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14年的俄羅斯“吞併”克里比亞有何區別?為什麼科威特得到多國部隊支持而克里比亞沒有?

梁秀材


【海灣戰爭】


1、主角。兩部大片的主角分別是伊拉克和俄國(按出場順序、排名不分先後)。伊拉克的問題出在“寶萊塢的水平非要演好萊塢的戲”,入侵科威特的好處有兩條(主要):眼前的,兩伊戰爭借科威特的幾百億美元軍費不用還了,長遠的,統一阿拉伯世界的第一步。當阿拉伯的勞倫斯可以,因為大英帝國要搞垮奧斯曼土耳其,當阿拉伯的俾斯麥不可以,導演(美國)不讓隨意發揮。8年左右時間都打不垮伊朗,真以為自己排名美蘇之後,悲劇是必然的。再看俄國,國際舞臺的主角,五常、有核、戰略縱深,想和俄國常規戰爭,先回憶一下拿破崙帝國和納粹德國。大腕到一定程度,導演也得給面子。

【克里米亞】


2、配角。科威特,面積一萬多(平方公里、約等於北京市),人口一百多(萬人、外籍勞工另說),全國地表無常年性河流湖泊,但是,地下有的是石油。再看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多山,黑海北岸的突出部,軍事價值遠大於經濟價值。科威特問題,影響國際油價,克里米亞問題,影響歐洲國家心情(特別是東歐)。

【石油是歷屆美國總統關注的重點】


綜上,伊拉克不仁不義(欠錢不還、入侵阿拉伯兄弟)不知深淺(錯判國際形勢),不打,不足以平民憤(平抑國際油價),美國主持正義。俄國嘛,客觀條件在那擺著,美國口頭主持正義。英法不為蘇臺德和納粹德國翻臉,美國軍備競賽拖垮蘇聯,前車之鑑,大家有分歧,可以先談判,談不攏改天再約。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兩者都是侵略性特點,一個是赤裸裸的炫耀武力攻佔,另一個是刺刀下的所謂的華麗包裝公投,兩者都是搶劫犯罪行為,都是國際秩序的破壞者。

兩個的目的就是搶劫別國領土,但聯合國已經經過投票表決,為克里米亞定性為非法侵略。

要求俄羅斯歸還烏克蘭領土,保持烏克蘭的領土完整與全國統一。

只是俄羅斯仗著是聯合國的五常之一,可以行使一票否決權,國際社會無辦法,因為此國是恐怖主義國家,隨時隨地都是核武器來威脅國際社會。

這點上伊拉克不具備這種耍流氓的條件,不管從人類文明史上看,這種邪惡的國家多半會再次解體,分崩離析的。


隨雨飄渺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兩者的性質是一樣的。薩達姆是明目張膽,普京是用巧妙的計策。

科威特歷史上本來是伊拉克的一個省,後來被英國人給肢解出去,科威特從此成為伊拉克人心中永遠的痛,伊拉克做夢都想收回科威特。這也是伊拉克人一直不承認自己的行為屬於侵略的主要原因。

伊拉克中了美國的圈套。伊拉克自恃國力強盛、軍事力量強大所以盯上了科威特。伊拉克曾試探美國態度,美國暗示可以打,得到美國默許後伊拉克天真的認為美國不會干涉,所以發動了入侵科威特的戰爭。

薩達姆入侵科威特,沒有想到的是引起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包括阿拉伯國家也不贊同伊拉克的行為。在美國的“強烈”要求下,聯合國授權美國組成多國部隊對伊拉克進行打擊,並恢復科威特的主權和領土。伊拉克在多國部隊的打擊下,只好從科威特撤軍,自己也被打的“體無完膚”


而克里米亞也曾是前蘇聯的領土,後來被赫魯曉夫劃給了烏克蘭。從波羅申科上臺之後,其政策和行為是向西方國家靠攏,國內政局不穩,經濟發展停滯,民眾怨聲載道。並且克里米亞的居民百分之九十都是俄羅斯族。這就給了普京吞併克里米亞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普京巧妙的利用烏克蘭國內的矛盾,扶持克里米亞親俄分子,利用民族情緒,並宣佈支持“民意公投”,以決定克里米亞的去留。因為俄羅斯政府的深謀遠慮,計劃的完美實施,克里米亞“名正言順”重返俄羅斯。國際社會也是明知克里米亞重返俄羅斯的根源所在,但是民意難違,也是無可奈何,這樣普京不費一槍一彈就把克里米亞收納手中。和薩達姆相比,普京可謂是“棋高一著”。

(本文繫個人觀點,歡迎朋友們在評論中發表不同觀點)多多關注,謝謝!


風雨兼程170983658


表面上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與4年前的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具有某種相似性,都是想將對方領土佔為己有。而就本質而言,卻有著諸多差異性。

首先,歷史淵源不同。科威特自始至終屬於科威特人民,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是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而克里米亞在歷史上是屬於俄羅斯人民的,蘇聯時期出於國家管理、經濟開發、領土整合的考量,而將該地區劃給了烏克蘭。現在蘇聯解體了,烏克蘭理應將該領土還給俄羅斯,何況兩國關係已降至冰點。

其次,吞併起因不同。科威特盛產石油,而石油資源是發展經濟的命脈。伊拉克對此心存非分之想,早就有所覬覦,最終在利益的驅使下,發動了對科威特的武力征服;烏克蘭禁不住西方國家“糖衣炮彈”的誘惑,對“讒言”深信不疑,完全不顧蘇聯時期與俄羅斯情同手足的兄弟情誼,恩斷義絕,這難免激起莫斯科的強烈反感和義憤填膺,於是奪回本就是自己的土地,有何不妥?

再次,佔有方式不同。伊拉克為了實現對他國領土的非法佔領,不惜使用武力去征討,由此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和建築設施毀壞,難免不招惹中東地區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反對和憤怒聲討,引起同情。而美國早想對中東插手卻苦於無機可趁,現在天賜良機,正好可以糾結北約兵力以驅逐伊拉克從科威特出境為由,實施毀滅性打擊;相反,俄羅斯卻採取較為柔和的手段,即國際上非常流行的公投方式進行,沒有導致人員傷亡,各種基礎設施完好無損,這種順應民意之舉,別國怎好乾涉?

最後,國家實力不同。伊拉克雖然自稱為地區大國,實際上色厲內荏,外強中乾,根本不堪一擊,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強烈打擊下,很快潰不成軍,兵退如山倒,只好收起狂妄之心;而俄羅斯軍事實力與美國不相上下,戰鬥民族的威風並不是吹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看誰敢對北極熊動一根毫毛,定叫他有來無回,狼狽不堪!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歡迎與江淮聖手一起就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江淮聖手


兩者區別就大了,可以說是千差萬別:

1、伊拉克是偽強國,俄羅斯是真的軍事大國,是世界數一數二的軍事大國

2、伊拉克有核彈嗎?有擁有毀滅世界的能力嗎?但是俄羅斯有,不但有,還能毀滅世界好幾次!

3、克里米亞在俄羅斯看來是一個有爭議的地區,這個地區曾近本來就是俄羅斯的,一個蘇聯的一個烏克蘭總統把他送出去了,現在俄羅斯不承認了;而科索沃是一個有主權的國家。

4、美國本來只想培養一個聽話的薩達姆,最後沒想到養的是一頭野豬,這頭野豬不認主因此美國只能代表“正義”消滅了他!

5、伊拉克總統是薩達姆,而俄羅斯總統是普京


狼煙火燎


區別不大,都是入侵與侵略!但是要說以後區別:那就是一個是沒有強大軍事實力尤其是大殺器的國家,而一個是經濟較弱但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

1.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與克里米亞被“吞併”,其實性質沒有差別,都是侵略;

2.區別是:伊拉克薩達姆認為自己國家足夠強大,所以要將科威特作為自己國家的一個省份,然後奪取石油資源,當然還有減免因為兩伊戰爭導致的債務問題;而克里米亞被吞併,是美西方不願意見到的,也是北約東擴遭到的致命打擊罷了!

3.當初伊拉克薩達姆要取代美元對石油的結算權但沒有大殺器——核武器啊!而俄羅斯就不一樣了,前段時間圖160直飛美國後院,中間不加油,這就是實力。而且,俄羅斯還有“死亡系統”,這可是美西方最忌憚的東西。

這就是現實,美國很無賴,西方很無恥,而俄羅斯軍事太強悍!


英武


需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也就是入侵的差別以及外界的反應:

第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一次純粹和典型的軍事入侵。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是非典型的。

薩達姆當年對科威特的入侵,和很多小國被入侵的模式一樣。找了一個藉口,之後要求對方答覆,不滿意的話,就陳列大兵在邊境恐嚇,在迅雷不及掩耳的情況下,發動突然襲擊,佔領科威特。

這是非常典型的入侵模式。比如德國入侵波蘭等也類似。

而當年克里米亞問題,是非典型的。

先是克里米亞人90%的俄羅斯族要求公投獨立,俄羅斯在已經控制當地的情況下,支持公投。

結果當然是公投獨立成功,成立了克里米亞共和國。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其實烏克蘭和俄羅斯關係還有緩和的餘地。

但是這個所謂的克里米亞共和國向俄羅斯遞交了一份加入俄羅斯聯邦的申請,普京和俄羅斯議會以最快的速度批准了。

這就等於吞併了吧!所以這是沒有軍事行動的一次入侵。

第二,針對典型和非典型入侵,當然外界反應的態度不同了。

針對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等這類典型入侵,國際社會用軍事手段回應。美國等多國部隊發動了第一次海灣戰爭,把伊拉克軍隊趕出了科威特。

當時薩達姆其實就是孤家寡人了。幾乎沒有國家支持和同意他的做法。包括當時的蘇聯都要求薩達姆撤軍。

而克里米亞危機,西方沒有辦法“下手”。

難道派兵就能把90%的克里米亞俄羅斯族的意願扭轉過來?難道用軍事手段就能防止俄羅斯用非軍事手段的滲透?

特別是在西方沒有反應過來的前提下,俄羅斯快速完成了對克里米亞的吞併。西方之前的判斷是俄羅斯不可能這麼做,結果措手不及。

這意味著如果西方派兵進入克里米亞,等於和俄羅斯直接交火。這在二戰後70年是從沒發生過的事件,為了克里米亞打一場大戰值得不值得?

因此西方沒有軍事介入。不只西方,烏克蘭也沒敢在克里米亞問題上與俄羅斯打仗。


你如何看待兩個事件的不同?


木春山談天下


1990年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14年的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還是有本質的區別:前者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軍事打擊,而後者是隻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集體經濟制裁,且“公投吞併成功”1990年8月伊拉克對科威特發動侵略戰爭,意圖把科威特變成其第19個省。如果伊拉克“吞併”科威特,不僅可以佔有科威特鉅額財產,而且將擁有世界石油儲備量的20%。

如再進一步征服沙特,伊拉克將對依賴中東石油的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構成致命的威脅。僅僅過了五個月,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就發動了海灣戰爭,僅僅過了41天就結束了海灣戰爭,阻止伊拉克的侵略。北約東擴已觸及俄羅斯的核戰略空間。2013年烏克蘭反對派通過“顏色革命”暴力奪權,俄羅斯在2014年3月通過公投趁機“吞併”克里米亞半島,引起以美國以首的西方陣營集體經濟制載。雖然2014年6月上臺的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堅決的選擇“親美反俄”的外交政策,但在俄羅斯強大的核武面前,美國只能選擇資金援助等低限度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的軍事對抗。
對美國來說,這只是遏制俄羅斯的方式之一,不是美國的唯一選項國際形勢隨著大國競爭而進行演變,弱小的國家只能隨波逐流。伊拉克薩達姆的野心觸及美國的利益而被葬送,科威特得到多國部隊的援助只是美國維護利益的外在干預形式;而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也是保護其戰略核心利益,美國無法採取直接軍事對抗的方式來改變俄羅斯的佔有行為,所以無論烏克蘭處於什麼環境,美國都不會用直接軍事幹預的方式來處理俄羅斯事務


山合水


從歷史上 兩者關係相似,一個屬於伊拉克 一個屬於前蘇聯,都有淵源的關係。

從利益上伊拉克為了資源,俄羅斯為了黑海艦隊的戰略影響

從背景上,都是兩個強國,俄羅斯則為真強國,能對美國本土構成實質威脅

美國出兵伊拉克主要原因有二(軍事方面伊拉克對美本土沒有威脅,對伊出兵是有把握的可控戰爭;利益方面可操控該地區的石油資源)

美國對俄羅斯尚未出兵的原因(軍事方面 這是不可控的戰爭且俄羅斯有核有能力打擊美本土;利益方面 得不償失)

普京也是明白人 看清局勢才閃擊克里米亞的



特工譚雅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注意是入侵,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注意是吞併,兩者有很多不同,前者得到多國干預,最後伊拉克付出了代價。關於兩者的歷史問題我就不說了,況且,但是中東還涉及石油和美元問題。我認為最大的不同在於是誰做了這件事?用什麼方法去做的?想想看,如果吞併克里米亞的是伊拉克會怎樣呢?不用說了吧!神馬都是浮雲,實力很重要,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美國敢攻打俄羅斯嗎?北約號稱很強大,敢攻打俄羅斯嗎?不敢吧。只是有嘴,不,用屁股叫兩三聲而已。接下來,俄羅斯還會吞併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我敢打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還是旺旺兩三聲,就會沒屁的。所以,兩個事件區別很多,但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區別是實力不同,議論別的區別沒有本質意義。我胡說八道,各位就當娛樂吧!嘿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