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郭德綱誰俗誰雅?

肆工齋


關於相聲的雅俗之爭由來已久。最好的相聲——也不不光是相聲,很多優秀文藝作品的評判標準之一就是雅俗共賞。這四個字寫出來容易,想要達到卻困難重重。

從起源來說,相聲就應該是俗的,因為相聲老藝人靠著一張嘴在街上說話,就能把路人吸引過來,如果滿嘴都是老夫子的之乎者怕是難以吸引人。相聲傳到壽字輩有了一定改變,張壽臣提升了相聲的文學性,讓相聲不再侷限於只是一種街頭的俗氣玩意兒,藝術性有所加強。

而到了寶字輩,侯寶林獨樹一幟將相聲的雅趣進一步增強,人們因此才說,侯寶林的相聲“文明”。建國後侯寶林又參加了相聲改進小組,將相聲的品味進一步提升,藝術性越來越強。他是不主張演員說《口如蓮花》這種“打人”的相聲的,認為是對捧哏演員的不尊重,也是對觀眾的不尊重。

八十年代相聲上了電視,既然面對千家萬戶,很多電視相聲是不敢太過於“俗”的。但由於電視節目的種種限制,相聲慢慢走入死衚衕,一時不知前路在哪裡。直到2005年左右郭德綱引領的茶館相聲橫空出世,相聲觀眾又一下子找到欣賞相聲的地方。而相對於電視相聲,茶館相聲就顯得“俗”了很多,由於限制少,演員更敢表演更敢表達,而觀眾的追求也更為單一,只要臺上演員讓他樂了就成。

從呈現形式上看,姜昆的相聲大多是通過晚會或者電視被觀眾熟知的,而郭德綱的相聲絕大部分都來自茶館或者劇場。上升到最極端,“屎尿屁”這樣的字眼極少在姜昆作品中出現,但在郭德綱相聲中則並不少見,從這一點也能看出區別。但反過來說,八九十年代姜昆為全國觀眾送去無數笑聲,但新世紀以來人們聽相聲被逗笑,更多是通過郭德綱。

這兩個人關於俗和雅也有過不同的說法,也經常引發各自陣營的不同說法。郭德綱在作品中說過這樣一句話,“雅要雅得俗,俗要俗得雅”,這是雅俗共賞的另一種說法,也是一種理想境界。相聲演員如何才能達到這種境界,算不算達到,那就不太好客觀評判了。

俗氣和雅緻,哪一方面過於強調,都是對相聲的誤傷。


鄭捕頭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論姜昆與郭德綱誰俗誰雅,其實是禿子生瘡明擺著的事,當然是姜昆老師雅,郭德綱俗,要不然姜昆老師反三俗幹什麼?難得自己做自我批評?

但凡事沒有絕對,姜昆老師做為曲藝家協會的主席,正廳級官員,國家一級演員,新中國成立以來公認的第三代相聲領軍人物,相聲作品當然要高雅,如果也是屎屎尿尿,葷段子,耍賤賣萌,那成何體統?那不是有損老藝術家的光輝形象嘛!


而如今的郭德綱,似乎也在努力的擺脫三俗的形象。甚至在德雲社官網還公佈了舉報電話,讓觀眾監督各個劇場是否有葷段子演出。而且郭德綱的弟子們,比如岳雲鵬,郭麒麟,張雲雷,孟鶴堂等人也證明了,德雲社的相聲藝人從小劇場來帶電視臺的綜藝節目,去掉三俗的東西,一樣能逗樂觀眾。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

小編覺得討論相聲界的誰俗誰雅沒什麼意思,相聲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雅俗共賞,俗不傷雅!就像侯寶林大師,馬三立大師,劉寶瑞大師一樣,既能給毛主席周總理作彙報演出,讓國家領導人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開懷大笑,也能為普通工人老百姓服務演出,而且也能讓他們聽得懂,聽的時候哈哈一笑,聽完之後,還能回味無窮。

高雅的相聲不是作報告,不是空洞的說教。要讓觀眾在開懷大笑之餘,得到啟發教育,這個確實有難度。現在好多人批評姜昆老師,說姜昆老師的相聲不可樂,其實並不是姜昆老師不努力,姜昆老師都年近古稀了,依然戰鬥在相聲演出的第一線,著實不易!

姜昆老師失敗的地方是,他的作品無法在雅俗之間找到平衡點,無法做到雅俗共賞!






其實很多綱絲朋友也反應,老郭的相聲段子不如以前的可樂了。但是每次商業演出,還是能做到滿坑滿谷。之所以綱絲們認為老郭現在的相聲段子不如以前了,就是因為老郭在自覺的摒棄三俗的東西,而且隨著影響力的提高,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他也不再口無遮攔。可以這麼說,老郭在向雅的一面靠攏,試圖做到雅俗共賞,俗不傷雅。雖然現在看還說不上成功,但還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尤其是赴海外演出,連主流媒體新華網人民網都給與了報道,並且給與了高度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


說實話,不管相聲的雅俗之爭,還是主流與草根之爭,我們都希望是君子之爭,別人身攻擊,別打壓排擠。正如師勝傑先生說的那樣,“相聲界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應該團結!”


靖逸軒主


從前,有一位方丈,給和尚立規,曰,佛家弟子需五根清淨。不淫慾,不偷盜,不殺生,忌葷腥,行善事,可和尚來自四方八面,三教九流,習俗蒂固根深。晚上,想女人了,就說說女人,張和尚說,我打過嫂子的主意,不過哥看得嚴,未得逞。小和尚說,我村王寡婦把我舅內褲都扯成碎片,這時,方丈來了,問,誰在汙言濁語,張和尚答,我們睡不著,說點接地氣的慢慢睡著了。眾和尚又想吃肉,吃不成,就去廚房把熬油的肥肉舔了幾下,曰,解了饞。又沒吃肉,打打擦邊球。方丈聞之,大怒,五根難淨。頑劣成性。


科懷10


老百姓聽的是相聲,只要是老百姓喜歡的就是好相聲。相聲本來就是底層百姓的一種娛樂方式,你非把它弄成跟芭蕾舞,交響樂似高大尚,誰還聽?全世界居然還有靠政府養著的說相聲的藝人,國家最該取締的就是這些機構和人員,憑什麼用納稅人的錢去供養不受納稅人喜歡的人?


7685


姜是1950年生人,郭是1973年生人。兩人差了將近一代半人。現在總有一種褒郭貶姜的聲音。其實兩人都是行業裡萬里挑一不可多得的人才,只不過成長經歷不同,發跡時的年代也不同。 所謂俗和雅,可能很大一部分是指怎麼諷刺。其實,早期姜昆的相聲多是諷刺,《如此照相》就是典型。


《特大新聞》裡敢在央視上說“天an門改農貿市場”。《虎口遐想》更是經典,雖說背後有強大創作團隊的支持,但是姜的表演功力絕對是頂級藝術家。最重要的是段子既有故事性還不失高雅。目前郭還達不到這個高度。但是漸漸隨著職位和社會地位的上升,姜還是脫離了觀眾,因為他們已不再是姜的衣食父母,失去了觀眾群也屬正常。 任何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都是有著強烈的時代烙印的,郭的發跡可以說明社會是進步的,變得寬容了,隨著網絡的普及,普通人可以發聲了也需要有人替他們說點心裡話了,郭深入人心的段子很多都是扮演一個屌絲,幻想有錢人生活的樣子。郭是從劇場起家的,拿觀眾當衣食父母,你們想聽什麼我就說什麼,我俗可是觀眾們愛聽啊。



同時,郭也是聰明和狡猾的,諷刺的對方是有選擇的,別說觸碰紅錢,連點到為止都沒有。隨著社會地位的上升,郭的問題也來了,他不是屌絲了,不知道現在的屌絲階層怎樣生活,只能在網上找段子,蹭熱點,再也沒有《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我這一輩子》《我要上春晚》這些能入腦入心觸及靈魂的段子出現了,所以很多人發現郭只剩屎尿屁了。 最後我還是要挺一下郭,郭也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他真心想辦法,像《坑王駕到》就是發掘整理眾多傳統單口相聲在劇場表演,普通人花錢就能在劇場看到當代著名藝人真心實意賣力氣現場表演,我覺得在如今這個浮躁社會是非常難的的。


李三萬的三萬裡


相聲就是群眾藝術,無所謂俗和雅。作為一名資深相聲迷,俗的雅的我都喜歡。如題目所言,郭德綱是俗的代表,姜昆是雅的代表。郭德綱的相聲確實是俗一點,有葷段子,行話也叫髒口,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郭德綱是一個真正會說相聲的人。姜昆過去是雅的代表,80年代90年代歌頌新社會的相聲,確實是雅一點,符合了當時的時代主題,但我們不得不說,姜昆還沒有學會說相聲,他已經紅了,而且還當了曲協主席。其實俗雅之爭只存在於輿論上,是不同相聲迷之間的口水戰。

從心理學來講,聽葷段子,講性笑話能夠減輕心理壓力,雖然難登大雅之堂,但大多數人喜歡,可是確實不適合重大的場合來說,央視這樣的媒體確實是不太喜歡這種風格。姜昆本身就是一名政府官員,他代表政府的立場也是無可厚非的。

雅相聲,我認為最典型的代表是侯寶林大師為代表的老一輩藝術家。侯寶林,劉寶瑞說相聲不講葷段子,但是也照樣能給大家逗樂了,還給國家領導人演出過。姜昆過去是雅相聲的代表,他現在根本不是。他現在不僅不能代表雅相聲,連相聲都不能代表,唯一與相聲有關係的就是他是曲協主席,而相聲是一種曲藝藝術。40歲就號稱藝術家了,之後就再也不努力了,還沒學會相聲,就已經紅了,名利雙收之後,就再也不需要努力了。

姜昆為代表的一些主流相聲演員,40歲之後就沒怎麼努力過。第一、沒有新作品,有的改行了,有的發財了,有的上春晚都在炒冷飯;第二,沒有培養出優秀的弟子,造成主流相聲人才青黃不接;第三、心胸狹窄,打壓其他更努力的人,尤其是以郭德綱為代表的民間劇場相聲。

由於郭德綱的出現,挽救了相聲,所謂挽救主要在於把大家的注意力重新轉移到相聲上。作為一個老相聲迷,我自己也寫相聲,在我就讀的大學裡表演,有一年演完了,有個觀眾對我說:你演的小品真搞笑。我聽完這句話,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悲哀。2005年,第一次聽郭德綱的相聲,而在此之前,我已經有好多年不聽相聲了。聽完郭德綱的相聲,當時我很驚喜。聽到這麼搞笑的相聲,我覺得特別好,而且很多都是沒有聽過的傳統段子。我並沒有發現裡面有髒口,還是後來有人說郭德綱說的像是有葷段子,我故意搜了一下才搜到一些,比如託妻獻子。託妻獻子這樣的段子在舊社會,藝人們都在演,相聲本來就是一門市井藝術,跟二人轉的來源是一樣的。經侯寶林大師為代表的那一輩老藝術家改造之後,才有了後來的電視相聲。說髒口演葷段子,其實沒什麼,只要不在電視上也無所謂,劇場裡演演其實無所謂。愛看你就去,不愛看可以不去。

像侯寶林大師說的那樣雅的相聲段子,我也喜歡。但我想問問那些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你們能行嗎?不是我不愛聽你們的相聲,是你們現在說的那玩意兒不是相聲,基本上是對口的朗誦。不能怪觀眾不忠於你們的相聲類型,是你們忘記了演員的藝術生命在於觀眾。

從藝術本身講,郭德綱俗一些,姜昆雅一些,但俗得那麼可愛,雅得那麼討厭。從藝術修養說,郭德綱雅一些,姜昆俗一些,郭德綱讀書寫字諳熟詩詞出口成章,姜昆不能推陳出新還心胸狹窄,到像是誤入相聲界的書協會員。如果在世的相聲演員中只選出一位相聲大師,非郭德綱莫屬,但他真的有點俗。如果相聲界按俗和雅分開兩派的話,請問雅派什麼時候才能再出現一位像侯寶林一樣的大師呢?

如果俗是炸醬麵加大蒜,如果雅是三明治加咖啡,兩樣我都喜歡。誰有我就買誰的帳,問題是你有嗎?


高穎群


老郭的俗是通俗,有的人是庸俗。老郭的雅是骨子裡的雅,是俗中大雅,有的人的雅是表皮的雅,庸俗之雅!老郭對相聲的傳承發展功不可沒,相聲發展史上會有濃重一筆。個人以為,老郭的相聲總體是健康的,是有生命力的,體現了百姓生活的喜怒哀樂,鞭撻了社會醜惡現象,繁榮了傳統文化,為百姓生活增添了樂趣,給人希望,叫人向善,傳達的是正能量。而有的相聲味同嚼蠟,表面是歌功頌德,實際庸俗媚俗,無邏輯無智慧無哲理,堆砌浮華,叫人充滿失望,心生厭倦。當然以上只是個人見解,和而不同,你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百姓的眼光自然雪亮。時間會給我們一個標準答案。


大米li小米


姜昆和郭德綱在相聲門裡都是一個輩分的,屬於文字輩,也就是最後一代排字了,他們以後就沒有在往下排了。

姜昆在朝,郭德綱在野。一個居廟堂之高,一個居江湖之遠。一個靠體制內工資吃飯,一個靠自身能力賣票養家餬口。一個是官方指派的曲協領導,一個是沒有任何背景的藝人。

至於說誰俗?誰雅?個人所見各有不同,各有所喜。相聲本來就是草根文化。沒有雅俗之爭。大俗即大雅。受困於體制,姜昆未必敢太俗。而郭德綱基於市場的原因也不能太雅。總體來說,姜昆雅一些,郭德綱俗一些。

但問題是,姜昆的雅沒人看,郭德綱的俗人人喜歡。這就是觀眾和市場決定的,可見姜昆的雅並非真雅,而是說教,郭德綱的俗並非真俗,而是大雅。是市井文化,貼合實際。

換言之,俗雅無所謂,只要觀眾喜歡就行,但姜昆為此指責郭德綱就有失風範了 ,尤其是姜昆以曲協主席的身份更是不應該 ,你可以不滿,但不應該打壓。這不僅有失身份,更有時水準。


清水空流


作為德雲社的研究者和相聲愛好者,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雅俗之爭是姜昆先提出的,他曾經在朱軍主持的《藝術人生》中有過這麼一段話,很有代表性“侯寶林大師用了一生時間讓相聲進了大會堂,但是郭德綱一下子又拉回了地攤”。

姜昆和郭德綱對於“俗”這個字的理解是不同的,姜昆認為所謂的俗就是低俗庸俗媚俗,這就是他認為的三俗,作為相聲應該反對三俗。

而郭德綱認為他相聲的“俗”卻不是低俗庸俗媚俗,而是通俗。所謂通俗就是老百姓都能聽的懂。牙佳為雅,人谷為俗,誰能不吃飯呢?都是俗人,何必裝高雅。

郭德綱的相聲必須通俗,因為觀眾自己掏錢聽相聲不是為了受教育的,而是為了高興的,誰會花錢來受郭德綱教育呢?只有老百姓喜歡,他們才會買票,就這麼簡單。

姜昆則不然,他可以說一些所謂高雅的相聲,觀眾喜不喜歡沒關係,領導喜歡就行。這才是問題的根源,所以每次郭德綱都會感謝自己的衣食父母,你什麼時候見姜昆說過感謝自己的衣食父母?


德雲江湖


姜昆只是二流水平與他談雅俗未免太高看他了,他是:混子不叫混子叫雜魚。姜昆確實說過兩段相聲且歇斯底里地嚎叫,之後便一心向上爬,爬到領導的位置後卻不思進取,把好好的曲藝界搞的烏煙瘴氣,相聲演員紛紛改行。他還死皮賴臉往自己臉上貼金,曾多次發佈消息稱:自己可以升為相聲大師了。呀!呀!個呸呸呸!見過不要臉的,但是還沒有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玩意呢?趁人沒有看見一頭扎進便池死了算了吧!郭德綱是靠自己不斷打拚,不斷進取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是郭德綱挽救了相聲的衰敗,重振相聲。他才是當之無愧的相聲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