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末何进的死会导致天下大乱?

陈远


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天下大乱?

制度性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汉光武帝所确立的,以洛阳宿卫为核心,辅以都外诸屯营(如黎阳营、虎牙营、雍营)为羽翼的皇室控制常备军,镇抚天下的军事体系的瓦解,混乱的治安局势,使得地方官开始各拥重兵,最后走向事实上的割据。

何进之死,可以说,只是这套军事、政治体系瓦解的结果,而不是起因。

何进在死前,其实已经下诏招董卓进京,而董卓的军队,却不是何进凭空创造出来的,而只是他给了他进入洛阳,染指中枢权力的借口和机会。

事实上,早在东汉中后期,匈奴西迁所造成的势力真空造成了鲜卑崛起,以及羌人东迁河南地对关陇地区形成的巨大的压迫,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边患。

东汉王朝面对鲜卑崛起的大规模讨伐,损兵折将,面对羌人的反叛,也是耗费了大量的军费镇压,却屡伏屡起,军事上,原有的制度体系,早已不堪重负。

所以,凉州和幽州、并州,以至于三辅,作为“缘边地带”,已经逐步的走向“军区化”,或者说,军事化。

正是这样的进程,催生了董卓、丁原之类的拥兵军阀,而不是说他们是凭空产生的,而内郡的黄巾起义,则更是让原本看起来坚实有力的东汉帝国显露出了他疲惫的本质。

在汉灵帝的时代,通过非常态的财政手段搜刮,在黄巾之乱后,重新组建了西园八校尉,代替原本已经朽坏的京师军事,已经算是挽救自身的重要尝试。

而等到何进与十常侍失和,杀掉蹇硕,吞并西园军后,朝廷的兵权又落入何进之手,但是他对于外朝士人的倚重和对于宦官的痛恨, 最后触发了他的被杀,而袁绍有以此为借口,以千人入宫杀尽宦官。

事实上,之所以东汉王朝一直是外戚专政和宦官专权轮替,就在于他们实际上是皇权的两只“手”,而外朝的儒化官僚体系,则是整个王朝的腹心,腹心虽然重要,手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东汉王朝两只手都被袁绍剁掉之后,这个王朝,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而董卓入京,对于入洛外军的吞并和对中央禁军的吞并同时进行,当他完成了这个进程,实际上已经代替了东汉皇帝,成为天下武力最强的“保护者”。

当然, 由于政权腹心对他的反感乃至于反抗,整个王朝丧失了绝大部分由士人控制的,地方控制权,董卓仍旧成为了东汉中央皇权的埋葬者,哪怕是他身死之后,缺少“双手”的东汉朝廷,仍旧无从复兴,只能等待最后的审判。

所以,与其说何进是开端,不如说他只是历史进程中的一朵浪花罢了,当然,他加剧了这个必然发生的进程。


刘三解


东汉末年的何进,是汉灵帝的皇后何皇后的哥哥,属外戚集团,官至大将军,手握兵权,是东汉中央政府唯一的实权派人物。

众所周知,何进一死,宦官立马被诛,接着是董卓乱政,后军阀割据混战,天下大乱。



何进不死的话,东汉中央政府仍有一定的实权,能够镇住地方军阀,地方军阀如果想拥兵自立,对何进仍有所顾忌,而当时董卓官至并州刺史,算是何进的心腹手下,何进召董卓进京,谁也没想到董卓还没进京,何进就被杀,要是何进没死,董卓敢乱政?到了京城还不是乖乖听命何进,否则哪来的乱政?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一个集团的一个人:

以袁绍为首的士族集团。

何进之死,谁受益最大?

表面上是董卓,实际上是袁绍。董卓乱改,袁绍振臂一呼,立马就成为讨董关东联军总司令,再后来雄据北方四州,成为当时天下势力最大的军阀。



本着谁受益,谁嫌疑最大的原则,何进之死与袁绍脱不了关系。

袁绍给何进出了个坏主意:诛灭宦官,召董卓进京。明显是不怀好意,何进是外戚集团首领,宦官集团是当时势力仅次于何进的一方势力,而袁绍四世三公属士族集团,外戚与宦官火拼,得益的是士族。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何进的死不会导致天下大乱,但宦官的灭亡会。

东汉历史上,外戚权臣那是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每个皇帝继位的时候,都是外戚专权,然后长大了,利用宦官夺权,消灭外戚,然后自己快死了,也是一样让外戚执政,自己的儿子又一样的长大,利用宦官夺权。

唯一没有夺权成功的,就是汉献帝,为什么他失败了呢?因为宦官集团被消灭了。

很多人认为,因为皇帝昏庸,才导致宦官专权,哪来那么简单呢?汉献帝也想昏庸,然后宦官专权,自己就有机会了,但结果呢?魏晋南北朝那么多“昏庸”的皇帝,怎么没有宦官专权呢?怎么没有利用宦官夺权的呢?

相反,宦官是皇帝唯一可以利用的人,且不会威胁皇权,唐朝是玩砸了。

宦官不是外廷官员,没有权力根基,他们是皇权的外延,行使的是皇权。这样他们即使帮助皇帝消灭了权臣,也是没有办法威胁皇帝的。

东汉一直是宦官代表的内朝和士大夫集团代表的外朝相互制约的机制,到了汉献帝,因为何进被宦官杀了后,袁绍代表的士大夫集团,火并了皇宫里的宦官集团,士大夫集团失去制约,于是皇帝就成了傀儡。


南朝四百八十寺


东汉慎侯、大将军何进只是一个平庸之人,原本死不足惜,但他临死前的几步昏招,导致了东汉末年大乱的开始。

大家都知道,东汉是一个外戚和宦官专权非常严重的朝代,到了汉灵帝刘宏的时候,宦官势力还是非常强大,但何进作为皇后何氏的哥哥,也在朝堂上举足轻重,与宦官们关系很不融洽。

汉灵帝驾崩后,何进当然拥立自己的外甥刘辩即位,但部分宦官却想拥立刘辩的弟弟刘协,这就更加深了何进与宦官们的对立。

何进想把宦官们一网打尽,以便独揽大权,但妹妹何太后却因宦官求情而不同意,于是,何进一方面部署与宦官斗争,另一方面与袁绍等人商定,请拥有外兵的董卓进洛阳。

悦史君认为,何进的这两步都是昏招,一是仓促破坏内部平衡,二是引狼入室,都是大乱的征兆。

宦官们当然知道何进要杀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们以何太后的名义把何进骗进宫,然后就把何进杀了。

何进一死,袁绍等人就以此对宦官们大开杀戒,董卓发现洛阳情况有变后,加快进军步伐,把被宦官们挟持在外的皇帝刘辩和刘协等人拿下,迅速控制了朝政。

董卓比何进要干脆的多,他首先通过废刘辩立刘协,宣布了自己的主宰地位,但这样却让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员激烈反对,他们在反对董卓的旗号下,大肆扩大自己的权势和地盘,加剧了东汉统治的危机。

等到董卓被杀后,汉献帝刘协却始终没能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反而成为武将们挟持的对象,直到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都,这时各地势力都以曹操为汉贼,实际上还是继续争夺自己的利益。

曹操在基本平定北方之后,南下进攻刘表、孙权,却在赤壁之战中败北,导致了刘备和孙权的崛起,这样东汉的结束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悦史君认为,东汉到了汉灵帝时期,经过黄巾军的打击后,地方官员掌握了更多的权利,实际上已经有了大乱的迹象,何进的死只是打开了潘多拉盒的一个因子,就算不是这个,也会有其他的诱发因素,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何进是屠夫出身,是何皇后的哥哥,其实汉灵帝是想立刘协为皇帝的,因为刘辩举世比较轻浮,而刘协比较聪明,举止比较妥当,再加上刘协的生母王美人是被何皇后害死的,所以汉灵帝也比较同情刘协。

但是刘辩是嫡长子,所以汉灵帝也一直很犹豫,一直到了公元189年,汉灵帝临终把刘协托付给蹇硕,蹇硕叫何进入宫,想趁机会杀掉何进,这样就能立刘协为帝,可是蹇硕的司马叫潘隐,跟何进关系好。

当何进入宫的时候,潘隐用眼神示意何进有危险,让他不要进去,何进立马意识到,所以就赶紧离开,就没有入宫,于是刘辩被立为皇帝,由何太后临朝听政,而刘协为勃海王。

何进掌握朝政大权之后,就想除掉蹇硕,蹇硕也知道这一点,他写信告诉中常侍赵忠等人说,何进现在掌握了朝政,肯定要除掉我们(宦官)的,我现在还统领禁军,我们一起动手,除掉何进。

中常侍郭胜跟何进是老乡,他与赵忠等人商量了以后,觉得还是跟何进的好,就把蹇硕给他们的信给了何进,何进就将蹇硕除掉了,禁军也归到他手里。

袁绍对何进说,以前窦武想要除掉宦官,没有成功,失败被杀,就是因为他的计划被泄露了,而如今你大权在握,手下能人又十分多,完全可以一举除掉宦官们,何进觉得袁绍十分的有道理。

何进将他的想法告诉了何太后,宦官们送了很多钱财给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还有何太后的弟弟何苗,让他们向何太后求情,他们对何太后说,大将军是想杀掉皇帝的左右专权的,所以何太后不同意。

何进也比较为难,袁绍又出来出主意了,他建议何进召众州牧带兵入洛阳,逼何太后同意,何进觉得很有道理,陈琳表示强烈反对,他认为大将军手上有军权,自己来就可以了,何必找他人呢,到时候那些人不听命怎么办,于是董卓、丁原等人率兵前来。

十常侍假何太后的诏书,召何进入宫,将何进杀死,而袁绍也趁机杀入宫内,将宦官内杀死,就这样,宦官势力与外戚势力都被除掉了,董卓也入了洛阳,废掉了汉少帝刘辩,而立汉献帝刘协。

东汉中后期之所以能一直延续,其实就是外戚与宦官的相互平衡,但他们都是支持皇帝的,而如今,随着何进的死,都一并没了,而各地的州牧们都变成了割据的诸侯。


历史简单说


我们需要先了解下何进,何进大家都认为他是屠夫,靠妹妹才上位到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其实不然,拿到现在来讲,你在企业里任职也好,在政府部门也好,他能做到那个位置,绝不对不仅仅是靠关系,还需要自身能力,如果没有能力你能坐三天一个月,三个月估计就被拉下来了,所以其实何进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只是被出生害了,一个杀猪的当上大将军,而且是靠妹妹上位,才导致口碑不好,口碑不好,很多人就会看不起他,对他的死就有一种死不足惜的感觉。 确实他的死是死不足惜,因为他的死导致了汉朝天下大乱,因为他招的董卓进京。其实何进不死,董卓是没有机会的,董卓肯定不敢在何进面前猖狂,他肯定会被要求退回西凉去,至于汉朝烂到骨子里,气数已尽的,也许无法换回,但是有可能不至于天下大乱,诸侯相互攻打,而后进入三国鼎立局面几十年才被司马炎统一起来,而有可能会被改朝换代,或许就没有三国了.


苏苏煮酒论史


这么简简单单的说吧:

你辛辛苦苦才拿下的业绩 却被同事拿去冒领了,你火不火?

这就是袁绍等山东诸侯为什么大规模起兵反对的原因——辛苦煮熟了的鸭子,被你吃了,能不气吗?会不想夺回来吗?

什么匡扶汉室,什么诛杀国贼董卓,其实就是为了自己能做董卓!袁绍是如此想,袁术也是如此想,曹操当然也是如此想,就连孙坚也是如此想——否则他也不用伪造的传国玉玺!用屁股想都知道,汉献帝早就迁到西汉,董卓会把传国玉玺这么重要的东西丢给你孙坚去捡?!

还是宦官张让在死前说的话道出了真相:

“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

十常侍杀一个外戚何进,还会有袁绍、董卓、曹操等野心家在排队进入,不会影响汉朝的权力平衡;但袁绍杀进宦官,汉朝皇帝不会有宦官扶持,完全被权臣(董卓、曹操)控制,汉朝权力失去了平衡。

试问,谁不想做董卓一样的权臣?这就是张让死前的话要表达的道理!也是汉朝为何最终禅让灭亡的根本原因。

屠夫何进之梦

何进本人是屠羊出身的,因为贿赂宦官,让得以让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成为了汉灵帝的贵人。

可以说,没有宦官的帮助,何进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他屠夫;没有宦官的力撑,何进根本不可能大权在握,何皇后和太子刘辩早就被汉灵帝废了。

即:何进和宦官是相依相连的关系:何进依靠宦官得以富贵,宦官希望借助何进势力得以生存。

张让就杀何进时的话说得很明白: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陈留王协母王美人,何后鸩杀之,帝怒,欲废后,宦官固请得止。)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耳。今乃欲灭我曹种族,不亦太甚乎?”

没有宦官的通风报信,何进早就被宦官蹇硕遵照汉灵帝遗诏处死了。

虽然汉灵帝没有因为何皇后毒杀王美人儿废了她皇后和刘辩的太子之位,但汉灵帝还是在自己死前,要求蹇硕杀何进立刘协(汉献帝):

“六年,帝疾笃,属协于蹇硕。硕既受遗诏,且素轻忌于进兄弟,及帝崩,硕时在内,欲先诛进而立协。”

如果不是潘隐用眼神暗示何进出宫,何进就被蹇硕杀了。

汉少帝刘辩即位后,蹇硕依然不死心,还想要杀何进,只是郭盛、赵忠等十常侍认为何太后可以依托,于是不听蹇硕,导致蹇硕被何进所杀。

蹇硕的死,导致了汉灵帝为平衡何进兵权而设立的归蹇硕所率领的西园八校尉军权,被何进掌控。宦官们失去了兵权,何进独掌兵权,这就是何进杀十常侍的底气所在。

可以说,何进在杀蹇硕、董太后之后,权力达到了鼎盛。剩下的宦官基本上都是亲向何太后的,和何进也没有冲突。何进不需要杀他们。

但何进被袁绍的几句话给捧得飘飘然:

“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

大家认真想下:四世三公的袁绍真的会把屠夫出身的何进当成朋友吗?袁绍不过是想利用何进夺取更多权力罢了。

诏令董卓进京,就是袁绍向何进提出的。陈琳非常反对,认为这乱象的开始:

“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

从陈琳的这句话来看,袁绍提出诏令豪杰入京的后果有两个:

1、有诏令的董卓入京,废汉少帝,立汉献帝;

2、无诏令的袁绍讨伐董卓之战,汉末大乱象。

小结:何进以一个屠夫,意图成为士大夫领袖,因此要杀宦官:

1、和何进为敌的蹇硕等宦官,何进要杀;

2、帮助过自己、亲善自己的张让等宦官,何进也要杀;

简单说,何进就是一个卖友求荣的小人!弟弟何苗的话说得很直白:

“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

有野心但无能的袁绍

说袁绍有野心就在于袁绍不断的鼓动何进杀进宦官,以击败宦官,独揽大权。以袁绍三公四世的家底,随便就可以把屠夫出身的何进排除出实权之外。在士大夫影响力方面,何进和袁绍相比,差距太远!

袁绍的无能,就在于不敢采纳鲍信袭击刚入京的董卓军的建议:

“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及其新至疲劳,袭之可禽也。”

当时袁绍手握兵权、2000多宦官全部被杀、汉少帝已经回到宫中,不管能不能击败董卓,都能合法性上占住上风。当时只要袁绍敢于主动,董卓想要夺取何进、袁绍的成果并不容易。

有花堪折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的就是袁绍!何进、袁绍辛辛苦苦诛杀宦官的胜利果实,就被董卓用3000兵马给吃了!最后想吃后悔药的董卓,于是发起了讨伐董卓之战!


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之十常侍

这一段主要是展现在传统上被当作是乱臣贼子的宦官,在真实历史上的表现。

黄巾军起义后,张钧上书汉灵帝要求杀十常侍以平息叛乱:

“窃惟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县头南郊,以谢百姓,又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

汉灵帝就说了一句话:

“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当有一人善者不?”

十个里总有一个好人吧?张钧的反应是一个都没有:

“钧复重上,犹如前章,辄寝不报。”

张让在杀死何进前质问何进的话,表达了汉末大乱的责任并非只有宦官:

“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卿言省内秽浊,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

公卿将相,哪个是清官?哪个不负有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这就是张让对何进的质问!

汉末天下大乱的原因:

1、并非何进的死导致天下大乱,何进就是一个屠夫出身的暴发户,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再说,何进死后,董卓就掌控了天下大局,董卓不死,袁绍等人数再多,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2、根本原因是权力平衡体系的失衡。汉灵帝想要要蹇硕的西园八校尉军对付掌握兵权的何进,并立刘协为帝,但因为亲何氏的宦官变节而失败;宦官们和何进交恶后,杀死了何进,但手里没有兵权,最后被掌握兵权的袁绍全部杀光,宦官派从此被灭;董卓用大胆、实务的行动,从袁绍手里夺取了朝廷的大权,立刘协为帝,杀何太后和汉少帝,权柄独占,自此汉朝晚期的宦官和外戚相互权力平衡的体系被破坏了!形成了大权独揽的权臣模式。

从董卓一直到隋唐,权臣模式才基本被消除。曹魏、蜀汉、西晋、南北朝基本上都是权臣模式。

3、董卓之死。如果董卓没有死,袁绍等人玩不了太久,也不会出现三国时期。董卓一死,就意味着了汉朝朝廷再无权威性人物。袁绍、袁术、吕布、曹操、刘备、孙坚、孙权等人,无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目标只有一个——做董卓一样的权臣。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三国演义中曹操曾有预言——“乱天下者,必何进也!”果不其然,由于何进在处置十常侍宦官集团的关口优柔寡断,最终不仅自身命丧宦官之手,而且正式开启了东汉末年合久必分的历史乱局。


何进的妹妹是汉灵帝的皇后,何进以外戚的身份出任职掌整个帝国兵权的大将军,在“外戚、宦官、士族三根支柱共同支撑帝国大厦”的政治格局背景下,本来也是东汉政治的传统和惯例。当时的东汉朝廷吏治腐败,富者田连阡陌,穷人无立锥之地,将近200年的统治使得土地兼并、贫富两极分化等社会矛盾积重难返,挣扎在死亡边缘的赤贫流民在宗教的组织下终于以黄巾起义的方式爆发出对东汉朝廷的极度不满。为扑灭农民暴动的浪潮,朝廷不得不放权给地方州郡,允许各地自行招兵买马,镇压辖区内的黄巾军。起义被扑灭后,大大小小的地方实力派军阀割据的格局也不可避免得形成了。但在东汉中央政府尚能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朝廷明面上还是能在不同程度上平衡着全国,大汉天子的名分在手,帝国也不至于明着乱出格。

大将军何进的被杀打破了帝国吹弹可破的脆弱平衡,中央政府的自乱阵脚让各地的实力派军阀看清了帝国的虚弱不堪,纷纷开始打起了心里的小算盘,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的就是西北大军阀董卓。霸洛阳、废少帝、杀公卿,董胖子一番胡作非为的折腾更是加剧了帝国政治局势的崩塌,帝国对地方残存的约束力至此损失殆尽,皇帝成了各路军阀玩“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游戏的工具。地方军阀撕破脸明着玩攻城夺地,汉末三国的乱世混战模式正式启动。


竹山清溪涧


确切来说,并不是何进的死导致的天下大乱,祸患的根源早在之前就已经埋下了,何进的死不过是将其引爆,导致天下大乱的爆发,开启了格局纷争的汉末三国时期。

东汉的建立,其实跟农民起义没太大关系,农民起义军不过是将新朝摧毁而已,在建立东汉的过程中,刘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官僚地主阶层,虽然东汉的前几位君主极力打压,但随着时间的推演,官僚基层还是越来越强大。

从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刘肇开始,东汉就形成了诡异的“幼帝继位”的传统,而在其背后,则是外戚与宦官交替掌权、相互夺权的循环。

小皇帝年龄太小,只得依靠太后,太后需要靠娘家人站稳脚步,于是就形成了外戚势力,等到小皇帝长大,不甘心当傀儡,就要寻思夺权,谁最可靠呢?自然是身边的宦官。

等皇帝依靠宦官灭了外戚之后,宦官又开始专权。没过几年,皇帝死了,皇后为了掌权,故意挑选幼帝,新皇帝继位,太后再次临朝,外戚再次得势......

这个循环到了东汉末年,再次落实到汉灵帝身上。

幼帝即位的必需因素是前任皇帝短命,要么没儿子要么儿子太小,汉灵帝之前的汉桓帝就是无后,于是窦皇后挑选年仅11岁的汉灵帝即位,从此外戚窦武把持朝政。

窦武等人密谋铲除宦官,但却被宦官势力先下手了,窦氏被灭族,宦官掌权,这些宦官的首脑,就是众所周知的“十常侍。”

昏君乱世

汉灵帝执政初期,偏远地区叛乱频繁,但均被卢植、臧旻等人平定,所以汉灵帝认为天下稳如泰山,不需操心国事,于是安心享乐,鲜问政事。

实际上,此时的东汉已经暗流涌动,在官僚和地方豪强的压制下,各地都是民不聊生,一有风吹草动,很可能引爆全场。

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天下八州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州郡失守,朝廷震动。

当然,其实这些起义军很菜,至年底,就被皇甫嵩等人率领的官军剿灭。但这么一闹,汉朝是消停不了了。

凉州的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很快起兵叛乱。汉军前去平叛,但却失败了,叛军越发壮大。接着幽州也发生叛乱,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全部被杀。

此起彼伏的叛乱,终于让汉灵帝从享乐中走出来,着手处理平叛事宜。


何进:屠夫与国舅

何进字遂高,出身低贱寒微,职业是屠夫,干的是脏活累活,自然不受人尊敬。不过谁让人家有一个好妹妹呢,靠着姿色被选进宫,又被汉灵帝宠幸,生下了皇长子刘辩,顿时,何氏飞上枝头变凤凰,何进也由屠户变成为国舅。

这位国舅的官职随着妹妹地位的上升而水涨船高,在黄巾之乱中,何进被任命为大将军,坐镇洛阳,指挥皇甫嵩、卢植、董卓等人招讨征伐黄巾军,以军功封慎侯。

但黄巾军被平定后,何进却迟迟不肯交出兵权。为此,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心腹宦官蹇硕为主帅,袁绍、曹操等人为辅,制约何进的军权。

宦官和外戚:最后的碰撞

汉灵帝死后,汉少帝刘辩继位,何氏外戚把持朝政。跟窦武一样,为了扩大权力,何进打算做掉宦官,虽然他自己手里就有兵权,但他为了保险起见,还去叫董卓来给自己助阵!

结果宦官先下手为强,干掉了何进,但袁绍等人还在,何进手底下的兵也还在,大家一闹,就冲进宫去杀宦官。

外戚和宦官两败俱伤的同时,很没存在感的中央官员也被损得七七八八,中央成了空架子,接下来,是地方豪强的时代。

但地方豪强不止一家,汉末三国无数权谋家野心家纷纷登场,天下就此大乱。


平沙趣说历史


何进是个悲剧人物,背了好多锅。分析一个人物要结合他所在的时代和环境。

1何进第一次露面是黄巾起义,被封为大将军。对付黄巾军。最后取得胜利,作为中央决策机关,体现了一定的能力。

2汉灵帝为了削弱他的兵权,成立西园八校尉,他对此没有什么动作。

3汉灵帝死后,他妹妹的儿子刘辨继位,这个时候,考验他政治水平的时候到了。

4翻开东晋的历史,我们知道,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是东汉的一大特色。汉灵帝在的时候,宦官得势,汉灵帝死了,何进有得势的条件。

5这个时候,何进的盟友士族站了出来,要诛杀宦官。

6士族又是东汉时期崛起的又一大政治力量。在汉灵帝时遭到打压,黄巾起义时,何进建议为了对抗黄巾军,重新启用士族。士族暂时与何进结盟。

7看看何进的家势,一个屠夫。属于寒族中的寒族。如果不是妹妹当了皇后,皇太后,他一辈子也当不了大将军。根据当时的情况,士族只可能与他暂时联盟,不可能投靠他。

8何进知道这点,当时最好的政治局面是维持外戚,宦官,士族的平衡。外戚暂时得势,宦官不可能与士族结盟,这样何进就可以稳稳的把控局面,从中取利。

9但是士族不会甘心就这么当外戚的附庸,所以拼命劝何进杀宦官。何进不傻,知道宦官死了,士族下个目标就是他,他搞不定士族,所以百般推脱。还拿出了何皇后来。

10但宦官不这么想,他们一直以为何进要杀他们。

11士族后来又出了一个主意,遭四方军事力量进京,震慑太后和宦官。这就引入了第四方力量。局势更加复杂。何进当时想的可能是让军方,宦官,士族三方争斗,他从中取利。

12但他没有这样的政治智慧,宦官却一直以为是何进要杀他,于是先下手为强。

13何进一死,士族以此为名,屠杀宦官。地方军代表进驻京城,政变的红利被地方军队势力窃取。

14宦官与外戚同归于尽,这时候权利出现了真空。士族与地方军阀势力开始争权。

15士族推选的代表人物袁绍太蠢,在占有大好优势的情况下输给了地方军阀势力代表董卓。

16董卓又干掉了其他地方势力如丁原等,彻底掌握大权。

17士族不服气,于是有了18路诸侯讨伐董卓。

18这个事情的关键就在于原有的政治平衡被打破,而且是同归于尽。新的势力在夺取权利的时候采取了军事这种最血腥的方式,而且从中央到地方都卷进去了,天下就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