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京津冀地区再现雾霾 多地立下治霾目标

10月20日开始,京津冀部分地区再度出现雾霾天气,河北省启动今秋以来首次重污染天气区域Ⅱ级应急响应,10个城市拉响重污染应急响应。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外公布。截至目前,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等多地陆续出台“地方版”行动计划,明确了各地的“作战目标”。

“国家版”《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经过3年努力,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

依照计划,到2020年,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此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被划入了重点区域范围。

据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今年1-9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前9月,169个重点城市中临汾、唐山、邢台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第169名到第150名),海口、黄山、拉萨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2%,同比上升27.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3%。1–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0.8%,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4%。

其中,北京市9月优良天数比例为90.0%,同比上升36.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3%。1–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9.5%,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

在近期近期地方出台的行动计划中,河北提出,到2020年,全省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28%以上,较2017年下降15%以上,达到55微克/立方米。其中,空气质量较差的石家庄、邯郸、邢台市力争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10位,唐山、保定市力争退出后20位,衡水、廊坊、沧州市确保持续向好、位次提升。

天津提出,到2020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将达到52 微克/立方米左右,全市及各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1%,重污染天数比2015年减少25%。计划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控制在45%以下。

北京则按照“同步改善、功能区趋同”的原则,确定了各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目标。

此外,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日前,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继续开展,其中,200个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的224个县(市、区)进行督查、核查,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06个。

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的跨年强化督查中,原环保部在“2+26”城市共交办了38900多个问题。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今年的督查要将这些问题全部复查一遍。“据反馈,这些问题中的99.91%都得到了很好解决。”他说:“如果每年都能解决同样数量的问题,几年下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必见成效。”

(综合自:生态环境部官网、中国新闻网、法制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