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在一战能守住本土全身而退,二战却不行呢?

年糕63


实际上,二战后期,德国也有过一次全身而退的机会——1944年的720刺杀希特勒事件(女武神计划)。然而,各种原因的作用下,加上执行任务的是个行动不够利落的残疾人——冯.施陶芬贝格(在北非战场上失去了一只眼睛和右手,左手只剩下三个手指。即使意志再顽强,行动不便是必然的,况且紧急安装定时炸弹这种精密活动结果,由于时间仓促,加上身有残疾行动不够麻利,原计划使用两枚炸弹只来得及装上一枚。)结果行动失败,密谋者被一网打尽。


女武神计划就是要效仿一战的政变,尽快结束战争,即推翻纳粹专治,建立新政府。再由新政府与盟军谈判,让利益最大化,比如争取一个相对缓和的投降条件,保全德国在1939年以前就据有的大部分领土,甚至可以试图继续同苏联平分波兰,允许德国保留军队,避免外国军队进入德国等等。

总之,越早与盟军谈判就越能掌握主动权,保留越多的既得利益。这种投降就是有条件的投降,可以保证德国尽可能多的既得利益和领土完整,而非45年德国的无条件投降——割地又赔款,还被分区占领,国家进而一分为二。

所以,如果德国同盟军议和成功,苏联攻入德国本土的几率几乎为零,这样的话,东西德国分裂的基础也不存在。东普鲁士的首都还继续叫柯尼斯堡(Königsberger),而不是现在的俄罗斯世界杯举办城市加里宁格勒。要真这样,苏联肯定不乐意了,所以,后来有句戏言,说“二战后期,大胡子(斯大林)生怕小胡子有个三长两短,挺不过去......”

再回过头看一战,一战中,德国的投降的并不是军事上的彻底失败,甚至在打到1918年的时候,德军的实力都还是可以的。此时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退出了战争,双方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德国从中占了不少便宜。而且,东线没有了压力,兵力可以全部调往西线作战,德国在许多地方获得了优势,还发动了规模宏大的“春季攻势”。

然而,德国国内民生问题严重,厌战情绪日益高涨,结果动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统治根基,基尔水兵起义(下图)引发的革命席卷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被迫退位,流亡荷兰,新成立的德国政府最终决定投降。因此,整个一战德国都是在别国的领土上折腾,本土并没有经历过城市攻防战,没有被外国部队占领过。但也不能完全说是全身而退,也是被虐,割地赔款,还丧失了海外殖民地(比如咱们中国的青岛、东非的领地)

下图,早期的纳粹制服并不出众,全身黄黄的卡其色,软塌塌的布料,即不坚挺也没有型。不是因为纳粹创始团队喜欢这种土黄色,而是因为这身制服是德国原本配发给热带的东非殖民地做军装,一战后德国彻底失去了海外殖民地,军装成了库存清仓货,便宜甩卖给了当时手头比较局促的早期纳粹冲锋队做了制服。
国际社会对一战战败的德国的确下手非常狠,毫不留情。德国一度成了战胜国砧板上的鱼肉,不仅被限制各种权利、背负巨额赔款,领土也被割得四分五裂(下图)。


于是,这种割地赔款的仇恨,给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一战是维多利亚的几个大孙子和外孙子、侄孙子、大外甥之间的较量,即,所谓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战争;而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势力的较量,所以,必须得有始有终,不能结束的不明不白。

而且,纳粹德国的对手是西线的盟军和东线的苏军,某种程度可以看出是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无论是盟军还是苏军,都会下血本把德国往死里打,以显示自己社会制度的先优越性,进而掌握战后国际格局的优势和话语权。

再看德国本身,希特勒等纳粹高层吸取一战德国战败教,从上台执政开始,就拼命地拉拢讨好民众。再加上纳粹洗脑般的宣传术和深入民心的社会达尔文论(人类社会的“丛林法则,日耳曼民族最棒,所以其他劣质民族得给优质民族腾出生存空间)。为纳粹积累了非常强大的群众基础。

举个例子,在希特勒上台组阁后,学校道早安的歌曲《上帝祝福你》都被替换成了《希特勒万岁,万万岁》。上课前师生都要互相行纳粹礼,高呼口号。洗脑和效忠思想从娃娃抓起,给他们幼小的心灵打上深深的烙印——“希特勒就是心目中的上帝,只有元首和他的纳粹党才是唯一能够救赎自己“全能的神”,无条件地忠诚并爱戴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是自己的崇高的义务和责任,对此有任何的怀疑和动摇都将是民族和国家的敌人。”

所以,此时的德国,希特勒犹如神一般的存在,得到了万众拥戴,尤其是中下层民众的顶礼膜拜。

二战后期,德国本土甚至奥地利的老百姓,尤其是劳动人民,并没有出现像一战末期那样的反政府大起义,不少百姓甚至在最后的柏林战役中,加入“人民冲锋队”(下图)自愿成为炮灰,为元首和第三帝国垫背。

结果,二战的最后阶段,德国本土发生了诸多惨烈的城市攻防战和”巷战“,加之盟军长期的空袭,德国主要城市大多满目疮痍,美军曾感叹道:“要清理柏林街道上的战争废墟都得需要20年。"

特定的环境与历史时期,造就不同的结局。二战的盟军和苏军出于争霸和战后格局的考虑,必然要彻底打垮德国;而坚信”要么生存,要么毁灭“的希特勒、戈培尔这些纳粹高层带领着被洗脑的广大群众,如同被打了鸡血一般,坚持死战。

值得注意的是,二战中,德国才是真正战斗到了最后一刻那一个(希特勒自杀后还死扛了一个多礼拜),首都和各大城市被打了个稀烂;反而天天嗷嗷叫着要“为皇国玉碎”的日本最终放弃了“一亿玉碎”计划,宣布终战,避免了与美军的本土作战。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德国在一战和二战的投降完全不同,这个原因其中是很多的,我简单来说说吧。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到1918年的时候,其实德国的实力还是很强的,特别是在沙皇俄国退出战争之后,东线德军全部调往西线作战,德国在许多地方获得了优势,发动了规模宏大的“皇帝攻势”。尽管德国的进攻被击退,但是德军依然有强大的力量,战线也是在德国之外。造成德国投降的并不是军事上的彻底失败,而是内部,从基尔水兵起义引发的革命席卷德国,导致了德国无法将战争进行下去,皇帝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国最终决定投降。可以说,德国投降对于交战双方都是非常突然的,前线的士兵当然认为战争肯定会持续到191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同了,坦克、飞机的大量使用使得运动战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德国在1943年全面转入守势之后就面临了同盟国从多个方向的进攻,战线距离自己国家越来越近。包括希特勒在内的纳粹党汲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加强了对于德国国内的控制,防止因为内部动荡导致失败。尽管如此,1944年7月20日,以施陶芬贝格上校为核心的德国高级军官和一些政治首脑策划了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如果刺杀行动成功,国防军将接管德国及其占领区控制权,然后与盟国谈判投降。这次刺杀行动最后失败,参与者大部分被处死,这或许是德国在战争中唯一一次能够全身而退的机会吧。


之后的历史大家都应该知道了,纳粹党进一步加强控制,战争既然继续,盟军和苏军从西面和东面攻入德国,德国首都柏林被苏军战争,德国最终投降。

德国之所以没能像一战那样全身而退,一方面是战争模式的变化,一方面是统治集团加强对国内的控制,严防政变和革命的发生。


古生物探索


德国在一战守住本土是因为投降了,而投降后的待遇也没有比二战好到哪里去,所以德国不管是在一战还是二战都没能全身而退!

一战中直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投降前协约国都没能够攻入德国本土,也只有战争初期沙俄帝国趁德军主力在西线激战的时候短暂的攻入了东普鲁士,可是很快就被被德军反推丧失了数百万平方公里国土,因此一战中德国军队基本上都是在境外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可是一场德国水兵军事哗变引起的连锁反应终于让德皇仓皇出逃而德国也投降了,因此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许多德国贵族都认为是士兵的叛变导致他们的失败,但是事实上由于美国加入协约国德国已经注定要失败了,如果这时候德国还不投降的话被攻入本土是迟早的事结局将更加凄惨。
参加过一战的希特勒

而德国在一战投降后在《凡尔赛条约》中遭受了非常多不合理的惩罚,不仅但泽走廊等大片领土被割让或者军事占领,而且还不得不赔偿天文数字的战争赔款,因此谁要说德国在一战全身而退大概是在讲笑话吧?
宰割德国的巴黎和会

而二战中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同最终同样以惨败结束,德国领土由一战前的60多万平方公里进一步萎缩到35万多平方公里,而为此需要赔付的战争赔款同样数量巨大只不过条件没有一战那么苛刻,但是大批纳粹高官都受到了死刑等严厉的处罚。

所以总得来说德国在一战和二战中都可谓是损失惨重教训深刻,因此现在普鲁士精神和纳粹思想在德国已经成为了禁区,只是在大量移民涌入的情况下德国的纳粹思想有开始有了苏醒的迹象,希特勒也重新获得了一些德国民族主义者的崇拜!


执斧传播开天名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一战打到后期德国人其实是有优势的,东线由于沙俄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并且和德国签订合约,割让了许多领土。


德国此时也可全力对付西线。但是德国国内的厌战情绪已经达到顶峰,这场战争的伤亡和时间都超乎他们的想象。损失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依旧没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结果。对于德国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场仗带给他们的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对于德国真正的主人,那些数百年传承下来的贵族来说。国内外巨大的压力不得不让他们思考一下退路,是跟着德皇一起头铁到底,拿几百年的身家来一波豪赌。还是早早找出路起码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

很明显,那些贵族选择了后者。德皇威廉二世抛出来当替罪羊,成功转移仇恨。悄然摇身一变,这群人又成了魏玛共和国的统治者。


不过,打死他们也没有想到,这场战争并不像以前一样,败了认个输,赔点钱就能完事。同样打残了的英法等国,就像一群饿狼,巴不得把德国的骨髓吸干。

二战德国为什么坚持到最后一刻,守仁君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有一战的先例,德国从上到下都知道,投降的后果可能会更严重,死拼到底起码自己看不见。

二希特勒强大的凝聚力,不得不说,希特勒再混蛋,他收拢人心的本事那真是绝了,即使是到了最后时刻,希特勒身边还是有一大帮人绝对忠心于希特勒。

三女武神计划失败

战争进入了1944年,有识之士已经看出来德国必败无疑,为了让德国能够在还有资本谈判的时候体面投降,施陶芬贝格等人决定刺杀希特勒,颠覆纳粹。隆美尔元帅,克鲁格元帅等数位帝国大将,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行动,但是还是选择支持施陶芬贝格。

可惜希特勒死里逃生,共计五千多人随后被清洗,一万多人被关进集中营。德国最后的机会也就这样没了。


守仁读仁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不准确。

但凡卷入世界大战的国家,几乎是不可能全身而退的,尤其是像德国这样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和战败国。

今天的德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他却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除了需要向协约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裁撤了所有的海军和空军,被严格限制了陆军规模之外,还失去了1/8的领土和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本土国土面积从54万平方公里降到45.2万平方公里,但泽走廊的失去使东普鲁士成为德国的飞地。

而二战后,德国失去了尼斯河—奥得河—什切青线以东的所有土地,国土面积萎缩至35.7万平方公里,德国的发源地东普鲁士被波兰和苏联瓜分。

所以说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战败后都没有能够全身而退。第一次不是,第二次更不是。

不过相比之下,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承受的惩罚更为苛刻,不仅国土大幅度缩水,剩余国土由战胜国美苏英法四国瓜分,而且因为冷战的持续使得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裂达45年之久。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敬业是认为有以下原因:

1、战争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因分赃不均而引发的战争,而在战争爆发后,欧洲各国迅速站队,形成两大对立阵营,最终拉开了长达四年的一战序幕。

因为一战的起因就是分赃不均,因此无论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他们的战争目的就是为了重新划分战后权益。而因为美国在1917年的加入协约国致使两大阵营之间的天平最终失衡,协约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而二战就完全不同了,因为此时的法西斯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公敌。虽然希特勒及纳粹德国是由西方大资本家默许和扶持起来的,但是膨胀的德国并没有按照西方国家的意愿向东挑战苏联,充当西方国家消灭共产主义的急先锋。而是选择横扫西欧,得罪整个西方世界。

本来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苏德本就是水火不容的国家。在德国横扫西欧,得罪了整个西方国家后,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西方国家阵营开始选择和传统的宿敌苏联联手,共同剿灭法西斯。

除德国之外,意大利和日本同样也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反人类罪行。相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第二次世界大战变得更加赤裸和血腥,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因此反法西斯战争成为正义性质的战争。

所以作为邪恶代表的德国,在战败后必须要得到更为残酷的清算,以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再次威胁世界和平。

所以同盟国二战后对德国的惩罚比一战更为残酷。

2、世界领袖不同

一战前,虽然美国早已成为全球经济霸主,但英法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领袖。而经历了四年的一战后,英法两国均元气大伤,美国势力得到膨胀,开始积极的参与到欧洲事务中来。

因此一战后主持惩罚德国事宜的主要是英法美等西方国家。

英国出于传统大陆均势政策的需要,不希望法国在西欧一家独大,因此不主张对德国进行过分的经济削弱和领土分割。

法国作为深受德国侵略的国家,虽然对德国恨之入骨,但法国也惧怕德国因为过分削弱无法支付高昂的战争赔款,因此迫于英国等的压力,最终选择对德国网开一面。

而美国作为决定一战走向的国家,虽然综合国力得到更大增强,但由于总统约翰逊等原因未能参与到处置德国的决策中。

而此时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共产主义制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死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保留一个相对强大的德国,势必能够更好的发挥屏障作用,阻挡苏联对西欧国家的革命输出。

所以德国领土大体上被保留了下来。

但是二战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此时的英法因为战争的摧残已经完全沦为二线国家。此时成为超级大国的是美苏两国,因此如何处置德国体现在美苏两国的战略考量中。

因为苏联在二战前侵占了波兰东部地区,因此苏联在战后想到了割取德国东部领土作为波兰领土补偿的方案,于是德国失去了尼斯河—奥得河—什切青线以东的所有土地,包括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

不仅如此,出于美苏两极对抗的需要,苏联和西方国家在德国境内进行了势力划分,于是德国东西分别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

分割占领德国虽然是为了彻底清算德国法西斯,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但主要还是两极格局对抗的需要。

因此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从未做到全身而退,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不过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后,德国依旧可以涅磐重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一战德国人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被饿垮的,因为一战德国占领的地方并没有二战大,而且一直在打仗。请注意!从1940年到1944年整个欧洲西线是没有战争的,顶多只有盟军的轰炸,所以像法国等地区的生产还能维持,这样一来西欧的农业还能供给德国本土,再加上东线德国推进的很快,掠夺到大量的粮食物资,再加上南欧提供的粮食,足以喂饱德国民众,直到45年德国人民还能填饱肚子。反观一战德国又是怎样呢?首先法国未能拿下,只占领法国部分严重被战火摧残的地区,东线到1917年之前一直与俄罗斯相持,再加上本土和南方盟友奥匈帝国都是将本国青壮年征入军队,农业人手不足,而炸药的生产又阻碍了化肥生产,农业歉收是必然的,1917年后德国虽然向东大举推进,逼苏俄签下城下之盟,但所得到的也不过是被战火摧毁生产崩溃的土地,俄罗斯也被漫长的战争拖垮了,国内物资严重匮乏,反观协约国,全世界的物资供给,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加美国这个大粮仓己及美洲诸国粮食供给,德国自身只有一支饥肠辘辘的军队,背后也是饥饿的民众,机枪大炮毕竟不能当饭吃,协约国的海上封锁又不可能从海外进口粮食,都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一支后勤的崩溃的军队,你告诉我还怎么打!


猎杀建奴的勇者


世界上曾经爆发过两场世界级的战争,这两场战争中,一场比一场激烈,规模也是越来越大的,而战争带来的永远只有死亡和血腥。而在这两场战争之中,德国都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参战国,基本上这两场战争都是由德国而起的。但是,会发现,德国在第一次的时候能够做到守住本土全身而退,但到了第二次的时候却不行了,这是为什么呢?目的不同,性质不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在整体的战略上是属于成功的。在东线上,由于俄国的十月革命而提前结束了战斗,也因此从中获取了一些利益。而在其他的战线上虽然谈不上什么优势,但至少也不是很差。不过,长久下去可能战局还是有点悬的。而且,在当时的德国内部,厌战的情绪已经十分的高涨了,战争对于普通公民的影响已经到达可以接受的极限了,再加上德国的那些贵族也开始失去耐心了。因此,战争得以提前结束,自然就没有太大的损失。而且战胜国索要的也不是很贪婪。自然的,德国就能够全身而退了。

而到了第二次,德国是一直战斗到最后的,哪怕是已经初露败绩了,仍然没有提前结束战争。而造成这样的一个局面的原因,一是希特勒的恐怖凝聚力哪怕到最后都有支持的人存在,二是因为知道哪怕投降了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当然,也有支持提前结束战争的,只不过由于后来刺杀希特勒失败了,导致这一批人都被清洗了,所以,最后的德国是一直撑下去的。


除此之外,这次的战争性质也偏向正义之战,参与瓜分的国家也有所变动。想要永诀后患的心也越来越重,所以,最后干脆就把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给拆分出去了,自然德国的领土就不好保全了。


诸葛小彻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战争打到第三个年头上,美国出手了。

美国的出手为早已精疲力尽的协约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要不是美国的及时加入,协约国极有战垮的可能。

因为德国在东线击败了无能的俄军,迫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

让后挥军西向攻入法国境内,虽然没有像后来的二战那样绕过马奇诺防线直取法国巴黎,但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和阿登战役那可都是在法国境内打的。

这本身就说明此时的协约国已经渐渐不支,虽然德军也打得精疲力尽,但情况对于协约国来说应该是更为糟糕。



但在这关键的时刻,德国后方爆发了革命。

很显然,此情此景的德国是再也无法将仗打下去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德国的革命者在背后捅了他们自己一刀。

而这时的协约国则表现大方地说:让孩子们回家吧,他们打得不错!

战后的德国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严厉惩罚,说是国际社会其实就是以英法两国为首。

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割占的洛林地区又重归法国版图,莱茵河以西德国不得有驻兵权,赔偿战胜国大量的战争赔款。

但不管怎样,国家领土大部保持了完整,并享有国家自主权利,而且外国军队也没有对德国实施分区驻军占领。

其实,即便如此对德国来说已经是够苛刻的了,要不然希特勒也不会在后来发动欧洲战争。

你不要单纯的认为欧洲战争是希特勒自己的一厢情愿,如果背后没有一个德国人民的强力支持,岂能是他的一个命令就可以打响的?

战争进行到一九四四年的时候,德国的最后战败已经是不可避免。

这时的一个专门讨论战后惩罚德国的议案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这就是著名的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的三方代表在会上争执的相当激烈,一个比上次大战更为严厉的惩罚议案已经生成。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六年的纽伦堡大审判大家都知道,整个德国的首脑人物都没能够逃脱惩罚。

但要不是丘吉尔的强烈反对,如果要按照斯大林和苏联人的提议那是不管任何理由一定要枪毙八万名德国军官的。

一九四五年以后的德国大家都知道,同盟国军队打进德国,苏军攻克柏林。

整个的德国被毁坏殆尽,德国人彻底没有了人权,国家被任人宰割、纳粹头目被系数逮捕,妇女惨遭同盟国军队蹂躏。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到尾声时,虽然说德国人民爆发了革命,迫使德军不得不从前线撤军。

但它仍然还保持着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东边的苏俄推出了战争,美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实力还很有限,意大利从来就没有被欧洲国家拿着当回事,所以真正有实力决定德国命运的是英法两国。

而英法两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战胜国,但其实在战争中也是被德国一顿好揍,甚至可以说是元气大伤。

而这种大伤元气直到二战爆发之前也还没有恢复过来。

所以此时的英法两国也无力做到像后来的二战那样惩罚德国。

德国如果是在一九四三年眼看战争在无法取胜的情况之下骤然停战,要保住一个体面的德国是不成问题的。

这时的德国武装力量还依然强大,而苏联早已被他打残,停战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福音,其实惩罚不惩罚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良好的和平环境才是苏联人民最渴望的。

一九四三年的美国对于欧洲事务还远远达不到有控制能力,而英国也早已被战事拖得苦不堪言,面对此时的德国的和平建议一定会欣然接受的。

虽然说在英美苏三国的德黑兰会议上,三国签署了每个成员国不得单独与德国媾和的协议,但其实德国真的在一九四三年停止战争,签署的协议其实就是一张废纸,谁也不会遵守的!

但战争到了一九四五年这个份上,德国就已经失去了与同盟国之间讨价还价的余地,它除了任人宰割难道还有其他的出路么?
纽纶堡大审判

施道芬堡集团为什么会在一九四四年刺杀希特勒?就因为这个集团已经看到了未来德国的残局。其实在四三年的刺杀行动就已经在酝酿了,施道芬堡的口号说的很明确,是为了拯救德国人民!

说的坦率一点的话,那就是为了体面的结束战争。

也许,希特勒真的在一九四三年停止战争的话,也许还能保持一个比较完整的德国,但是他没有去做!


东方中华不败


一战和二战中德国都是战败国,但是两国最大的不同在于:

一战末期德国西线还占领着法国北部领土,东线也与俄罗斯结束战争,空前扩大东方版图的时候就已经崩溃了。

二战末期西线盟军已经越过莱茵河进入德国境内,东线苏军已经进攻到柏林附近,苏军和盟军已经在易北河会师的前提下,德国仍旧没有崩溃,抵抗仍在继续,很多的德国人依然相信元首能够拯救他们,让他们的第三帝国重现辉煌,直到苏军攻克柏林。

一战中德国败亡

1917年11月,俄罗斯爆发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掌握了政权,建立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红色政权,1918年面对着内外敌人威胁之下的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对德国做出巨大让步,一战中的德国在东线获得空前的胜利。通过该合约,德国获得数额达到数十亿马克的巨额战争赔偿和大量的领土,而俄罗斯则损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5000万人口和54%以上的工业和33%以上的铁路。更重要的是德国可以从容的撤出在东线的庞大兵力,集中对付西线。

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中苏俄割让的领土

于是1918年3月以后,德军在西线向英法联军以及1917年参战的美军发起了多达五次的猛烈进攻,虽然给以协约国军队重大杀伤,但是德军也损失100万以上,而且经过三年多大战,德国即同盟国的经济已经崩溃,而英法的协约国阵营则是在生力军当时世界上工业产值第一的美国加入之后,状况得到迅速好转,不仅在海军上完全掌握了制海权,而且后勤上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补给。到1918年夏季夏季协约国的反击更让同盟国雪上加霜,到1918年10月德国开始接触美国寻求停战,而此前德国的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都已经崩溃。而在11月德国就发生基尔港水兵起义,国内爆发了革命,德皇威廉二世逃亡荷兰,德意志帝国崩溃,新成立的德意志魏玛共和国立即寻求与协约国的停战投降,一战结束。而此时元首希特勒尚在服役的德军尚在法国北部,占领着法国的部分领土,协约国也没有攻入德国本土。

1918年的德国投降前的欧洲形势,德国已解决了东线问题

二战中德国的败亡。

二战后期,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牌面远比一战末期的德意志帝国要差得多。

南线1943年德国的盟友意大利即已经垮台。

东线苏军自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之后,苏军完全占据主动,已经转入战略反攻,逐渐将德军逐出苏联领土,并攻入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兵峰直抵德国,到了1944年10月,苏军已经攻入到德国本土。

1945年4月苏军和盟军在德国易北河会师,但是德国仍在抵抗

西线1944年盟军发动强大攻势,开展了“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迅速攻入法国,德国的“大西洋壁垒”被攻破,随后盟军解放法国,攻入荷兰,虽然在1944年底,希特勒策划阿登战役,但是很快盟军挫败了德军的反击,盟军也攻入德国本土,德国彻底处于东西夹击。

但是即使这样的窘境,德国人仍然依靠对元首的崇拜和信仰的加持,仍旧在进行这顽强的抵抗,而不是选择彻底屈服和投降,直到苏军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杀,继任的第三帝国元首邓尼茨宣布德国投降,德国才彻底退出战争。


结语:作为欧洲一战和二战的发起国的德国,一战中德国仍占据大片外国领土的情况下,国内爆发革命,国家就已经崩溃;而二战中由于对纳粹党的狂热信仰以及膨胀的民族主义,使得德国战斗到柏林被苏军攻克的最后一刻,才完全毁灭。


大东北的小豆包


一战德国之所以能守住本土,是和德国国内出于反战形势的压力和革命运动,让德国在没有被协约国打到本土就投降了,而这个让德国提前投降的台阶也是美国给的。

至英法美突破“兴登堡防线”后,奥匈帝国瓦解,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国先后宣布独立,德国战败已是板上订钉的事了,但美国为了在战后的国际政治中处于领导地位,同时也是为了限制英法,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8年的国会中提出了,公开外交、海上自由、贸易自由、裁剪军备、民族自决、成立国际联合机构等,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要求,呼吁德国政府投降。

在内外交困的德国政府,不得已进行了改组,并请求与协约国签订停战协议,18年的11月7日,德国外交代表团,在巴黎北贡比涅森林的雷通车站,在火车的车厢里签了停战条件协议,所以德国在一战能守住本土,全身而退。德国二战没有能守住本土,是因法西斯“希特勒”活着时,被盟军打到德国本土,而一直没有选择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