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在死亡面前拋棄道德不必譴責,人性本惡!

在流書的書評上看到一句話:人生比地獄還像地獄。頓時覺得深有同感,後來才知道這是書籍《羅生門》裡面的一句話。“羅生門”一詞,在日語中含有“位於人間與地獄之間的城門”的意思,因此,芥川把故事發生地設在羅生門是有深意的。

故事的主人公——一個僕人,面臨著一場人性的考驗,可惜的是,僕人最後推開了地獄的門。

一開始,在衰敗不堪的京都失去了工作,無所事事的僕人,面臨餓死和為盜的抉擇的時候他還缺乏“勇氣”,芥川所展現給我們的就是他如何獲得這一“勇氣”的過程。給他這個勇氣的是一個拔死人頭髮的老太婆。

《羅生門》:在死亡面前拋棄道德不必譴責,人性本惡!

當他看到老太婆的這一行徑的時候,感到憎惡,認為“在這雨夜羅生門上拔死人頭髮一事即足以構成不可饒恕的惡”,同時他對“所有的惡的反感正在一分一秒的加劇”,這時候為他打開的是通往人間的大門,與其像老太婆那樣做,“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餓死”。

那麼是什麼使他在短短的時間內從人間滑入地獄的呢?老太婆的一席話使他如夢初醒,從她的口中可以知道,被她拔去頭髮的死去的女人,生前將蛇幹冒充魚乾販賣之事和她拔死屍頭髮一樣是可憎的,但是又都是可以原諒的,因為“若不然就只有餓死”。

聽罷老太婆的話,僕人將“餓死”之念“逐出意識之外”,獲得了先前在門下所缺少的“勇氣”,最終道德跟他一起,消失在黑洞洞的夜中。

《羅生門》:在死亡面前拋棄道德不必譴責,人性本惡!

就餓死和為盜的選擇而言,我們對僕人不能過多的指責,畢竟當個體的生存受到威脅之時,道德是不會給他帶來一片面包的。當一個人面臨死亡而拋棄道德,我們不必過分苛責。

可能這是一本會讓你讀起來很難受的書籍,因為他通過各種場景方法告訴你人性中陰暗的一面,會讓你懷疑人真的有那麼壞嗎,不用懷疑的,我們就生活在一個這樣的世界中。以下會選一些人們共通的心理陰暗想法!

人情的向背和世態的炎涼,他都深有體驗。在他看來,他們的變心,大多是十分自然的。如果允許用率直這個詞,那真是率直到令人遺憾的程度。

《羅生門》:在死亡面前拋棄道德不必譴責,人性本惡!

所有的人唯一共通的感情,就是對死亡的恐怖。自殺的人在道德上評價不好,也許並非偶然。

我用刀殺人,你們用手裡的權力,金錢,甚至是陽奉陰違的幾句話,就能殺人,當然不一定要見血,人雖活著,可這也是殺人呀。要說罪,到底是你們的罪大,還是我的罪大,只有老天爺知道了。

人有時候會為一個不知能否實現的願望獻出自己的一生。笑其愚蠢的人,只不過是他人生的過客罷了。

古往今來,眾多父母不知重複了多少遍這樣一句話:“我終歸是不行了,但無論如何要使子女出人頭地!”

《羅生門》:在死亡面前拋棄道德不必譴責,人性本惡!

無疑,沒有人不同情他人的不幸,可是,一旦對方好歹從不幸中掙脫出來,卻又因此產生若有所失的悵惘

如果你不自私的話,就沒辦法活下去。

撒謊是人之本性,在大多數時間裡我們甚至都不能對自己誠實。 那是因為人們太脆弱了所以才撒謊,甚至是對自己撒謊。

芥川的《羅生門》主要的是揭露人性本惡,揭露人的自私,為滿足自己的慾望可以不擇手段的陰暗面。芥川之所以要將僕人置於這樣一種選擇當中,為的是徹底剝掉道德的外衣,使我們不得不直視赤裸的人性,他把我們赤裸的人性放在舞臺中央,使之暴露在聚光燈下,使我們逃無可逃。

最近一直在讀書,有些東西需要記錄下來才能在腦海中形成長久的記憶,流書是我非常喜歡的讀書筆記工具,也能在上面發現一些冷門書籍!對書友們可以說很友好了!

流書:與書籍邂逅,與靈感交流。卡片式讀書筆記管家,各大商店查找均可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