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和《道德经》哪部文学价值更高?你怎么看?

自由的心246


就本身的价值来说,还是《道德经》更高一点。

因为,毕竟《道德经》本身就是格言语录体,全书金句频频,或者换句话说,TA和《论语》一样,本身就是一本金句集锦吗。

这里随便抽一句话,放到朋友圈,妥妥的就是集赞的神器。

比如: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等等等等,如果说流传度就是价值的话,那么《道德经》的价值是极高的。甚至,在某些解读中,《道德经》还可以被当做是兵法、商略、成功学来讲。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

易经的本义,其实是占卜的卜辞,文学价值有限,而且晦涩难懂,流传度首先就不高了。但是,这里如果说的是广义上的易经,也就是说,包含《易传》十翼的话,就必须另当别论了。

关于易经和易传的关系,以及何为十翼?可以参见鄙人在悟空的其他回答,在此不赘述。

《十翼》无论是思想价值还是文学价值,都是相当高的,和《道德经》有的一比。

比如十翼中的《系辞》。

《系辞》是一部长篇大作,可以说是《周易》哲学思想的集中阐述,是整个《易传》最为灵魂的部分,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系辞》和《论语》、《道德经》一样,也是格言语录体。全文可说是充满了名言警句,字字珠玑,随便摘录一段,也是足可秒杀各路心灵鸡汤,在朋友圈大把集赞的!譬如:

“一阴一阳之谓道……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等等,都是《系辞》的原创,文学价值不能说低。

再如十翼中的《文言》。

《文言》是专门诠释六十四别卦中的“乾”、“坤”两卦的。这两卦太重要了,堪称众卦之父母,是六十四卦的纲领性文件。《系辞》中的评价是“乾坤,其易之门邪!?”也就是说,学习《周易》要想登堂入室,必需先从乾坤两卦这儿踢开门槛。从文学意义上说,这就是解释易经文辞的钥匙,价值极高!

再说金句,著名的民间“咒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也是出自这里。仅此一句,可谓家喻户晓,流传度不亚于《道德经》了。

《文言》的这一善恶有报的思想,后来在民间影响极为深远,甚至被道教所引用,成为基本义旨。比如《了凡四训》就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思想,《太上感应篇》中,更是对其进行了精确量化: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将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仅此一点,就足够下里巴人了。

如果考虑到后人对原文的改造、引申、推广、变易,那么易经影响力就要远远高过道德经了,又何止是文学价值一项呢?!

比如说话。我们每人每天都要说话,恐怕一开口,就要冒出不少源于《周易》的词汇,比如

“革命、道德、交易、教育、学问……”,

再比如

“错综复杂、天圆地方、九五之尊、革故鼎新、昨天刚说好的事你咋转脸就变卦呢……”

等等之类,统统与《易经》有关。虽然有些并非其本意,但是很多经过后人的改造,沿用到今天,已经是脍炙人口了

随便举例:

同志、交通—源自《易经》“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同志”

文明—源自《易经》的“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制度—源自“节以制度,不伤财”

变通—源自“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等等

比如常用的成语。

否极泰来,源于易经的否卦和泰卦。二者互为“错卦”,或称“反对卦”,简单来说就是正好相反的意思,卦意也正好相反,一个大吉、一个大凶。但是呢,二者又互相循环。由此引申,也就是说,运气到了最坏的时候,就要转好了。大概是塞翁失马,触底反弹,柳暗花明的意思。

群龙无首,源于易经乾卦的“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当然,后世这个词代表领导缺位,似乎是不太好的意思。

革故鼎新,源于易经的革卦和鼎卦,这一词义是从两卦的卦辞上引申出来的。

不速之客,源于易经的需卦的卦辞。

剥极而复:源于易经的剥卦和复卦,二者互为“综卦”,含义与否极泰来比较相近。

对了,什么叫做“错卦”和“综卦”?这里暂时不解释,但是这儿又是一个成语,“错综复杂”啊!

……

这个简直、简直……是太多了,容后再表……

可以这么说,我们每人每天说话,一开口如果要避免出现与《易经》相关的词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道德经》没有这个待遇,因此谁的流传度高就很清楚了,从这个角度上讲,似乎易经的文学价值更胜一筹吧。

小伙伴们有何高见,也欢迎指教!


齐文刀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易经》?《易经》,侠义上讲就是《周易》,《归藏》,《连山》,后两个已经不见了,所以侠义讲易经就是《周易》。广义上讲:河图,洛书,周易,中医,道家典藏:山医命相卜,儒家、名家、阴阳家,阳明心学,兵家等诸子百家,道家最重要的《道德经》,《阴符经》,《金丹400》,等等,都属于《易经》范畴。所以先把《易经》搞清楚。

《道德经》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句句精华,整篇文章的精华就在于两个字“道和德”。这个道德和我们现在讲的这个人道德败坏,不是一个意思。道德经里面的道德是两个字,道和德。

什么是道,老子都讲不清楚——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我们也讲不清楚。但大概意思是:道这个东西,“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也就是道是物的主宰。他贯穿于物的始终,生靠她,死也是他。活得好是他,活得不好也是他。

什么是德呢?德就是道运行的结果。德就是得,结果的意思。无德必定无得。德不配位,财不配心,得而复失,亡国破家的节奏!

道和德的关系什么呢?我们看图说话,

道德运行图,人事方面的,治国理政的道德运化精华,都在这张图里面。《道德经》和《易经》的关系:要论证《道德经》的精华,理解其精华,不能不从《易经》中去找依据。

从第一个图可以看出,道家思想主要来源于河图洛书和周易。而《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所以用易经作为哲学框架和理论依据来理解《道德经》是肯定没错的。也就是,我们要从《易经》去论证《道德经》的思想是正确的。就讲到这里,以后在文章里再讲。

《易经》和《道德经》没可比性,两个是有些包含关系,都是很重要的国学典籍。


帝国的命运


若要评价《易经》和《道德经》的文学价值,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因为这两部古籍都不是文学作品,《易经》的六十四卦,是把世间事物归结为六十四个不同的环境状态,三百八十四爻辞则是关于某事物在某环境状态下应该採用怎样的正确应对方法。这是一部关于规律的著述,类同于今时常见的某些工作守则、技术标准、操作流程等等的文字文本。而《道德经》说的是遵循规律的必要性,它的内容与《易经》指明的规律紧密相关,《道德经》强调的“道”,就是《易经》中总结的各种规律,“德”就是依照这些规律的处事和行动的方法,遵循而不违背这些规律的处事行为,被定义为“无为”,或直接说是“为无为”,反之即是“有为”。《易经》六十四个环境状态下的应对,该如何做,不该如做,说得十分明白,这正是《道德经》开编所说的“道可”与“道非”,“道可”即是规律要求能怎样做,“道非”即是规律要求不能怎样做,这些能做与不能做的规律总结,是亘古不变的,是放之古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道德经》开编即说“道可,道非,常(恒)道也”。若把《易经》比愉为某个标准,《道德经》就是这个标准的使用说明,如今却要以文学的角度评价两者的优劣,是不是很无聊呀?


亢悔亨贞


易经在时间局艰难的时候要比道德经起作用的大,为什么?大的方面,易经可以给意志不坚定的统治阶级以信心,说糙一点就是忽悠人,把人心忽悠到一个方向,形成一个一个的利益群,因为社会快乱了的时候,抱团取暖是最明智的做饭法。易经讲趋吉避凶,大家都向自己认为的吉的地方靠拢。小的方面,易经给老百姓以心里安慰,精神疗法。通过实物看本质,易经都是人们通过结果去逆向验证开端的手法,而已!真要有通天彻地的易经高手,现在的社会都是他家的天下了。和平年代还是道德经比较感化人心,道德经是无为而无不为,教人在不违背外界的各种人和自然界的法则下,自己修炼自己的心态,快乐生存的。易经和人的大脑打交道,道德经和人的心打交道。道德经高深的多呀。君子不卜是也。


仙鹤一瞥88


这个思考角度很有意义。

纯比较两部书的文学价值,无疑《道德经》更甚一筹。

要讨论两书的文学价值,肯定先要明白“什么是文学价值”。最通俗的理解,文学分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类,道德经与易经都不是。那就要更深入解读“文学”给人类什么特有的贡献。

文学,是以社会生活为题材,以文字为载体,带给人类语言、形象、情节、意境、情操与道德审美的文化产品。

《道德经》,首先是语言审美达到极高境界的著作,原书五千余字,几乎留下了近千条成语,而语言的语法结构充满文学的魅力,如“上善若水”“大象无形”“大音稀声”“金玉满堂”“富贵而骄”“功成身退”等,历经数千年,至今还鲜活溢彩。

细读道德经,品其语言,会有读精妙散文的感受,甚至无论是南华经还是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都显得冗杂啰嗦、空乏无趣。

这是道德经中丰厚博大的意境美与义理美形成的魅力。道德经其实也是一部“寓言”集,比庄子更精简形象而已。如上已点出的“大音稀声”,要懂其意,必须静心神游的。

而且任何时候,道德经都可当文学作品阅读的一一随便翻开读去,都能令人心神倾注。


《易经》虽然也留下了不少成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但并未达到如道德经的字字生华的境界。而且,易经全书的词汇量并不大,各爻解是复读语言很重,而且不具备连读性。

易经,更象一部词典,只供查阅,不供阅读。


巴山肖鹏


比较《易经》与《道德经》价值的高低是没有意义的。《易经》被称为百经之首,其意义在于奠定了华厦民族的思想基础。《易经》实际上是古人记录自然变化规律的一部书藉,自这部书籍面世后,华厦民族就从信神灵信强人转向信规律(天道),这显然开启了华厦民族的智慧。《道德经》则是在《易经》基础上写成的,其将“易”的思想提升到哲学理论的高度,两部著作一是根一是果,其成为中华民族思想与智慧取之不尽的源泉



这问题很没有水平。

因为,皮毛的皮毛,才是纯文学。

文以载道,乃是为文的目的。一篇诗词文章,其价值首先在于思想性,有无思想的高度厚度,而不是堆砌词藻;然后才是感情,有无真挚醇厚的感情体验,而不是无病呻吟;最后,才是艺术系文学性,讲技巧重文采之类。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因这两本都是思想巨著,构成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经典,这么宝贵的资源看不到,研究什么文学,是不是舍本逐末、一叶障目了?


慈悲拔除生命苦难


《道德经》与《易经》两者好比【有】和【无】,《道德经》的理论是《易经》的根源。这一点《周易》【系辞传上下】【序卦传】讲的最多,老子的目的是自身获得宇宙能量,达到千变万化,无所不能的境界。

想了解道德经注解《道宗秘诀》微信13623307718


西游密文


易经,易者移也,经者过程也,易经是天下自然人生观。

道德经,道者帅也,德者现也,经者过程也,它比易经高出一点,天上宇宙观,它更具体注重实际准则行为规范。


马振廷1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首”和“王”哪一个更高?《易经》的表面形式为卜筮用书,主要记录了64卦的卦辞爻辞,结构比较雷同,形式比较单一。《道德经》分为两篇81章,内容较为丰富,形式较为多样。从文学价值看,《道德经》高一些,但问题是,从文学价值看这两本书真的好吗?我认为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