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大结局:人生若只如初见,后宫无处安放爱情

《如懿传》大结局:人生若只如初见,后宫无处安放爱情

《如懿传》终于到了结局部分,让不少观众兴奋不已,皇后终于休了皇上,以自断头发,斩断爱情,这简直是太解气了。面对皇帝的薄情寡义和疑心猜疑,皇后最终对皇上死了心。哀莫大于心死,面对曾经的爱人,发现自己所托非人,且无法继续再将就下去,与此这样,不如挥刀斩断情谊。在封建帝制的皇帝后宫,我实在是佩服如懿的心性与勇气。

《如懿传》大结局:人生若只如初见,后宫无处安放爱情

剧中的如懿和乾隆皇帝属得上是青梅竹马,当年皇帝甚至为了如懿,违背了太后甄嬛的意思,硬是让如懿做了自己的侧福晋。而皇帝的第一夜也是给的如懿,这让如懿觉得两人的情意无人能敌。正是这份情意,如懿才是如此的看重乾隆与这段爱情。也正是由于太看重这段感情,所以如懿才会如此的刚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爱情和婚姻的一开始,感觉总是美好的,郎情妾意,你侬我侬,似乎这样的日子就是天长地久了。但是时间是残酷的,它可以让你完全看清一个渣男的本质,见证了如懿在婚姻里所托并非良人。如懿与乾隆的孩子死后,皇帝竟然会轻信青天鉴的话,认为如懿是克死自己儿女的灾星,并远离她。你看,乾隆典型的就是一个自私又自大的皇帝,并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如懿传》大结局:人生若只如初见,后宫无处安放爱情

自己的孩子死了,他不伤心,也不安慰更加心伤的如懿。就算后来查明了真相,对于谋害孩子的凶手,竟然只是降了降位分,冷落了几天后,转身又和她睡在了一起。这样的做法,真是让人感觉乾隆既冷血,又自私,薄情寡义,而如懿也正是通过这些行为,验证了其渣男的本质。

皇上后来的一系列做法更是让人无法认同,可以为了自己的征服欲望强宠寒香,要皇后如懿给寒香送绝子汤时可以为此打如懿一巴掌。这也就罢了,后来更过分,皇上可以为了男人的一己私欲,毫不忌讳去江南找妓女。这真是,让人笑掉大牙。皇帝也真是太没底线,太掉份了吧。

面对这一切接二连三的现实,如懿也终于清楚了,她再也忍不下去啦。因为已经没有什么是值得她继续留恋的东西,足以支撑她继续斗下去。所以,如懿的断发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懿深知自己失去了当年的少年郎,其实这个情节的代入感真的很强,有多少曾经的夫妻经历了同患难,共富贵时人却散了。

《如懿传》大结局:人生若只如初见,后宫无处安放爱情

如懿在剧中也有一个疑问,她既是问宫女,其实也是在问自己:感情淡薄的两人怎么相守一生。身边的贴身宫女却说:凉薄之人也可以白头到老,世间不都这样吗。可是在重视感情的如懿眼里,感情是唯一在意的事情,如果没了情意,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样的意义?人生若只如初见,后宫无处安放如懿的爱情。

其实世间很多的夫妻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当年的热情消耗殆尽之后,剩下的是彼此的依靠与责任,有很多的夫妻都说一旦结婚久了,爱人都变成了亲人。有些夫妻甚至彼此厌恶,对对方的做法都很鄙视,这样的生活都是痛苦煎熬,想放弃却又不敢放弃。

《如懿传》大结局:人生若只如初见,后宫无处安放爱情

其实在放弃一段感情之前,如果对方不是渣男,犯的也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或者是触犯了伴侣的底线,我建议彼此双方要给对方多一点的交流机会。毕竟,婚姻修成不易。但如果碰到的是妥妥的渣男一枚,那如懿的做法不失为最干净利落的做法。尤其是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给予女人的空间与尺度更大,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权,并不一定像如懿一样,因为封建制度的原因,只能选择自行涅灭。如懿代表的只是封建社会下婚姻里的牺牲品而已。

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