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真的“焚书坑儒”过吗?你有什么看法?

火焱小妖


秦始皇焚书,是真焚过,坑儒,是真没坑过。有人根据《史记》的记载,说秦始皇坑的是方士。其实呢,方士,秦始皇也没坑过。
所谓的“坑方士”、“坑儒”都是后来的方士们,儒生们为自已脸上贴金。

心理动机嘛,很好理解。佛祖有“舍身喂虎”的典故,耶稣被盯在十字架,一个教派总得有人流血献身才显得伟大。

当然,我不能在这儿张口乱说,得有证据。

关于秦始皇坑儒这件事情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

秦始皇当年想长生不老,就派方士去求仙访药。

这些方士们拿了秦始皇的钱就到处逛。也不知道他们自己信不信能找到神仙,如果自己信,这还好说,如果自己明明知道没有,还敢这样整天忽悠秦始皇,那他们也是胆儿够大的。

据科学家考证,我们的祖先智人,之所以能打败其它人类,独霸地球,就是因为我们能编故事。

忠孝、公司、国家、世界等等都是我们人类编的一个故事,科学家叫:想像的共同体。

只要你这个故事有人信,那对于信的人就是真的。可见编故事,是人类的基本技能。

方士们编的这个故事,对秦始皇诱惑力很大,但这个故事必竟漏洞太多。仙当然是访不到,丹也炼不成,秦始皇就对这些方士越来越不信任,越来越气愤。

眼看事不成,一个叫卢生和一个叫侯生的方士,他们就跑了。你跑就跑吧,跑之前两人还发表了一通议论说,之所以找不到神仙,是因为秦始皇太残暴,我们不能替这样的人找,等等等等。

秦始皇听说他们跑了,非常的气愤。

以下为了便于接下来找破绽,我直接引用原文: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街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妖)言以乱黔首。]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大意就是说,我秦始皇把没用的书都烧了,然后广揽天下文学之士和方术之士,是希望你们能帮我治理太平盛世,能帮我寻找仙药。我对你们也不薄,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而你们呢,这么些年一点儿成绩都没有,反而临走了还诽谤我。于是把在咸阳的“诸生”都坑杀了。

接下来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就劝他说: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好,以上就是关于秦始皇坑儒事件的记载。

大家仔细阅读两遍,能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第一点,大家有没有发现,被坑杀的人名称一直在改变。

引起秦始皇“坑儒”的原因是方士,可在秦始皇大怒的时候,他却说了,“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这悄悄地就把“文学”加进去了。

再接下来就说“诸生在咸阳者”,一下子就又变成“诸生”了,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文化语境中,诸生大概就是指儒生。

而到了太子劝谏的话中,就直接成了:“诸生,皆诵法孔子”。这就给坐实了是儒生。

就这样在不着痕迹中把“方士”变成了“儒生”。

第二个疑点,就是这些所谓的“诸生”被处死的方法,坑杀。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皇帝是用活埋的方式来处死犯罪的人,中国历史上没有这种刑法。根据秦朝的法律,诽谤皇上应该处于腰斩。

那“坑杀”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大家都知道项羽坑杀20万秦军。对,坑杀这种行为,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会出现。

估计编这段故事的人不太懂法律,只是觉得坑杀显得残暴,所以就选择了坑杀。

第三个疑点,就是坑杀的这400多个人居然在历史上没有一个留下姓名,而那些真正惹秦始皇生气的人,有名有姓的人,却什么事都没有。

秦始皇在诏书中指名道姓的点了徐福,但是徐福没有跑,秦始皇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他反而是一直在为秦始皇寻仙找药。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就在“坑儒”后的第二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视天下,到了琅琊台,又见到了徐福。秦始皇不但没有杀他,反而非常相信徐福的话,为了能见到仙人,亲自下海射杀了一条大鱼。

通过上面三点,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所谓的“坑儒”或者“坑方士”的历史是不可信的。

而且这个“坑儒”的事件只见于《史记》。比《史记》早的书,比如说《淮南子》或者贾谊的《新书过秦论》都没有提到过这段历史。

据《秦谜》的作者考证,这个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初年流传的一本书《说苑反质》。

这本书关于秦始皇“坑方士”的记载更精彩。

书中就大大方方的讲,秦始皇坑的是方士,不是儒生。并且秦始皇坑了方士之后,又抓住了逃亡的侯生。秦始皇亲自审问他,并打算把他五马分尸。然后侯生临危不惧,泰然自若的对秦始皇又编了一通的故事,秦始皇信了,就放了他再去访仙求药。

这一看就是一个蹭热点的八卦故事,方士们为了证明自己NB,编了这个故事。

后来这个故事被司马迁知道了。大家知道,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人,汉武帝也是一个想长生不老,四处求仙访药的人。

于是司马迁就借用了这个故事,把后面方士吹NB的故事去掉了,只保留了秦始皇坑杀方士的一段,借此来讽刺、劝诫求仙练丹的人。

我们知道司马迁作《史记》,不单单是为了记史,更是为了“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中记录了很多人们传的谣言,也有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的父亲倒底是谁,在《秦始皇本纪》中说是秦异人,在《吕不韦列传》中说是吕不韦。

当然这也正是司马迁《史记》伟大的地方,我们如果仔细的去堪破他的这些流言或者谣言,其实它们反映的是另一种真实,这个我们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

我们来说另一个问题:“坑方士”是怎么又变成“坑儒”的呢?

我们现在看到的《史记》,已经不是司马迁当时写的《史记》了,它经过后人很多的篡改和添加。

终西汉一朝,“焚书坑儒”这个词就没有出现过。

“坑儒”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后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时期。

有一个叫卫宏的儒生,在一篇叫《诏定古文官书》的文章中,把坑方士的故事改成了坑儒,而且把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情节都编圆满了。

这个故事说,骊山上有一个陵谷,谷中有温泉。

这年冬天,温泉旁边长出了藤,藤上结了累累的瓜。冬天结瓜是怪异的事情,于是呢,就召儒生去考察,儒生们喜滋滋的就去了。到了之后,就被秦始皇安排的人拿箭射死了,然后把他们就地埋在了谷中,陵谷以后就改名叫坑儒谷。

这个故事一看就是汉以后编的。因为儒家能解释异常现像这一功能,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儒董仲舒发扬的。

后来到了东汉班固写的《汉书》中直接就写成了“燔诗书,坑儒生”。就这样一个流传的坑方士的故事,坐实成了坑儒生,后来就成了著名的“焚书坑儒”。

注:材料来源于李开元先生著的《秦谜》。


刚刚历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大摆酒宴。在宴会上,众儒生围绕着是否实行分封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王绾、淳于越等人主张实行分封,而丞相李斯等人赞同实行郡县制,并指责淳于越等人"道古以害今"。最后秦始皇支持了李斯的观点,并采用他的建议,下令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所藏《诗》、《书》、百家语之外,凡列国史籍、私人所藏的儒家作品、诸子百家著作和其它典籍,统统焚毁。同时禁止谈及《诗》、《书》和“以古非今",违者严惩及至判死罪。


秦始皇称帝以后,为求长生不老,先后派徐福、侯生、卢生等人寻找仙药。侯生和卢生始终没有找到。依秦律,求不到仙药就会被处死。于是此两人悄悄地远走他乡。秦始皇十分恼怒,下令对所有在咸阳的方士进行审问,欲查出侯生和卢生。秦始皇最后把圈定的460余人,都在咸阳挖坑活埋。


这就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是一段非常残酷的历史,史籍对此多有记载。汉初大儒如贾谊、董仲舒等对秦政多有评论,屡屡谴责其焚书之事,但从未论及“坑儒"之事。汉初离秦朝时间之近,以两人之博学,“焚书坑儒"之事应当知晓,假如秦始皇所坑确实是儒,尊儒的贾谊、董仲舒等绝无不议之理。据此可以判断,"坑方士"之说,才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情况。

秦始皇扫平六国,建立了秦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度量衡。另外让人一直诟病的“焚书坑儒"历史上起到了统一华夏民族思想,防止各种思潮影响引起国人的分裂的目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分裂成欧洲那样,关键在于秦始皇时的统一国人思想!加之汉朝的独尊儒术,汉民族在形成之初就被统一了思想和行为。统一的文字和思想行为,从客观上限制了人的自由和言论,但千百年后再来看,“焚书坑儒"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世界上古文明存活至今的只有中华一脉,中华民族至今还屹立在世界之巅!




行云流水1437995


“焚书坑儒”虽是一个词,但发生的却是不同的俩件事。“焚书”是一回事,“坑儒”是另一回事,俩件事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焚书

焚书发生在公元前213年。当时在酒会上,一个叫淳于越的人,向秦始皇进言想要恢复古时的“分封制”。而李斯便加以反驳,他认为春秋战国的纷争便是由于西周分封制造成的,坚决反对“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并主张应把除《秦记》以外的史书和《诗》《书》等书籍全部焚烧,只保留医学、农牧等。秦始皇采纳了他的意见,随即下令收集并焚烧。尤其是《诗经》和《尚书》,除了焚烧,还禁止人们私藏、谈论,也不能私自学习,想学也得拜那些官吏为师才可。

坑儒

坑儒发生在公元前212年。坑儒坑的其实不是那些儒生,而是江湖术士。当时有方士卢生、候生之流,说能为秦始皇炼得仙丹,而秦始皇也是一心求长生,相信了这些术士。后来这些术士丹没炼成,还总爱说秦始皇的闲话,并携带炼丹用的巨资逃跑了。秦始皇一怒之下,直接下令搜查共逮捕460余人,全部活埋于咸阳!



而“焚书坑儒”的发生,其真实意图也是想使民众的思想统一,加强思想控制,达到“愚民”的目的。也是秦朝想要建立一个专治集权的社会制度。只是手段未免过于激烈残暴。


一倾风月半盏流年


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除去医药、天文、农业诸种书籍之外,其他的书籍一律焚毁。第二年因儒生批评这位修筑长城的秦始皇,他又下令活埋了儒生460人,即为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没想到秦始皇创立的万世帝国在屠杀儒生五年后竟然溃灭,而焚书以前曾经能背诵儒家经典的儒生还有很多依然健在的,这些老儒生便凭记忆背诵出那些经典,写出来传授学生。因为当时李斯将大篆化成为小篆,字形上有很大变化,当时儒生写出来的文字是当时的文字所以叫做“今文”,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刻有古文的竹简陆续被发现,最主要的是武帝末年鲁共王拆孔子宅所发现墙壁中隐藏的《礼记》《论语》《孝经》全是秦前的古文字。当时群儒开始用当时的今文翻译阐释,此种古文译出的经典便与今文版本有了差异,尤其是古代社会、政治与帝王神话性的记载。到了汉代,今文派与古文派的差异已经非常明显,当时的经学大师郑玄想做调入,牵台而通融之。直到清朝,汉学家采用科学的比较方法两种版本的差异才判然以分。


种地的秀才


我想你想问的并不是有没有这件事,更主要的是对这件事的看法。


首先,“焚书坑儒”这事到底是不是有没有发生过?

有!

第一历史现在谁也不能亲眼去见证,只能从“正史”所记载的第二历史中找寻。“焚书坑儒”是两码事,一前一后,并且各自的背景都不同。《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记载,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一吏为师。制曰,可。

焚书这事由“郡县制”为导火索。丞相李斯建议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压制人民反抗,下令焚烧秦国大部分民间藏书,并禁止人民以古非今,想要学习法令,应该要以官吏为师。

可以看出,“焚书”这事由李斯主张,秦始皇采纳并施行焚书令。


再来说说“坑儒”。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

秦始皇晚年想求长生,于是呢,找了很多的术士去炼制长生不老药。但有人竟然携带巨款溜了,没了药,人还跑了,秦始皇勃然大怒,于是在咸阳活埋了460名术士,以儆效尤。


由此可以看出,“焚书坑儒”实际上是焚诗书和坑术(方)士两件事。


焚书说到底是秦始皇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稳固中央集权的一种政治手段。在我国古代封建统治下,很多皇帝都会为了这一目的而采取很多与此相似的做法。比方说唐朝设立三省六部,以及完善科举制,还有清朝的文字狱等,这些在以现代眼光来看,有些是正面,有些是反面的。但不管怎么说,在当时,焚书也只有这些手段的其中一种。


而坑术士就完全是秦始皇个人的一项暴行。从现在来看,秦始皇晚年想追求的长生药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活埋460条人命,确实不枉后世有人给他贴上“暴君”的标签。

(完)


奉青茶馆


儒主要有两种,方士和儒生,此外还有一部分武士。

如果以一所医院🏥来比喻,方士是主要力量,相当于医生,为国家(病人)开处方的。

儒生相当于护士,负责国家日常事务的管控,维护国家(病人)正常运转。

武士相当于护工及保卫科,专门负责解决外部力量对管控国家(病人)的妨害。

秦始皇打蛇🐍打七寸,坑的就是方士,是居于统治和领导地位的儒。

他虽然没有坑儒生,但坑的是儒生的领袖,所以是根源性的坑儒,坑的人们连什么是儒都搞不清楚了。

为什么读书人普遍比较迷信,因为他们曾经的领袖就是从事迷信工作的。

不然秦始皇为什么二千多年一直被称为暴秦,因为他给儒生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恐惧,历经二千多年都无法消除。


河东来


秦始皇确实做了“焚书坑儒”!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毁灭文化埋葬思想的非常倒退严重的专制行径!

应该予以严加痛斥!


president孟


难道你不相信历史吗?还是没看历史,还是不懂历史!

如果你真正想搞清楚这件“焚书坑儒"事件的来龙去脉,你可以回到秦朝去走走呀,问问秦始皇本人就一清二楚了。

想想现在人真无聊也无知,什么给秦桧翻案呀,给慈禧太后翻案呀,等等等等……。

竟是子虚乌有瞎扯蛋!

明明历史记载很清楚的事,他却疑神疑鬼的问这问那。


南山55555


秦国统一了六国之后,作为最大的领袖秦始皇,肯定是要避免日后的纷争,这个时候统一思想就很重要!首先,管理子民最主要的办法就是从思想和文化上统一灌输,一切从零开始,把一切文化者,书籍销毁,焚烧,然后由国家统一灌输新的有利管理的知识,这是一个迅速快捷的办法,所以现在考古先秦的代表竹简文字和记录少之又少,极大的肯定了焚书坑儒的准确性!个人观点


穿靴子的猫49301422


坑过,但并非后人评价那么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