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畸形”的钢琴考级

当下“畸形”的钢琴考级

如今,每年的艺体考级是越来越火爆,每年的各大考点更是人山人海,如今普遍参与群体都是儿童,成为了一个“童龄专场”。相信这并不是孩子自身的意愿或需求,背后的主要驱动多是源自于家长。那到底钢琴考级或者其他艺体类的考级,能为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

现在多数学习钢琴的孩子,每周基本会安排1节课程,1年一共52周,除开春节、国庆或其他某种临时突发情况的缺课,一般能保证48个课时算是不错的。

有参与过钢琴考级的朋友或家长都清楚,考级曲目要求4首,分别是复调、乐曲、奏鸣曲、练习曲各一篇(这里暂不讨论孩子是否清楚复调是什么?乐曲是什么?),多数老师都会根据孩子当前的学习情况,提前3个月,甚至半年时间为孩子准备考级曲目的学习,那这里孩子在这1年中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就集中在这4首考级曲目中,每天家中整体练琴时间也会集中在这里,其目的就是通过当年报考的对应的等级。

老师为了满足家长们的“期望值”(当然是一次通过考级),自然是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对一个孩子去说道曲目中的各种音乐理论,只会去告知孩子这首曲子的演奏要求和难点注意事项。在这里会发现,一首考级曲目面前,绝大部分孩子是不会提问题的,脑子里是没有疑惑的!这就是中国教育体制下,孩子所体现出的麻木,这也是兴趣丢失的表现。最后,只需乖乖听话的按照老师要求做,坚持去做,顺利完成考试!

第一周上课学习,第二周还课,发现弹错了的地方,再次给出正确示范,继续上课学习,第三周还课,发现弹错了的地方,再次给出正确示范,继续上课学习…………循环

当下“畸形”的钢琴考级

练琴的琴童。 一年一度的上海市业余钢琴定级考试将于2002年8月10日开始

就这样短则3月长则半年的时间就这样用做“准备”了。

这种应考方式的教学,绝大部分孩子是可以顺利通过自己报考的等级,拿到家长心仪的证书。在饭后茶余之时,可以道出自家孩子的“音乐造诣”。但是随后的3个月,你会发现你孩子背的滚瓜烂熟的考级曲目已经忘的一干二净了!当然,老师也不会再去检查这些已经“没有意义的曲目”了。

这就是当下的“畸形”现象,用等级证书去衡量一个孩子的钢琴弹奏水平和音乐造诣。

我们经常可以在培训机构听到家长和家长之间的对话“你娃娃今年几级了?”或者在朋友圈里看到某个家长的“炫证”照。

就是这种家长需求,使当初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的初衷渐行渐远,最终消失的无踪影,甚至有的“走火入魔”。只是你还不知道很多真正喜爱钢琴的人,或并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手上并没有一个等级证书的,接触钢琴的时间可能还不及你家孩子三分之一的时间,弹奏能力可以让你目瞪口呆。原因很简单,成年人学琴目的性明确,行为思维独立,并不是冲着证书去学习,这样的单纯,会让兴趣更保鲜,主动意愿更强。

当下“畸形”的钢琴考级

5-6弹钢琴的女孩

个人建议:孩子有条件在更早的年龄段学习钢琴是好事,“童子功”在以后走专业路线上固然有帮助,但是在孩子不能行为独立前,所有的决定都在家长手中,所以希望家长们明白,考级拿证,只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记录,一道痕迹,并不能用来尺量你孩子钢琴弹奏的真实水平,更不是用来满足你的成就感和虚荣心。请根据孩子的现阶段能力,合理的为孩子挑一些课外曲目,让孩子弹一些自己喜欢的曲子(如孩子看过的动漫主题曲),让孩子感觉到学以致用,提高自身对音乐的兴趣,回归家长自身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