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離職原因暴露了你的思維模式,向外找原因,不如向內找方法

馬雲曾經總結員工離職的兩大原因,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心,委屈了。

面試的時候,我會經常詢問面試者上份工作的離職原因,一來是瞭解求職者希望的公司環境;二來是考察求職者的思辨能力;三來可以通過這個問題了解面試者的基礎素質。

你的離職原因暴露了你的思維模式,向外找原因,不如向內找方法

其實,這個問題屢試不爽。面試了幾百人以後,我發現那些失敗者有一個共同特質。

將離職原因歸咎於外在因素,卻很少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

前兩天面試了一個90後小姑娘,簡歷中寫著在一個文化創意公司做了近兩年的跟單。她和我說自己的離職原因是因為在那個公司學不到東西,感覺自己沒有成長空間。

藉由這個話題,我再次追問,在文化創意公司的跟單崗位主要負責的工作任務是什麼。小姑娘支支吾吾半天,就說其實自己做的是經理助理,就是幫經理做些事情。而被問到具體是哪些工作的時候,小姑娘好像再次被難住了。

她說就是幫經理打雜,沒什麼好做的,所以學不到東西,她想提升自己,所以想要跳槽,換個崗位和行業。

你的離職原因暴露了你的思維模式,向外找原因,不如向內找方法

其實這個情況,普遍存在於職場上。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工作環境,覺得平臺給予的機會太少,不僅薪資待遇低,而且沒有提升空間。更誇張的說法是自己從入職到現在,從未通過平臺學習到任何知識和本領,他在這裡的每一天都是浪費。

案例中的小姑娘,入職的這個文化創意公司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以我多年的職場經驗來說,一般我們會對第一份工作特別重視。

而小姑娘在近兩年的工作時間裡,居然連自己負責了什麼工作,都無法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你可以說她不善言辭,但我相信一個有心的職場人,不會悲哀到如此境地。

你的離職原因暴露了你的思維模式,向外找原因,不如向內找方法

我們也可以將這種職場人稱呼為任性霸道的職場人,因為他們的思考模式中只有自己。

面試的時候,一再和你強調自己來公司是做提升的,卻閉口不談現在的他能夠給公司帶來什麼。你如果質疑他未來的成長能力,壓力面試後,很多人甚至會暴露出極大的反感情緒,並在後續的溝通中喪失基本的禮貌和尊重。

一個真正成熟的職場人,應該學會換位思考。我們和甲方的關係,是建立在利益共享的基礎之上的。

我們要善於去發現工作中能夠提升自己的每個機會。自己不學習,期望公司和領導像義務教育那樣給你填鴨式的主動傳授,絕對不再可能。

沒有成果的工作,都是耍流氓。你可以憑藉苦勞得到一些補償,但卻永遠得不到工作肯定,薪資和崗位晉升,都是留給那些能夠創造工作價值的人的,所以多用結果檢查自己的行為。

想想自己曾經的離職原因,看清自己的思維模式,我們不必過於糾結過去,但要學會用過去的錯誤告誡自己。學會分析自己的離職原因,看到表象原因後自己的真實想法。

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卻會在慣性思維中持續犯錯,瞭解自己的職場思維模式,升級自己的思維繫統,如此,才能掌握正確的職場晉級姿勢,暢快前行。

你的離職原因暴露了你的思維模式,向外找原因,不如向內找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