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当时真的以为自己可以灭掉大明吗?

修史小熊猫


别以为日本人真的是铁板一块,非常团结。

具体而言,日本人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党同伐异。

而且手段非常狠辣。

丰臣秀吉成为关白,太阁的时间,他只是名义上结束战国,拥有支配臣服于他的大名。

那些未被其实质攻打下来的大名,实力犹存,只要力量发生消长,支配力便会被动摇。

特别是毛利,德川和其余鞭长莫及所在。

况且保持威慑力是需要维持自已手头的力量压得住那些尚未真正统治的大名。

和平时期,这股力量就是难以承担的负担,因此需要战争,更重要的是通过战争消减那些大名的力量。

高丽王朝是最佳的目标。

当然啦,仅仅是高丽或许还不够引发最大的渴望与贪婪,所以丰臣秀吉就摆出了地球仪,高丽-大明-全世界。

他没疯,只是命不长,最后的胜利成果叫德川家康给收割了。


鸿哥iouyh福小铺


答案:丰臣秀吉当年确实认为可以灭掉大明,自己要渡海驻扎浙江宁波,还要准备迁都北京。

毋庸置疑,我看很多朋友回答了这个问题,分析都比较到位。不过,答案中还缺日本视角的回答,那么就让小编“子屠龙”用日本的史料来补充一下。

丰臣秀吉在初步压制列岛的大名后,他干了一件事情,就是在全国各地进行“检地”,把岛内的土地算算清楚、人口数统计清楚。接着,他还处了几项措施,比如推行“乐市乐座”发展商业、颁布“刀狩令”收缴私人武器维持治安、推行“兵农分离”建立战力更强的职业军队。这些措施大大增强了丰城秀吉的专制能力。

“检地”完成后,丰臣秀吉突发命令,要出兵朝鲜。其实,早在1578年就已经有端倪,丰臣秀吉曾感叹“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夙愿。”

1592年4月,日军在釜山登陆。了解历史的朋友都清楚,朝鲜军队不堪一击,几乎弄得亡国。朝鲜国王频频派出使节请大明出兵帮助。

接下来就是重点。丰臣秀吉不断地收到朝鲜战争的捷报,不禁心花怒放,为自己的判断力叫好。

根据日本史料记载,当时丰臣秀吉已经开始准备下一步工作,看部署安排真没把大明放在眼里:

1、丰臣秀吉要亲自渡海驻宁波府,指挥军队北上攻取北京,然后迁都北京。

2、丰臣秀吉让养子丰臣秀次做北京的长官,把北京附近的10个县作为天皇的领地。

3、丰臣秀吉还有这样的打算,如果能很快的稳定中国局势,他下一步的目标是准备进军天竺(印度)

以上就是万历皇帝还没有派兵与日军作战之前的情况,丰臣秀吉发动朝鲜战争是真的有准备跟明朝干一架,而且自以为干的过明朝。


子屠龙


丰臣秀吉一向认为:日本可灭亡大明,灭亡印度,称霸亚洲,丰臣秀吉可说蜜汁自信,以为这些完全能实现。他还打算让天皇迁都到北京,自己到苏杭养老,笑死我了。这事也不完全是丰臣秀吉过份狂妄自大,有事实根据的。

史书记载,明朝嘉靖帝时,也是丰臣秀吉生活的年代,几十个日本浪人从福建登陆,一路烧杀抢掠,明军大惊,全面围堵追杀,浪人杀到南京城下,明军才消灭大部分,剩下几人逃脱了,明军伤亡几千人,这事是真的。所谓的戚继光灭倭寇,其实大部分倭寇是明朝江南的奸商和海盗,比如王直等。真正的倭寇不过奸商们请的日本🇯🇵浪人,不是武士,丰臣秀吉听说此事后,询问了参加战役的浪人,从此彻底瞧不起明军的战斗力。

嘉靖时,政治腐败,严嵩奸相误国,蒙古打到北京城下烧杀抢掠,明军躲在北京城墙里大气不敢出。丰臣秀吉认识的大明是嘉靖帝时候。

谁知嘉靖死后,张居正强腕治国,北方用李成梁,戚继光打蒙古,驯练了一支百战百胜的关宁铁骑。到了万历皇帝亲政后,丰臣秀吉打朝鲜时,朝鲜不到一个月灭亡了,国王逃到大明境内了,日军更加狂妄了,认为打明朝分分钟的事。可是此时的明朝已经不是嘉靖在位时了,张居正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强军富民,大明已经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万历皇帝此时也不昏庸,还很英明神武,他指挥正确,让李如松带领关宁铁骑迅速出兵,帮助朝鲜打日军。碰到李如松的关宁铁骑后,丰臣秀吉才真正碰到强大对手,彻底被李如松打蒙圈了,为以后丰臣政权的覆灭埋下伏笔。



俺二师兄


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万历朝鲜战争——他叫嚣着以朝鲜为跳板,灭掉明国。甚至还计划了搬家搬到宁波去,让天皇住到北京。算是也想过上一把当中国人的瘾。

秀吉以一介布衣平民跃升众多的诸侯贵族之上,几乎就是日本版的朱元璋,所以他对大明的兴趣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他确实对大明和当时的中国也怀着深深的自卑感,正是因为这种自卑让他有心攻击明朝,让自己成为中国人,从而建立起前无古人的丰功伟业

这是他对国内看不起自己的人的一个有力的回击。

只是这群历经国内战争淬炼,战斗力百炼成精的日虽然击败了长期靠着老大大明保护的朝鲜人,却没想到,明朝仅仅派出四万人,就让自己的中国梦彻底破灭了。

在朝鲜人撕心裂肺的喊出与其死于贼手,毋宁死在父母之国。这句话之后,大明开始出兵。

此时的大明国内也是十分不安稳的,河洮之变爆发,播州叛乱,宁夏叛乱,自己过的也不好,但是为了保护藩国,还是出兵了,因为万历认为日本,这看似蕞尔小邦,倘若放任不管,必定心腹大患。其中道理,正如万历皇帝原话:无遗他日疆患!

如果清朝末年的那位圣母皇太后有万历皇帝三分之一的眼光,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耻辱了。

朝鲜一战,四万明军战胜十五万日军,丰臣秀吉的大陆梦彻底破灭,从此以后,日本这个岛国上的人们,又过了数百年,才敢踏上中华大地的领土。


关河南望


丰臣秀吉,这个名字大家听起来可能很陌生,所以先给大家科普下,丰臣秀吉是日本古代战国的政治家,是织田信长的接班人。他结束了战国乱世,完成日本的再统一,相当于与我国的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我觉得他很有可能举得自己能灭掉大明。为什么呢?我来说下原因:

丰臣秀吉这个人从他出生开始就被大家叫做猴子。童年的丰臣秀吉遭到后附的虐待,被轰出家里,之后就去了别人家里做了提鞋的仆人,在之后就到了当时的很有潜力的织田信长的家里做仆,本身这样的遭遇的他应该是没有任何的出路的,但是他的人生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他是织田信长的一个提鞋工,虽然是提鞋工,他的对象是织田信长,他十分懂得哄人开心。织田信长就重视了他,之后织田信长在战争中开了胜战,丰臣秀吉也升了职,做了杂物采购官,之后他自荐成为了营缮官,后来又与浅野又左卫门长胜的养女结婚。他的人生开始了新的一刻。

在1566年的时候,织田信长攻打斋藤氏是,他的工作就是墨保建筑堡垒,就是这次的大战,丰臣秀吉立了大功,他就成为了织田信长麾下的一名大将。之后织田信长死了,就是因为他死了,丰臣秀吉开始了他的野心。


他在日本战国时先后取代了织田家族,又让德川家族,柴田家族臣服于他,所以说他的军事能力十分厉害。此时的他的心里面肯定是在想着自己的本事这么厉害,所以就一直打,等把日本国内打赢了,就开始考虑去打其它地方了。而且他在对抗朝鲜的时候,很快就把朝鲜打怕了,这时朝鲜就向明朝请求救援。

那时候的朝鲜可以说是明朝的小弟,自己的小弟被人打了,作为大哥就要去帮忙呀,所以明朝出兵支援朝鲜。之后在明朝的军队打了几战就开始了议和。他觉得自己的势力很厉害了,而且在议和对方不接受己方的建议,他觉得自己打得赢,不服就在打咯。


他的人生很传奇,从被后父赶出家门,到之后一步一步走到这个位置,十分不容易。他跟明朝的朱元璋有得一比,朱元璋也是做过和尚,之后加入明教,通过多场战斗他也成为了后来明朝的开国皇帝。而且考虑当时日本等级森严的制度,他的难度还要比朱元璋要难,俗话有个成语,居功自傲,这时的他的自信心已经变成了自负。他很有可能觉得自己能够打赢明朝。


WarOH协虎


丰臣秀吉的确是日本杰出的实干家和战略家,但可惜他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明朝。

公元1590年,五十三岁的丰臣秀吉发动小田原之战,灭后北条氏,基本上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完成了日本国内的统一。日本国在丰臣秀吉的尽心治理下,没过几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军队军力也得到了空前的壮大,得意满满的丰臣秀吉似乎壮志未酬,就萌生出来了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统一亚洲,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帝国。这句话好像在哪儿听过,有点类似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理念,看来日本人的侵略意识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哈。



这个想法今天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按照当时亚洲的政局形势和日本的长远战略发展来看,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丰臣秀吉准备先攻取朝鲜,以朝鲜半岛作为跳板从东北进军拿下明朝政权,然后定都宁波,以中国为中心向南沙群岛扩张吃掉印度,实现自己亚洲帝王的美梦。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来看,朝鲜李氏王朝是块软柿子,政治形势混乱且军力疲弱。明王朝的统治者也久不上朝,而且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国内农民运动不断,两国都在走下坡路,他认为日本的机会来了。

丰臣秀吉敢想就敢干,果然丰臣秀吉排遣九个军团,十四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开往朝鲜战场,朝鲜首当其冲受到了日本的侵略。

朝鲜原本是信心满满想教训日本这个狂妄之徒的,结果第一战就派遣了上百艘“明朝翻版”的朝鲜战船,结果却被日本水师无情吊打,朝鲜屡战屡败,皇帝都跑出了国都平壤(朝鲜那么小逃出平壤还能跑哪去呢)于是决定抓上明王朝这棵救命稻草。

万历虽然昏聩,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明晓的,于是不顾朝堂上群臣的猜疑,急匆匆的集结军队向朝鲜进发,尽管战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明军的战斗力也没有洪武、永乐时期那么强盛,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朝的水师真的还是挺牛的,水军这一优良传统继承的不错,不愧是朱元璋当年和陈友谅在鄱阳湖水战中用命换来的教训,牛到连令丰臣秀吉想不到。



丰臣秀吉肯定是认为自己可以灭掉大明的,否则也不会口出狂言统一亚洲想,这场战役也足足打了七年,最终丰臣秀吉含恨而亡,日军全线崩溃,战争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这一战把明朝国也库陷入了财政赤字,百姓生活艰难,造成阶级矛盾尖锐,战争为三国人民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参考文献:《明史》、《平寇志》


纳兰谈史


在1590年代初期,事实上日本人对明朝军事实力的了解极其肤浅,是被相当多错误的情报误导的。例如丰臣秀吉,他和一些侵略过明朝的海盗交流后,错误地认为“唐畏倭如虎”,他攻打明朝可以所向披靡,这是被错误的情报所误导。在后来下发给诸大名的朱印状中,就认为明朝如同处女,日本攻打明朝犹如一座大山压在处女的身上,极其嚣张。

1592年,侵略朝鲜的日军渡海以后,安艺国的大名毛利辉元,在寄送回日本的书信中,对明朝的军事实力还是丝毫没有认知,甚至认为明朝的军事能力连朝鲜都比不过。正是由于当时日本的最高决策者,下至地方大名,都对明朝的实力没有清醒的认识,所以才错误地产生了可以灭亡明朝的幻想。

但在1592年7月,明朝第一次出兵朝鲜以后,和日军开始有了军事接触,在平壤的日军先锋小西行长刚一交手,就被明军打怕了(这一战实际上是明军对敌情掌握不充分而战败,但日军对明军惊人的战斗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月以后,小西行长和其他在朝鲜的日本大名集中在朝鲜首都开会,小西行长直接说我们不是大明人的对手,大明人太强大了。其他日本大名听了小西行长的话,就很震惊、害怕,仗也不想打了,只想放弃已经打下的城,撤退到最靠近日本的朝鲜釜山浦,为撤退回日本做准备。

在日军没有和明军接触过的情况之下,日本人充满了幻想,认为打明朝就像欺负一个处女,明朝连朝鲜都不如。但是和明军接触以后,即便是在明军打了败仗的前提下,日本人也被吓出了明军恐惧症,想着要跑路了。这不过这个想法违背丰臣秀吉的本人意愿,所以日本大名也只能自己想想。

仗打到1598年,丰臣秀吉自己也明白自己打不下去了,这时候丰臣秀吉已经清醒了,而日本在朝鲜剩下的城也不多了。在这个时候,丰臣秀吉亲自下令撤守日军占据的朝鲜梁山城、加德岛城,他已经感觉力不从心了。在他死亡之前的几个月,丰臣秀吉又下令侵略朝鲜的日军总大将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撤回日本,只留下一部分军队继续在朝鲜,他已经明白自己的野心不可能实现了。据《征韩录》记载,丰臣秀吉临死前,惦记着朝鲜撤军的事情,明白是彻底没有希望打下朝鲜,更别说明朝了……

丰臣秀吉的认知就是这样,在没有和明军实际接触之前,他认为对方很羸弱,很好欺负。但和对方接触以后,种种现实打击,让他明白了自己是很渺小的,征服明朝是不可能的,思想认识完全发生了变化。


老好人一生行善


大明算什么?丰臣秀吉当时的理想是征服中国,占领印度,称霸亚洲,建立亚洲大帝国。

我们现在可能觉得丰臣秀吉的这种想法有些荒唐。但是在丰臣秀吉看来,这样的目标未必不能达到。甚至可以说,一定能够达到。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丰臣秀吉从一个最底层的浪人开始,一路打拼,到最后实现统一全日本,身任最高统帅(关白),这让他有足够的自信。

(丰臣秀吉剧照)

从个人经历来看,丰臣秀吉小时候受后父虐待,被撵出大门,后来去给人家担任提鞋的仆人,此后到织田信长家混饭吃,后来成为织田信长东征西讨的一员大将。最后当织田信长被部下谋害后,他利用自己出众的作战能力,和出色的外交手段,取代了织田家族,臣服了德川家族、柴田家族等一众大军阀,最后又征服了四国,统一了日本,成为关白,这简直就是人生奇迹。有这种人生奇迹的人,在他的心中,肯定是觉得天下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因此,征服中国称霸亚洲,那也是能够实现的。

从日本历史来看。日本战国时代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历史,其中各大家族之间杀伐吞并,有多少大名(各大家族之首,相当于中国的诸侯王)雄心勃勃想要统一,最后又败下阵来,不得不切腹自杀。谁也没有实现统一的目标,而丰臣秀吉实现了。他改变了日本的历史,他就如同中国的秦始皇。既然丰臣秀吉觉得他可以改变日本的历史,他当然觉得可以改变朝鲜的、明朝的,乃至亚洲的历史。

第二,从中日交战史来看,丰臣秀吉也有足够的自信。

虽说中日第一次在唐朝初年的交战,日本失败了。但是此后有两次交战,让丰臣秀吉认为,打败明朝并非不可能。

(万历援朝战争图片)

一是元朝忽必烈曾两次进攻日本,但是都以失败告终。要知道,能够打败世界的成吉思汗家族,竟然都打不赢日本,日本在世界上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二是明朝曾在沿海和日本进行过多年的小规模战争。虽然在以戚继光为首的明朝将领的带领下,战胜了日本。但参与作战的日本人,不过是一些日本浪人,日本商人,差不多相当于海盗,而且规模并不是很大。但就算这样,也让明朝很伤头皮。丰臣秀吉认为,如果日本举全国之力来和明朝决战,明朝还会是对手吗?

第三,明朝和朝鲜多年不打仗,朝政腐败,不是久经沙场的日本军队的对手。

当时朝鲜的国王李昖政权,重文轻武,战备松弛,将士多年不知兵,完全缺乏打仗的历练。这一点,丰臣秀吉是看得很清楚的。

明朝的情况,和日本差不多,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朝中文官集团忙于勾心斗角,边境上建州女真蠢蠢欲动,但是还未发生战争。可以说,一切都处在风雷震动之际。丰臣秀吉认为,只要他振臂一呼,明朝江山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第四,日本最低的目标,至少是可以拿下朝鲜,并以朝鲜为跳板,谋夺明朝。

就算一时半会儿打不败明朝,一战而获得朝鲜,是一定的。只要日本获得了朝鲜,再把朝鲜这块根据地巩固下来,然后以此为跳板,攻打明朝,也是容易的。所以我们看见,当丰臣秀吉带着20万兵力,一个月之类占领朝鲜大部分城市以后,他都迫不及待地想迁都到朝鲜了。他想以朝鲜为根据地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明朝与日本大战图片)

但是,丰臣秀吉实在是小看了明朝版图究竟有多大,其经济实力究竟有多雄厚,其军事实力究竟有多强大。丰臣秀吉对这些,基本上没什么概念。以至于明朝只是出动了7万兵力,自带粮食,都打赢了这场战,并且丰臣秀吉的江山,也像秦始皇的江山一样,二世而亡,日本进入了另一个时代:德川幕府时代。


张生全精彩历史


1592年4月,丰臣派16万陆战大军加上9000水师,浩浩荡荡渡海驶往朝鲜半岛。朝鲜史上有名的“文禄之战”揭开序幕。日军志在必得,加上人数、武器、战力相较朝军均占优,因此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边倒的绝对优势,不到一月便攻陷其国都王京城(汉城,后改首尔),并驱逐了朝鲜国王李昖(音:焰)。

被逐出王京的李昖自感单靠朝鲜的羸弱之兵无力拒日,于是请求宗主国大明派兵援朝。此时正值明万历帝在位时期,国力、军力早已大不如前,但处于衰落期的明朝还是派名将李如松率4万余水陆大军开赴朝鲜半岛支援自己的藩属国。

1593年1月,明提督李如松指挥两国联军击败日军悍将小西行长,一举收复平壤。但在之后的碧蹄馆战役中,明军因地理陌生、准备不足加上对敌情估计不够,惜败于日军名将小早川隆景与立花茂宗之手。万幸的是,随后日将宇喜多秀家率军围攻幸州城时,被朝鲜名将权栗反击得手,日军被打得大败亏输。明朝援军在李如松的指挥下,不断偷袭日军运粮队伍,缺衣少食的日军无奈退守釜山。紧接着,朝鲜水军在名将李舜臣的指挥下几次击退了日本水师, 日本在水陆大军皆受挫且后继无援的窘困下被迫与明朝议和。

1595年,历时数年的“文禄之役” 结束。中、朝联军取得完胜。

两年后的1597年,丰臣秀吉第二次派遣14万水陆大军,再次放肆侵入朝鲜半岛,“庆长战役”爆发。日军忌惮朝鲜水军统领李舜臣的剽悍善战,于是使出反间计,鲜王李昖果然中计,将李舜臣解职外放。这年2月,面对凶悍的日军,朝鲜军队力战不支,再次向宗主国大明发出了求救信号。这次,明朝又先后派出了8万余精锐部队为小弟撑腰,可谓不惜血本、尽遣精锐。

明军开赴朝鲜不久,虎将李如松即战殁。明军在另一员名将麻贵的率领下在蔚山一带与日军悍将加藤清正展开激战。朝鲜水师在庆长战役爆发之初就被日军重创,舰船被焚毁、击沉甚多,迫使朝鲜主李昖再次启用智勇双全的李舜臣。李舜臣果然有些能耐,他筚路蓝缕地恢复了朝鲜水军的破损战舰,并迅速恢复战力,在鸣梁海战中击败日军统帅来岛通宗,一举扭转了之前的海上颓势。

明朝军队则抓住有利时机大举反攻,日军节节败退。1598年盛夏,就在两军对峙之时 ,日本列岛一代霸主丰臣秀吉(日本人尊称其为太和秀吉)病逝于京都伏见城。侵朝日军在宗藩五大阁老的命令下开始缓缓登舰撤退。明、鲜水军联手在鸣梁海战中截击撤退的日本舰船,并大败日军。但朝鲜名将李舜臣的座舰却遭日军骁将立花茂宗、岛津义弘的巨舰夹击而罹难。日军大部分侥幸成功退回国内,“庆长战役” 结束。由丰臣秀吉亲手策动的“文禄、庆长”两次欲通过征服朝鲜后“假道伐明”的侵略战争失败后,日本方面因耗费钱粮超过其承受力、加上舰船、人员损失甚巨,再也无力发起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了。

“文禄、庆长战役”是在明朝国力开始走下坡路时发生的,明军战力早已不复往日之勇,但还是两次均从容击败了汹汹来犯之日军。这是自大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发生的白江口海战后,时隔900多年,中日军队第二次为攻、守朝鲜而大打出手 ,且中国军队两战都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完胜日本。但日本军队的凶悍战力与灵活战法亦不容小觑。发生于明万历年间的“文禄、庆长战争”结束后,日本人蛰伏本岛,偃旗息鼓、消停了300多年 ,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再次爆发。

网络配图


铁马冰河wu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简单介绍下丰臣秀吉这个人,他出身贫寒,崛起于微末之间,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织田信长的实质上的接班人,随后基本上统一了日本,在他之后的就是德川家康,相信大家对这几个名字应该是比较耳熟的,而像这样一个从微末之间崛起并统一日本的厉害人物,会是一个如此狂妄无知的人吗?

丰臣秀吉像

我们要知道,虽然自古来说日本对于大陆有着难以想象的欲望渴望,而中国也是他们一直瞄准的最主要的对象,但是日本对于中国一直都是有敬畏,害怕之心的,即使相对中国开战都是抱着试探为主,打不过就远遁回日本的策略,当然试探之下如果发现中国不堪一击,实力不如自己,那就会上来狠狠咬上一口,就跟后来甲午中日战争一般,即使在甲午之战日本也是抱有着失败就退回日本固守的战略想法,只不过是当时的中国实在是不堪一击,所以说要说大明时期的日本就有这种胆量和想法,那是不现实的,毕竟中国给日本的印象一直以来的就是强大,不可力敌。那为何作为日本最高统治的丰臣秀吉为何还会如此叫嚣呢?

我想说是丰臣秀吉盲目自大,固然可能有一点,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接着这场战争来解决他的麻烦,首先通过此战来试探大明是否依旧强大,如果大明不行了,那口号就也可能变成实际行动,如果大明依旧强大,那也可以通过此战解决日本的过剩的武士人数,缓解国内矛盾,毕竟日本在统一战争中增长的新旧武士人数已经超出了日本自身的承受范围了,而武士又不生产,还享有各种福利待遇,日本自身的土地又有限,所以通过对外战争,胜了固然好得到新的土地,败了也能大幅削减武士人数,所以对于丰臣秀吉来说不管胜负都能达到他的目的。

而至于说叫嚣灭亡大明,也只是激励麾下人马的一种口号罢了,当然日本就像一条野狗,如果你能狠狠的踹他一脚,那他就老老实实的侍奉你,不敢乱动,要是他看出你的虚弱,那就是狠狠的撕咬,直到把你咬死,获得你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