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衛平因金庸去世心痛至極:他拜我為師時,執意要行三叩九拜大禮

10月30日,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香港病逝,享年94歲。得知噩耗,許多不同領域的名人都表達了哀思。金庸大師生前酷愛圍棋,在他的作品中也經常出現圍棋的元素。金庸先生早年曾拜陳祖德、羅建文、聶衛平為師。聶衛平生於1952年,比金庸先生小28歲。1983年為了提高棋藝,金庸不計較年齡的差異,希望拜聶衛平為師。當時聶衛平正在廣州進行“新體育杯”衛冕戰,金庸託人轉告聶衛平此事。一見面,金庸真的就要像他在小說裡描寫的那樣行大禮、三叩九拜。

聶衛平因金庸去世心痛至極:他拜我為師時,執意要行三叩九拜大禮

聶衛平因金庸去世心痛至極:他拜我為師時,執意要行三叩九拜大禮

金庸生前酷愛圍棋,不僅曾與吳清源對弈,還曾在60歲是要三跪九叩拜聶衛平為師,雖然跪拜大禮被聶衛平勸住,金庸僅以鞠躬代替行禮,但此後金庸每每與聶衛平相見都稱聶衛平為師父。而金庸的作品裡也多次寫到與圍棋相關的場景,像《天龍八部》裡虛竹解珍瓏棋局,至今仍是武俠迷津津樂道的橋段。

聶衛平因金庸去世心痛至極:他拜我為師時,執意要行三叩九拜大禮

聶衛平生於1952年,比金庸先生小28歲。1983年為了提高棋藝,金庸不計較年齡的差異,希望拜聶衛平為師。當時聶衛平正在廣州進行“新體育杯”衛冕戰,金庸託人轉告聶衛平此事。一見面,金庸真的就要像他在小說裡描寫的那樣行大禮、三叩九拜。“他是一位對中華文化傳統道義頗為講究的大家,拜我為師時,非要行正式磕頭拜師禮,後在眾人的勸說下,才以深鞠躬替代。”10月30日,在得知金庸去世後,聶衛平回憶。下圖為金庸先生在2003年金秋登上華山,與聶衛平對弈,留下了一子定乾坤的奇局。

聶衛平因金庸去世心痛至極:他拜我為師時,執意要行三叩九拜大禮

金庸年輕時愛好體育,曾是學校排球隊隊員,後來又迷上了圍棋,從此圍棋便和書籍成為金庸生活中兩個最大的愛好。 金庸從三十年代初涉及黑白世界,至今已近60載,是香港棋界公認的“棋痴”。初到香港,金庸常常用筆名發表一些卓有見地的棋評。金庸的棋藝在香港棋壇也堪稱一流。有段時間,他在香港《新晚報》舊館的五樓上,與香港《文匯報》主筆聶紺弩殺得天昏地暗、廢寢忘食。兩人還訂下“君子協定”,誰輸了誰就得請客吃臘板鴨。有時,他們沉迷棋局,下到興頭上,會將第二天報紙上的評論文章也擱到一旁,先過足棋癮再說。眾所周知,金庸與另一位新武俠小說大家——梁羽生一度因見解不同而互不往來。但後來過了20多年,兩人私下以棋會友,圍棋成為他們捐棄前嫌的見證和媒介。令人慨嘆世事如棋,殊難定論。一時間傳為美談。

聶衛平因金庸去世心痛至極:他拜我為師時,執意要行三叩九拜大禮

金庸不僅喜歡對弈,還是一位圍棋的“收藏迷”,迄今已收藏各種棋子、棋具數十種。一生不喜歡鋪張的金庸曾花數百萬港幣買下一個棋盤;還有一次,他花了萬元美金購買了一件棋具,那是用千年老樹的原塊木頭製成的。一有空暇,他就潛入自己的收藏天地,一邊欣賞,一邊研究。廣拜名師、棋藝精進的金庸對於圍棋十分執著,為了不斷提高棋藝,常常向職業棋手請教,廣交棋友。金庸與國內和日本的許多圍棋高手,如武宮正樹、林海峰、大竹英雄等都有往來。同時,也曾拜陳祖德和羅建文為師。

聶衛平因金庸去世心痛至極:他拜我為師時,執意要行三叩九拜大禮

1983年聶衛平正在廣州進行“新體育杯”的衛冕戰,金庸託人轉告聶衛平,要在從化拜聶為師。當時,聶衛平以為金庸不過是想學學棋,於是就趕到從化。一見面,哪知金庸真的就要像他在小說裡描寫的那樣行大禮、三叩九拜,舉行拜師儀式。當時聶衛平才二十多歲,而金庸已經成名二十餘年,比他大一倍有餘。聶衛平自然不敢受此大禮,但在先生的堅持之下,他不得不從。磕頭的拜師禮雖然在旁人勸阻之下未能實現,但先生還是行了三鞠躬的大禮。於是金庸先生就成了聶的弟子中年齡最大的一個。以後金庸一見到聶衛平就以“師父”相稱,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聶衛平因金庸去世心痛至極:他拜我為師時,執意要行三叩九拜大禮

作為一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平生最佩服兩個人,一個是古人范蠡,一個是已故的圍棋大師吳清源。金庸曾說過,在兩千年的中日圍棋史上,恐怕沒有第二位棋士足與吳清源先生並肩。這不但由於他的天才,更由於他將這門以爭勝負為惟一目標的藝術,提高到了極高的人生境界。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圍棋,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智力戰爭。懂得捨得,學會超脫,看淡勝負,也就讀懂了人生。當金庸封筆退出江湖後,有人問他,你還會不會再寫武俠小說。金庸沒有正面答覆。這麼多年過去了,金庸沒有再重出江湖,因為他已經超脫了,平和的心態,與多年鑽研圍棋有直接關係。黑白世界,刀光劍影,武俠猶在,江湖已遠。聶衛平因金庸去世心痛至極:他拜我為師時,執意要行三叩九拜大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