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崇祯换成李世民,大明朝会如何发展?

lemoncai


类似的问题很多,假如我换一个问法:一个厉害角色就能改变一个历史环境吗?恐怕答案就出来了——即便李世民代替崇祯,大明该往还得亡,最多苟延残喘拖些日子罢了!

我们承认李世民的伟大,也看到崇祯固有的缺陷,但李世民不是神,崇祯也不是魔,只是李世民的优点更多,缺点被掩盖了,所谓“一白遮三丑”。崇祯很不幸成了亡国之君,人们看到的除了缺点就是毛病。

我们再换个角度,假如以崇祯代替李世民,大唐会被崇祯搞垮吗?是不是您会觉得很好笑?

其实这是一个历史观问题,即无论什么人,他都永远摆脱不了历史环境的束缚,成功者是环境成就了他,失败者是环境不给他机会,一个人可以局部影响,甚至改变历史,但他不可能凭空造就一段历史。

再退一万步,细细“假如”一下,假如李世民是崇祯,他能不能一朝把朝堂上那些“亡国之臣”都赶尽杀绝?他又能不能把地方上那些贪官污吏全部绳之以法?他又能不能改变党争的局面?他能不能变出堆成山的粮食,让李自成们老老实实回家抱儿子?他能不能让虎视眈眈的八旗军变成可爱的小绵羊?他又能不能让天下人立刻人心大变?

这些就是晚明积重难返的历史环境,李世民可以在李源的基础上继往开来,不代表他同样能玩转没落的世道。

同样,假如崇祯身处“人和万事兴”的大唐初年,以他的勤勉,谁敢说他就不能创造另一个盛世?

所以,无论什么人都不要违逆历史环境,你成功了,除了你自身的因素,关键是环境造就了你。你失败了,也不要气馁,是你生不逢时,或者你的行为不符合时代潮流,改变并平静地生活,也许这就是历史赋予你的使命!

寻根拜祖


如果明朝末年换成崇祯皇帝换成李世民一类的性格,来治理摇摇欲坠的明王朝。如果历史可以假设,那我们就来假设一下。

唐太宗李世民是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对外也是唐太宗采取了全面扩张的策略,可以说奠定了唐朝300年的江山。明朝崇祯时期,这个国家机器已经运行了二百多年,崇祯十七岁登基,就算是换成李世民也是一位不够成熟的政治家,崇祯也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只不过是时代造就了,个人是不能改变历史进程的,可以暂缓历史进程就不错了。明朝末年可以说政治、经济、军事上已经腐朽不堪,纵使唐太宗来治理此时的明朝,也基本上无济于事,最多只会延缓明朝的衰老,这也是古代王朝的一个规律。这其中原因很多,什么内部的党争啦、明军武器装备虽优良但是质量不可靠、崇祯皇帝的指挥不当等等。

那就从根本原因说起,利益分配问题,如果换成李世民能够解决吗?因为闹饥荒陕西的农民才起义,唐太宗当然理解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大道理。可是怎样解决呢?这个问题一直到明朝末年都没有根治,是缺少精兵强将吗?开始有洪承畴、猛将曹文诏、悍将左良玉。是缺少好的皇帝吗?皇帝当然统筹全局,当初明军河南包围了农民军各路牛鬼蛇神,关键时刻曹文诏被调走支援大同,因为外患后金的进攻,可以说很多次关键时刻都是功败垂成。

如果唐太宗在世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为人口多,粮食少,造反还是会有的,杀一个李自成还会有张自成、刘自成。就算李世民妥协了,封李自成为陕西王,让他在那瞎折腾,一起来对抗后金,李自成还是会要钱、要粮为借口。退缩造成的结果只会变本加厉、尾大不掉。

“崇祯并不是一位亡国之君,却生错了时代。”无论换成哪路神仙、内忧外患,这个动乱的年代都不好平衡各方势力,只能击鼓传花,看运气了!





博陵牛仔


我思来想去,以李二的性格和大局观来看,他可能会果断抛弃大明这条破船,然后重新收拾山河。



想来李二很有可能这么干。

首先,上位之后,不着急对付魏忠贤,也不着急对付高迎祥李自成、以及关外的鞑子,先了解自己得班底情况再说。

一方面先挖掘人才,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寻求潜在的合作者(从文官集团中找),利用魏忠贤和文臣之间的斗争,暂时平衡朝堂势力,发展自己的支持自己改革的力量。

李二估计会先让文臣和卫所军一波一波去填流贼和东虏的大坑,然后对于朝堂诸君的表现,好的口头表扬,虚职款待、做得差的,不闻不问,各自安好。战死掉的、殉国的安抚,表彰。



如此闷头发展十几年,有了新的“天策府”班底,再“天策府”班底下打造一只强军,震慑京中诸势力,然后开始改革。

税制改革:废掉三饷、在江南逐步试点开商税矿税,当然这个过程会以新班底逐步代替旧朝臣后慢慢进行。但这个改革阻力还是比较大,强制推行,江南一定大乱。但改革只是一个步骤,成功不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革新吏治的借口。

军制改革:以保卫国家驱除流寇,抗击东虏为理由,召集全国十分之八的人卫所战兵集结。这些举军队没有战斗力,也不需要开工资,正好拿出来一次性消耗掉,不愿意上战场直接反了,也无所谓,正好有理由开刀。



通过这两项改革,整个大明朝估计处于烈火烹油的状态,各地烽烟不断,不愿被李世民给消耗的卫所军头造反,但战斗力有限,不愿意被李世民利用的关宁军阀,估计要在李自成和李闯之间两头下注。被税制改革坑惨了的官僚们,估计也要出来跳脚。

这时候就是李二开始发挥他军事才能的时候了,把所有潜在的敌人全部逼到明面上来,然后让他们各自为战,分化瓦解,一个一个逐一击破,再重塑帝国辉煌。

这是我想象中的李世民,或许会这样做吧。换了我自己,我也会选择这条路。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大家讨论交流,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顺手点个赞,关注也是极好的。


历史青年折缘


李家二小子,是一个听着打仗就热血沸腾的人,他治国一般,打仗的水平可是超一流。战略战术俱佳,善于打歼灭战,不给对手喘息疗伤的时间。真要是碰上李家二小子,多尔衮和皇太极凶多吉少,能保住东北一隅就算是万幸。

而且,治国以何为重,抓住主要矛盾是最关键的。明朝后期的主要矛盾就是缺钱。是朝廷缺钱,不是大明朝内部没有钱。钱都在官僚仕绅手里。看准了这个问题,剩下的就是决心。李二小子同样不缺决心。问题其实不难解决,让仕绅们多出点血而已。仕绅们都很乖,出点血又不会伤筋动骨,想必都会乖乖地出了。

打仗和治国,都需要人才。明朝后期人才辈出,李二小子天生知人善任,所以,假设李二小子处在崇祯的位置上,结果想必是这样的:打仗李二亲自出马,治国委托给几个能吏良相。


莫遇559


换成李世民的个性,对付李自成和张献忠基本就是亲征了,关外肯定先守的,攘外必先安内嘛,带着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等把李自成他们一波就完事了。毕竟亲征是展示皇帝决心的部将不敢糊弄。接下来估计对关外还是以防御为主毕竟需要休养生息,打仗需要钱的嘛,等国库充盈了,也会亲征的。内政方面,没水平的大臣会靠边的,百姓税负不会高到百姓活不下去的。哦对了,魏忠贤必死的,毕竟是收人心的买卖,没理由不做。



山中茅店


这个题目将明亡的责任归咎于崇祯皇帝一人,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首先,前朝积弊已久,有几种说法比较流行,“明亡于天启”更夸张的“明亡于万历”,这些都说明了一点,明朝灭亡是因为朝政的长期腐朽、紊乱的必然结局。

明朝的内部斗争,无论宦官集团还是东林党,无视国家利益,重视集团的小利益,只求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崇祯皇帝四处筹钱而不得,李自成在北京一个月追赃榨取7000多万两,一路占领各地王府财富也在4000万两以上)

明末,饥荒成为普遍现象,人民吃不饱当然要造反,明朝也恰恰亡于农民起义军。

而且明朝的藩王制度,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国库空虚。崇祯15年财政总收入只有400万两,内忧外患,打仗打的是钱粮兵马,打的是白花花的银子,这些钱根本就不够!

崇祯在继位之初,也是励精图治,铲除魏忠贤的奸臣集团,放手任选贤能,明朝一度气象一新,然而呕心沥血,苦心孤诣下,还是难阻明朝的大厦之倾!

所以明亡是历史的必然,不是某一个人能改变这个历史结局的!


小华视角看世界


为啥说李世民?不论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恐怕都能力挽狂澜于危难。恐怕就是朱棣都可以。其实崇祯运气为实不错!在文官带兵的大环境下当代居然涌出来许许多多旷世奇才!!!孙承宗,袁崇焕,孙传庭,洪成酬每一个都才堪大用,……崇祯多疑,最擅长自毁长城!刚愎自用!一个都抓不住!!!


剋勀


问的都是什么辣鸡问题,你咋不说明军都装备AK47



林正我


如果换成李世民早开创了大明盛世根本就不会落个身死国灭的悲哀结局。


小龙女55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