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問:老百姓都像我這樣愛兒子嗎?大臣說一句話君王立刻自殺

君王問:老百姓都像我這樣愛兒子嗎?大臣說一句話君王立刻自殺

祖廟

約秦景公末期到秦哀公時期,秦國的盟友楚國連續發生了三次奪位之爭,事情的起源是這樣的。

楚共王沒有嫡子,一共有五個庶出的兒子,分別是長子招、次子圍、老三子比、老四子晰以及幼子棄疾。

這五個孩子,楚共王都很喜歡,實在不知道該把江山傳給誰,於是便把祈禱過的玉璧埋在祖廟祖宗靈前,祭拜的時候讓祖宗的神靈選擇,誰能接觸到玉璧,誰便是楚國下一任君王。

也不知是天意還是巧合,祭拜的時候,居然有三個兒子接觸到玉璧 ,他們分別是:長子招、次子圍以及幼子棄疾。

長子招膝蓋跪在玉璧上,次子圍胳膊壓在玉璧上,而幼子棄疾,因為年紀還小,所以被人抱著跪拜,奇怪的是,他一連跪拜兩次,兩次都要巧不巧的壓在玉璧中央。

三個兒子都能當君王,這不意味著楚共王之後楚國要發生奪位之爭嗎,祖宗已經給了他明示,可楚共王呢,才懶得管這些破事,於公元前560年駕鶴西遊,將江山傳給長子招,即以後的楚康王,其餘的事不管不問,由著他們兄弟折騰去了。楚康王在位十五年而薨,又將江山傳給自己的兒子員,即所謂的楚郟敖,楚國自楚武王之後,一共出了三個"敖","敖"是什麼意思?

西晉學者杜預曾在《春秋左氏經傳集解》當中解釋:

不成君,無號諡者,楚皆謂之敖。

簡而言之,楚國人不承認他們當過大王,由此可知,楚國的江山大約在楚郟敖時期就要倒黴了,事實上的確如此。

楚共王次子公子圍本來就很不老實,哥哥在的時候還肯收斂著點,如今哥哥一死,輪到侄子繼位,他就沒那麼客氣了。

對內驕橫跋扈不說,對外,還公然僭用天子儀仗,以楚王的名義主持諸侯會盟,鬧得天下都知道他遲早要反叛,但楚郟敖呢,就是管不了。

時間一長,終成尾大不掉之勢。

公元前541年,也就是楚郟敖在位四年之後,不小心生了場病,公子圍入宮探疾,順勢解下腰帶,將親侄子活活勒死,然後改名熊虔,自己當了大王,即以後的楚靈王。

君王問:老百姓都像我這樣愛兒子嗎?大臣說一句話君王立刻自殺

楚靈王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說的就是他,千秋之下,還能留下這麼個名聲,這個楚靈王能有多麼"仁義"也就可想而知,當上楚王后,國內窮奢極欲也就罷了,還窮兵黷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是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

時間長了,老百姓當然吃不消,就有點離心背德起來。

公元前529年冬天,也就是楚靈王在位十一年的時候,他又帶兵去攻打徐國,指揮部駐紮在乾溪,即安徽亳州一帶等候前方的捷報,這一年天氣特別冷,楚靈王身穿"腹陶裘",外披"翠羽披"還連呼"寒甚"。

可將士們呢,冬裝都還沒換呢,大臣勸他班師,可楚靈王認為,徐國很快就會拿下,就這樣一直從冬天等到春天。

國內終於發生變化,什麼變化?

楚靈王長期帶兵在外,他的小弟弟,楚共王幼子棄疾便乘隙發動派叛亂,迅速拿下郢都,殺死了楚靈王的兩個兒子,並扶持哥哥子比當了楚王,以子晰為輔。

消息傳到乾溪,楚靈王悲痛兒子的死,大呼著撲倒在地上,哭泣良久,臨了還沒忘向大臣詢問:

人之愛子亦如是乎

老百姓都像我這樣愛兒子嗎?

大臣回答的很乾脆:鳥獸尚知愛子,何況人乎

畜生都知道疼愛自己的孩子,何況是人呢。

楚靈王聽到這句話後羞愧難當,立刻自殺

為什麼?

君王問:老百姓都像我這樣愛兒子嗎?大臣說一句話君王立刻自殺

叛亂

他自己也覺得,殺死了多少別人的孩子,這都是報應啊。

幸虧被大臣勸阻下來,大臣勸他重整旗鼓,他不聽,大臣勸他出奔,他也不聽,大臣無計可施,乘夜逃亡,只剩下楚靈王一人,荒郊野地徘徊良久,直至遇到舊芋尹申無芋之子申亥,才到他們家裡吃了一頓飽飯。

可恥的是,申亥為了表現所謂的忠心,將兩個女兒獻給楚靈王侍寢,楚靈王淪落至此,無心歡樂,於當夜在申亥家中懸樑自盡,申亥聞訊,將兩個女兒殺死,為楚靈王殉葬。

他為什麼自己不死呢。

楚靈王死後 ,楚國又出了個"敖",即楚莊敖子比,楚莊敖膽子很小,在位僅三個月,便和當了令尹的子晰一道被小弟弟棄疾嚇死。

他倆死了以後,棄疾前面再無人可擋,遂於公元前528年,也就是秦哀公八年,改名熊居,繼承王位,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平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