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展現絲綢之路的壯觀場景——評《絲綢之路全史》


「好書推薦」展現絲綢之路的壯觀場景——評《絲綢之路全史》

展現絲綢之路的壯觀場景——評《絲綢之路全史》

好書推薦

「好書推薦」展現絲綢之路的壯觀場景——評《絲綢之路全史》

★★★★★

2018年最新出版的有關絲綢之路著作,吸引讀者眼球的有武斌先生撰寫的《絲綢之路全史》。全書圖文並茂,採用歷史文獻與考古資料、神話、傳說相結合的方式,生動地展現了絲綢之路全貌。

《絲綢之路全史》(上、下冊)涵蓋的內容豐富,所涉及的時代久遠、地理範圍廣闊,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其精美的藍色和黃色封面,使人聯想到古人穿越沙漠、揚帆大海的壯觀場景。

《絲綢之路全史》包括絲綢之路的早期開拓及張騫鑿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上的商人及物品交換,絲綢之路上的宗教傳播、樂舞交流,隋唐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方海上絲綢之路,宋元海上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下西洋及大航海時代的來臨等諸多內容。書中既包含了傳統的絲綢之路概念,又涵蓋了廣義的絲綢之路概念,將高麗、日本等東亞國家的海上交流涵蓋進來,也將西南絲綢之路、中俄茶葉之路和中國與歐洲的瓷器之路等廣泛概念涵蓋進來,全面展示了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民族的遷徙,以及經濟文化交流的全貌。

關於絲綢之路名稱,學術界普遍認為是1877年由李希霍芬在《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一書中首次提出的。李希霍芬提出把古代從東方向遙遠的西方輸送絲綢的通道稱為“絲綢之路”,於是“絲綢之路”這個名稱很快傳播開來,為世界各國學者和人民所接受,沿用至今,並逐漸成為古代東方與西方之間文化交流的代名詞。但是,學者魚宏亮根據俄羅斯歷史學家葉蓮娜·伊菲莫夫娜·庫茲米娜的研究,對李希霍芬第一次使用絲綢之路的觀點提出了質疑。葉蓮娜·伊菲莫夫娜·庫茲米娜認為,在公元4世紀早期,馬賽林在《歷史》第23冊中就曾提出“絲綢之路”的概念,李希霍芬使用“絲綢之路”一詞屬於再發現。武斌先生在《絲綢之路全史》一書中根據斯坦因的觀點總結為,“絲綢之路”這個名稱早已存在,李希霍芬不是“絲綢之路”這一名稱的首創者,只是普及者。他支持存在史前絲綢之路的觀點,並認為彩陶之路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首要通道,是絲綢之路的前身,對東西方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過重要影響。

武斌先生在《絲綢之路全史》一書中提出:“有人,就有路。”其實,在李希霍芬將東西方進行物質、文化交流的商業通道命名為“絲綢之路”之前,在人類文明相接觸的同時,就有了東西方交流的交通網絡。最早被東西方大帝國發展起來的就是驛站交通,這一由國家財政體系提供換乘馬匹、食宿、保障商人安全的交通平臺,就是後來發展起來並被命名為“絲綢之路”的前身。

波斯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建立的地域遼闊的大帝國,波斯帝國的興起,使東到中亞、西達地中海的土地連成一片,大大便利了人類的東西交通,在絲綢之路的歷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就建立過傳遞急信的郵政驛站,設有待命的信使和驛馬,一站接一站地傳遞公文或信件。大流士王朝時期,為控制全國,波斯帝國建立了完善的驛路網,其主幹線西起小亞半島,東到首都之一的蘇撒,全長2400公里。波斯的驛站交通網,後來影響了羅馬帝國修建驛路,其修築驛路的技術及工具都來自波斯。考古學家曾在西亞古代遺址中發現過天青石。經過研究發現,這種天青石是產於阿富汗叢山之中的一種半寶石,這證明中亞通往西亞的民間商路早已存在。波斯帝國中央集權統治制度的建立和驛路系統的完善,使地中海東岸地區到中亞的交通變得更為便利,這就為後來絲綢之路的開通創造了條件。

「好書推薦」展現絲綢之路的壯觀場景——評《絲綢之路全史》


「好書推薦」展現絲綢之路的壯觀場景——評《絲綢之路全史》

《絲綢之路全史》以國內外所藏考古文獻資料為基礎,全方位地展示了陸海絲綢之路上的絲綢、玉石、陶瓷、香料、茶葉等物品交換情況。同時,生動形象地展示了絲綢之路上的宗教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音樂舞蹈的傳播與交流情況,為讀者展示了絲綢之路全貌。

(烏雲高娃)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前,經民政部、文化部等相關主管主辦單位報備批覆,長安街讀書會牽頭髮起成立“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作為全國性的人民團體,該機構將通過開發利用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大中院校的全民閱讀文化資源,促進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並以黨建為先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支撐,努力繼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遺志,深入“研讀經典”,讓“全民閱讀”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