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演員請就位》很火,從趙薇與郭敬明的分歧,再從郭敬明與李成儒的爭執,然後我發現我愛上陳凱歌了。

什麼是“大家”?言談間儒雅。什麼是“大師”?言談間一針見血。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我見到了“大家”——陳凱歌。無論是職業素養、能力、人品,陳凱歌均可成為標杆。為演員講戲時,陳凱歌一針見血、簡明扼要,就找出問題所在。三兩句話的點撥就讓年輕演員的表演水平直線飆升。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這種水平,誰敢不服!

這確實是位大家啊!可大家的電影怎麼就“拍不好”呢?有人說,即便節目上將戲講的再好,自己拍戲時卻頻頻失誤,一部卻不如一部。陳導啊,您還是退休吧!這樣還能避免晚節不保。

陳凱歌作品=票房毒藥?

陳凱歌的這次綜藝出鏡效果很好,用極強的能力和個人魅力將他在電影作品上的一邊倒的爛口碑逐漸有沖淡之勢,一時間大家討論的都是陳導導戲如何厲害,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可是,真的可以將爛口碑衝散麼?我看不能,因為“作品爛”、“票房毒”似乎已經成為了陳凱歌的標籤,想撕,沒那麼容易。

從處女座《黃土地》開始到《無極》之前,陳凱歌拍攝的都是帶有人文情懷的偏小眾電影,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詩,我們都知道詩裡面的文化很深,但卻很少有人去深讀,而且那時的創作環境也以口碑為主,票房為輔,精神至上。可到了新千年,電影市場開始轉變,商業類型片開始獨佔鰲頭,票房為衡量一切的標準,陳導也不例外的加入到這洪流之中,然而,這一加入,陳導就被沖走了,至今沒回來。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其實說實話,陳凱歌的作品在豆瓣上評分並不低,最低的一部《無極》也還有5.3分,剩下的都是6分起步,但這並不能阻止這些電影的票房滑鐵盧。《無極》因為是陳凱歌的商業片試水之作,之前的口碑疊加之下引得很多人觀看,但看過之後從《霸王別姬》裡帶過來的極高期待到失望的落差使得惡評不斷,所以《無極》高票房爛口碑。有了《無極》那樣傳播率極高的爛口碑,大家對陳凱歌作品的態度也從高期待變成無差別開噴,陳導的口碑就此就臭了,以後的票房不好口碑還爛就是結果。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妖貓傳》雖然口碑不錯,但5億多的票房在這個年代對於一個大導來說著實拿不出手,之前的《道士下山》《梅蘭芳》也都很低。人們對於陳導新作品的態度也變成了“看看他這次能有多爛”和看完之後的“果然很爛”,人們不願意在一部已經在心裡判定為爛片的電影貢獻票房,只願意在資源出了之後再去討論他的爛,所以,陳導成了票房毒藥。

陳凱歌=很會導戲的導演?

在《演員請就位》四位導演陣容曝光的時候大家就已經在心裡確定好了各自的分工,郭敬明無疑是負責話題與看點,李少紅負責展現女性視角的細膩與嚴謹,趙薇負責烘托氣氛與圓場。可沒想到,本來負責鎮場子的陳凱歌卻一人負責了其他三人的工作,不得不說,節目組賺了。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票房毒藥”“爛片之王”陳凱歌在節目上展現了一個讓大家從看熱鬧到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大導形象,他導戲、分析戲、鑽研人物的能力讓大家大聲讚歎,真不愧是名導。你還別不信,就從網上流傳極廣的幾個片段裡,陳導的功力就展現的淋漓盡致。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在指導明道與陳若軒的《破冰行動》對峙戲份的時候,陳凱歌說“你們手裡握著的是對方父親的性命,可我並沒有感受到你們作為兒子的緊張感”;在《海洋天堂》的片段陳凱歌更改了劇本,讓身患重病的姐姐買了一束花替換掉原來花瓶裡枯萎的花,以表現她還有對“生”的渴望與信心,這一改動立刻就讓人物豐滿起來。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陳凱歌的點評無一例外,全部都是一針見血,直指弱點,相比郭敬明動輒長篇大論的導演專業專業理論,陳凱歌“說人話”的點評絲毫不拖沓,迅速的就讓演員找準了要點,幾句話之後就能讓演員的表演與點評之前截然不同。他對於演員表演細節的把控極其到位,說化腐朽為神奇一點不誇張。單就這一點來說,陳凱歌真的還是陳凱歌,在導戲這方面真的是厲害。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陳凱歌怎麼就成了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會導戲、有極高的職業素養、有高超的技巧、極強的個人風格,這樣的一個人怎麼就成了票房毒藥?怎麼就成了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

陳凱歌出生在導演家庭,比起野路子出身的馮小剛,絕對是根正苗紅的天之驕子,由於從小打下的良好的文學基礎,陳一開始就渾身是詩人的氣質,這種特質也被帶入到了電影裡,他的作品中你能感受到強烈的詩意。所以這種詩意為先的風格結果就是敘事顯得晦澀難懂,詩人的特質就是這樣,表達自我才是第一位的,陳凱歌的作品均是為了實現“我”的認知而展開。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這樣風格的長處在於非常會營造氛圍,但對於故事的起承轉合與可看性則不太在意,陳凱歌關注的是鏡頭語言與故事內核能否清楚的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而非去取悅觀眾,這種精英化的視角是原生家庭賦予他的,他用這種視角征服了觀眾,同時也被毀於這種視角。

在一個節目上陳凱歌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人必須要心中有驕傲,驕傲可以不看輕自己,推動自己。這份驕傲應該是動力,陳凱歌也確實是有資格驕傲的,這份驕傲來源於《霸王別姬》這部他足可以吃一輩子的作品,可這份驕傲多年之後成為了他的陰影。《霸王別姬》給了他驕傲,但也讓他在這份驕傲上下不來了。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陳凱歌作品的內心都有著極強的自我思辨和對命運的抗爭,哲學意味明顯,這在娛樂時代之前是乾貨滿滿的精神食糧,那時的人對這種乾貨如同久旱逢甘露,以這種幹活來豐富自己的內心。可時代不一樣了,現在是娛樂為主,娛樂是不需要帶腦子的,樂就好,當然了,有內涵的樂更好。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從那時起人們開始對接地氣的作品追捧,而不再去費心力去了解一部作品更深層次的內核,這也是為什麼與陳凱歌同時期的馮小剛在陳凱歌名氣大顯得年代默默無聞,因為那時人們尋求精神食糧,之後卻在尋求娛樂至上時名聲鵲起得原因。並不是說馮小剛比陳凱歌技高一籌,因為馮小剛也是在拍娛樂片的時候萬人追捧,在拍《1942》這種人文關懷和悲痛內核的電影時卻有人大呼不好看。陳凱歌想保留那一代導演高雅藝術的風骨,結果輸給了這個全民娛樂的時代。

陳凱歌自救不了的毛病與救不了的觀眾

導演的必備技能是會導戲,往往說演員只要能明確的表達出導演的想法和表現出這個人物這部作品就勝了一半,可陳凱歌如此會導戲電影卻依舊問題頗多,這不是演員的問題,是陳導的問題。

從《演員請就位》當中可以看出陳凱歌極其重視細節,可愛扣細節在一定程度之後就不是一件好事了。當只是針對一個片段的演繹時,這是優點,可放到電影的情景中,這就是不是優點,因為一部電影很長,很難做到每一個細節都完美,如果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對每一處細節都去尋求它的意義,就很容易陷入細節與細節的矛盾之中,這種矛盾,作為導演視角,很難去發現。但是觀眾作為上帝視角,是很容易發現的。陳導就深深的陷在這種細節與細節的矛盾之中,而導致缺失了對整體的把控。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其次,陳凱歌水平依舊在,可這個水平的發揮要有前提。他需要找一個牛X的編劇去把他對扣細節的哲學思考捋順,還需要有張國榮這樣牛X的演員,能夠理解他要傳達的這種細節哲學意義並且還演好,可這樣的前提已經不可能再湊齊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陳凱歌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這樣作品的原因。

在全民娛樂的時代下陳凱歌的這種對自我的極致實現是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是偏的,他的這種偏,主要體現在極容易陷入自我思辨似的哲學機鋒裡頭,因一句臺詞、一個細節、一個場景而有所感悟,他經常要通過以犧牲整部電影的故事性邏輯性,來達到傳播他的哲學思辨的目的。可觀眾看不懂,也不想看懂,他們只想開心、放肆的樂一下,給他們看這種電影,首先接受度就不夠,接受度不夠何談受歡迎呢?不受歡迎又怎麼能有票房呢?你說是吧,陳導。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陳凱歌的每一部作品問世伴隨而來的都是大家的批評,甚至是惡意,其實這種惡意可以理解,畢竟《霸王別姬》在大家心中是神片,是站在華語電影頂端的作品,可拍出這樣作品的導演卻能拍出《無極》這種“一個饅頭所引發的血案”作品,著實令人失望,這種失望是大家後來對陳凱歌作品惡意滿滿的直接原因。

如今,章子怡、陳凱歌、劉歡等上個時代叱詫風雲的人物均以資歷與過去的輝煌站在了“導師席”對其他人進行點評,我覺得這對於陳凱歌來說不失為一種生活方式,《演員請就位》中陳凱歌導戲的部分就為他贏得了不少好口碑。

所以,陳導,您退休專心上綜藝吧,別拍電影了。

陳凱歌: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的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