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有很多武術大師,為何沒在抗戰中殺幾個日軍?金庸曾說出答案

武術,是軍事戰爭的一種傳承技術,經常練習即可強身健體,亦可抵擋敵人進攻。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生存技能,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到了民國,更是湧現出了一大批武術大師,像孫祿堂、李堯臣等等。

他們個個身懷絕技、飛簷走壁,還經常在擂臺上痛揍東洋和西洋的高手。然而也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明民國有很多武術大師,為何沒在抗戰中殺幾個日軍?金庸曾說出答案。先聲明一點,民國的武術大師,並不像今天那些所謂的大師一樣,全是花架子。

民國有很多武術大師,為何沒在抗戰中殺幾個日軍?金庸曾說出答案

他們都是有真本事的人,都是一招一式常年累月苦練出來的,譬如形意拳,光一個站樁就得練一輩子;練扎大槍,每天都得空扎500下,2年後才開始學下一個技法。正因為這樣,他們的單兵實戰和格鬥能力都非常的強悍。論單打獨鬥,民國武術大師絕不會輸給任何一國的人。

抗戰期間,日本柔道、劍道名家澤井健一在北京與大成拳創始人王薌齋比武,三試三敗。澤井健一心悅誠服拜師學藝,回到日本後創立“太氣拳”,其門下弟子多達30萬,被譽為“日本第一拳術。”再者說,倘若民國武術大師是花架子,那些軍閥和豪門也不會重金聘請他們當武術教練。

民國有很多武術大師,為何沒在抗戰中殺幾個日軍?金庸曾說出答案

眾所周知,社會進入近代後,科技武器是決定戰爭勝利的最重要因素,像民國武術大師單純的單兵作戰幾乎毫無用武之地。因此面對戰爭時,他們有心無力。譬如抗戰期間,曾任孫中山保鏢的杜心五,親眼看到日軍坦克輾死3箇中國孩子後,也只能“痛哭”了事,因為他根本無法與坦克和槍炮做鬥爭。

再者說,抗戰打的都是集團戰,是現代化武器與眾多人數相結合的戰爭,即使你武術再怎麼高強,單憑個人也殺不了幾個日軍。關於這一點,金庸也在他的小說《天龍八部》中,借喬峰的嘴巴說出了答案:

民國有很多武術大師,為何沒在抗戰中殺幾個日軍?金庸曾說出答案

“這般惡鬥,我生平從未見過。一個人任你武功天下無敵,到了這千萬馬之中,卻也全無用處,最多也不過自保性命而已。這等大軍交戰,武林中的群毆比武與之相較,那是不可同日語了。”

​民國武術大師雖然沒在戰場上殺過日軍,卻也為抗戰出過力。他們往往會跑去軍隊,傳授戰士們格鬥技巧,讓他們學習好後在戰場上更好的殺敵。(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