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亿身家的“钢铁公主”与她的发家史

65亿身家的“钢铁公主”与她的发家史

低调的背后是传奇,这句话用在陈宁宁身上再合适不过。

在2016年胡润百富榜钢铁行业富豪排行榜名单上,陈宁宁家族以75亿排名第9位。

年轻、貌美、财富、钢铁,这些都是陈宁宁的定语,这使得这位香港嘉鑫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嘉鑫控股”)的总裁身上,既散发着女性的柔美,又闪耀着一种金属的冷艳。在钢铁这样一个充满力量的行业里,她被称为“钢铁公主”。

中国的富豪很多,有的喜欢出名,并能很好的利用自己的名声换取资源,比如马云、董明珠。

可是绝大多数富豪很低调,低调到你可能从不曾听说。

65亿身家的“钢铁公主”与她的发家史

1971年出生的陈宁宁被称为“钢铁公主”,虽然论年纪比较轻,但是资产数量一点也不少,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陈宁宁家族以119.7亿元排第40位。

陈宁宁于1994年获得纽约州立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进入美国一家金融集团任职基金经理。1995年,24岁的陈宁宁从纽约返回亚洲,与其母吕慧在香港成立嘉鑫控股集团。嘉鑫控股注册资本为2250万美元,陈与其母各持股50%,主要从事矿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至2003年9月,嘉鑫控股净资产已增至5.43亿美元。在矿业资源投资上,持有稀土高科(包钢稀土前身)12.14%股份,为第二大股东。

看到这里你一定震惊了,才24岁的小女孩,竟然可以出资成立一家注册资本为2250万美元的公司,且出资比例在50%,到底哪里来这么多钱?公开的资料显示,陈宁宁的外祖父叫吕东,吕东从1964年起出任冶金工业部部长,直到文革爆发。1977年复出后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名为航空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1982年又调任经委主持工作。而陈宁宁的父亲陈晓谷曾任机械工业部部长秘书。很多人怀疑,陈宁宁和其母亲出面成立的公司只是对外的幌子,实际控制人就是上面那两位,因此陈才如此的低调,甚至连公司的合伙人都很难见到她。

由于陈宁宁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和工作在中国香港和海外,以至于尽管她生长于北京,但普通话并不标准,常常带有港音,十分有主见,非常聪明,反应非常快。与其谈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她马上就会知道对方要说什么,并且会提出非常到位的问题,很快会互动起来。“典型的工作狂,她经常在国外跑,没听说她有什么爱好。”有员工这样表述。

只有为数不多能够接触到其本人的人模糊地勾勒出大致印象:面容清秀、文静。正是这样一个柔美的女性,敢于在香港资本市场悍然发动一场直接针对大股东的收购;她从容周旋于钢铁企业和矿石商之间,控股中国东方集团,参股稀土高科,并曾试图收购古井贡酒。10年间嘉鑫钢铁成为中国最大的铁矿石民营进口商,一度控制超过10%的市场份额。除了宝钢以及鞍、本钢等拥有自己矿山的排名前一、二位的钢企外,国内主要的钢企都是陈宁宁的客户。

陈宁宁和嘉鑫控股的崛起颇具传奇色彩,而她的名字与财富和智慧一起被众人所熟知——陈宁宁,一位柔美、年轻的女性,用事实诠释出钢铁女强人的冷艳实力。

65亿身家的“钢铁公主”与她的发家史

出身冶金世家

提到嘉鑫控股,知道的人大多会首先这么形容:一家由母女俩执掌的大企业。因为在鲜有女人涉足的钢铁和矿产行业,吕慧和陈宁宁母女的名字显得比较特别。

1971年,陈宁宁出生于北京西城区大茶叶胡同33号的四合院。之所以后来被称为钢铁公主,除了她后来从事中国钢铁命脉的铁矿石进口业务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不逊于澳洲首富安德鲁·弗利斯特的显赫出身。

陈宁宁的外祖父吕东从1964年5月起出任冶金工业部部长,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1977年复出后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名为航空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1982年又调任经委主持工作。

陈宁宁与其父亲陈晓谷和母亲吕慧居住在其外祖父所在的四合院的小厢房里,陈宁宁的床只能支在客厅,一台雪花牌落地扇就是这家人“最大的财产”。

其父陈晓谷在1988年前曾担任机械工业部部长秘书,1988年,18岁的陈宁宁跟随父母举家迁往美国旧金山。

65亿身家的“钢铁公主”与她的发家史

1990年,陈宁宁在纽约理工学院攻读MBA,读书期间即进入基金公司Prudential SecuritiesLtd实习。1994年,陈宁宁毕业后即进入这家公司工作。在求学期间,陈宁宁已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头脑和天赋。在刚开始工作时,曾经有一个男孩追求她,当后者表达爱意时,她要求对方不要送钻戒,而是送给她一只股票,因为这支股票的成长性非常好。

1995年,24岁的陈宁宁毅然放弃基金公司的优厚待遇,与其母吕慧二人在中国香港成立嘉鑫控股集团,注册资本为2250万美元,各持股50%,主要从事矿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当时正值世界范围内钢铁业低谷,原来铁矿石的最大的几个需求地美国、欧洲、日本纷纷减产。此时,澳大利亚以及巴西的铁矿石供应商都将目标瞄向了正在崛起的钢铁大国中国。

当时国内钢企,除了宝钢有少量铁矿石进口,基本都是自给自足。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国外铁矿石供应商经常求助于钢企的一些上级部门或与之接近的人士为其引荐。

由于工作关系,许多冶金部和物资部的工作人员都为海外铁矿石供应商和国内钢企牵线搭桥,后来很多人由此“下海”专门从事铁矿石贸易。

经过20多年发展,现在的香港嘉鑫控股集团已拥有数十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目前,国内钢铁重组与并购的速度也在加快,留给民营企业的整合机会与空间不断被压缩。但陈宁宁对嘉鑫的钢铁版图雄心勃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