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青年袁世凱劇照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朝鮮漢城舊照

袁世凱是清末民初大名鼎鼎的一代梟雄。

因世人對他譭譽參半,榮辱功過各有評說,袁世凱又堪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

但袁世凱絕對是一個很有本領的人。

否則,閱人無數的李鴻章怎麼會讓一個初出茅廬的26歲青年(袁世凱)獨自護送朝鮮大院君李昰應回朝?

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后又怎會讓42歲的袁世凱成為封疆大吏——直隸總督?

驚慌失措的大清政府又怎會在辛亥之際拿他再度啟用?!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戎裝的袁世凱

1

1884年(農曆甲申年),法國犯越南,攻臺灣,襲福建,中法戰爭爆發。清政府忙於法國交戰,自顧不暇。

這對於完成了明治維新,剛剛明白當時統治著世界的叢林法則,急著要在這個“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下得到一席之地,無時不刻在覬覦這塊千里江山、朝鮮半島的日本來說,如同敏感地嗅到了難得的捕獵時機,早已是磨刀霍霍,急不可耐。

因為從另一層面上,日本一直妄圖將朝鮮當成進攻、侵吞中國的戰略跳板。

正如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所說:“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滿蒙,必先征服朝鮮。”

毋庸置疑,朝鮮,乃是日本走向世界、實現侵吞東亞霸權陰謀的第一塊跳板。

然而可惜的是,當時無論是朝鮮還是大清都沒有看清這一點。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日本隱藏的戰略野心,被置身朝鮮與日本交鋒最前沿的清軍“會辦朝鮮防務”、“慶營”副營將領、26歲青年軍官袁世凱敏感捕捉到了。

袁世凱身在海外,卻無時不刻關注國家大事,他向上司李鴻章及時彙報了“朝鮮君臣為日人播弄”、而日本列強勢力更想趁此良機大舉進入朝鮮的叵測居心,提請清政府高度關注日本在朝的一舉一動,如有突發情況,必須採取果斷措施制止。

當時日本駐朝鮮公使竹添進一郎,與朝鮮國內的親日派(開化黨頭目洪英植、金日均)勾結,聘請日軍軍官訓練了一支1000多人的武裝力量。

先是擺“鴻門宴”,妄圖誘殺當時駐朝的清軍將領吳兆友、袁世凱等人;緊接著又“謀於夜半襲三營(即清軍駐紮在朝鮮的部隊主力左營、右營、副營,約1500多人)。”因清軍防範嚴密,均未成功。

當時的漢城,中日韓三大勢力犬牙交錯,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火藥戰爭氣息。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日本明治維新圖片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清朝末年,浮世繪中的日本軍隊

2

當機立斷,秒抓戰機,毫不遲疑,取得戰果。這是袁世凱成名立萬,倍受李鴻章、老佛爺青睞的性格強項。

1884年12月4日,日本駐朝鮮公使竹添進一郎乘機在漢城策動政變,率日韓聯軍進攻,矯詔殺大臣,宣佈獨立,是為“甲申之亂”。

隨後開化黨首領金玉均在日本支持和唆使下,宣佈組建新政府,廢除與中國的宗藩關係。

事出突然,但為了保證外交手續齊備,當時袁世凱一方面請求朝鮮的首輔大臣沈舜澤邀請清軍出兵平叛,另一方面加緊與同僚商議出兵平叛備戰計劃。

12月6日,收到平叛邀請,師出有名,時機成熟。

袁世凱一聲號令,果斷率領慶軍兩營、所練韓兵兩營進攻皇宮,與日韓聯軍血戰競日,竹添進一郎自知不敵,逃往仁川,日軍大敗,向中國表示無意挑釁意圖。

歷史記載,“終清一世,中國軍隊能勝日本者,只此一戰。”

也就是說,26歲的青年袁世凱在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甲申之亂中的日軍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清軍將領戎裝照片

3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袁世凱果斷平息政變,勇敢打退日軍,巧妙外交周旋,使之國內名聲大振,國際反響強烈,堪稱揚名朝鮮,名震東瀛,名噪一時。

能力非凡的青年袁世凱也引起了李鴻章的濃厚興趣和關注。

1885年新年剛過,中國近代史上兩個最著名的人物碰面了,年邁的李鴻章其實是在為氣息奄奄的大清國遴選棟樑之才。

袁世凱則私下為了這次與頂頭上司、意義非凡,舉足輕重的會面,可謂做足了文章,他親自操刀,認真將自己在朝鮮三年的所作所為、所感所得,精心撰寫了一篇長達3千字的工作報告,不僅字斟句酌,而且熟讀默記,以期待與李中堂見面時達到“對答如流”的理想效果。

從這一點來說,機遇難得,但更確切地說,機遇其實是給有不俗實力、心思縝密的人準備的。

由於進行了一番精心的準備,袁世凱與李鴻章的第一次見面取得了極佳的成效,李中堂手捻鬚髯,對袁世凱這個有為後生大為滿意。

可是你別忘了,將一個領土面積上千萬平方公里、人口四萬萬的大清“權力接力棒”傳給一個年輕的接班人,除了才幹突出之外,處理紛繁複雜的國家大事和外交事宜,情商高低與否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但凡情商過低的將領大臣,不能及時領悟上面隱晦模稜的真實意圖,無法同僚相得宜章,無法在國際爭端的外交事務中巧妙周旋,終究是不堪大任的。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李鴻章(1823-1901)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袁世凱劇照

於是李鴻章在滿意之餘,便對袁世凱的情商,進行了一次巧妙的面試。

李鴻章(上來當頭一棒):吳兆友曾舉報你挪用軍餉,雖然我讓你賠償了事,那是為了你們的團結,我並不相信他的話。

緊接著,李鴻章佯裝漫不經心地問:“你對他有什麼看法呀?

這(恩威並濟、讓人摸不透的)一招果然很厲害,如果情商不高的人無疑會中老中堂故意設下的圈套——朝鮮同僚暗中打我小報告,誰料上司不信任他說的話,還把實情告訴了我,我何不趁機狠狠墊他幾磚,來個落井下石!

呵呵,如果這樣做就正中圈套,可能就永遠是個領兵500人的駐外武官,原地踏步一輩子了。

袁世凱不愧是袁項城,往往能察言觀色、見微知著、情商極高、見慣了大風大浪的他, 豈能在這認為設計的“小河溝裡翻了船”。

袁世凱坦然道:

我如果有過錯,大家都可以當面提出來,但我有做人原則,就是從不在背後議論同僚的功過是非。

你看這一番話說得多麼通情達意、義正辭嚴,簡直是讓李中堂每個毛孔都倍感無比熨帖和舒服了。

這一次意義非凡的見面,26歲的袁世凱,徹底征服了有“東方俾斯麥”之稱的李鴻章。

李鴻章開始著手考慮如何鍛鍊這個初出茅廬的青年,使之成為支撐大清江山的棟樑。

隨後,李鴻章在向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奏摺中大大誇贊、舉薦青年袁世凱:“環顧宇內,人才無出袁世凱右者。”

仰仗貴人相助,從此,一枚有國內“小站練兵”經驗、兼具海外工作歷練的青年軍官,開始正式進入清廷權貴大佬們的眼簾,在李鴻章、慈禧太后等人的大力提攜重用之下,袁世凱開始冉冉升起為一顆舉足輕重的政界新星。

這枚個子不高、但目光炯炯、機智幹練的青年人開始正式登上清末民初的政治舞臺。成為那個時代烜赫一時、名震中外、叱吒風雲的重量級人物。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袁世凱舊照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袁世凱和子女照片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鈔票上的袁世凱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袁大頭銀元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袁世凱書法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時任山東巡撫時的袁世凱照片

26歲袁世凱為何脫穎而出?朝鮮戰場開創了中國打敗日軍的唯一先例

袁世凱朝服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