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春秋時的“吃貨”,卻因貪吃害死了自己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你即使再壞也不會加害自己的骨肉,俗話說的好“虎毒不食子”,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也有例外,歷史上往往就有如此狠心之人。你看楚漢說劉邦為了躲避項羽的追殺把自己的孩子都能踹下車,我為了活命只能犧牲孩子了。但凡是這種情況往往是遇到緊急情況不得已而為之,並不是真的想害死自己的孩子,可我下面說的這為卻完完全全是個禽獸。

他是春秋時的“吃貨”,卻因貪吃害死了自己

視角轉到春秋之時的齊國,齊桓公在位時:

齊桓公可以說非常厲害了吧?他是春秋霸主政治之後的第一個霸主,年輕時極有作為,管仲刺殺他他都沒有計較,他看管仲有才幹還任命管仲為相,管仲後來也是盡心竭力為齊國做了很多事,往往雄主也要賢臣輔助,失去賢臣之後雄主也會走下坡路,齊桓公就是這樣的問題,到了晚年身邊多出了許多小人,齊桓公任用了一批奸臣,這才使得齊國退出了爭霸的行列,齊桓公所寵信的人有一個叫做易牙。

易牙一不會寫詞論道,二不懂治國安邦之策,在齊國為什麼會得到齊桓公的賞識呢?原因就是易牙會做菜,他是擅長於調味,烹飪技藝很高,所以很得齊桓公的歡心。歷史上廚子上位的前面也有一例,輔助商湯滅夏的伊尹也是個神廚,然都是廚子境界卻相差甚遠,伊尹不僅廚藝高超,他還懂得治國平天下的方法和道理,而這個易牙就是一個雍人(指古代掌宰殺烹飪的人),他只會做飯其它什麼都不懂。

他是春秋時的“吃貨”,卻因貪吃害死了自己

有一次齊桓公對易牙說:"寡人嚐遍天下美味,唯獨未食人肉,倒為憾事。"齊桓公只是開玩笑的戲言,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易牙卻牢記在心,一心想著討好齊桓公的他便開始為此忙碌,他認為國君尊貴不能吃那些太老的肉,小孩子的肉嫩,想到自己的兒子已經4歲,就選用自己兒子的肉做成肉湯(真是禽獸)。桓公喝到了從未嘗過的肉湯,便把易牙叫來詢問:"此係何肉?"易牙哭著說出了事實,齊桓公得知真相,內心很不舒服,然齊桓公認為易牙忠心,從此桓公寵信易牙。

他是春秋時的“吃貨”,卻因貪吃害死了自己

這件事被管仲知道,管仲認為易牙是個小人,在他臨死之前告訴齊桓公:“易牙為了滿足國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兒子以討好國君,沒有人性,不宜為相。請國君務必疏遠易牙、衛開方、豎刁這三個人,寵信他們,國家必亂。”齊桓公雖然猶豫但還是照做了,然而齊桓公沒有吃到易牙做的美食很難受,於是又召易牙回宮。

第二年,齊桓公重病不起,易牙與豎刁等擁立公子無虧,齊國五公子發生內戰。易牙等人封鎖宮門,不許任何人進宮。宮內無法供應飲食,齊桓公被餓死在宮裡。一代霸主竟然落得如此下場真是發人深省,當然最後易牙政變失敗,關於易牙的結局,民間傳說易牙干政失敗後避居彭城,操烹飪業至終,而易牙食療菜在彭城(今徐州)廣為流傳。

他是春秋時的“吃貨”,卻因貪吃害死了自己

管仲是個大忠臣,他也是真正看透世事的智者,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愛於君?《孟子》也曾記載:“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可惜齊桓公一代霸主是以因貪圖嘴上的享受反而落得如此下場。以史為鑑,人無完人。

也有道是“王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易牙是一個優秀的廚子但他無伊尹之才亦無伊尹之志,安心做個廚子多好,何必枉費了孩子的生命,留下了壞名聲。功名利祿多麼可怕,虎毒不食子啊,可見過分的名利會讓人喪失良善迷失本心。

求關注o(* ̄︶ ̄*)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