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如不死,是否会成为唐继尧那样的大军阀?

于无声处34


当然不可能,蔡锷如果不死最大的可能是被滇军驱逐,从此成为一个“游士”型军人。


在这里我绝不否认蔡锷是民初难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才,但是蔡锷这个人是典型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名士。


注意,乱世名士不是一个褒义词,而是一个贬义词。


蔡锷和民国军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更像是李鸿章、曾国藩那样投身军旅的士大夫,而不是冯国璋、曹锟那样的平民子弟,也不是袁世凯、段祺瑞那样的淮军军二代,更不是后来吴佩孚那样因为秀才功名被革除,没办法投军谋生。


蔡锷13岁中秀才,15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17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同年,自费去日本留学,这简直就是学霸一样的人生。


另外,请大家注意一点,在那是时代,不管是家里出钱还是自己筹钱,能自费去日本留学的人绝不是普通人。要么他才华横溢,被富人资助,要么家里有钱,能支持蔡锷赴日开销。


晚清平民每个农民扣除税赋,每年收入5.9两白银,而晚清日本早稻田大学一年学费和生活费大概120两白银。也就是说自费去日本留学的费用等于晚清20个农民一年的收入。


蔡锷能去日本留学,这说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吴佩孚这样被革职的秀才以及冯国璋、曹锟这样只能靠投军谋生的底层平民是完全不同的,用今天的话说,蔡锷从小就是一路学霸最后报送清华,而民国绝大多数军人更类似初中毕业后读了一个职高就开始混社会了。


清华学霸如何瞧得起渣子一样的职高生?


这在蔡锷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担任军职时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


这里说一句,他如果不是因为参与了唐才常的反清起义,蔡锷99%可能是会就读早稻田或者东京大学这样的日本名校的。


蔡锷回国后因为和李经羲的关系,担任了很长一段时间广西陆军小学总办,新桂系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都算是他的学生。然而蔡锷在军校里事实上是恨不得学生爱戴,“诸生好辩者,常恶语怒斥之,甚或掴之以掌,其严烈如此”。


1910年学校甚至爆发了“驱蔡”风波,蔡锷之所以在军校这么不得人心,一方面可以说他从严治校,另一方面恐怕和他骨子里士大夫情节有关,事实上从史料上看,蔡锷这个军校校长,远不如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那么受学生爱戴。


这一点上蔡锷更像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严复。


而蔡锷调到云南担任新军统制后,很明显,以军人自居,同时还是云南人的唐继尧比蔡锷更得滇军军心,蔡锷治军方式适合治世,而非晚清乱世。


从蔡游者恒贫乏无以为生,稍失检,且陷法网焉。人谓蔡之冷峭,有威可畏而无德可怀……”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跟着蔡锷的军官,如果因为种种原因缺钱了,稍微做了点犯法的事情,蔡锷立刻就会依法处置这样的军官;由于过于铁面无私,大家都觉得蔡锷这个长官太冷血。


我们可以看看蔡锷的后辈蒋介石是怎么干的。


同样是输光了军饷,跟着蔡锷的军官可能就被蔡锷枪毙或者法办了;而蒋介石可能把这个军官骂的狗血喷头,然后再批一张条子让这个军官重新再领一次军饷。


在清末民初乱世,这两种做法那种更能得军心?这简直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蔡锷对滇军控制从1912年开始就已经不稳定了,蔡锷受人蒙蔽,派唐继尧出兵贵州,中途醒悟的蔡锷多次发电报让唐继尧停止活动,可惜唐继尧根本不把蔡锷的命令当回事,不但抗命占领了贵阳,还自封自己为贵州督军。


蔡锷作为唐继尧的上级以及滇军名义上最高领袖竟然无可奈何,最后还不得不捏着鼻子认可了唐继尧贵州督军的任命。


而护国战争后期,很明显蔡锷想把入川滇军司令的职务交给殷承瓛,可惜入川滇军事实上是掌握在罗佩金手里,所以罗佩金可以公然违反蔡锷的意愿,宣布自己是蔡锷的继任者,而蔡锷也只能听之任之。


“滇军兵骄将悍,纪律气质远非数年前之比,已不复可用。……他们目下几乎要不听我的命令了。我本意要保荐殷叔桓(殷承瓛)来接替我,而罗榕轩(罗佩金)手握兵符,只好给他。”


所以,蔡锷不死的话,除非他甘愿做滇军的傀儡领袖,不然的话,别说唐继尧,就是罗佩金就可以给蔡锷玩一出“马嵬坡”,让蔡锷“主动”下野。归根结底,蔡锷还是因为自矜身份不愿意真正把自己当做一个武人,还把自己当做一个士人;而民国乱世,士人只能为武人服务,想要驾驭武人,轻则下野,重则丧命。


兰台


说蔡锷这事儿,不能不扯到另一个人——梁启超,蔡锷实际上是梁启超在西南布下的一颗棋子,梁启超在政坛上要有发言权,必须以蔡锷为外援。要知道,蔡锷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与梁启超建立了联系,曾投稿给梁启超办的《清议报》。

蔡锷的第一个“军阀”身份是云南都督。武昌起义后,星星之火烧向全国,蔡锷以协统身份在云南响应,起义成功。两年后,蔡锷加入进步党——他老师梁启超领导的政党,成为名誉领事。

蔡锷的第二个“军阀”身份是四川都督兼四川省长。蔡锷被袁世凯骗到北京软禁一段时间后,设计潜回云南,发起护国运动。其实,以云南(甚至西南)区区一省(一域)之力,怎么可能护国成功(这也是袁世凯得知蔡锷逃出北京也不紧张的重要原因)?

因此,有人认为所谓护国运动,不过云南军阀势力向外扩张的“政治借口”。一个方向是四川,由护国军第1军司令蔡锷亲自率领;一个方向是广东,由护国军第2军司令李烈钧领导,护国军第3军司令唐继尧则留镇云南大本营“看家”。没想到,护国运动像辛亥革命那样引起连锁反应,军事北伐远未成功,政治胜利就来到了——袁世凯取消帝制,随后气急而死。随后,蔡锷被新政府任命为四川都督兼四川省长。

蔡锷本是云南都督,因进京交给唐继尧。再后来,蔡锷回到云南就尴尬了,幸而拿下四川,成为川督。这样下去,蔡锷会不会成为四川军阀?可惜,蔡锷随后因病辞职,出川治病,他的选择和表现不得而知,现在大家也就顺势认为蔡锷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公心。

不管蔡锷是否愿意做军阀,他老师梁启超会提这样的要求。蔡锷走前,把四川交给两个人——督军交给罗佩金(曾变卖家产支持护国运动),省长交给戴戡,其实蔡锷更看重戴戡的军事才能。罗佩金回云南后,戴戡成为四川的军政一把手,可惜后来死于川军之手。梁启超在北京听到消息,悲痛欲绝——蔡锷和戴戡都死了,他在西南的棋子没了。在国务会议上,梁启超强烈要求重新调查戴戡之死(四川上来的报告说戴是自杀),严惩凶手。可惜,段祺瑞根本不搭理。梁启超遭受重大打击,随后淡出政坛,专心学问。

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蔡锷活着,他会继续做四川督军兼省长,不管他是否愿意和承认,都会成为事实上的“军阀”。梁启超给蔡锷的祭文可以有丰富的解读:“血随泪尽,魂共岁徂,吾松坡乎!吾松坡乎!汝何忍自洁而不我俱。”您看,梁启超几乎把蔡锷当成“私有财产”,还说蔡锷“自洁”,看来两人还有商量好的事儿(似乎不干净?)没有完成……


脑洞大开的历史


1915年,民国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公然称帝,改元“洪宪”,并得到了美、德、日等列强的支持。此举不仅是否定当年的辛亥革命,而且还在公然开历史倒车,自然就引发了全国性的激烈反对。同年,对袁世凯称帝行径不满的蔡锷愤而离京,继而逃回云南,组织并发动了针对袁世凯复辟的“护国战争”。


1915年12月,蔡锷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脱离袁世凯,并组织了护国军部队进行北伐,目标直指称帝的袁世凯。护国军分成三个军,分别从四川,湖南和广西三个方向出师。蔡锷亲自率领护国军第一军主攻四川,以弱胜强,一度推进到四川泸州外围。与此同时,全国形势再次发生剧烈变化,迫于压力的袁世凯最终在1916年宣布取消帝制。

随后,名望与实力都达到顶点的蔡锷被推举出任四川省督军和四川省长,成为当时西南地区的头号实力派人物。不过,蔡锷因为严重的喉癌不得不远赴日本求医,被迫卸下了四川军政。同年11月8日,蔡锷终因喉癌死在日本。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蔡锷不死,他是否会成为唐继尧那样的大军阀?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蔡锷的性质本身就是一方军阀。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蔡锷不会成为唐继尧那样割据一方、独掌大权的独裁者。因为蔡锷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实干家,而不是唐继尧、刘湘那样的独裁式军阀。

以蔡锷在云南、四川等地的威望来看,也只有他能镇住局面。在蔡锷去世后,川、滇陷入群龙无首,西南诸省的各路实力派终究不甘于寂寞,再次大打出手。例如后来的川滇黔战争、四川诸刘内战、滇桂战争等等不可胜数。


同时,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北洋旧派将领,多数人对蔡锷的评价都很高,其中就包括黎元洪、段祺瑞等人,由此可见蔡锷真是民国时期少有的清流。在蔡锷还活着的时候,滇军与广州国民政府的孙中山关系良好,双方都是拥护共和、反对北洋的力量。但自蔡锷死后,野心勃勃的唐继尧就把滇军带到了孙中山的独立面。
(蔡锷影视形象)


历史的荒野


蔡锷不会。蔡锷和唐继尧完全是两类人。

蔡锷有很强的国家意识和全局观念,至于他自身的利益,反而考虑的很少。



云南重九起义,1913年蔡锷进京,1915年蔡锷离京讨袁。上面三个事件都反应了蔡锷的品格。

而唐继尧则不同。唐继尧在日本留学时,自号东大陆主人,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唐继尧打起护法旗帜,援助四川。而实际上是为了占有四川。他只要两样东西,一是自贡井盐税收,二是成都兵工厂。激怒了川军,最后被驱赶。

孙中山任命唐继尧为元帅,唐继尧不接受。而孙中山去世后,唐继尧欲领兵进广东,继任大元帅。激怒了两广,被打了回去。



唐继尧属于野心勃勃,而格局器量不大的人。私人品德也不好,占有部下的老婆。他被列为护国三杰之一。分别是蔡锷、李烈钧、唐继尧。而实际上唐继尧起兵反袁是被迫的。

云南是蔡锷的大本营。云南讲武堂出身的军人都是反袁的。唐继尧不反袁是没有出路的。

蔡锷则不同,他没有地盘意识。护国运动胜利后,蔡锷当了四川督军。以蔡锷的威望和能力,安定四川是有把握的。然而天有不测,蔡锷病死了,代理督军罗佩金控制不住四川的局面,造成混战。

罗佩金失败又求救于唐继尧,滇军入川,更加混乱了。

而川人在驱逐云南军后,也没有一个强力人物来收拾局面,于是一直混战下去。

蔡锷是湖南人,蔡锷的过早死去,却是四川人民的大损失。唐继尧这种格局的人和蔡锷不在一个层面上。

唐继尧后来被部下龙云等人软禁,气死了。


彭城墨者


如果从军阀的含义来解释的话,蔡锷本身就是滇系军阀的早期领袖,但军阀有两类,一类是拥有实力肯为民做事的实干家,一类是为了自己的独裁而进行的统治,蔡锷无疑是位实干家,而唐继尧早期也是位护国元老,只是在后期沦落成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军阀。



从问题来看,蔡锷如不死,是否会成为唐继尧那样的大军阀?答案应该是这样的,如果蔡锷不死,唐继尧根本不会成为大军阀,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蔡锷的死,唐继尧才后期独揽滇系大权,这位当年的护国军领袖,最终却是因为过度的权力欲望,将双手伸向西南诸省,才开始了自己的离经叛道。



蔡锷是个什么样的人,无论是北洋大佬还是西南政要,对其都有着颇高的评价,而蔡锷和唐继尧都是滇系早期的军事领袖,但是在蔡锷活着的时候,滇系军事力量一直是孙文反对北洋独裁的一股重要力量,其中最大的因素还是在于蔡锷。他这个人呢,确实是一位实干家,一生中干的最伟大的一件事情便是配合了孙文的护国运动,并且指挥滇系军队打的北洋军是节节败退,使得老袁不得不废除帝制,而唐继尧呢,同为滇系首领,但他是在蔡锷被老袁调往北京的时候才出任云南的一把手,所以他的人望资历绝对是比不过蔡锷的。



而蔡锷在老袁死后出任了四川的一把手,此时的唐继尧是云南的一把手,但关键的问题来了,就在蔡锷即将大展宏图的时候,不料天妒英才,同年便因喉癌去世。蔡锷的死确实是国家的一大损失,西南诸省从此少了一位杰出的领袖,而在此之后,西南的各路实力派都不甘寂寞,开始大打出手,四川爆发了多达百次的内部混战,还有两次滇桂战争,造成了严重的军民伤亡,你唱罢完我登台,西南开始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

在蔡锷死后,北洋政府为其举行了国葬,他成为了民国历史上国葬的第一人,而唐继尧尽管饱受争议,但在其死后,民国政府念其护国有功,也为其举行了国葬。


绝笔历史


蔡锷1911年10月参加推翻清朝起义之一的云南起义,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1915年12月护国军讨袁时,蔡锷已经病入膏肓,护国军以滇军为主。1916年11月8日蔡锷因肺结核,病逝于日本,年仅34岁。


蔡锷与朱德的交集,从国际友人史沫特莱在采写朱德生平《伟大的道路》这本书中有如下描述: 云南省和滇军所有部队都举行了特别追悼仪式,为辛亥以来领导他们的司令官致哀。朱德深感凄凉。蔡锷是他的长官 。 他悲从中来主要是因为蔡锷虽非他所崇拜的,也是他所尊重的人物:思想敏锐、知识丰富、见解精辟、坚韧和无私。蔡锷曾经是他的北极星,现在他却迷失了方向…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朱德对蔡锷的信任与敬佩,也可发现朱德在找到共产党之前的迷茫与无助。


大老呆


蔡锷死前,曾任云南都军,护国军军长,北伐打进四川后,又做了四川督军。从他的经历看,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军阀!

虽然蔡公一生守卫共和,讨伐专制帝制,与窃国大盗袁世凯誓不两立,但蔡公毕竟成长于晚清未期的军阀割据时代,天生就有军阀的基因,革命品质再怎么高深,也无法胜过天然基因!

因此,假若蔡公身强体壮长命百岁,不做军阀都不行!

要知道,很多军阀也是时势产物,其心未必都想成为草菅人命,割据一方,受万人咒诅的野蛮人,只不过在那种时代,为了生存,必须结党营私抱团取暖而已!

换句话说,活在那种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混乱时代,有权有势有武力的人,做军阀是必然的归途!

蔡公岂能出污泥而不染?

再说了,蔡锷既便成为军阀,又有什么过错呢?他毕竟不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嘛!

唐继尧成了大军阀,不是照样大有作为吗?

因此,蔡锷不死,变成军阀可以说是铁定的,丝毫不用怀疑!

只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天妒英才,蔡公英年早逝,错失了做军阀的天机!


大老伍楚人


我可以肯定地说:绝对不会。蔡锷主张军人不党主义。他认为,推翻专制主义,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而专制统治一经推翻,共和国一旦建立,军人就绝不应该参与政治,在党派之争中保持中立。共和国建立之后,如何建设国家,如何增进人民的福祉,应该在议会里进行主义之争,孰好孰坏,通过辩论,让大家判断,然后投票表决决定。而军人一旦参乎其中,主义之争就会变成武力之争,谁的拳头大按谁的办,那就无理可讲了。这是国民之灾。因此,他坚决主张军人不党主义。他对民主共和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加上人品高尚,为官清廉,身为都督,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每天经受的钱粮千千万万,但他死后,家无余财,其丧事都是友人凑钱办的。所以,我认为蔡锷不可能成为军阀。


漂流木2


蔡锷如不早逝,以他的才干和抱负,以后会成为执掌兵权的一方诸候。在北洋和民国的星空中,会增添很多波澜壮阔的史料。



蔡锷湖南邵阳人,生于1882年,30几岁英年早逝。蔡锷一生受儒家思想影响,崇敬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以立功建业天下为已任。蔡锷是军事家,曾注释过曾胡兵法。此书是蒋介石的床头书,对蒋的军事思想和作风影响很大。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从云南起兵,蔡锷攻城克地,所向披糜,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


蔡锷一生以强国进步为理想。在袁世凯称帝开历史倒车时,毅然从云南起兵,打响了护国运动的第一枪。在蔡锷的影响带动,挫败了袁世凯称帝阴谋。护国运动第一功当属蔡锷,这一大功将永垂青史。

在北洋和民国时期,社会的话语权在手握军队的军人手中。文人墨客决定和改变不了历史进程。如梁启超,康有为一生扮演的是吱吱叫喊的“雀儿”角色,在枪杆子下软弱无力。蔡锷当时不死,会效法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扩充组建自己的军队,成为有新思想,有进步倾向的“军阀”。如做不到这一点,蔡锷的后半生比半生会暗淡很多。


蔡锷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很多佳话。“将军抜剑南天起”的知音小凤仙。在云南减薪的义举,是当时军阀中罕见第一人。武人拜文人为师,大有儒将范儿。

“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蔡锷一生全做到了。特别是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顺应和促进了历史的发展,蔡锷是当时脑子清醒和有能力第一人。


蔡锷是湖南人的骄傲!



情欢江川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好点评。

蔡锷,字松坡。汉族,湖南邵阳人,生于1882年。伟大的近代民主先驱和爱国者,军事家、中华民国北洋初期的风云人物,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在辛亥革命时领导云南起义。成为民国第一人任云南督军;另一件是四年后参与了反对袁世凯称帝。

蔡锷是梁启超的学生。深受梁启超影响,从而产生了革命思想。曾经在日本留学,在1900年多次参加了同盟国会的革命运动。在1911年(宣统三年)被云贵总督李经羲举荐。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李经羲是李鸿章的儿子),李经羲非常重用蔡锷,但蔡锷借用李经羲重用,将大量的革命党安插到了部队里,1911年10月30日,在蔡锷主导下,云南起义光复成功,11月1日日,蔡锷就任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被推举为都督。素来忠义的蔡锷暗中将李经羲全家安全送往荷兰使馆,确保其个人安全。但李经羲从此拒绝和蔡锷见面,即便是李经羲当上了北洋政府总理依旧如此。

蔡锷做的第二件是就是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小凤仙一事更是传送一时,但必须指出的是,蔡锷还在北京的时候,云南已经起义反对袁世凯,但必须指出的是,蔡锷回到云南以后,加速了云南的反抗力量。后来因为喉癌于1916年病逝于日本,终年34岁。

蔡锷如果不死肯定不会成为大军阀,首先就是他没有地方根基,云南已经让唐继尧彻底控制,蔡锷未必能够夺回云南,这是从现实角度来的,从蔡锷的性格来说,他也不愿意当军阀,在孙中山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当总统的时候,反对最激烈,全力支持袁世凯的就是蔡锷。可见,蔡锷不是一个枭雄似的人物, 他更看重的是国家的领土完整和革命胜利果实,所以他反对孙中山推翻袁世凯,当袁世凯称帝的时候,他也反对袁世凯,蔡锷是一个军人,但不是一个政治人物,也没有野心。

如果蔡锷不死的话,很有可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