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不應被遺忘的作品,很少有人看過,但卻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說到陳凱歌導演可能絕大多數的網友都會想到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確實這部電影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也是陳凱歌導演的優秀作品,這部作品讓他名利雙收,獲得了國內外的好多大獎,享譽了全世界,讓人們知道了中國有陳凱歌這樣一位優秀的導演。但是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陳凱歌另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在霸王別姬之前就問世了,只是很少有人關注到,但這部電影也是陳凱歌導演的一部佳作,不應該被人們遺忘的作品。《孩子王》

陳凱歌不應被遺忘的作品,很少有人看過,但卻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這部作品雖然沒有多少人看過,但它的評分也是比較高的。高於71%的劇情片,可以看出這的確是一部好電影。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部優秀的電影。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在一個特殊的時期——文革時期,整篇電影講述的大山裡的師生之間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反映了那個時期的教育問題,這部電影值得我們深思。

陳凱歌不應被遺忘的作品,很少有人看過,但卻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電影的開始就是主人公“孩子王”出現的場景,他叫老杆,老杆當了很多年的知青,然後就被上級被派到山裡去教一群初中生讀書。因為他是一群孩子的老師,所以就叫他孩子王。老杆這個人物雖然看起來比較邋遢,而且長得也不是很符合大家的審美,但是老杆這個人卻是非常的好,他的心思細膩,脾氣非常好,很溫柔,所以總是微笑著面對大家。老杆來到這裡還是很開心的,因為他想教書這個工作肯定要比他以前在生產隊裡幹活要輕鬆得多吧,所以他滿懷著希望來到了這裡。但是沒想到到了這裡以後發現這裡的學校根本不像他想象的學校,非常的簡陋,而且自己連住的地方都是破破爛爛的,就是一個簡單的破茅草屋。

陳凱歌不應被遺忘的作品,很少有人看過,但卻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讓老杆有些激動和緊張的和學生們第一次見面的日子終於到來了。而這些孩子們終究是些孩子,他們聽說有新老師要來了以後就開始了調皮搗蛋的行為,好像大家都很喜歡作弄新老師。所以這些孩子就在黑板上畫了老杆的樣子,就是為了嘲笑他邋遢的形象,還有其貌不揚的樣子。但是這些老杆都沒有在意,也沒有說去找出誰畫的去批評他。這個時候學生們開始和老師唱反調,他們絲毫不在意這個新老師,都嘻嘻哈哈的說自己沒有課本,還有一個孩子叫王福,也許是因為他學的最多,識字最多,所以他看著這個其貌不揚的老師就直接對他說他不會教書。對於這些脾氣好的老杆也只是笑笑而已,然後就開始虛心的向孩子們討教,問他們以前學的是什麼內容,然後笑著說自己不知道要教他們些什麼。然後他就在黑板上寫了一些字,讓同學們把不認識的字指出來。這個時候老杆才發現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這些孩子們雖然名義上是初三年級的學生,但是他們連好多小學生該認識的字都不認識,這個問題讓他的課很難進行下去,因為他們根本聽不懂初三的課程。

陳凱歌不應被遺忘的作品,很少有人看過,但卻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所以接下來他就向學校的主任反映這個問題,希望能夠得到解決,但是這個學校的主任並不在意這個事情,就把老杆給敷衍走了。這讓老杆很是失望。之後老杆在一些人面前說起自己教書的事情,這個時候一個叫來娣的女人對老杆說到“沒字典當什麼孩子王!”。這在他們落後地區的人們的思想當中,教書就應該有字典,沒有字典就沒有資格教書,這個思想是教育的可悲之處。

陳凱歌不應被遺忘的作品,很少有人看過,但卻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然後老杆就問大家有沒有字典,答案就是隻有來娣有字典。來娣願意把這本字典借給老杆,但她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她想讓老杆教孩子們唱歌,給孩子們當音樂老師。這個要求讓老杆為難起來了,因為他只是一個老師,這個事情他做不了主。然後在來娣的軟磨硬泡和再三請求之下,老杆同意了這個條件。

陳凱歌不應被遺忘的作品,很少有人看過,但卻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而對於王福來說,他也非常希望能夠得到一本,因為他是個好學的孩子,他希望能夠認識更多的字,學到更多的知識。於是乎他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和老杆打賭,在去砍竹子之前就能夠把作文寫好,並且保證絕對不是抄的。如果自己贏了老杆的東西他就能夠隨便拿,自然包括那本字典。這個賭老杆認為王福不可能會贏,因為時間太少了。但是到了第二天大家要去砍竹子的時候,王福告訴老杆說自己的作文已經寫好了。原來他這個作文是昨天連夜寫出來的,而且是砍完竹子再寫的。所以老杆就說這個不算他贏,因為他砍竹子和寫作文都是在昨天完成的,但是說是這麼說,老杆還是非常樂意把字典借給他去學習的。但是聽了老杆的話以後,王福也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這本字典,於是他沒有接受這本字典,而是每天跑到老杆的家裡抄字典,每天都抄到很晚才回家。而老杆對於他抄字典的行為不是很贊同,但還是任由他去了。

陳凱歌不應被遺忘的作品,很少有人看過,但卻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日子並沒有順心的過下去,對於老杆在學校不按課本上課,還教孩子們唱歌的行為已經被上級知道了,所以很快就有專員來調查老杆教書的事。然後沒過多長時間老杆就被撤職了,讓他離開了這所學校。老杆離開的時候把學生們的作文帶走了,把字典留下來了。最後他給王福留了一句話:“今後什麼都不要抄,字典也不要抄。”

陳凱歌不應被遺忘的作品,很少有人看過,但卻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等到老杆離開的那一天,天空中一片紅色和迷霧,因為那一天正好是學校燒壩,漫天都是熊熊的火光,通天的紅色,煙霧遮住了這一片的天空。最後燒得只剩下一片荒涼的土地,和一片樹木的殘枝,讓人看了心底發涼。老杆最後站在這片土地上,痴痴的看著他曾待過的地方,這個背影讓人感傷。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那個背景下教育的缺失和人們封建的思想,身處文明社會的他們卻可怕的認為一本字典就代表了一個老師的好壞,而孩子們的學習也只會照著書本抄,連一堂音樂課都要被扼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