,翼迪与中国的关系越走越近,与多家高端中国潜在机构客户签署了谅解、建立合作关系,例如,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

2018年10月份,翼迪完成了在中国境内的首笔直接投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文远知行Weride(原"景驰科技")A轮融资。

翼迪投资和欧瑞泽因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中国市场也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之一。翼迪投资亚洲企业发展主管Solomon Moos告诉FOF Weekly, 这次两家公司在华业务合并之后,有两大工作任务:

1、 为投资组合公司提供专业支持。具体表现为: 支持欧洲和北美的被投企业在中国实现增长,例如通过孵化等方式,帮助被投企业招聘人员、提供共享的办公空间等,帮助被投企业发掘在中国的拓展机遇;寻找退出机会,帮助被投企业寻找在中国的获投和并购机会。

2、 自身企业业务发展。一方面,加强与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和大型企业之间的关系,与产业内的中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另一方面,面向中国与亚洲机构投资者募资。

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

开拓海外市场,往往会面临多种挑战,包括法律环境、税收政策、社会环境等,这需要公司有高度本地化的经验,对本地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对于进军中国市场的欧洲私募公司来说,也不例外。

"不确定的监管环境是在中国投资面临的挑战。举例来说,我们有一家法国的制药企业,在中国收购了一家生产原料药的企业,但是最近我们发现环保的压力非常大,很多竞争对手都由于环保压力已经倒闭了。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我们的产品在短期内迎来了一个供不应求的商业利好局面,但是长期来看,不断趋严的监管要求可能对我们所投资的企业运营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在一些靠近城市的地区,如果生产原料药的话,未来随着监管变化,可能会面临政府收土地的要求。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的运营成本可能会上升。" Marc Frappier如是说。

此外,Marc Frappier也提及,"在中国也会有文化的差异,但是我们这些年来处理的比较好,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

谈及中美贸易,由于近期美国301报告指责中国利用风险投资获取美国高新科技领域技术,科技领域的跨国风险投资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对此,翼迪投资合伙人兼投资者关系与市场营销全球主管Charles Daulon 表示,"中美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关系,这对中欧之间的投资市场反而传递了积极的信号。

尽管中美贸易战令人感到遗憾,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会将中国对外技术投资的目光从美国转移到欧洲,平衡中国的投资标的,对欧洲投资来说,这是一件相当积极的事情,也会让中国的投资重点更加多元化。"

如何在中国市场与同行展开竞争?

当前,国外私募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已经不是新鲜事,很多大型外资机构,如凯雷、KKR、华平等早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关注中国市场。

此外,近10年来,国内的本土私募投资机构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围绕中国市场的私募投资行业竞争已经显得异常激烈。

面对可以预见的竞争环境,Charles Daulon 认为,"从规模上看,我们远不及KKR这些大型的私募机构,但是我们的业务和他们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欧洲的中小型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些公司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

另外,对于中国的投资人来说,如果他们前期对国外的市场不熟悉,会首选国际知名的大型机构进行投资,但是后期随着投资选择更加细分、垂直,如果投资人想投资欧洲市场的中小型公司、债权或其他更多的投资组合,投资人会更倾向于选择我们,因为我们熟知欧洲各国的法律法规和利基市场,我们是这个市场的专家。"

最后,翼迪投资和欧瑞泽共同强调,"我们对中国的承诺是长期的,我们会扎根中国,通过本地团队服务于中国市场。"

THE END

欧洲私募巨头的中国进击之路|FOF Global

《母基金周刊》

FOF weekly

国内首份针对母基金行业的资讯和服务平台,围绕母基金行业的相关的数据、动态、观点、人物以及深度报道和解读,通过媒体的力量,推动行业发展;同时依托媒体入口,组织培训、咨询、接洽会以及行业峰会,为行业搭建交流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