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赣为什么会上《吐槽大会》,是因为金钱所邀还是关系所托?

影视控


先来看几个例子:

  • 2017年9月9日,冯小刚出现在了《中国有嘻哈》总决赛的现场;2017年12月15日,电影《芳华》上映。
  • 2018年6月23日,姜文出现在了《创造101》总决赛的现场;2018年7月13日,电影《邪不压正》上映。
  • 2018年11月25日,在最新上线的一期《吐槽大会》上,文艺片导演毕赣是嘉宾之一;2018年12月31日,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将上映。







这还不够明显么?导演上综艺,只能是为了宣传新片啊,难不成是要转型做综艺咖么?

不得不说,这两年的内地网络综艺,市场红火,精品频出。上面三档节目都属现象级综艺,流量巨大,

在这样的节目上宣传电影,到达率更高,从商业上讲,是明智的选择。

至于题目里所谓的「金钱所邀」和「关系所托」,都不合理,原因如下:

  • 毕赣是新晋文艺片导演里最受认可的,真不缺这点通告费,别觉得拍文艺片的就一定很穷;
  • 虽然《吐槽大会》也常常请一些跟节目气质反差很大的嘉宾,而且本期毕赣呆萌范儿的吐槽确实效果也还可以,可是真不至于托关系请他上节目——毕竟很明显的,他并不有志于此。

总之,毕赣上《吐槽大会》,应该主要还是宣传新片。


雪宝宝爱电影


昨天,被称为「贵州王家卫」的毕赣(gàn)竟然破天荒上了综艺,首秀还献给了《吐槽大会》。

说起来其实画面有些诡异,蔡明,郑则仕,王晶,黄圣依,毕赣,几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嘉宾,放在同样嚣张狂傲的吐槽大会现场,真真是有生之年始料未及系列。

节目播出后,不少网友说毕赣吐槽得挺狠的,但我却觉得,这是他刻意收敛之后的结果,而他,好不容易来上个节目跑个宣传,没想到红的却是自己的老姑父,一个不在现场却引起全场关注的男人。

很多观众不认识他,所以今儿碑妹就来聊一聊这个曾经令外媒和国际影评人反复震惊,如今国内艺术片市场最抢手的导演:毕赣。

提到毕赣,

《路边野餐》必定是他生命中最绕不开的一个名字。

因为这部处女作,26岁的毕赣,奖,拿到手软。

细看这部《路边野餐》,几乎就是奔着拿奖去的,影片共入围过30多个国际电影节。

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当代影人」竞赛单元最佳新导演奖、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及奖。

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野鸡电影节,它与戛纳、威尼斯、柏林并称「欧洲四大电影节」。

2015年的金马奖上,毕赣以接近全票通过的票数,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台湾金马奖最佳新导演。

紧接着,电影在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影片「金气球」奖,上一次摘得这个奖的华人导演,是28岁的贾樟柯。

因此,他再次成为获得「金气球」奖的最年轻华人导演。

可这又是一部充满争议的电影,豆瓣评分7.8,影评人一致盛赞,媒体竞相吹捧,似乎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都很没品味…

而它又私人、小众、隐晦,完全充满了毕赣私人化且诗人化的电影表达,很多网友并不买账地写下评论:

吹得很牛逼,看完很懵逼,我宁愿被大家鄙视我是个肤浅的人我都不想昧着良心给好评。

看懂了的,不吝溢美之词,将其奉为神作,把它誉为黔东南版《肖申克的救赎》。

看不懂的,模棱两可地用「文艺片」给它下着含糊的定论。

影片将镜头聚焦贵州凯里一座雾气弥漫的小山城,人到中年刚刚刑满出狱的陈升,无父无妻无子,在小城里不痛不痒地当一个江湖游医。

有一天,作为陈升唯一羁绊和希望的小侄儿人间蒸发,这个唯一的小侄儿,据说,是被他爹卖给了人贩子。

就这样,陈升踏上了跋山涉水的寻侄之旅…

由此,影片走向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境地。

它一场介乎于现实和隐喻之间的梦,游离于过去与现在、时间与空间之中,用难以捉摸的现实与梦境相互交织,

这么说吧,这部电影几乎没有主线,没有故事,没有冲突,虚实难辨,恍恍惚惚,很难看懂。

毕赣曾对媒体说:我的电影像一场大雨,希望你们不要带伞。

他也曾对观众说:现在是2016年了,希望不要再有人认为电影是真的,但感觉到电影的感觉是真的。

他还说:我希望我的电影就像月亮那样,它只要挂在那里就好了。

这三句话,直到我在看完电影之后,才隐约有些理解。

开篇的金刚经、阴暗潮湿的氛围、萧条的中国乡镇、破败的乡村诊所、抑郁的昏暗阴天、晦涩飘渺的诗,似有似无的告别,以及那个发生在荡麦,长达41分钟的长镜头…

他将诗意与梦嵌入其中,你不需要把什么都「搞懂」,毕赣也无意让你什么都「看懂」。

他用方言作一首神秘的诗,用视觉作一幅抽象的画,当你放下预设,去体验,它就像一场雨,一片月光,一个梦,一条溪流,你任凭流水带着你去任何地方,全依你私人的感受。

说回毕赣。

说实话,毕赣常常令我想到中国另一位文艺片导演,贾樟柯。

同样都获得过「金气球」奖,同样都视侯孝贤为自己的偶像,同样都拍尘土拍烟火气,同样都拍独树一帜,抵达内心的文艺电影。

只不过,贾樟柯拍的是散文,毕赣拍的是诗。

毕赣从小就写诗,一直写到现在。

在《路边野餐》里,他写下「为了寻找你,我搬进鸟的眼睛,经常盯着路过的风」这般难以名状又如梦幻影的诗。

他将诗歌诉诸电影,用诗,串联起电影散碎的片段。

他拍贵州凯里,那是他的故乡,影片中饰演陈升的,正是毕赣的老姑父,老姑父辞职出演男主,只为了帮毕赣圆电影梦,而角色里的陈升,与现实中的老姑父如出一辙。

混过黑社会,进过监狱,去缅甸管理过赌场,现在默默无闻的做了一名保安。

除了老姑父,电影中大部分角色都是毕赣的亲戚朋友。

因为开拍时,毕赣怀里只揣着4万块钱,剧组大部分道具,都是借的。

影片上映之后,毕赣以唯一一个入围的中国导演身份,被《IndieWire》网站评选为「全球瞩目的独立青年导演」。

而《IndieWire》,普遍被人们看作是奥斯卡的前哨。

一时间,毕赣声名鹊起,名声大噪,电影未上映之前,他便在大家口中变成了「电影语言演奏家」,被称为鬼才,天才,从此走向神坛。

毕赣自己也不客气,有一次,一个记者问他,你觉得自己是天才吗?

毕赣想了想,对着镜头,一本正经地回答,我觉得我是的。

同样的语录还有很多,毕赣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青年演员中,最张狂的一个。

他说:对拿奖我一直的态度都是,我的电影是去给电影节颁奖的,不是它给我颁奖。

洛迦诺新导演奖因为《路边野餐》,这个奖项才有价值,我的作品要大于这个奖项,不能让奖项大于作品。

而私下的他,更是满满的反差萌。

如果你看过几场毕赣的采访,就会发现,除了是诗人,毕赣还是一个充满个性和反差的段子手。

他曾经坦言,年轻时与太太住在北京的小租房里,太太常常脾气暴烈,但又受限于房子的隔音,所以两人每天晚上就用悄悄话吵架。

在场以及屏幕前的各位就如此猝不及防被秀了一波恩爱。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也不想遮掩自己的才气,他洋洋洒洒写诗,明明白白拍电影,扎扎实实拿大奖,再大大方方吹牛逼。

说他是天才,我不那么同意。

他明明是一个,有趣又反差的天才


小碑电影


首先说一下,吐槽大会。每次请的主咖,还有那些嘉宾,说是好朋友,其实大多数都没有什么交集,甚至就是知道对方的名字而已。

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在的领域会有一些关联。比如这期主咖王晶是个导演,而比赣也是个导演。一个商业片烂片王,一个新晋文艺片,而且还得奖。

这种对比反差,会有很好的效果,对于吐槽这件事情来说。

关于问题说,是为了钱,还是托关系。本身一定有钱的事情,如果节目不给钱,比赣再不出名也不会去。因为他的电影,没必要靠一个节目推广。

而托关系这种说法,也并不能站住脚。那以吐槽大会那些人,不认识一万人,也认识千把人。托关系,轮也轮不上比赣。

所以,完全是节目考量,需要一个对比的导演!





碎嘴娱驴


新人推荐,应该冯绍刚老师和他关系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