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乘用車廠商應給經銷商減壓

十幾天前,中汽協發佈的汽車市場銷售數據顯示,2018年11月,我國汽車銷售約254.8萬輛,同比下滑13.9%,是今年銷量跌幅最大的月份。

12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8年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汽車類同比增長為負10%,比上月跌幅擴大3.6個百分點。

進入12月,多家調研公司和協會均發表觀點稱,2018年汽車銷量增長率為負已經成為定局,這將是汽車行業全年銷量28年來的首次下滑。

本來業界對傳統的“金九銀十”一直都有企盼,但是,應有的銷售旺季今年卻沒能實現。中國汽車產業進入低速增長的狀態有很多原因,從宏觀經濟環境來看,整體投資放緩、消費信心走低不容忽視;而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排放標準從國五演變為國六,很多消費者為了不讓自己剛買的車貶值,因此持幣待購也是客觀事實。此外,今年1.6L及以下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取消,去年已經提前透支了部分銷量。

比整車生產廠商日子更不好過的,是諸多乘用車的經銷商,除了極少數德系進口經銷商之外,幾乎所有的經銷商庫存都在警戒線之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庫存預警指數印證了這一現象。

就像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所言,“當前車市出現20年以來最大危機,就算購置稅優惠政策重來,恐怕也無濟於事”。鑑於此,面對還有一個星期就開啟的2019年,理性的廠商不必再強調於自身的增長,同時也需要給自己品牌的經銷商減壓,攜手共渡難關,而不是功利至上,不管合作伙伴的死活,一味壓庫。

中汽協不久前發佈了預測報告,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將停止增長。這也是近30年來,需要汽車行業從業者審慎面對的嚴肅局面。

儘管如此,也不必過於悲觀:我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還低於發達國家,銷量增長的空間還在。今年10月新個稅法案正式實施,個稅起徵點由3500元提高至5000元,新個稅法規定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給予專項附加扣除,這兩部分增加的消費額勢必拉動消費支出增長,對於2019年的車市算是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