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我国经常账户差额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

新京报快讯(记者顾志娟)10月25日,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对今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出现逆差、资本和金融账户呈现顺差的问题回应称,当前我国经常账户差额继续处于合理均衡的区间,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顺差体现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性。

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账户基本平衡、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顺差、储备资产小幅增长的自主平衡格局。

王春英表示,当前我国经常账户差额继续处于合理均衡的区间。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收支更趋平衡,受大宗商品价格等周期性因素以及季节性因素影响,经常账户差额容易在短期内出现小幅顺逆差交替,这是正常现象,都属于基本平衡的范畴。例如,今年一季度经常账户逆差,二季度转为顺差,初步统计三季度仍为顺差。

经常账户演变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提高,制造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货物贸易顺差继续扩张的势头将有所放缓,历史上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均出现过这一规律。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升级加快,跨境消费随之增多。

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顺差体现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性。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一些新兴经济体出现货币大幅贬值和资本外流问题,但上半年我国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顺差1288亿美元,同比扩大90%,体现了国内经济稳中向好以及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效果。

王春英提出,长期看,我国国际收支有望总体保持基本平衡格局。一方面,经常账户差额将继续处于平衡区间。货物贸易在中长期将维持合理、稳定的发展格局,我国制造业具有成熟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链条、大量的技术工人,再加上持续推动的转型升级,有助于维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内居民跨境消费将更加理性和平稳,随着国内产品质量以及生态环境、教育等软实力的提升,境内消费的选择会逐步增多。另一方面,跨境资本流动将维持总体稳定。虽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但我国吸引跨境资本稳步流入的优势继续存在,包括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等;而且,在汇率双向波动、汇率预期保持理性、政策引导更加明确的情况下,境内主体对外资产和负债的摆布将延续平稳有序的态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