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题记:本文作者为2018年下半年第一期无人区穿越队员老朱,文章首发平台为经天纬地地产营销机构,文章收录时,因为一些不足道的原因,图片文字略有删改。

我们都是苍茫天地间伶仃的生命,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荒原。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有人说,活着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少次呼吸,而是有多少次无法呼吸的瞬间……

阿尔金、可可西里、羌塘三大无人区紧紧相连,一亿年前,这里是浩瀚的汪洋,如今,成了地球上独有的超级大荒原。相比穿越罗布泊,这片无人区无比辽阔。因而,装载汽油、食物和帐篷等物资的皮卡车由原来的三台增加至五台,随队又增补了一名专职医生。

凌晨四时,我们沿柴达木盆地一路向西,赶在黎明前进入了这片无人之境。这里是人间也是仙境,是天堂也是地狱。

第一天的扎营地海拔接近5000米,夜里气温骤降至零下20度。肆虐的风刮起地上的石子砸在帐篷上“啪嗒啪嗒”响个不停。帐篷四处漏风,冻得人无处藏身。只好戴上帽子和围巾,早早钻进睡袋,缩成一团。身边的水杯、饭盒、湿纸巾,甚至呼吸残留在枕边的白雾,很快就结成了冰。想想我们这堆躯体是这片无人区里仅有的人类,竟然有些心悸。

夜晚,多数人出现了高反。胸闷、眩晕、呕吐,乃至手指发麻,嘴唇发紫等,还有人呼吸困难,挣扎在崩溃的边缘,即使经常上高原的“老驴”们也心生疑虑,怀疑自己能否继续。队医说:夜间是空气含氧量最低的时候,不足平原地带的一半。加上风大、气温低,高反在所难免,挺一挺就能熬过去。不过,千万不能受凉感冒,在高原患感冒就如同得了“瘟疫”,极易引发肺水肿,时刻危及生命。

帐篷里,队医不断被求助,吃药,打针,吸氧,整个夜晚都没有消停。帐篷外却是另一番天地。深邃的夜空清澈如洗,巨大的银河像一道倾泻而下的瀑布,一颗流星划破长空,宛若溅起的水花。天幕上缀满了钻石般的繁星,从头顶洒向天际。眼之所及,若即若离。我被满天星光包围,如同只身于无垠的太空,漫步其间,似乎随时会被触碰。

我像一个失语的孩子,独自伫立,禁不住一阵颤栗。大自然有时就像一个顽皮的老头,藏着一些惊奇,在万般无奈之时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在荒野里生存,如同回到了原始部落,吃喝拉撒都会面临新的困惑。随车携带的饮用水有限,平时能有口热水喝已实属不易。早上若是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挂面,已然是一种奢侈,再来点带着冰渣的榨菜,那便是绝佳的美味了。晚上扎营,高压锅煮出一盆夹生米饭,吃起来依然有滋有味。苦中作乐,且乐此不疲,也算是一种人生难得的境遇。

在野外解决“内急”之需,人的动物本能则显露无遗。趁着夜色,远离营地,置身于天凝地闭的旷野,自觉挖坑,解决完后就地掩埋,挥洒自如,一蹴而就。有时,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准备“挖坑”,忽然遇到同道之人,两两相对固然少不了寒暄,尔后转身离开,另寻僻静之地。有时,扎营地附近会有狼群出没,“挖坑”就如同闯关冒险,想象若是“挖坑”过程中遭遇狼的“眷顾”,或将是怎样的结局。车队里还有几位女士,为避免尴尬,每逢“挖坑”便会开车去远处,可是没过多久,手台里便会传来“呼叫救援”的声音,原来是车子被陷,无法动弹。从此,“挖坑”被陷泥潭便成了一道趣谈。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行驶在这片与世隔绝的无人区,无论是寻找的车辙印,还是遵循“轨迹”导航都难免迷失方向。有时候,地上的车辙会被泥沙或风雪掩埋,无踪可寻。参照“轨迹”导航,也可能会被错综复杂的地形迷惑,而轨迹一旦偏离,则会有误入歧途的风险。大齐是我们的领队兼向导,早年在西藏阿里服役,是一名高原汽车兵,曾经数十次穿越无人区,身经百战的他本身就是一部“活地图”。平日里,大秦寡言少语,偶尔还面带羞涩,每当说起无人区,他便会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开着一台老式“陆巡”,始终走在车队最前头,若遇不确定的路段,他都会预先冲过去试探,妥当后再用手台引导我们通行。

穿行野牛沟,就像闯入了光怪陆离的石头阵,山间河谷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怪石头,或浑圆,或嶙峋。有的安如磐石,有的如利刃出鞘。车队在乱石丛中“跳着舞”,时而侧身从石头坡中爬上去,时而又从逼仄的石缝间府冲而下。鲸鱼湖因其形状恰似一条横卧的鲸鱼而得名,也是一处神奇的“阴阳湖”。它东边是淡水,常有水鸟来栖息;西边则是咸水,成了一潭死湖。车队驶过鲸鱼湖时,遭遇不期而至的暴风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前车刚刚碾出的车辙顷刻间就被风雪吹散,后车紧贴着前车,寻着前方模糊的车影缓缓前行。活像一群手牵着手蹒跚学步的孩童,生怕一撒手便会摔跟头。岗扎日,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地方。冰雪覆盖的山峦绵延不绝,宛如白色的巨龙横亘在戈壁。途经岗扎日冰川,纵横交错的沟壑被大雪填平,密集的雪坑暗藏其间,肉眼难以辨识,陷车随时可能发生。别无选择,必须硬生生地冲过去……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冬季,因河流和湖泊结冰,行车相对便捷,若是局地气温升高或是阳光长时间照射,会使冰面变得极不稳定。那天午后,车队经过多格错仁,一条不知名的冰河拦住了去路。大齐依旧使命般地冲到最前面。他下到车外,一边频繁地用力踩踏冰面,一边环顾左右寻找最佳的渡河点。过了一会儿,他转身回到车上,开着车急速冲过冰河。河里的冰层或深或浅,让人捉摸不定,车行冰面亦如滑冰,不能有半点迟疑,速度快,方向直,才能最大限度减轻车对冰的相对负荷。电台里传来大齐的声音:“拉开车距,一台一台过。不要打方向,速度要快!”车队沿着大齐走过的轨迹向冰河对岸驶去,车轮碾过光洁的冰面,溅出带着泥水的冰渣,发出“嗤嗤察察”的响声,禁不住让人不寒而栗,似乎有种不祥之兆。

事情远非想象的顺利。此前,一台皮卡车抛锚,因为缺少配件,只好弃车。将人员和物资转运到别的车上,车辆或将不堪重负,势必横生枝节。另一台皮卡踉踉跄跄行驶了一段距离,龙骨和钢板还是被压断。转运少量物资后,再次弃车。至此,五台皮卡车仅剩三台,无形中给车队蒙上了一层阴霾。

这次过冰河,剩下的三台皮卡由于负载过重,有两台掉进了冰窟窿,大齐调转车头赶去营救,竟也被陷入河中。而此时天色已晚,河谷里漆黑一片。岸上,所有的车辆调转车头,齐刷刷地打开远光灯,将河谷照亮,一出冰河营救大戏就此开场。有人趟入冰河,卸载车上物资;有人顶着凛冽的寒风,在岸上支起帐篷;还有几台车带着拖车绳冲进河中……

或许,人世间发生的一切对于上苍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置身于摧枯拉朽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显得脆弱不堪,无时不刻都可能被大自然无情之手撕得粉碎,唯有大自然的包容和仁慈,才是给予我们最好的恩赐。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勒斜武担湖清澈透明,湖面泛着翡翠般的绿色,周围有大片的草甸。一台废弃的自行车静静地横卧在湖畔,默默地讲述着一个骑行者的不幸遭遇。

福建人李聪明,在越野族中小有名气。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骑着自行车去各地旅行,算是骑行的先驱。神农架、长白山、塔克拉玛干等都曾留下他骑行的足迹,他曾在地图上画出了十二条进出西藏的路线,并用三年时间全部骑完。最终,他把目光投向这片荒凉的无人区。2014年10月,李聪明从界山达坂进入羌塘,计划用八十天横穿三大无人区,行程约1600公里。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言:“人到中年,你的豪情和意志可以不变,但体能骗不了任何人,包括你自己。”这个执意要与大自然较劲的骑行狂人从此去如黄鹤,音信杳无。他被大自然不动声色地收留,融化在无垠的旷野中。

两年后,几台越野车穿越无人区,无意中在勒斜武担湖发现了这辆被雪和沙土掩埋的自行车,并在现场找到一个日记本。字里行间记录着李聪明最后的心迹:“无人区实在太大了,人置身其中如沧海一粟。”

无人区既充满诱惑,又潜藏危险,犹如魔咒和心结,令人神往。跋涉其间,永远不知道它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曾几何时,我们将穿越无人区视为挑战大自然、实现人生价值的壮举,现在想来,竟感到有些荒唐无稽。

有时候,独自站在喧嚣的街头,享受繁华里孑然的孤独,看着四周形色匆忙的人群,迥然间会有种莫名的欣喜。其实,我们都是苍茫天地间伶仃的生命,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荒原。那片荒原就在此岸与彼岸之间,那里清澈高远、自由无拘,是一片心灵的放逐之地。

行走荒原,只为逐梦远方。走进属于自己的荒原,才能到达心中的远方。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无人区穿越随笔上:在无人的荒原,经历无法呼吸的瞬间

更多藏区、无人区旅行资讯欢迎关注公众号 川藏线 2019年上半年四大无人区穿越火热组队、报名中,欢迎和攻略君(VX:15614201965)一起去看这个星球上最后的壮丽,我们在无人区等着有趣的你!无人区穿越随笔下篇,明日更新。点击下方了解更多,直接进入无人区穿越预定页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