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豹倒閉、俏江南易主 高端餐飲為何全部暴死

如果說餐飲行業也有一本《激盪三十年》的話,俏江南會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曾經很多人都以能請朋友到俏江南吃飯為榮,而在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資本博弈,自身管理失控後,俏江南也一度跌下神壇,令人唏噓不已!

金錢豹倒閉、俏江南易主 高端餐飲為何全部暴死

之前似乎是找到了轉機,但事實並非如此,面對窘境俏江南依舊不溫不火,那麼俏江南為何從之前的霸主跌落神壇呢?

急功近利的張蘭

首先,創業初期的成功,使張蘭有些急功近利,過於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在08年提出擴張門面,之後因為巨大的資金壓力,下了引入鼎暉創投的決定。二者之間的關係說是合作,不如說是一場豪賭。其協議內容為若2012年底前不能上市,那麼鼎暉創投將會以回購方式退出。

金錢豹倒閉、俏江南易主 高端餐飲為何全部暴死

然而在2012年因為衛生食品安全等各方面原因,並沒有做到成功上市,這就是他們之間矛盾激化的一個導火索。而後就是運營糾紛。之前張蘭的兒子汪小菲曾多次聯合張蘭一起通過各媒體指控CVC通過資本運作惡意侵佔家族財產,除了鼎暉創投,CVC也是俏江南一大投資方。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在2015年被香港法院下令凍結其所有財產,其原因就是因為2013年CVC曾向法院檢舉俏江南入股的資金有一部分不明去向。同時,CVC通過一些手段,在這期間將張蘭的股份一步一步的套空。

想搶救已經為時已晚

除了時代變遷的影響,俏江南的衰落恰好證明:一切細節都是魔鬼,稍不留意,它就會吞噬了你。其一,定位模糊。比如說,俏江南的這個Logo是個什麼鬼。既然主打川菜,為什麼叫俏江南?欺負我們沒有看金庸大師的《射鵰英雄傳》?江南應該是江浙滬一帶吧,跟這個京劇臉譜有什麼關係?

金錢豹倒閉、俏江南易主 高端餐飲為何全部暴死

其二,從評價餐飲的三個因素:菜品,環境、服務來看,俏江南已失其本心。名聲在外後,俏江南的菜品、環境、服務一起重力加速度式的下跌,主營業務的優勢不在,是俏江南風光不再的主要原因。其三,負面影響及公關能力欠缺。那些年,俏江南用做菜的鍋洗掃把、把死魚當活魚賣、菜品回收再利用的消息一再見諸媒體,也讓其品牌大打折扣。

對員工太過苛刻

拿著社保單子,潤哲(化名)不願相信,自己的猜想成真。入職俏江南5個月,公司未給他繳納社保,"工資顯示,自己部分是扣了,但是單位部分沒有扣"。潤哲現為俏江南上海市延安西路旗艦店的管理人員,已經在餐飲業從業20餘年,孩子今年10歲。事實上,早在幾個月前,潤哲就聽到同店員工反映,廚師長和其他幾名員工一年未籤勞動合同,有人從去年9月就沒有繳納社保。"他們都向人力資源部反映過,但是沒有得到具體的回覆。"

金錢豹倒閉、俏江南易主 高端餐飲為何全部暴死

"店裡前前後後估計有60~70人,目前,大概有30餘人沒繳社保。"潤哲統計。俏江南員工近日曾和北京的全國人力資源部總監劉姓女士協商,卻遭碰壁。"人力資源部本來答應我們補繳,但之後又反悔,讓我們服從公司安排。"有分析師認為,"俏江南可能出現了財務方面的問題,一般來說財務出現問題才會出現這種狀況。"

做餐飲的先把看家本事練好了,才談別的

從餐飲評判三大要素解析俏江南。菜品:俏江南早期菜品研發挺下功夫:晾衣白肉、江石滾肥牛、麻醬鳳尾等當時算是創新,江石滾肥牛、文房四寶還帶有表演性質。環境:十年前俏江南的裝修風格是典型的土豪路線。服務:當年俏江南可是收取10%服務費的。注意,早期。

金錢豹倒閉、俏江南易主 高端餐飲為何全部暴死

現後來就呵呵了,菜品、環境、服務一起重力加速度式的下跌。餐飲說到底都是個內容為王的產業,這內容的三要素沒一個能拿得上臺面的,有什麼競爭的資本?很多顧客去過成都重慶吃過正宗川菜後紛紛表示:我原本以為川菜都和俏江南做的一樣難吃,現在才知道我被騙好多年!

不光難吃,還貴,服務還是晚娘臉。做餐飲的首先把看家本事練好了再談其他,沒有誰會傻到一次次捧著銀子來找虐的。一個做餐飲的不想著怎麼升級菜品和服務,總想著在娛樂圈出名又或者在資本市場變現,最後把主營業務也丟了。

敗給資本,創始人張蘭被迫移民

浮躁的餐飲業迫不及待拜倒在資本石榴裙下,或許是其洗盡鉛華後領悟的教訓。俏江南是中國傳統餐飲與資本市場博弈的一個突出樣本。中國餐飲企業一開始規模較小,且多為地域性企業,想要做大做強,必要藉助資本助推。張蘭曾野心勃勃地要擴張地盤,但風投資本一紙"對賭協議"最終將張蘭推向有可能被逐出俏江南董事會的懸崖邊上。迫於無奈,張蘭選擇移民。2012年11月,張蘭被曝已於當年9月17日註銷了戶籍、變更了國籍,落戶加勒比島國。

金錢豹倒閉、俏江南易主 高端餐飲為何全部暴死

負面新聞掏空了餐飲品牌信譽

沸沸揚揚的負面新聞更是掏空了餐飲品牌信譽,衰敗只是時間問題。從高端餐飲的標杆跌落到大眾餐飲品牌,俏江南最近一次引發巨大關注是在今年3月,其一家長沙門店被曝出黑廚醜聞,用做菜的鍋洗掃把、把死魚當活魚賣、菜品回收再利用等一系列觸目驚心的醜聞讓品牌大打折扣。

其實回過頭來看,作為企業掌門人張蘭決策的風格、行事的路數,都曾嘗試用一些資本故事套牢股民。遺憾的是,這樣的邏輯已經行不通了,無論是反腐風暴,還是市場秩序匡正,都在把企業逼上陽關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