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哪個國最強?

飛誮絕戀


春秋時期齊國的齊桓公成為春秋歷史上的第一個霸主,但是齊桓公死後齊國霸權便衰落,所以最強大的不是齊國。春秋真正強大的諸侯國是晉國,即便是後來被瓜分成魏、趙、韓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也直接晉級“戰國七雄”之列。假如,晉國不分裂,最有可能統一中國,而不是秦國。

在春秋時期,齊桓公死後,齊國內部就出現了混亂,子嗣爭奪君位,將齊國搞得亂七八糟。齊桓公之後,雖然宋襄公想稱霸但是被楚國打壓,所以宋襄公稱霸並未成功。在齊桓公稱霸的時候,楚成王就想北上稱霸中原。只因齊桓公的號召力太強,楚成王始終不敢越雷池半步。不過齊桓公死後,中原無主。楚國再次北上,楚國在打敗宋國以後,以為可以稱霸中原,結果遭遇了晉文公的軍隊。兩軍在城濮之戰中,晉國戰勝了楚國,楚國稱霸中原的計劃落空,而晉文公一戰成名,稱霸中原,成為春秋歷史上第二個霸主。晉文公稱霸以後,建立了六軍,這是繼周天子以後,中原國家第一個軍隊超過六軍的。所以,晉國的軍事實力在當時力壓群雄。

晉文公死後,晉襄公繼位,晉國依舊保持著強大的國力。尤其是晉文公去世那一年,秦國從晉國偷襲鄭國,晉襄公在崤山設伏,一舉將秦國殲滅,秦國稱霸中原的計劃落空,失去了與晉國爭霸的資本。秦穆公以後,到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之前的這段時間,秦國一直被晉國打壓,即便是三家分晉後,魏國依舊對秦國有壓倒性的優勢。秦國直到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國才逐漸強大起來,對“三晉”逐漸形成威脅。

春秋時期,雖然說有五個霸主,但是真正有實力的國家除了晉國也找不到第二個國家了。除了晉國霸權保持最久外,楚國在南方的實力也不弱,但是楚國長期內亂,霸主一死,霸權宣告結束,只有晉國保持到了“三家分晉”。楚國在春秋接近尾聲的時候,楚國差點滅國,首都都被吳國佔領了。而晉國從晉文公稱霸中原開始,依舊是中原的強國,晉文公以後,其他國家要想稱霸中原,必須過晉國這一關。過不了,幾乎沒有稱霸的可能。所以,晉國在春秋最強,即便“三家分晉”像魏、趙、韓三國也依舊是強國。“三晉”與齊、秦、楚、燕合稱為“戰國七雄”可見,晉國的實力真的很強大。


謀士說



縱貫整個春秋時期,第一強國是晉國,稱霸長達140年。而楚國稱霸僅有三年。齊國稱霸只有三十餘年。

並且,春秋時期的三個超級霸主,是晉厲公、晉悼公和晉平公。

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有三大標準:

一是取得爭霸戰的勝利或不戰而屈人之兵;

二是以霸主身份大會諸侯;

三是被周天子承認和冊封。

此外,成為霸主之後,霸主是否稱職,要看是否救危濟困,主持公道。

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 據《左傳》記載:魯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此次會盟,周天子派太宰參與會盟,正式承認了齊候的霸主地位。

管仲去世後,齊國便失去了號令諸侯能力。甚至在魯僖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634年,齊國伐魯,魯國擊退齊師。不久衛國伐齊。年終之際,魯僖公以楚師伐齊,取谷地。此時,齊國不但威信盡失,還被各個諸侯輪番狂揍。

晉文公。 重耳經過十九年的流亡,終於回到晉國當上國君。公元前632年,晉文公帥齊師、宋師、秦師與楚軍戰於城濮,楚師敗績。 五月十六,晉文公大會諸侯於踐土。 晉文公獻楚俘於周天子:兵車一百剩,步卒一千人。周天子正式任命晉文公為霸主,賦予他征討諸侯的權利。 此後,晉國稱霸長達140年。

楚國在邲之戰中戰勝晉國後。於公元前589年,楚國大會諸侯於蜀。魯、齊、秦、宋、鄭、衛、陳等諸侯參與會盟。楚莊王終於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三位霸主。

晉景公在位時,晉國在邲之戰中失利。這是大規模爭霸戰中楚國唯一的勝仗。 正因如此,晉景公才常常被人們無視。殊不知,他也是春秋時期的一位霸主。 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齊國侵魯,晉師救魯。晉國與齊國爆發了著名的鞍之戰,齊國大敗。其實,鞍之戰並非齊晉爭霸戰,而是晉楚爭霸戰的組成部分。 鞍之戰的勝利,打破了齊楚同盟,齊國歸附晉國。 魯成公三年,齊朝於晉。魯成公五年,晉景公大會諸侯於蟲牢。齊、魯、宋、衛、鄭、曹等諸侯參與會盟。

並且,晉國此時的國力,威望都遠在楚國之上。 晉景公雖然是一個過渡,但他依然是一個霸主——取得晉楚爭霸戰的勝利,以霸主身份大會諸侯。還被周天子認可——從晉文公時,晉國已經被賦予其“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的權力。

鄢陵之戰前,晉國在戚地主持了一次大規模會盟,不但有宋、衛、鄭、魯四個二等強國參加,亦有齊國參加。鄭國還討伐楚,取新石。 次年,楚國為了重振霸權,將汝陰之田割讓給鄭國,請求與鄭結盟。當年,晉楚鄢陵之戰爆發,晉軍大敗楚、鄭之師。楚王被射中一目,鄭君險些被俘。

當年秋,晉國大會諸侯於沙隨。次年,再次會盟於柯陵。 鄢陵之戰的勝利後,晉國國力越來越強。逐漸成為春秋時期,唯一的超級大國。

晉厲公被弒後,悼公即位。晉悼公是晉國第一明君,在晉國君臣的共同努力下,使晉國的國力達到鼎盛。楚國再也無力與晉國爭霸。

公元前573年,無道之君晉厲公被殺。年僅14歲的晉悼公即位,於是“命百官,施捨,賑鰥寡,救災患,薄賦斂,節器用,時用民。”晉國政通人和,民無怨言,諸侯親附。晉悼公五年,合狄戎,修民事,田以時。 數年後,晉國無積滯,亦無困人,公無禁利,亦無奸民,器用不作,車服從給。君臣恭謹禮讓。 在悼公時期,在大國夾縫中艱難生存的鄭國徹底拋棄“與其來者可也”的外交戰略。轉為真正與晉國結盟。

晉悼公更是在八年之內,九合諸侯,晉國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威信及號召力,都到遠遠超過桓公之齊國、文公之晉國和莊王之楚國。 晉國的輝煌不是一蹴而就的,最被後人忽視的,就是邲之戰失敗之後的晉國,並沒有無所作為。而是積極有為,併為日後晉國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具體有四:

一是內修國政,政通人和,強國富民;

二是打敗並消滅了晉國境內的赤狄。排除了後顧之憂。

三是在鞍之戰中,打敗了齊國。瓦解了齊楚聯盟。

四是在麻遂之戰中,戰勝秦國,瓦解了秦楚同盟(晉秦之間的麻遂之戰,與晉齊之間的鞍之戰類似。都屬於晉楚爭霸戰,而非秦晉爭霸戰)。

至晉悼公時期。晉國終於達到鼎盛。晉悼公與英國的維多利眼女王一樣,都享受了國力最為鼎盛的時期——悼公八年之內,九合諸侯。

晉悼公去世後,晉平公即位。平公時,晉國國力繼續碾壓楚國。

春秋時期的霸主有十位:齊桓公、晉文公、晉景公、晉厲公、晉悼公、晉平公和越王勾踐、楚莊王、晉昭公、晉頃公。共計十位。其中,絕對優勢的超級霸主有三:晉厲公、晉悼公和晉平公。這三位國君在位時,晉國的國力和威望就如同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英國和今天的美國。 春秋第一霸,便是八年之內,九合諸侯的晉悼公。

春秋時期晉國稱霸時間最長,晉國無疑是春秋第一強國。


楊朱學派


春秋時代前後三百年,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強國。

我略述於下:

1、春秋初期:鄭國最強

鄭國是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鄭武公、鄭莊公兩位君主均擔任周朝廷卿士,即為實際執政者。近水樓臺先得月,在眾諸侯國中,鄭國率先發起兼併戰爭。鄭武公先後滅掉東虢、鄶國,鄭莊公更是憑藉朝廷卿士之身份,以“王命”為旗幟,屢屢徵調王師,縱橫中原。

在中原之戰中,鄭國單挑宋、衛、陳、蔡諸國,十年混戰,把這些老牌諸侯國都打趴下了。不僅如此,鄭莊公還與周桓王兵戎相見,打敗周王室以及陳、蔡聯軍,周桓王還捱了一箭。這一戰,徹底終結周王室東山再起的美夢,從此周王失去號令天下的資格,春秋進入一個諸侯爭霸的時代。

在鄭國最強大時,曾武裝干涉晉國的內戰,曾是救援齊國以抗擊北戎的入侵,可謂是一枝獨秀。

2、齊桓公時代的齊國

鄭莊公的霸權是建立在武力之上,而齊桓公的霸權更多是建立在政治之上。

其實齊國的軍事力量並非最強大,大家看過曹劌論戰,齊國甚至都被魯國打敗過。但是,管仲卻把齊國推上霸主寶座,靠的是什麼呢?靠就是聯盟的力量。從齊桓公開始,一種新的霸業模式出現了,就這是諸侯會議。

這是在周王室衰落的背景下,重建政治秩序的一種嘗試。這種模式在齊桓公之前便出現雛形,但在管仲的精心設計下,諸侯峰會逐漸成為協調國際事務的主要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其作用有點類似現在的聯合國,而齊國則是諸侯會議中的主席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中原聯盟的盟主。

其實齊桓公時代齊國的軍事力量,比起楚國仍然稍遜。但是管仲聰明地彌補這一弱點,他拼湊一支八國聯軍,南下討伐楚國。不過,雷聲大雨點小,齊國並沒有底氣與楚國開戰,最後示威一下就走了。

3、超級強國之晉國

自晉文公後,晉國崛起成為第一軍事強國。

晉國是一個軍國主義色彩濃厚的國家,也是一個內鬥不斷的國家。晉國內鬥史,幾乎貫穿了整部春秋史。晉國之所以能成為軍事大國,得益於其政治制度,國家大權不在君主而在卿家,這些卿家既是軍事巨頭,又是政治巨頭。軍隊的統帥就是政府的首腦,幾大家族輪流執政,有競爭就有活力。

從晉文公建立霸權,直到春秋結束,晉國在北方的霸權是難以撼動的。晉國在西面死死壓制住秦國,秦國無法越過桃林要塞;在東線,齊國曾有過幾次復興挑戰晉國,每次都被打趴下。晉國最大的對方是南方的楚國,晉楚對抗了八十餘年,有過三次大規模的戰役,晉國兩勝一負,稍佔優勢。

晉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力,在春秋初期只有一個軍的兵力(定製是1.25萬人),到晉文公時曾經擴張到六個軍。而按照周朝的禮制,只有天子才能擁有六個軍,大諸侯也只能擁有三個軍。所以,後來晉國把軍隊編制又縮編為五個軍、四個軍,最後回到三個軍,實則換湯沒換藥,兵力不但未減,反而越來越多。在晉楚城濮之戰時,晉國有七百輛戰車,到了春秋後期的邾南閱兵時,晉國擴張到了四千輛戰車。

晉國出了許多名將,晉軍長於謀略,精於戰略欺騙,軍事思想十分先進。後來孫子兵法對軍事思想的許多見解,其現實來源就是來自於晉國將領們的軍事實踐。

4、超級強國之楚國

晉國並非是春秋惟一的超級強國,南方的楚國是其最強大的對手。

楚國的霸權,較晉國還長。春秋三百年,楚國至少維持了兩百年的霸權。自從楚武王公稱與周天子分庭抗禮之後,楚國進入大擴張時代,如乳虎嘯谷,百獸震惶。楚國幾乎吞併了長江南北的所有諸侯國,勢力不斷北擴。倘若不是晉國橫空出世,楚國或許一統中國了。

楚國名君輩出,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均為雄主,並國無數。到了楚莊王時,楚國之霸業如日中天,在邲之戰中大敗晉軍,是為楚國鼎盛時代。在楚莊王之後,楚國勢力有所衰弱,但仍維持著超級強國的地位。楚國之尚武精神,冠絕天下,在楚國頻繁的戰鬥中,總能看到國君的身影,楚王經常披堅執銳親自參加戰鬥。

到了春秋晚期,楚國仍然與晉國維持軍事上的勢均力敵,在北方四城佈置四千輛戰車,實力堪稱雄厚。

不過,晉國全力扶植吳國以牽制楚國,誰都沒想到,看似不起眼的吳國,最後竟然差點滅掉楚國。

5、後起之秀吳國

到春秋末期,吳國奇蹟般地崛起成為第一強國。

在春秋前半段,吳國毫無存在感。吳國的崛起,與晉國的扶植有直接的關係。在此之前,吳國甚至連戰車部隊都沒有。晉國贈送給吳國一批戰車,並幫助訓練吳軍駕駛戰車及射箭的技術,並且幫助吳國組建戰車部隊,傳授戰車戰術。除了戰車部隊之外,吳國在與楚國的交鋒中,水師也迅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吳國的兵器製造十分發達,名劍干將莫邪就是出自吳國鑄劍師之手,此外,吳國還有一個十分有名的兵器叫“吳鉤”,李賀的詩“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吳鉤就是春秋時代吳國產的金鉤。

在吳王闔閭時,伍子胥與孫武的加盟,讓吳國的小火山噴發了。傳統超級強國楚國竟然被吳國打得差點滅國,從此,楚國霸業凋零。

到了夫差時,吳國之強盛到達頂點,南面打敗越國,越王勾踐夾著尾巴投降。在艾陵之戰中,吳國大敗另一個傳統強國齊國,繳獲戰車八百餘輛。在黃池會議上,吳國壓過晉國,吳王夫差當了一回盟主。然而,吳國的好運就到此為止。不久後,越王勾踐開始了一場歷史上罕見的逆襲之戰,最後竟把吳國給滅了。

勾踐滅吳,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春秋大幕落下,戰國大幕緩緩開啟。


君山話史


晉國最強!

我們都知道,春秋有五霸,雖然說法有很多種,不過認可度較高的,就是《荀子·王霸》中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這五霸。



吳越兩國其實就是在春秋末期,晉楚兩國大國式微之際,出來得瑟了一段時間,有種暴發戶的感覺。至於齊國憑藉著魚鹽之利,倒是在齊桓公時期率先稱霸,不過好景不長,後來因為內亂,就淪為二流諸侯了。

秦國後來倒是很強,但自秦穆公之後到商鞅變法之前,秦國始終都只是“區域性大國”而已。



因此,春秋時期真正的強國只有兩個:晉國和楚國。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其實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晉楚爭霸而已。而這二者之間,晉國是要強於楚國的,畢竟晉楚爭霸,基本上就是晉國在壓制住楚國的北上。



晉國在整個春秋歷史上,其霸業共維持了百年之久(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尤其是晉文公玄孫晉悼公政治韜略過於出眾,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算是晉國霸業的最高巔峰。

在晉文公稱霸之後,晉國還經歷了晉襄公接霸、晉景公失霸、最後到晉悼公復霸中原的過程。而在這段時期,晉國基本都享有領導諸侯之權。即便是短暫的失霸時期,晉國仍舊是屈指可數的強國。



晉國的強大,一直持續到春秋末年。從晉國分裂而成的趙魏韓三國都稱為戰國七雄之一。而且,魏國還稱霸百年之久,長期壓制秦國的東進;而趙國也在戰國後期成為唯一能阻擋秦國的勢力(就韓國渣了些)。晉國之強大就可想而知!


這些歷史要讀


如果晉國不解體,統一六國的很有可能是晉國,而非秦國。

晉國在春秋時期有兩次大擴張。

一是晉獻公,他趁著齊桓公大會諸侯時,吞併周邊土地,正所謂“悶聲發大財”。“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奠定晉國稱霸的基礎。

二是晉文公、晉景公和晉悼公。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包括今天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內蒙古、山東等大片土地。軍事上有兵車四千九百乘,春秋時期,“千乘之國”就屬於大國,而晉國的力量相當於五個“千乘之國”。

雖然晉國強盛,但內耗極為嚴重。晉景公設置六卿掌管六軍,最終六卿坐大,國君被架空。最終“韓趙魏”成為六卿內鬥的勝利者,晉幽公即位後,需要去朝見“韓趙魏”三家。最終“三家分晉”。


五味社


春秋時期是指公元前770元至公元前403年,共有367年的歷史,從周平王東遷算起,從三家分晉結束。這麼長的一個時間段,沒一個大國能一直強大這麼久,故分階段來看的話春秋時期的強國依次為鄭國、齊國、晉國、秦國、楚國、吳國、越國。綜合而看,春秋時期的齊國始終保持了強大,不論是姜齊還是田齊皆沒有衰弱過,就算不能始終都是第一名,但也始終在前三名。

姬姓鄭國(公元前806年至公元前375年)立國之初在關中地區,國格為伯爵,首任國君為鄭桓公。第二代國君鄭武公千里護送周平王東遷,自己也遷到了中原地區立國,因此鄭國也算是東周的開國功臣。鄭國遷到中原地區後,嫌領土太小,故打著周王室的旗幟四處兼併其它小國的領土,虢國、鄶國兩國都被鄭國滅了。鄭莊公時期鄭國最為強盛,為千乘之國,軍事實力強勁,晉楚兩國皆避其鋒芒,周天子親征鄭國卻中箭受傷,從此鄭國成為一小霸主。鄭莊公之後鄭國內亂頻繁,國勢漸微,晉楚秦先後崛起皆有滅鄭之心,最終鄭國被三晉之一的韓國滅了。

齊國是姜子牙後代,國勢一直都不弱,傳至齊恆公姜小白時成為霸主。齊恆公重用管仲在齊國變法,發展經濟與軍事力量;管仲是華夏第一相,治國能力十分突出,他相齊的幾十年裡齊國是華夏諸國中的第一名。齊恆公與管仲打著“尊王攘夷”的旗幟,先後九次聯合華夏諸國發動對四夷的戰爭,擊敗了北狄、南蠻、東夷、西戎,齊恆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齊恆公死後,宋襄公繼承齊恆公遺志,穩定了齊國內政,避免了齊國的分裂與衰弱。之後儘管晉國、秦國、楚國先後崛起,但是齊國都是實力強勁之國,各國皆不敢輕易伐齊。

晉國結束內亂後(曲沃代翼)開始快速發展起來,晉獻公滅國二十有餘,使得晉國成為山東第一大國。秦穆公是晉獻公的女婿,在晉獻公離世後三次平定晉國內亂,扶持兩位晉國國君上位,但是秦國的實力比不上晉國,故晉文公上位後南擊楚國,西卻秦軍,晉國成為霸主。秦穆公身體素質好,熬過了晉國四代國君還精神倍好,眼看東進無望,就西征諸戎,滅國十二,拓地千里,秦國也成為一代強國。

鄭國一代興,數代而衰;晉國從晉文公之後實權慢慢被六卿控制,晉國最終一分為三;秦國從穆公之後有四代亂政,故秦國也衰弱了。楚國雖然也當過一段時代老大,但是有吳國破楚亡國之危,如果秦國不出兵救楚,可以楚國熬不過春秋時代。吳國強了兩代,但第二代夫差強極而衰,被越國直接滅國了;越國強盛了一代,勾踐死後越國就衰弱得默默無聲了。因此比較而言,還是齊國一直都十分強大,儘管有田氏代齊,但這是一種內部的和平政變,並沒有傷及齊國根本。


大秦鐵鷹劍士


春秋時期實際上是一部晉楚爭霸的大片,其結果就是晉國勝出,然晉國內部出了問題,於是又出了續集,進入更加炫酷的戰國時期,而且主角成了在春秋時期一直憋屈著的秦國。周平王東遷春秋始,各諸侯國紛紛勢大,欲稱霸天下。春秋先後出了五位霸主,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或吳王闔閭)、宋襄公(或越王勾踐)。對於春秋五霸來說,人物的入選是有爭議的,但毫無爭議的就是齊桓公、晉文公和楚莊王。這也就引出了背後的齊國、晉國和楚國。

齊國經過齊僖公的小霸,武功赫赫的齊襄公,進入齊桓公時代,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對內改革內政,依靠漁鹽之力發展經濟,對外尊王攘夷,強勢外交,終於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但齊桓公晚期比較昏庸,信用小人,諸子爭位,很快齊國就走了下坡路。

其實齊桓公的霸主之位來的比較容易,時機剛剛好,彼時,秦國剛和中原搭上關係,還無法東進,晉國忙著擴大領土,楚國也在開荒固權。這種情況下,齊國打響春秋爭霸的序幕,然後很快退場。其實曇花一現的諸侯國不少,例如在西周時期就比較強大的衛國,在衛武公時期佐周伐戎,衛武公成為諸侯之王。然後衛武公去世後,衛國迅速衰落,整個春秋基本就在父子相殘、兄弟相殺的內亂中度過。

再就是鄭國,鄭武公佐周伐戎並助周平王東遷,成為卿士,輔佐周天子理政,及至鄭莊公成為小霸,鄭國強盛一時,然而隨著鄭莊公的去世,鄭國淪為捱打的小將,其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很難強盛起來,反而容易成為別國爭霸的棋子。在後來的晉楚爭霸中,鄭國就成了牆頭草和靶子。

同樣曇花一現的還有吳越,那時已到了春秋末期,依靠晉國帶去的先進軍事設備,也曾得到霸主,但很快衰落,更像是區域性的霸主,而秦國在秦穆公時期就是名副其實的區域霸主,秦穆公可以插手中原之事,秦國卻無法入主中原。整個春秋,秦國很憋屈。

其它的小國不值一提,包括分量很重卻一直平平庸庸的魯國以及特殊存在的宋國。說起晉楚兩國,有一句話很合適:

既生楚,何生晉。晉楚一南一北,彷彿是天生的敵人。

晉國的強大是自晉獻公開始的。晉國曾經過“曲沃代翼”,公子作亂而上位,小宗取代了大宗,曲沃武公成為晉武公,然後到了晉獻公時期。晉獻公為了防止公子作亂的情況再次發生,遂盡誅公子,任用外姓人才,這在短期時間內確實給晉國帶來了活力,晉獻公南征北戰,“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使晉國的疆域一擴再擴。為後來的晉文公爭霸打下來堅實的基礎。

晉國強大起來,楚國也不甘落後,楚文王繼位後,遷都郢都,欲逐鹿中原,北上稱霸。

秦楚爭霸第一戰城濮之戰

公元前632年,此時晉文公pk楚成王。晉文公退避三舍,勝。之後踐土會盟,晉文公稱霸成功。

晉文公去世後,晉襄公繼續晉國的霸業,曾兩次打敗秦國,使秦國無法東進入侵中原。

晉楚爭霸第二戰邲之戰

公元前597年,此時晉景公pk楚莊王。楚勝,霸主成了楚莊王。晉景公轉而經略北方,西抗秦,北擊狄,東攻齊,在鞌之戰中大敗齊國。

晉楚爭霸第三戰鄢陵之戰

公元前575年,晉厲公pk楚共王。晉勝。之後晉景公繼位,對內改革,對外扶吳抗楚,削弱楚國,晉國復霸。

晉楚爭霸最後一戰湛阪之戰

公元前557年,晉平公pk楚康王,晉攻進楚國本土,勝。在晉楚持續百年的爭霸之戰中,楚國曾經勝出,但大部分時間都被晉國壓著,晉國是名副其實的春秋最強國。

此後楚國勢微,晉國經營中原,很快晉國國內卿族作亂,三家滅智,進而瓜分晉國,三家分晉,春秋結束,晉國亡,韓趙魏秦齊楚燕形成戰國七雄之格局。

變法圖強,誓言爭個高下,最終秦起滅六國。


蕭曉四姑娘


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爭霸格局被後人總結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史學界關於春秋五霸的說法一直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和宋襄公;有的認為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大體上而言:幾乎所有說法都比較肯定齊、晉、楚作為霸主的地位,以這幾大強國為主角構成了春秋時代的地緣政治關係。

嚴格意義上整個春秋時代晉、楚兩大強國就像是冷戰時期的美、蘇——晉國類似於美國,是當之無愧的的天下霸主;楚國相當於蘇聯,是唯一有實力爭奪霸權的競爭者。齊、秦兩國作為次一級的強國分列東西,成為晉楚爭霸格局下左右雙方實力對比的重要砝碼。至於南方的吳、越兩國更類似於世界盃上的日、韓兩隊,儘管有時也能爆出冷門——戰勝傳統的歐洲和南美勁旅,但放眼整個春秋時代這兩國真正對天下格局起到重大影響的時候並不是很長。

西周周幽王時申、繒、西戎崛起,後因周王室內部的太子之爭,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戎擊敗周幽王,又和支持周攜王的虢國爭霸,這是諸侯尊王的開始,也是諸侯爭霸的序曲,由此開啟了春秋時代的歷史序幕。周平王東遷後鄭莊公以天子近親和地利優勢在公元前706年擊敗周恆王的周、陳、蔡、衛四國聯軍,由此成為春秋早期的一代小霸。齊桓公在管仲改革後率先脫引而出成為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春秋霸主。齊桓公死後齊國諸公子爭位,公元前642年宋襄公率領衛、曹、邾國四國兵力立齊公子昭擁為齊孝公,暫時結束齊國混亂狀態,於是宋襄公自告奮勇接過齊桓公霸主的旗幟,宣稱自己是霸主。公元前638年宋楚泓之戰徹底擊破了宋國的稱霸之夢,公元前632年宋國反而要依靠晉文公的救援才得以避免被楚國吞併的命運,而晉文公則在城濮一戰後正式躋身春秋霸主的行列。公元前623年秦穆公擊敗西戎和蜀國,遂霸西戎。公元前606年楚莊王討伐陸渾之戎,直到洛水,問鼎中原,稱霸。至於後面的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三人儘管也被視為霸主,但畢竟曇花一現,影響力不大。

以這些春秋霸主為主角華夏大地形成了四大爭霸戰區:中原(東方)戰區以齊、魯、鄭、宋為主,霸主是齊桓公和宋襄公、鄭莊公;南方戰區以楚、隨、申、吳、越為主,霸主為楚莊王、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西方戰區以秦、西戎、蜀國為主,霸主為秦穆公;北方戰區以晉、北狄為主,霸主為晉文公。爭霸是在尊王攘夷的旗幟下進行的:各國以尊奉周天子為名不斷將西戎、北狄等部族納入到華夏文明體系,於是最初起源於黃河中下游的華夏文明就像攤大餅一樣越來越大。整個春秋時代大體上可以視為東邪(齊)、西毒(秦)、南帝(楚)、北丐(晉)四雄並立,四雄之中齊國通過管仲改革率先實現騰飛崛起,然而在管仲死後齊桓公寵幸易牙、豎刁、開方等人,致使他們的權力日漸膨脹,最後齊桓公自己也死於易牙、豎刁、開方等人的政變,齊國陷於內亂之中。

齊國的霸業謝幕之後的春秋歷史進入到晉楚爭霸格局,在晉楚爭霸過程中儘管楚國在疆域人口上更勝晉國,但在綜合國力上則次之,加之晉國拉攏中原各國共同打擊壓制楚國,使楚國除了在楚莊王時期曾一度戰勝晉國外,大部分時間處於被壓制狀態。與此同時以晉、楚各自為盟主的兩極對立格局也逐漸形成——晉、楚兩國分別有一群兄弟支持,形成了類似於今天的北約、歐盟之類的國際組織。晉國為打擊對自己霸權威脅最大的楚國而扶植新興的吳國同楚國進行了一場代理人戰爭,同時晉國也迫使四雄之中國力相對次之的齊、秦兩國加入晉國主導的聯盟體系。公元前546年晉、楚兩國各自帶著自家小弟召開了弭兵會盟:這次會盟基本結束了南北方晉、楚兩強長期爭霸的格局,晉、楚兩國同為霸主,只是從此以後原來晉國陣營和楚國陣營各自的附屬國得準備兩份貢品上交兩位霸主。春秋時代進入“冷戰”格局:晉、楚不再直接對抗,而是採取經濟、外交等多種手段互相拆臺——晉國進一步扶植吳國以對抗楚國,楚國則扶植越國以牽制吳國。但這種兩極格局是極其不穩定的:隨著公元前506年吳軍攻破楚國郢都,晉、楚同為天下霸主的兩極格局被徹底顛覆。放眼整個春秋時代以晉國稱霸的時間持續最久——從公元前632的城濮之戰算起直到公元前482年打敗楚國後的吳國在黃池之會上對晉國霸權發起挑戰一共歷史150年,可謂當之無愧的春秋第一強國。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要說春秋時期,哪個國家最強。我們不妨看一下關於春秋五霸最常見的兩種說法,再來比較一下哪個國家在春秋時期實力最強。關於春秋五霸有很多種說法,最常見的兩種: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另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可見在春秋時期這三個國家的實力是得到其他諸國的肯定的。那麼在這三個國家中,又是哪個國家實力最強呢?

先發制人、後勁不足的齊國

作為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霸主,齊桓公自然有其能力出眾的一面。在經歷內亂逃亡,順利的回國繼位之後,齊桓公重用賢臣,改革國政,給古老的齊國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別是重用之前曾一度要殺死自己的管仲,讓齊桓公最終得以稱霸。在管仲受到重用之後,先是整頓齊國的行政管理系統,史稱“叄其國而伍其鄙”。在經濟上,則是重視農業和工商業的發展,既沒有重農抑商,也沒有因商廢農,此外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更是讓齊國實力大增。在這種情況下,齊桓公開啟了他的爭霸大業,並率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齊國一度成為春秋時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但是等到管仲去世後,年老的齊桓公寵信佞臣,最終病重的齊桓公眼看著強大的齊國在五子奪位中衰弱了。

長盛不衰的晉國

要論春秋時期哪國國家實力最強盛,其實答案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晉國。要說晉國的強大,那是連齊桓公都不敢輕易去惹的狠角色。晉國的強大開始於曲沃代翼,那場大小宗之爭,最終以曲沃這支小宗的勝利告終。經歷內亂之後,晉國的實力在晉獻公時期達到了一個小高峰,雖然因為驪姬之亂讓晉國再一次陷入內亂,但是很快晉國有在晉文公時期再一次崛起並稱霸。本以為晉國也會像齊國一樣在晉文公去世之後衰弱,但是作為繼承者的晉襄公不但沒有讓晉國衰弱,還一度打得秦穆公不能東出爭霸。雖然在晉靈公和晉成公在位期間國力有所下降,一度被楚國壓制著,但是等到了晉悼公在位期間,晉國再一次強大起來並壓制住楚國。直到三晉分晉,晉國滅亡前,晉國依舊是諸國中實力最強的(只不過此時是名義上最強的,畢竟此時實際掌權者是魏、趙、韓三家)。

千年老二的楚國

其實說楚國是千年老二有失偏頗,畢竟在楚莊王時期,楚國一度壓著晉國打。但是從整個春秋的時間軸來看,楚國被稱為千年老二當之無愧。楚國不同於中原諸侯國,因為地處南蠻之地,一度不被認可。依靠著楚人的刀劍,最終殺出地位出來,正是因為這樣的情節存在,所以歷代楚王都想著像楚莊王一樣問鼎中原,但是最後都被北方的強鄰死死的壓制住。一部春秋史,半部是晉楚爭霸,可以說晉國的存在是楚國的悲哀。


煮酒君


西周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以後,被兒子姬宜臼夥同外公申國的國君聯合犬戎給幹掉,姬宜臼在申國的國君的輔佐之下,成為新的周王,也就是周平王,周平王即位後,西周土地大部分為犬戎所佔,周平王被迫東遷到陪都洛邑,“平王東遷”之後,東周的春秋時代正式開始。

於是各國開始了混亂的征伐稱霸時代。

第一個小霸王鄭國

鄭國因為幫助周平王東遷有功,鄭武公受到重用,在東周朝中有很大的影響力,幾乎左右東周朝政,後來平王的兒子周桓王與鄭莊公發生矛盾,鄭莊公還擊敗了周桓王,一時間風光無限,不過鄭國終究是小國,後來晉楚爭霸後,在晉楚之間搖擺,最後為三晉之中韓國所滅。

平王東遷後周國與鄭國

第一個名副其實的霸主齊國

齊國是呂公望也就是著名的姜太公的封國,一直是春秋時的強國。齊襄公被弒殺之後,公子姜小白擊敗公子姜糾,成為新國君也就是齊桓公,齊桓公不計前嫌,重用曾經輔佐姜糾的管仲,改革軍制,發展農業和鹽鐵業,使齊國成為強國,並率先提出重尊已經衰落到無人打理的周天子的“尊王攘夷”的口號,攻伐異族,討伐不臣,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但是齊國的霸權曇花一現,齊桓公死後,齊國就失掉了霸權,而且齊桓公在位時,收留了逃亡的陳國公子陳完封為田氏,結果埋下禍根,戰國時代後,最後田氏篡起自立,成為田氏齊國。

齊桓公爭霸天下

晉楚爭霸百年

晉國的公子重耳在外逃亡19年,最終在秦國的護送之下,回到晉國,成為國君,也就是晉文公,晉文公在位期間西面結交秦國,南面與楚國爭雄,幫助周王征伐不臣,建立晉國霸權,不過晉文公以後,晉國的六卿逐漸掌握政權,晉國國君大權旁落,最後為韓趙魏三家分晉。

楚國是一直是南方大國,是春秋戰國時期滅國最多,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楚國早就自立為王,齊桓公稱霸時曾經討伐楚國,逼迫楚國向周天子朝貢,此後楚國與晉國爭霸之戰城濮之戰失敗,但是仍未春秋強國,到了楚莊王時期,楚國終於成就霸權,別滅掉了越國、魯國等大國,和陳、蔡等無數小國。

晉楚爭霸之城濮大戰

曇花一現的吳國和越國

吳國是西周太王的後裔,在吳王闔閭時期,吳國攻破楚國首都郢都,幾乎滅亡掉強大的楚國,吳王夫差時期,南破越國,北坡齊國,中原會盟,稱霸一時,不過吳國最後很快被越國反噬,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二十年,終於攻滅吳國。

越國是大禹的後代,越王勾踐時,與吳王闔閭大戰,幹掉了闔閭,但是被即位的吳王夫差擊敗,為了能夠保留住越國,越王重金賄賂吳國重臣伯嚭,並不惜為吳王品嚐大便,終於獲得寬恕,回到越國。最終越國大臣文種和范蠡的輔佐下越國終於滅掉吳國,並且北上中原,會盟諸侯成為霸主,不過最後越國被楚國所滅。

臥薪嚐膽的勾踐

獨霸關中的秦國

秦國的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國、芮國、滑國等。後來秦穆公協助晉文公回到晉國奪取君位,實現了秦晉之好。晉文公死後,秦晉之好不在;秦穆公本來要向東進擊中原完成霸業。但是在崤之戰和年彭衙之戰中兩次被晉軍擊敗,此後秦國不在謀求中原,而是選擇西方開疆拓土,佔據關中之地,但是一直到商鞅變法之前,秦國都是被中原各國所鄙薄的落後國家。

綜合來看,楚國在春秋各國中,建國時間早,滅亡的時間晚,而且一直熊姓羋氏的一脈相承,滅國無數,而王族一直掌握大權,沒有出現晉國、魯國、齊國那樣大權旁落的情況,並且稱霸百年,所以楚國應該是春秋最強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