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智囊報告:面對可能的“驚濤駭浪”,政府120萬億資產淨值並不能保證高枕無憂

顶级智囊报告:面对可能的“惊涛骇浪”,政府120万亿资产净值并不能保证高枕无忧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劉玉海 2018年12月26日下午,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領銜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課題組,在北京中國社科院發佈的該系列第三部報告《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披露:截至2016年末,中國社會淨財富(非金融資產與對外淨資產之和)總計437萬億元,相當於美國同期財富水平的70.7%,位居世界第二。

其中,中國政府資產從11萬億元上升至146萬億元,規模擴大至原來的12.8倍;中國政府所擁有的淨財富從9萬億元上升到119萬億元,規模亦擴大至原來的12.7倍。

與此同時,2000—2016年,中國政府負債從2萬億上升至27萬億,規模擴大至原來的13倍。

該報告認為,近120萬億的政府部門淨財富,構成應對債務風險的雄厚基礎,但也需要考慮以下因素對政府淨財富的衝擊:一是未直接計入的各類隱性債務。這包括地方政府大量的隱性債務(按不同口徑估算,約在30—50萬億之間);以及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中政府所應承擔的隱性債務(該團隊的估算約為25萬億)。二是政府資產的流動性。中國政府部門淨資產中,剔除掉變現能力較差的非金融資產,淨金融資產達到73萬億元;其中國有企業股權為52萬億,佔政府淨資產的44%。政府非金融資產中,土地儲備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其規模為23.9萬億,佔政府非金融資產的52.4%。三是資產價格的順週期性。過去十幾年來,全部非金融資產增量中有三成的比例來自於價值重估的貢獻;金融資產中的股票和投資基金等權益類資產具有更強的順週期性,其估值水平與經濟週期密切相關。

因此,該報告認為,“結合中國的國民淨財富數據,在應對債務風險問題上,我們有足夠的信心”,但“擁有規模較大的政府資產淨值,並不能保證我們高枕無憂,面對可能到來的‘驚濤駭浪’”。

該報告披露的另一值得關注的信息是:2000—2016年,中國非金融資產由37.5萬億元增長至424.5萬億元,增長了10.3倍;金融資產由53.2萬億元增長至786.2萬億元,增長了13.8倍。金融資產增速顯著高於非金融資產,導致金融行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快速上升。金融資產中平均增速最高的是證券投資基金、保險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平均增速分別為44.2%、26.7%和25.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